2014年兰考县扶贫贷款什么时候发放
2014年浦口发放扶贫贴息贷款3000万元农户创业单体单款从3万元增至5万元时间:
中国扶贫史上的里程碑,这个县脱贫了,怎么做到的
兰考脱贫了!
2017年3月27日,河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兰考县成为河南省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的贫困县。
3月27日,河南省在郑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兰考正式退出贫困县,兰考成为河南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55年前,焦裕禄拼尽一生,发誓改变兰考面貌。55年后的今天,兰考迎难而上,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
曾经的风沙盐碱地,如今已是瓜果连片、企业林立。兰考的变化,有什么秘密?
“不能靠在墙根晒太阳,伸着手来要救济”
河南省兰考县小宋乡东邵一村的日光温室大棚(3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脱贫攻坚伊始,兰考人自问:兰考为啥穷?答案是:产业不兴,经济没有支撑。
“兰考把脱贫攻坚与供给侧改革相结合,找准特色产业,让贫困户在家门口稳定增收,拔下了穷根。”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说。
在兰考产业集聚区,禾丰牧业(9.07 +0.11%,买入)有限公司流水线正在一刻不停地运转。一只只肉鸭经过屠宰、分割、包装,运往全国各地。而远在30公里外的考城镇,刘土山村贫困户陈新民也在时刻关注禾丰牧业。2016年,陈新民与公司签订养殖收购协议,一年喂养6茬鸭,年入6万元,成功脱贫。
像陈新民这样养鸭的贫困户,兰考有3500户。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养鸭、抓鸭、搞运输、做防疫,甚至搜集鸭粪都成为当地老百姓(52.83 +1.44%,买入)创收增收的渠道。
如今,仪封乡代庄村的葡萄架子搭起来了,小宋乡的蔬菜大棚盖起来了,谷营镇曹庄村养起了大白鹅、种起了雪莲藕……“路宽了,水净了,白天在家门口上班,晚上到村广场跳舞。”现在的生活,代庄村脱贫户代红以前从没想过。
“兰考扶贫不养懒汉,不能靠在墙根晒太阳,伸着手来要救济。”县扶贫办主任胡良霞说。
“贫困户养殖可以贷款,政府贴息一大半”
在河南省兰考县谷营镇爪营四村,当地村民在潘根记种植合作社山药种植基地里搬运山药(2016年12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如何用好上级拨付的扶贫资金,“让好钢用在刀刃上”,是兰考的重要思考,也是精准扶贫的关键。
2014年,河南省专项扶贫项目资金审批权全部下放到县,兰考县又把审批权下沉到乡,让村里自主决策扶贫项目,探索创新“先拨付、后报账,村决策、乡统筹、县监督”的扶贫资金分配运行机制。
作为六口之家的唯一壮劳力,东坝头乡张庄村贫困户闫春光空有满腔热血,却不知往哪使劲儿。村干部建议他贷款养蛋鸡:“只要贫困户养鸡养鸭养羊等,都可以贷款,不需要抵押和担保,政府还贴息一大半。”
2015年,农业银行(3.80 +0.53%,买入)兰考支行与兰考县畜牧局、财政局合作,对于有意愿发展畜牧养殖业的贫困农户,畜牧局在养殖资源、技术上给予指导,农业银行提供信贷资金。
通过这项扶贫政策,闫春光先后贷款10万元,建起蛋鸡养殖大棚,从2014年不足3000只蛋鸡发展到现在1万余只,从村里的贫困户变成致富带头人,2016年家庭纯收入10余万元。
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间,仅张庄村贫困户就在金融部门贷款217万元发展养殖和乡村旅游,政府贴息8万多元,没有一笔贷款逾期不还。
“干部作风大转变,感觉焦书记又回来了”
在兰考县曹庄村,当地村民在曹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办理代办业务(2016年12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要想重用,先去驻村,要想提拔,必下一线。”兰考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干部、转变作风的主战场,先后选拔345名年轻干部,派驻115个贫困村精准帮扶。严格遵守“5天4夜”工作制,坚持不脱贫不脱钩,不拔穷根不撤队伍。
刚驻村时,红庙镇夏武营村帮扶干部秦趁义时常被误解,有的贫困户直接跑来要东西,有的村干部说他是“来镀金”“搞形式主义”。秦趁义不辩解,就是苦干实干。
夏武营村有种蔬菜的传统,但道路极差,一遇雨雪,只能从地里背菜往外卖,秦趁义多方争取,为村里修起两条新路;为把3亩垃圾坑变成莲藕池,秦趁义三伏天跳进垃圾坑,光着膀子清理杂草……一件一件事情干下来,村民们都说,他是真驻村、真帮扶。
领导带头干,干部比着干,群众跟着干。在兰考大大小小、各行各业的微信工作群中,大家凌晨还在讨论工作的场景屡见不鲜。兰考县长李明俊说:“兰考开会都在晚上,因为这样方便党员干部白天进村工作。”
真金不怕火炼。2016年,在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中,兰考提拔重用一线干部58名,其中39名是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54年前,焦裕禄亲手种下的那棵“焦桐”,如今伟岸挺拔,俨然一座丰碑,激励着兰考干部,坚持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老党员孟宪书感慨道:“过去是‘群众有问题,跑腿找干部’,现在是‘干部去串门,问有啥困难’,干部作风大转变,感觉焦书记又回来了。”
兰考县为什么能成为河南首个"摘帽"的贫困县?
打下带头人的基础,金融创新,扶持产业稳脱贫,“输血式”扶贫变“造血式”扶贫。
1、兰考县脱贫工作,首先打下带头人的基础。全县选派科级干部、年轻后备干部345名进驻全县115个贫困村,实行脱岗驻村,严格遵守“五天四夜”工作制。不脱贫不脱钩、不拔穷根、不撤队伍。
2、2015年兰考县进行金融创新,由财政拿出10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金抵押给银行,撬动银行一个亿的产业扶贫贷款,解决农户发展产业最头疼的资金问题。
退出不愁,脱贫不脱好政策。兰考县还政府与银行合作“产业发展信用贷”,激发贫困户脱贫之后奔小康的热情。
3、为了不让已成功摘掉“贫困帽”的农民不再因病、因灾返贫,兰考县通过政府出资1000万元推出“脱贫路上零风险”保险项目,对建档立卡的7万7千贫困人口提供了总保额达42亿元的财产、人身、产业保险。
扩展资料:
兰考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是河南省脱贫攻坚的一件大喜事,昭示着以焦裕禄为代表的兰考县党委政府着力民生、着力民心;
接续奋斗取得重大成就,昭示着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改变命运的生动实践,昭示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得到深入贯彻落实,具有标志性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兰考退出贫困县序列 成河南首个“摘帽”贫困县
蔡松涛是如何实现兰考脱贫的?
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代表说,我们的老书记焦裕禄同志说过,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脱贫攻坚到最后阶段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更需要党员干部因村因户因人耐心帮扶。
以兰考县葡萄架乡杜寨为例,2015年留下23户贫困户,我们决定因地制宜,发展蜜瓜新品种产业,但是群众担心赔不起互相观望,看到这种情况村支书带领群众种植,看到效益,群众信心鼓起来了,村里及时办理贷款,帮助他们打开销售渠道。在基层工作,我们基层的党员干部就是要负责任,敢担当,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蔡松涛谈到,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听了以后很振奋,晚上和县里的同志沟通,大家感觉方向更明,回去后我们加油干,2020年兰考有信心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小康。
关于兰考扶贫贷款和兰考金融扶贫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