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贷过款吗?听说贷款很可怕,是真的吗?
我贷过款,我觉得贷款并不可怕,它反而可以成为你奋斗的动力,下面我就拿我的房贷回答这个问题。
本人93年安徽人,目前在一座大城市漂泊。在这个城市已经呆了7年,前几年没有房子,都是租房子住。
没有房子的时候,租房过日子总给人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平时在和朋友沟通后,一定会聊到房子这个话题,在互相寒暄几句之后,就会打听对方住在哪里?如果没有个房子,你跟别人聊天都没有底气。
为了缓解这种尴尬,我决定猛一把,凑凑钱,在这座城市里面拥有一套房子。刚买的时候有点小激动,毕竟在这个漂泊的城市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家,想着自己还年轻,努力努力,以后会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最初的想法,虽然有些理想化,但现在依然坚持。
决定买房后面对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落户问题,贷款在城市落户。而我的户口一直都在安徽老家,以前上大学也没想过把户口迁过来,后来工作忙也把这事耽搁了,直到买房时候才知道要户口。
那段时候我工作也忙,要在短时间内办好落户不容易,但我还是坚持过来了,咬着牙两头跑,跑了好几趟,才在三个月内把我的户口迁过来,房子才有了着落。
我的工资加上父母的积蓄,我在这座城市买了人生的第一套房。房子的总价将近两百万,房贷我办了30年的,每月房贷将近6000块钱。
有了房贷后,对我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买房容易供房难,当时销售给算的月供就只是月供,距离交楼还有两年时间,期间还有租房的成本,还有各种人情钱、养车钱、借款钱,偶尔生个病请假去医院,手上基本上就没有剩余的钱。
才开始还房贷的时候,我很烦,因为手上永远没有剩余的钱。以前大手大脚习惯了,对金钱没有特别的规划,有工资就想花,现在有了房贷,吃饭都是问题,还别说出去玩了,当时心里落差很大,难以接受这种抠门的生活。
不过我慢慢地调整了心态,慢慢地适应了这种生活。从此这期间我缩衣节食,衣服鞋子能不买就不买,平时只要不加班就自己做饭带,逛商场该不去就不去,实在不行就网购,因为网购便宜。
现在已经还房贷五年,我觉得买完房以后心态变了,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责任心强了,不会乱花钱了,只有必需品才去买,而且学习也有动力了,一想到房贷那么多,还有爸妈养老的问题,就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必须努力提高自己,人就会更有动力去拼搏了。
……
我举我的例子是想说明,贷款并不可怕,像我的房贷一样,它却成为了我前进的动力。
年轻人别再贷款买房?太扯了
最近有篇文章特别的火,它的标题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商的建议:年轻人不要再贷款买房了!”
这个标题大致一看,应该是搏眼球,抓住两个点:开发商都叫年轻人不要买房了;另外一个:年轻人不要贷款买房了。
文章最后那句话,太有煽动嫌疑。
“现在买房是透支青春透支父母的晚年”,最后这句简直戳中大部分啃老买房人的玻璃心。
估计没有买过房子的小年轻,看完之后,就很可能义愤填膺真就以为房子是可以不买的。
几年前的一位同事刚从事房地产,曾经特别愤青地办公室发表言论:“为什么要买房子?我觉得不用买房子,可以租房子啊!”blahblahblah……
当时特别佩服,觉得小伙子好有想法,棒棒哒。到了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说不用买房子的这位,其实家里根本就不差房子。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可以轻易拒绝某样东西的人,往往轻而易举就能得到;越是紧张某件事的人,往往千辛万苦才摸到一个角。
文章的逻辑是这样的,房价高是因为供不应求,开发商和媒体是幕后推手。十年后,供需关系会改变,房子会过剩,所以房价一定会跌。所以小年轻们摒牢,不要为高房价埋单,十年后就可以轻轻松松不贷款就买到房子了。
房价必跌论其实和房价必涨论一样不友好,令人讨厌。房价必涨论确实有造成恐慌推高房价的嫌疑,然而房价必跌论更有可能让本来在合适的时候买到合适房子的刚需,错过合适的置业机会。这也同样不负责任,误人子弟。
1、贷款买房就是为银行打工埋没青春?
先不谈年轻人买房的问题,先看贷款买房这件事。
这篇文章多次提出,“不要为银行打工,埋没青春和激情”。不建议大家贷款买房,潜台词是手里有足够的全款再买?
全款一次性买房的人的比例,有多少?这个比例并不高。例如杭州主城区,90方总价至少150万,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很少会有这么多存款在手。不贷款怎么买?这和普世价值不符。
除了上面这点,就算有手里资金充足,有多少会全款买?
之前看了一位前辈的文章,里面有个观点是:傻瓜才全款买房。
刚开始听到这种观念,不理解。按揭利息非常高,基本上20年的商业贷款下来就是,贷了多少钱就要还双倍。乍一看,好像如果资金能够周转,全款买房可以省下很多利息。
直到后来我接触到了一些金融投资的知识,才发现,这是穷人或者屌丝的想法。有一定资产水平的人往往不会在意这些利息,更在意的是投资回报率。
身边也不少,自己创业,也算小 老板 ,每个月还是还着按揭,以他们的实力并非没有钱全款,只是钱用在了产生更高利润的地方。有经济头脑和金融手法的人,100万可能撬动了一个项目,用好银行的钱才是关键。
但是一问房子却贷着款当然富到不在意几百万几千万的人,这个观点也不适用。
按揭是让流动资金活起来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所以不要觉得借银行钱买房子就是苦哈哈,对于高手来说,有房贷反倒是幸福的。
2、要么适应!要么移民!
文章中说,“日本年轻人买不起房子就不买,在出租房放飞理想。”意思是让国内的小年轻也学学隔壁国家,不要眼高手低,买不起就安安租房,脚踏实地。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事实呢?
拿日本、 欧美 的标准看中国,基本不适用国情。国家层面都不一样,政策层面都不一样,要求老百姓有 其他 国家的觉悟?这标准太高!
身边有个案例,一个朋友在上海待了很多年,前阵子怀孕了。看看上海的房价,看得上的房子都起码四五百万,最后决定这个节骨眼上直接移民。
这样选择的人,事实上不少。不想为国内高房价埋单,或者觉得不划算,直接离开。这种做法,特别赞成,果断不矫情。
实在接受不了国情的,移民是最好的办法。又想在这个土壤生活,又想结出异域风情的果实。这逻辑,很难成立。
3、年轻人该买房就想办法买
不鼓励投资房产,不鼓励持有多套房产,因为真不是一个适合投资房产的国土。
有不少人,追着高价买房子,大部分还是刚需。“没办法,再高也得买,等不了,想办法也得买。”这是刚需的心声。
因为投资和自住,完全是两码事。
日本年轻人不买房,可以租房。日本的户籍制度跟我们一样吗?
我们这一代要是没生孩子,不买房租租房子还真办得到。生了孩子,杭州本地人除外,新杭州人不买房子,真的可以?
有孩子和没孩子,还真的是两回事。
讲个实际的案例吧,马年的时候生孩子的孕妇特别多,社区医院和大医院都不堪重负,于是有一条不成文却默认在做的潜规则:如果户口不在杭州就不给建卡。(当然人不多的时候,有居住证就让建,甚至没有也给建。)
这是因为资源紧缺,大环境下可能会做到完全的公平么?户籍就是我们设下的门槛,在一定范围内共享资源的一个前提。
很多年轻人,文中提到是25-35岁的人,大部分还是因为孩子买的房子。杭州要在你所在的城市念书,很难挂着老家的户口。
在杭州,现在尚且有学区上的争议,但目前来看都和户籍挂钩,户籍又和房子挂钩。哪怕户籍房产证都符合,那还分一表生,二表生等等。
也许不在意学区,可以花大价钱读民办或者就老老实实就近念书,也可以。
如果不可以。那么就想问几句:改变户籍制度短时间可以解决?改变户籍制度老百姓可以解决?
解决不了,要么就老老实实想办法努力奋斗买,要么就索性抛开念想过没有房子的日子。最可怕的是,自己不努力,坐等房价跌来满足心中理想,太被动。
有个朋友的老家,在北方某二线省会城市的棚户区。家里的长辈退休了存款不够买房子,家里小孩也不努力,清一色等着拆迁安置改善生活。等了多少年?至少10年,至今还在等。被动,非常被动,如果想掌握更多资源就主动出击,等是个未知数。
不过文章也说了,“为了房子当房奴放弃理想禁锢青春不值得。”这点不假,但是只适用于手里已经有资本的年轻人,参考本文开头的那个例子。连户籍都搞不定,又到了该置业的年纪,还要谈理想?那就千万别生孩子。
“建议年轻人不贷款买房子”这种言论,为了眼球所以发表文章,太不负责。并不是每个人都等得起十年,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等这十年。
对疯狂的“”校园贷” 的看法知乎
应该取缔。学生没有固定收入,贷款还月供没有保障。贷款用途无外乎消费,并非学习所必须。
贷款真的太可怕了知乎文章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贷款的女生知乎、贷款真的太可怕了知乎文章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