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名贷款的法律规定
借名贷款法律责任一般由名义贷款人承担,有以下判断标准:
1、合同相对性原则,即合同只对缔约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对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不产生法律约束力;
2、是否出现代位权、撤销权、买卖不破租赁等法律规定的突破合同相对性的情形;
3、名义借款人是否向出借人披露了实际借款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四十六条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第七百二十五条租赁物在承租人按照租赁合同占有期限内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
借名贷款认定标准
1.一般情况下,借款合同或借条上的借款人就是合同的当事人,要承担还款责任。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合同仅在签订合同的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对合同外第三人不发生效力。
2.出借人和名义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实际交由第三人使用的,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名义借款人为借款合同的相对人,应由名义借款人承担偿还责任。
3.如果名义借款人向出借人披露了实际使用人(名义借款人负举证责任),各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仅为借名义借款人的名义,名义借款人并不实际参与借款关系的履行活动,也不享受借款活动的利益的,应认定实际使用人为实际借款人,由实际使用人承担偿还责任。
4.名义借款人在偿还借款后,可向实际借款人追偿,双方的民间借贷纠纷应另案处理,可依法向实际借款人进行追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一条贷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收取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支付利息。
第六百七十三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第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借名贷款法院如何认定
1.债权人明知借名约定或不知但同意与借名人形成借款合同关系的,由借名人承担偿还责任。
2.借名贷款保证人明知为实际借款人提供保证的,应当承担保证责任。
3.出借人在借款时明知合同相对方为名义借款人,款项由实际借款人使用的,应向实际借款人主张还款责任。
4.在没有证据证明出借人明知借款由实际借款人使用时,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还款责任由名义借款人承担。
拓展资料:
借名贷款是指实际需求贷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正常程序在金融部门获得贷款,从而采取借他人名义在金融部门获取的贷款。
贷款要求
借名贷款内审工作的具体操作
1、查借款用途。查看借款用途与借款金额是否相匹配。
2、到户核对经营项目。通过实地到借款户家中,看该户实际经营项目与申请借款是否相同,申请借款金额与所经营的规模是否相匹配。
3、查借款实际去向。通过查看当日传票,对该笔借款实际去向予以核实,如借款被相关连人支取或当时就转给相关连人,以及用于归还他人借款,该类借款都有可能是借名贷款。
4、查保证人担保意愿。通过实地或电话了解担保人,询问其曾给那些人提供担保,担保金额多少?是否自愿,是谁请其提供担保。
5、查借人家庭成员对借款的知晓情况。通过电话或实地了解借款人的家庭成员,询问其家庭因做什么而申请贷款,共申请贷款多少。做到查询、对实。
6、询问借款人担保人的情况。绝大部分借名贷款的担保人不是借款人请的,大多数是实际用款人请的,在审计中可通过询问借款人担保人的情况,与担保人的实际情况相核对,来查看借款是否是借名贷款。
7、查看担保人与借款人是否有关联。借名贷款的借款人一般与实际用款人(一般都参与担保)都存在一定的关联,有可能是亲戚朋友、有可能是左邻右舍、也有可能是同事、也许是厂里的职工,如果贷款是此类情况,且担保人本身就有大量借款,那么此类贷款就有可能为是借名贷款,需深入审计。
借名贷款的种类
顶名贷款。指借款人以自己名义为不符合条件的亲朋好友办理正常手续的贷款,贷款归其亲朋好友使用。
搭名贷款。因自己或亲朋好友无法贷款,而在他人贷款时要求其多贷出一部分,将多贷出部分交由自己或亲朋好友使用。
“垒大户”贷款。实际用款人因自身有贷款,无法按照正常程序在银行获得贷款,采取借他人名义在银行获取贷款,形成多人贷款一人使用的现象。
借名贷款出现问题责任认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借名贷款出现问题责任认定标准、借名贷款出现问题责任认定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