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书上说不良贷款比例不得高于5%,而有的资料上又说不得超过15%?
正确说法是不得超过15%。
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在其资产中所占比重最大,贷款质量的高低不仅在微观上会涉及其自身的安危,而且在宏观上对一国的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最早强调的风险管理就是对其贷款质量的管理,即信贷风险的管理。
为控制信贷风险,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不良贷款比例不得高于15%。不良贷款比例越低,说明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越高,其控制信贷风险的水平程度也越高;同时反映了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好,盈利水平高。
扩展资料
不良贷款是指出现违约的贷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逾期贷款无法收回但尚未确定时,则应在账面上提列坏帐损失准备。
实际上,从国家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中人们可以看出,自有资金在国家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国家银行的钱主要来自存款,各项存款在国家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中占的比重在60%左右,而各项存款中有一半以上是储蓄存款,储蓄存款在国家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中占到三分之一左右,中国银行的钱主要是存款人的钱,国有银行的资产主要不姓“公”,而是姓“私”。
中国银行主要是在用存款人的钱发放贷款,银行不过是个“资金池”,它一方面作为债务人把存款人的钱集中起来,另一方面作为债权人将钱贷给借款人,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对不该贷的客户提供贷款,就是对存款人的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可以说是对存款人的犯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质量比率
银行不良贷款率怎么计算?
不良贷款率计算公式: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该指标是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不良贷款是指出现违约的贷款。
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预期贷款无法收回但尚未确定时,则应在帐面上提列坏帐损失准备。二、不良贷款的分类有哪些1、逾期贷款。逾期贷款也就是在规定的贷款期限内不能还清贷款, 但是拖延贷款时间之后,最后还是能将贷款金还清的类型。这种情况对银行的损失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借贷者来说不仅要好还本金和贷款,还要偿还罚息。2、板滞贷款。板滞贷款是指还款期限到期2年(含2年)以上还是不能归还贷款,或者是还贷款日期还没有到期但生产经营已经停止运营的。其中不包括呆帐贷款。
3、呆帐贷款。呆帐贷款是指贷款人和担保人宣告破产,在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贷款人宣告失踪或死亡,在期产业或遗产清偿后没有还清的贷款;贷款人在遇到重大灾害和意外事故后,无力偿还的贷款;在清理贷款人贷款抵押物、质物所得价值不足不能够还清贷款时,经的国务院专案同意核销的贷款。
三、如何避免不良贷款1、仔细看申请资料,作为贷款公司在放贷前要仔细审核申请人的资料,看申请人是否有过信用不良等情况,因为凡是到贷款公司来申请贷款的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在银行申请不成功所以在转移目标。2、看申请人是否有稳定的工作3、看申请人是否有固定的资产,固定资产也是还款能力强弱的一种证明,比如说名下的房子、车子等
逾贷比监管要求
要求不良贷款率必须低于10.6%。 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是指在评估银行贷款质量时,把贷款按风险基础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正常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类贷款定义为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拓展资料:
一、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逾期贷款占比不得超过多少。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贷款总额 在《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要求不应高于5%,但其实该比例要求并非硬性要求,实际中一家银行的不良其实也是一个商业行为的结果,除不良资产转让外,银行难以像控制存款准备金率和资本充足率那样准确管理不良率,目前银行业的不良率大约在1%-2%之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每家银行的5级分类标准不完全相同,虽然都需要符合2001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关于贷款分类的一些原则标准,银监会在2007年发布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给出了一些定性考量因素和需要考虑的维度,但具体分类并不是完全量化的过程,而是依赖于风险官综合诸多非量化因素综合评估结果,所以不同银行风险官和高管层偏好不同也会导致跨银行可比性下降。
二、流动性风险的银监会新指标。
为了提升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有效性,在“贷存比”和“流动性比例”以外,监管当局又引入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两个指标。 10月12日,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明确了对于银行流动性监管的四个主要指标,即: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贷存比和流动性比例。该《办法》是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拟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的引入,是《办法》的最大亮点。这两个指标在巴III协议中首次提出,是国际监管层面针对危机中银行流动性问题反思的最新成果,此次也被银监会引入到中国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体系之中。 流动性覆盖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在设定的严重流动性压力情景下,能够保持充足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并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来满足未来30日的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覆盖率的计算公式是“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和“未来30日净流出量”的比值,监管当局要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不低于100%。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
1. 计算公式为: 不良资产率=不良资产期末余额/总资产期末余额*100%
2. 不良资产是不能参与企业正常资金周转的资产,如债务单位长期拖欠的应收款项,企业购进或生产的呆滞积压物资以及,不良贷款率指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般不应高于5%。不良贷款率高,可能无法收回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越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不能收回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越小。
对于瑕疵贷款占比和瑕疵贷款占比怎么算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