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互联网平台助贷潮落 消费金融风控江湖风起
此前,乔杨曾任职Discover风险策略及数据建模负责人、京东数科和美国ZestFinance公司合资成立的金融 科技 公司ZRobot担任CEO,并兼任京东数科信用管理部总经理。在京东任职期间,他曾经和团队打造了京东内部的个人用户信用评分体系“小白信用”,为业内所瞩目。
近日,亦有消息传出,原京东 科技 副总裁、个人风险管理中心总经理程建波将出任朴道征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朴道征信”)总经理一职。在此前,程建波所带领的风控团队长期“护航”京东白条的运营,在消费金融大数据风控领域积累了实战经验。
金融助贷的江湖也许很小,来来往往都是熟人。但对于整个助贷行业来说,其在整个业务模式中占据已久的流量数据、风控、甚至客服,未来或都将在监管指引下回归到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手中去,这个“上岸”的过程或将更为漫长。
行业起伏
李力是在2020年末下定决心离开互联网行业的。2018年,他从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跳槽到一家互联网大厂的消费金融业务任职产品经理,告别管理僵硬的银行后,最初一段时间,周围全是90后员工的互联网工作氛围让他感到更轻松自由,薪酬收入从账面上来看也高于此前在银行的水平。尽管如体检、医疗报销等一些隐形福利缩水了,但对他这个身体 健康 的年轻人来说,这些都不是排在首位的问题。
然而,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李力发现,这种以联合贷为主要模式的纯线上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有点“没劲”。整个商业模式、产业链已经十分稳定地定型,从BD(商务)到产品、运营、客服各司其职,每个人都只是流水线上随时可以被替代的一颗小螺丝钉,日子久了,自己似乎只是某一个节点上的“熟练工”,个人能力提升与职场晋升都难以看到希望。
但在2019年上半年,整个行业依然处于上升期,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资金方对消费信贷的需求极大,源源不断地提供着低廉的资金来源,反而是平台方在资产端,获取流量来源方面显得捉襟见肘,整个业务和团队依然沉浸在红红火火的气氛中。
2018年-2019年,公开数据可见,360、趣店、乐信三家美股上市的金融 科技 公司,在贷余额一路高歌猛进,这或可作为联合贷、助贷行业发展趋势的一种参考。其中,趣店在2019年明确提出了以“开放平台”模式的助贷业务。
李力现在回忆起来,行业气氛的转折点发生在2019年下半年,在杭州,业内一些比较大型的第三方数据公司的爬虫业务关停,业务负责人被带走调查。有部分合作银行开始要求导流时说明用户数据来源,尽管当时银行更多是“形式上”的要求以满足监管,但也给行业敲响了警钟。
还在2019年上半年的时候,陈明所在的公司刚刚从P2P的行业整顿里转到了做现金贷,公司拥有一张网络小贷牌照,有部分自营的放贷,也有和银行、消金公司等合作的联合贷款业务,规模在行业内算腰部企业。陈明认为这不够安全,他希望能跳槽去消费金融公司或银行,因为他觉得“体制内更安全”。
同一时间,陈明所在的公司刚刚艰难地处理掉了P2P的业务,按照监管的意向,转为以联合贷和助贷模式为主的业务。但下半年,第三方数据公司“出事”,他敏锐地意识到,监管对数据信息的风暴已经开始了。
但谁也没想到,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将监管和行业间的暗流涌动按下了暂停键。
作为某个线上消费贷产品的运营人员,张悦在2020年上半年看到了太多“人间真实”——有用户为了逃避还款,伪造自己确诊新冠肺炎的诊断证明书,但实际上其所在的地区新增病例数据情况,稍加核实就能查到。有用户为了几千元的欠款,自驾车从天津赶来北京,强行“约见”业务负责人。有用户为了几百元欠款一再申请延期还款不成,威胁客服人员要跳楼……
在用户的经济和情绪都出现很大波动的情况下,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增长几乎停滞,而大数据被更广泛地运用到抗疫中,各家银行的线上无接触信贷产品进入了突发猛进式的发展阶段。在疫情对经济影响逐渐减退的下半年,行业上空的阴霾似乎也逐渐散去,到了下半年,张悦的感受是从一线客服发来的高危投诉趋缓,业务量也在平稳恢复中。
2020年7月份,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有金融 科技 公司将这一规范性文件解读为利好,“新规最大亮点是充分肯定了助贷市场和机构的作用,并鼓励商业银行以合作方式吸收新技术推动信贷行业变革与创新,这对头部金融 科技 平台是重大利好。”
但紧接着,2020年8月最高法公布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将4倍LPR(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又把利率红线划到了更紧的位置。在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各地出现了一波“反催收联盟”,深陷黑网贷、民间借贷高息陷阱的人群,将最高法的规定视为摆脱债务的救命稻草,这种情况也一度蔓延到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有关的借贷纠纷中去,尽管最高法是针对非金融持牌的“民间借贷”做出的规定,但持牌金融机构在舆论和道义层面依然感受到了压力,而且越是处于行业头部,重视品牌口碑的机构,压力越大。
对有消金牌照“护体”的助贷机构来说,自营的资产贷款利率上限还能尽量往24%(此前的“高利贷”红线)靠拢,而在助贷业务模式中,有的持牌资金方已经开始要求按照4倍LPR的上限来设计。
陈明看到,其所在公司的目标客群多是蓝领、下沉人群,其个人财务的抗风险能力差,这些特征都被疫情放大了,疫情下萎缩的市场需求和压低的利率定价空间,极大地压缩了中小型助贷平台机构的获利和盈利空间。他开始积极寻找“下家”,最优目标是进银行。
2020年10月,两家头部平台机构上市接连折戟。整个行业的监管预期、市场口碑急转直下。
2020年第四季度里,与多次来自央行、银保监高层对互联网金融无序创新、推高融资成本、滥用信息数据等方面问题的公开批评一起而来的,还有《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
这份重磅的监管文件直指互联网平台机构超范围利用网络小贷牌照,用联合出资的方式,采用3:7甚至1:99的杠杆率放大信贷资金等问题。
在那以后,李力发现,他手头的合作银行开始集中缩量,联合贷停止新增,甚至有的银行干脆就停止放款了。
“互联网的金融前景堪忧。”当时,李力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开始积极寻求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的跳槽机会。
另一方面,冻结多年的消费金融公司、直销银行牌照开始放行,“监管也倾向于让持牌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2020年末,某外资投行机构通过座谈会向一些来自地方互金协会、国务院发展中心、金融监管研究机构等等的专家请教对互联网贷款以及金融 科技 监管的看法。专家们的核心观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互联网反垄断和数据战略是中国收紧金融 科技 的背后原因;第二,居民部门杠杆率高企,监管对消费信贷会有所约束;第三,网络贷款的监管将更加严格。
2021年上半年,在行业内大大小小的平台机构还在将联合贷转助贷的过程中,李力、陈明已经分别离开了互联网平台公司,陆续入职了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
助贷与中小金融机构风控博弈
2021年7月7日,部分平台机构收到央行征信管理局的邮件,要求按照“平台-征信机构-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流程图进一步完善整改方案。要求“平台机构在与金融机构开展引流、助贷、联合贷等业务合作中,不得将个人主动提交的信息、平台内产生的信息或从外部获取的信息以申请信息、身份信息、基础信息、个人画像评分信息等名义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须实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的全面‘断直连’。”
要理解这一新的规定,需要厘清现有的助贷业务中,平台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
据此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布的《助贷业务创新与监管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助贷报告》),助贷业务的各个参与主体的合作流程包括贷前合作、贷中合作、贷后合作。
《助贷报告》指出,在贷前合作中,各参与主体需完成获客与初筛、客户引流等步骤。获客与初筛方面,助贷机构可以通过纯线上或者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触达借贷客户,并且在推送给资金方之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科技 手段对借贷客户进行初筛和风控,筛选出符合资金方前置条件的目标客群。“客户引流方面,助贷机构在筛选出目标客群之后,将借贷客户的信用评分、授信建议等信息推给银行等资金方。”
据一位金融 科技 公司人士透露,7月7日央行的邮件要求整改的环节即主要针对这一贷前获客引流的环节,要求平台机构和资金方强化此过程中对央行数据报送的完整和详细程度。
在“直连”模式下,平台与金融机构之间直接传递用户信息。而在央行要求的断直连模式下,引入了征信机构,实现“断直连”。
然而“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是,“直连”模式下,信息数据质量与平台机构的导流服务收入是直接挂钩的。
目前市场中助贷业务的收费普遍采用的是资金方收取全部费用,再将服务费和返息部分返还给助贷机构或者增信机构。例如今年4月,美股上市公司信也 科技 表示,正在全面转向助贷分润业务模式。此前,360数科也已宣布正在不断提升其“轻资本”助贷模式的业务比重。
接受了这种合作模式后,银行和金融 科技 公司的共同目标将被紧密捆绑:尽快且尽可能多的实现利润,同时要控制好不良。在此种模式下,助贷平台实际上会在内部首先做一道风控筛选,用自己的信用评价逻辑将用户匹配到合适的资金方,用一些无法过关的数据“滥竽充数”,损害的将是双方的共同收入。
即是说,在用户数据“直连”的情况下,数据质量也与商业收入隐性的挂钩。那么,“断直连”后,金融机构无法直接核验平台传输给征信机构的原始数据,放贷收入、不良资产需要自负其责。
金天认为,“断直连”后,在银行和平台直接强化了征信机构的存在,其影响至少包括:平台无法直接输出自己沉淀的客户数据,而只能给到经过征信机构处理过的数据,从而更好地保护客户的隐私数据安全;征信机构实行严格的持牌经营,抬高了一般性市场机构参与助贷、联合贷的门槛;鉴于平台作用的弱化(很难再直接把控客户质量),原有的商业模式,特别是收费模式可能面临较大变化,如果潜在收益明显降低,可能进一步降低平台参与助贷、联合贷的意愿,从而改变市场生态。
在去年7月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实际上对助贷业务是有所松绑的,明确商业银行除了核心风控环节需独立自主外,其它环节均可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具体合作内容包括:营销获客、联合贷款、风险分担(联合贷款方和分担方须为持牌机构)、信息 科技 、逾期催收等等。
但在今年2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坚持“落实风险控制要求。商业银行应强化风险控制主体责任,独立开展互联网贷款风险管理,并自主完成对贷款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的风控环节,严禁将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的关键环节外包。”
在这一从依赖外部风控到打造自身核心风控的过程中,对中小银行自身的数据 科技 、风控管理水平考验犹大。
由于规模较大的助贷平台接入了多家资金方金融机构,通过率高、放款速度快的资金方就有可能分配到更多的用户,并且在助贷业务中,引入融资担保、保险机构作为增信,或通过助贷平台保证金、兜底回购的商务协议形式,资金方机构实际上享受到无风险收益,真实的风控机制和水平并无太多“实战”经验。
一位互联网民营银行行长在今年上半年的某次行业活动中,开诚布公地谈到了这个难题,老生常谈的独立风控的问题。监管机构为了独立风控对于银行业等金融机构苦口婆心,从最初2017年141号文,到最新的互贷新规的颁布,对于独立风控这个事情强调很多次,但是真正思考一下,最近几年对民营银行来说,对后来发展的这些规模小一点的银行,没有自己流量的中小银行来讲,“我们究竟有多少能力能够做到自主风控,在信用评分,反欺诈,贷后管理有多少能力,监管部门要理清,平台归平台,银行归柜台。”
那么,多年来监管苦口婆心的“独立风控”,中小金融机构做好准备了吗?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陈明、张悦、李力为化名)
现金贷的前半生:暴利潮起、上市潮涌、监管潮落
11月24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网络小额现金 贷款 业务的风险提示》,这或许是现金贷监管政策正式出台的前奏。
2011年萌芽至今,现金贷将迎来自己的6岁生日。在这6年里,现金贷从籍籍无名到野蛮生长,再到掀起一波上市潮,整个现金贷行业如同云霄飞车般跌宕起伏,曾经的冲顶云端与如今的大厦将倾,这一切看似突然,但背后其实早有预兆。
将历史的车轮往回倒,我们一起来探究现金贷的前世今生。
01 诞生:小贷公司杠杆率的困扰
2011年6月20日,烈日炎炎。张化桥又一次把瑞士银行炒掉,这位前深圳控股首席运营官、瑞银中国区投行部副总经理转身跳进了小贷行业,成为了广州花都万穗小额贷款公司(下称“万穗小贷”)的董事长。
按照监管规定,小贷公司只能从银行借款,且借款额不能超过注册资本的50%,杠杠率低的问题促使张化桥想做银行的助贷平台,直到现在,杠杠率低也是市场上现金贷公司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当时,国内就已经有一些银行在深圳、上海等城市与小额贷款公司合作,这也是现金贷业务的雏形。
而目前行业热议的现金贷,根据重庆市金融工作办公室的定义,是小额现金贷款业务的简称,是消费金融领域产品,主要指无场景、期限短、金额小、没有明确用途的信用贷款产品,具有在线申请、实时审批、快速到账、额度偏小、借款期短等特点。现金贷借款用途不明确,不需要抵押物,不需要证明还款来源。
现金贷的诞生与小额贷款公司高度相关,而其兴起则是市场大环境导致的必然。
02 扩张:校园贷、“暴利”、上市潮
“现金贷”进入公众视野后,大量商业机构和社会资本争相布局,现金贷业务快速增长,但同时,危机四伏。
现金贷确实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截止2016年9月,央行个人 征信 系统共收录自然人8.99亿,其中4.12亿人有信贷记录,意味着有4.87亿人没有信用记录,无法享受正常的金融服务。而现金贷门槛低、金额小,且不限制借贷用途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得到了快速发展, 网贷 之家曾在今年4月份分析指出,“目前整个现金贷行业的规模约在6000亿元到10000亿元”。
行业规模的扩张,随之而来的还有风险。
现金巴士的CEO唐阳谈道,“小额借款公司需要采用相对高的定价来覆盖风险,一些不负责任的高定价又会导致借款人陷入债务漩涡。”
很多现金贷平台为了规避高利率事实,通常会采取很多隐蔽的方式将收费加到借款人身上,比如手机验证费、 银行卡 验证费、账户管理费、电话客户服务费、客户端使用费等,各种收费项目层出不穷。
独角金融调查发现,社交App无秘的运营主体公司深圳二木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现金贷业务——“借钱快”就采取了这种收费模式。
借款人在借钱快App上以30天为还款期限借款1000元时,扣除琳琅满目的借款费用150元后,实际到账只有850元。照此计算,月利率为15%,年利率则达到180%。一家现金贷平台的相关负责人向独角金融透露,“现在这一行业的综合借款利率都很高,年化利率500%其实都很平常了,甚至还有更高的”这明显远超36%红线。
而谈到现金贷,绕不开“校园贷”,“校园贷”是现金贷在校园市场的一个分支。因大学生无还款能力,导致悲剧频发的事件层出不穷。
2016年,河南某高校的大学生小郑因在校园贷借款共数十万元,无力偿还而跳楼自杀,其死前发给同学们的一段遗言更是让人唏嘘不已。“兄弟们我就要跳了,听说跳楼摔下去会很疼,过些日子大家联合起来,告我诈骗,这样你们欠的钱就不用还了。”
小郑自杀的事件,让脆弱的市场神经震颤良久。校园贷(现金贷)无需任何抵押,实际借款人与申请人不匹配等种种风控弊端暴露在阳光下。
2017年,银监会联合教育部、人社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且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逐步消化存量业务。”
校园贷遭受“一刀切”,但却不影响其他市场中现金贷的迅猛发展。据国家互金专委会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11月19日,市场上在运营的现金贷平台为2693家。其中,开展现金贷业务的平台中,有592家是P2P网络借贷平台,约占全部P2P平台总数的15.8%;有812家是其他网贷平台,约占全部其他网贷平台总数的36.9%。
现金贷为何如此受追捧?上市公司二三四五(002195.SZ)的财报给出了答案。
2017上半年,二三四五的营收为10.66亿,同比增长33.85%;净利润4.5亿,同比增长93.75%。其中,业绩的大幅增长主要是来源于旗下的现金贷产品“2345贷款王”。
虽然现金贷身上带着“高利贷”、“暴力 催收 ”、“嗜血”等标签,但在其盈利能力的诱惑下,企业们还是蜂拥而上。
而如今,现金贷平台都渴望在监管来临前上市,毕竟在现有政策不确定的情况下,上市与非上市的区别有时就是“生”与“死”之差,但是趣店的上市却让舆论对“现金贷”的质疑达到空前高潮。
监管政策的来临对行业来说,或许是场“及时雨”,现金贷行业的天花板已初显。
03 天花板来临:监管信号逐渐加强
现金贷的野蛮扩张以及暴露的种种风险,早就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
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助贷机构实际上承担的是信用中介职能,如果风险集中爆发,则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扩散。
今年4月,银监会正式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但整个现金贷行业已如“惊弓之鸟”,关于监管如何重锤整治的消息在业内一直流传不断。
11月2日,重庆市金融办公室要求辖区内网络小贷公司在11月10日前上报自查情况;11月8日,宁波市鄞州区发文关停了辖区内两家违规经营的现金贷机构。广州市金融工作局、上海黄浦区金融办等也先后对辖区内现金贷平台业务展开排查摸底。
“现金贷有存在的社会价值,但是由于缺乏监管造成的乱象丛生、甚至是演化为社会暴力的现象,就要引起高度关注,强化监管也是势在必行。”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兆全律师说道。
监管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11月21日,芝麻信用终止与部分现金贷平台合作的消息传出。同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暂停审批网络小贷牌照的文件,直指“现金贷”业务的风险隐患,这被认为是现金贷监管全面落地前的风暴。
11月24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文提示网络小额现金贷款风险,要求:相关机构应当严守法律底线,不具备放贷资质的应立即停止非法放贷行为,具备合法放贷资质的应主动加强自律,合理定价,确保息费定价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同时,加强授信资质审核和风险管理,履行金融消费者教育义务,如实开展信息披露,对息费定价进行重点提示,不得以不实宣传误导金融消费者接受与其风险认知和还款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服务和产品。相关机构应遵守国家法规,依法规范贷后催收行为,不得以暴力催收或骚扰无关人员。
04 该往何处去:转型、借鉴国外经验
回过头来,现金贷行业这一路走来与P2P网贷颇有几分相似。
2006年P2P网贷作为舶来品传入中国,经历了野蛮生长,最终2016年遭遇监管重拳整治,整个行业呈现优胜劣汰的局面,这与现金贷的发展轨迹有很多共通之处。
而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前,许多P2P网贷平台已经开始主动求变,拥抱监管。
而现金贷同为舶来品。
现金贷的模式就是起源于美国的Payday Loan(发薪日贷款)。Payday Loan一般指30天以内、1000美元以下的超短期个人信用贷款,具有无抵押担保、无场景、无指定用途等特点,约定在发薪日用薪水归还。
自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以来,到2004年,Payday Loan在全美已累计活跃借款用户1200万,超过总人口的3%,拥有22000个线下网点,放贷金额约460亿美元。但Payday Loan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随着监管政策收紧,其近年来有整体市场收缩的现象。
现金巴士CEO唐阳研究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监管规则,并与独角金融做了分享,他说道,“美国联邦法律没有规定利率上限,大多数州的借款额度上限为500美金左右;英国的日利率不得高于0.8%,全部利息、费用总计不得超过本金的100%;澳大利亚月息4%封顶,最高收20%的借款建立费;加拿大额度小于1500加元,周期小于62天,利率不设限。”
不同国家的现金贷,其发展的模式不尽相同,而国内的现金贷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是有它自己的合理性的。
“在央行的征信体系下,很多人很难获得信贷服务,而且,银行的考核机制很难接受超过5%的现金贷坏账率。在有人急需用钱,或无处可求,或不愿与人启齿的时候,现金贷就是雪中送炭。”星合资本董事长、点融网创始人郭宇航表达了另外一种声音。
他认为, “高利率不是现金贷的本质特征,随着监管的介入,利率将回归合理水平。另外,只有现金贷真正赚钱,才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进入普惠金融领域,才能用金融的力量来塑造好的社会。”
而谈到现金贷如何治理的问题,郭宇航表示,“现金贷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非持牌,因此难免鱼龙混杂,终结现金贷乱相的唯一手段,就是让现金贷彻底暴露在阳光下,进行持牌经营。而保护现金贷消费者最有效手段,就是让征信牌照迅速市场化。”
而当下,或许就是终结现金贷乱象的前夜。
不能有小额字眼的贷款
微贷网、趣店、51信用卡被取消小贷牌照
消费金融频道
2022-10-20 19:43 · 来自山东
作者| 里奥 出品| 消费金融频道
日前,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公告,取消抚州市6家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试点资格。
取消小贷试点在各地金融监管局网站并不稀奇,但这6家中有4家曾经是网贷早期的玩家,这下被一锅端了确实少见。
这4家包括,趣店旗下抚州高新区趣分期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微贷网旗下抚州微贷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51信用卡旗下抚州恩牛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爱财集团旗下抚州爱盈普惠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公告还要求这6家小贷公司依法办理工商注销或变更,继续保留的市场主体,可以依法清收存量贷款,但不得经营小额贷款业务,且企业名称中不得含有“小额贷款”“小贷”字样、经营范围不得含有“经营小额贷款业务”。从小额贷款经营许可到期之日起,如果继续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按照非法发放贷款处置。
这4家中,趣店和微贷网都是美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是港股上市公司,趣店靠校园贷起家,微贷网、51信用卡、爱财集团都有P2P业务。
今年4月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的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提到,坚决落实“金融业务一定要持牌经营”的要求。继续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功能,严密防止停业机构开展新的P2P网贷撮合业务,严禁新增任何类似机构。给P2P机构继续从事信贷业务封了后路,小贷牌照被取缔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微贷网
今年4月份,微贷网在向美国SEC提交20-F报告披露,其计划在完全退出P2P借贷行业后探索新的商业机会,例如SaaS和云服务产品。如今小贷取消,看来真的要转型其他行业了。
微贷网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汽车抵押借贷服务的网贷平台。2018年11月15日,微贷网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今年6月1日已退市。
2020年5月微贷网宣布开始退出P2P贷款业务。到了7月4日,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的官方微博“平安上城”发布通报称,上城区分局依法对微贷(杭州)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微贷网”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
2021年7月,微贷网宣称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向平台上的投资者偿还了所有未偿还的净本金余额。目前清退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
2021年,微贷网净收入为7.075亿元人民币(
杭州贷款,杭州贷款申请,杭州贷款攻略汇总
; 在杭州的朋友难免会遇到资金不足的问题,大部分会通过贷款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在贷款的时候也会遇到各种不懂的问题,例如杭州贷款买房的条件等等。所以,为大家整理出杭州贷款一系列问题和方法。
【杭州贷款—贷款买车】
杭州贷款买车的方式
杭州贷款买车的手续
杭州贷款购车的条件
杭州贷款买车的金额和最长年限
杭州贷款买车的流程
杭州贷款买车零首付的条件
杭州贷款购车预期年化利率是多少?
【杭州贷款—贷款买房】
杭州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还款方式
异地人可以在杭州贷款买房吗?
杭州住房公积金贷款进度的查询方法
11月起杭州公积金贷款额度方式改变
杭州一手房按揭贷款的条件
杭州二手房贷款流程及资料
买杭州二手房贷款大问答
杭州二手房按揭贷款的条件
杭州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需要哪些条件
杭州住房公积金贷款流程是怎样的
杭州住房公积金贷款新政策出台
杭州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是多少
【杭州贷款—小额贷款】
杭州成功申请小额贷款的秘诀
杭州小额担保贷款去哪里申请
【杭州贷款—抵押贷款】
杭州房产抵押贷款的流程
在杭州按揭贷款的汽车能抵押贷款吗
杭州房产抵押贷款的条件
【杭州贷款—贷款问题大杂烩】
杭州个体户申请10万贷款怎么弄
杭州公积金转商业贷款的条件
杭州商业贷款可以转公积金贷款吗?
杭州贷款需要中介吗
【杭州贷款—贷款公司】
杭州贷款公司哪个好
杭州贷款公司怎么选
【杭州贷款—创业贷款】
申请杭州青年创业贷款的条件
杭州青年创业贷款怎么弄
杭州大学毕业生创业贷款怎么弄
【杭州贷款—信用贷款】
杭州怎么办理短期信用贷款
杭州无抵押贷款技巧
对于杭州关停小额贷款和杭州市小贷协会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