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险权重?
风险权重是一种衡量投资组合总体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估算不同种类投资的风险大小,给每种投资一个权重值,表示它在多种投资方式中的重要性。减少加权风险资产的方法在于增加持有风险权重较低的资产,减少持有风险权重较高的资产。一般而言,债券的风险权重小于贷款;质押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小于担保贷款;信用贷款的风险权重较大。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优势有哪些
答:
1、政策方面
众所周知,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中正式提出发展消费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在1998年和1999年相继放开了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的政策,以促进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开展消费金融业务。这也是发展消费金融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结构合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消费金融成为热点词汇。据了解,2016年3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 《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政策利好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技术优势
互联网消费金融与传统消费金融的不同之处在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利用了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打造“线上互联网+线下实体”的运行模式。从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机构在资金来源上有一定的优势,通过探索信用消费+场景布局,进而打造成一个全新的“互联网+”的样本,通过场景的建立,增强客户粘性,不断扩张消费金融市场,实现盈利。随着云计算的普及,大数据挖掘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精确的进行市场细分、选定目标客户、评估客户信用等级,从而降低资金配置风险,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3、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消费需求也更加旺盛,8090后超前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接受新型金融产品的能力较强,因此使用消费信贷手段来缓解预算不足的观念逐渐深入,因此,在居民消费观念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发展消费金融已经具备相应的社会基础。而作为解决资金问题之一的消费金融系统必将迎来发展商机,像迪蒙自主研发的消费金融系统是一款集消费贷款、消费分期为一体的业务管理系统,有效帮助企业迅速开拓消费市场,推动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实现业务模式的“互联网+”转型。系统通过规则引擎、工作流引擎、自动征信、商家加盟的方式,实现借款业务的快速审批、智能风控、借款流程自定义等功能,满足消费金融公司快速、高效、便捷的借款业务需求。
如何降低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风险加权资产(risk-weighted assets)是指对银行的资产加以分类,根据不同类别资产的风险性质确定不同的风险系数,以这种风险系数为权重求得的资产。
银行业的总资产有很多资产是0风险权重的,有很多风险权重则很高。这个要看每个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的配置,一般来说风险权重高的收益也更高。具体的风险权重列表需要查询央行和银监会关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举例来说,国债就是0风险权重的,外国国债评级在AA-以下的则是100%,评级在AA-以上的国家的企业债务风险权重则为50%。
(一)提高信贷资金存量,缓解存贷比例,降低高风险资产比例。笔者按照风险资产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分别选取了比例最高的前5家支行和比例最低的后5家支行,对比发现两组样本风险资产分布有较大差异:风险权重较高的支行无风险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仅为6.19%,而有风险资产比重则高达93.81%,可见支行总资产中,具有风险的资产占绝大多数,自然提升了资产的风险水平;风险权重较低的支行无风险资产比重则达到44.7%,有风险资产比重为55.3%,两者比率相差不大。
进一步分析还可看出,造成无风险资产比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联行往来、外汇买卖、委托贷款及同城票据交换等零风险款项。前者平均余额仅有2.29亿元,占比5.24%;后者平均余额达到15.1亿元,占比44%.根据统计口径,列入上述零风险款项的主要是存放联行款项。前5家支行普遍存在资金短缺、存贷比偏高情况,造成其存放联行款项极少,甚至为负数;后5家支行情况则好的多,存贷比正常。可见,信贷资金充沛与否是目前影响支行风险资产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存贷比则成为这一因素的外在表现。
结论:存贷比越高的支行,风险资产比重越高,两者呈较为紧密的正相关关系。其内在关系是:存贷比表明了支行信贷资金的充沛程度。存贷比低,表明存款资金较为富裕,支行会将多余资金上拆总部以获取利息。由于内部资金拆出属于风险加权资产测算表中的ga项:联行往来等零风险项目,有助于降低风险资产比重;反之,存贷比较高的支行,资金大量拆入用于贷款;使资产规模过度膨胀,资产结构中无风险项目占比下降,导致风险资产比重高企。
(二)积极拓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增加对中央财政投资的公共企业贷款,降低贷款风险水平。支行目前的贷款主要由对企业和个人债权、对公用企业债权构成,其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对我国中央政府投资公用企业债权的风险权重均为50%,是风险资产中权重较低的项目(在此称为“次高风险资产”),其他均为100%的高风险。因此,次高风险资产在风险资产中的比重对资产风险权重有着较大影响,而次高风险资产中,绝大部分由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构成,可见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占比直接影响到支行的风险资产比例。
同样分析样本发现,风险资产比例最高的前5家支行个人抵押贷款余额为10.6亿元,在全部贷款中占比为26.89%;风险资产比例最低的后5家支行个人抵押贷款余额为5.8亿元,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为31.48%.
结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比重越高,风险资产比重越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根据《办法》规定,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权重50%,属于风险次高资产,该指标的扩大有助于有效降低风险资产比重。此外,可增加对中央政府投资的公共企业(如中国电信、中国电力公司以及其他涉及交通、能源等公用事业的企业,包含其在上海的子公司)的贷款,也可以有效控制和缓解资产风险水平。
(三)在拓展贷款业务时,尽力争取符合规定的质押或担保方式,增加风险缓释量。新《办法》规定了对贷款的缓释项目,即有质押、担保方式的贷款,可享有与质押物或保证人相同的优惠风险权重,风险缓释对降低风险资产比例的作用无庸置疑。比如一笔对公贷款100万元,按规定风险权重为100%,风险加权资产应为100×100%=100万元;而如果该笔贷款中,有50万元由建行担保(风险权重为20%),另有20万元为国债质押(风险权重为0%),则未缓释风险暴露=100-50-20=30;缓释部分风险暴露=50×20%+20×0%=10;风险加权资产=未缓释风险暴露×权重+缓释部分风险暴露=30×100%+10=40万元,比风险缓释前减少60万元。
但从实践看,由于客户经理对资产充足率办法不了解,对质押、担保等风险缓释工具对降低风险加权资产的重要性并不关心,往往使分行符合风险缓释项的资产少之又少,风险缓释作用可谓杯水车薪。
(四)开展表外业务时,应优先开展低风险表外业务,尽力争取担保或质押,努力提高保证金比例。开展表外业务有三点需要注意:一是优先开展低风险表外业务,控制高风险表外业务。开立银行承兑汇票、融资性保函、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与购买等业务风险度较高,应适当控制;可无条件撤销的对外承诺、开立跟单信用证(有真实贸易背景)、非融资性保函等业务则风险度较低,调整表外业务结构,优先发展低风险表外业务,有助于降低表外业务整体风险。二是同表内业务一样,尽力争取符合《办法》规定的担保或质押,争取更多的风险缓释,有助于降低风险资产。三是开展表外业务时,应尽量争取更多的保证金存款,降低敞口风险。根据《办法》规定,表外业务两次转换后,可直接扣减相应的保证金存款计算风险加权资产,因此保证金存款之于表外业务的风险缓释作用较大。并且,保证金可增加存款量,有利于综合收益的提高。
在风险权重相同的类别中 银行为什么倾向于向信用评级较低的公司发放贷款
谁告诉你银行倾向于向信用评级较低的公司发放贷款的?不问对不对就问为什么这属于流氓行为~~~~
风险权重较低的贷款业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风险权重较低的贷款业务的是、风险权重较低的贷款业务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