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谁学财经:大学生陷校园贷溺亡,当心这7种典型案例,请转给身边人!
导读:
北京某知名外语高校一大三学生暑期放假返回吉林家中,在给家人留下遗书后失踪,随后其家人不断受到追债的短信和电话。8月16日,失踪大学生被确认死亡,家人发现其曾经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贷款,同时还有多条威胁恐吓追债的信息及视频。目前警方已开展调查。
学生溺亡家人不停收到催债信息
从8月16日起,北京的各高校开始陆续迎来学生返校,但家住吉林省蛟河市的范泽一永远也不能回到学校了。范泽一出生于1997年,是一名大三学生。2017年8月3日,正在家放暑假的范泽一向家人称要返回北京学校,随即离开了家。据范泽一的家人告诉记者,就在范泽一离开家的当天下午,家人在其卧室内发现了一封遗书,称自己“一步错、步步错”,并且“我的心已经承受不住”。
发现遗书后,家人立即拨打范泽一的手机,但手机已经无法接通。随后,家人立刻报警,警方马上以“失踪人口”立案展开调查。
范泽一的家人告诉记者,就在范泽一失踪的次日,也就是2017年的8月4日开始,范泽一父亲的手机就开始陆续收到数十条的信息,信息内容都是追讨债务。
范泽一手机收到的催债短信
与此同时,范泽一的父亲还接到多个追债电话,电话里的人在谩骂之后都声称范泽一借了高利贷,现在联系不到范泽一,所以向其家人追债。
8月5日,一具在水中的浮尸被人发现。DNA比对结果显示:溺亡浮尸就是范泽一本人。
在恢复后的范泽一手机里,发现范泽一从2016年7月开始,从一个名为“速X借”的网络借款平台借了第一笔1500元,随后就从另外一家网络借款平台借了3000元钱用于归还“速X借”的钱,然后再从另外的借款平台再借出更多的钱用来归还上一笔欠款。除了“速X借”外,他还在“今X客”、“哈X米”等网络借款平台上借款。
校园贷是如何快速兴起的?
2014年,出现“校园分期”,他们先从iPhone等大学生钟爱且有点“买不起”的商品切入,结合电商、地推和分期付款的优势,短平快地迅速在全国大学蔓延。
曾有统计显示,2016年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已突破800亿元。这一规模在2015年才260亿元。大学生收入少,但对数码产品、旅游、娱乐方面的需求大,更容易接受信用消费、分期付款。
“校园贷”平台抓住了大学生的这些需求,在校园内大力推广。近一年多,频频出现了黑代理、裸贷等“校园贷”陷阱,一些大学生因此成了受害者或是犯罪者。
2016年,某网络借贷平台的一份“裸条”8.75G压缩包在网上流传,其中包含了167名女大学生的裸照及视频,瞬间把非法“校园贷”等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一时间舆论一片哗然。
在当时,舆论普遍认为,助力非法“校园贷”横行的是不少大学生因爱慕虚荣,相互攀比等心理,而形成的高消费行为。
但这种“恨铁不成钢”的论调,掩盖了“另一面”。许多校园贷的陷进是防不胜防的,它们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甚至从其朋友亲人入手,诱导人们走入陷阱,比如以下这7种。
7个非法校园贷典型案例
“不良贷”
主要指那些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不合规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或给学生带来恶意贷款的平台。
典型案例: 2016年11月,福建漳州大二学生因参与不良校园网贷欠下百万债务跑路。
案例分析: 不良校园贷往往存在费率不明、贷款门槛低、审核不严、不文明的催收手段、风险难控、易将风险转嫁给家庭、校园代理人无资质等风险问题,应加以识别。
“高利贷”
根据法律规定,借贷双方约定年利率未超过24%,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利率在24%-36%系灰色地带。若借贷双方约定利率超过36%,则定为高利贷,不予支持。
典型案例: 2017年3月,福建某大学生通过校园贷小广告借款800元,不料在利滚利的情况下背负的债务近20万元!
案例分析: 以月息“0.99%”为噱头的校园贷分期易造成“低息”假象,但加上平台服务费,成为超过年利率24%的超高利息!若缴纳滞纳金,超过36%变为非法高利贷。
“多头贷”
主要指因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形成一种“以贷还债”式的多头贷。
典型案例: 2016年3月,河南某大学生在10多个校园金融平台贷款近60万元后因过度借贷导致跳楼身亡。
案例分析: “多头贷”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校园贷平台是否正规,更在于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将直接导致的巨额还款压力问题。
“传销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借助校园贷款平台招募大学生作为校园代理并要求发展学生下线进行逐级敛财。
典型案例: 2017年2月,吉林破获涉150余大学生传销式敛财类校园贷诈骗案,主人公小郑以兼职代理身份发展下线并进行逐级提成。
案例分析: 判断传销的三个标准:是否需要上交会费;是否让发展下线;是否进行逐级提成。案例中涉案学生既是受害者又是作案人,多数学生是在并不知情和利益驱使下被不法分子利用。
“刷单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理,以贷款购物刷单获取佣金名义进行的新型诈骗。
典型案例: 2016年上半年,南京陈同学受诱惑驱使从事“刷单”购手机,不料在成功分期购买手机后,实际使用方拒不分期付款并消失。
案例分析: 要高度警惕典型“贷款购物”刷单兼职骗局,求职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信誉高的单位,谨防“好心人”主动介绍工作行为。
“裸条贷”
主要指不法债主通过要挟借贷者以裸照或不雅视频作为贷款抵押证据的行为。
典型案例: 2017年4月11日,福建厦门大二学生因卷入“裸条”校园贷,不堪还债压力和催债骚扰,选择烧炭自杀。
案例分析: “裸条贷”往往给借贷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致使借贷人不堪其扰而采取极端做法。一旦陷入裸条陷阱,要主动报告自己的借贷信息,并及时进行报警。
“培训贷”
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培训贷”实为“校园贷”的新变种,专门坑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
典型案例: 2017年4月,广州某教育机构通过 “培训课程费”为由诱骗大学生参加贷款,致使270名学生惨遭诓骗。
案例分析: 此类校园贷诈骗实为诈骗分子通过虚假宣传方式诱骗学生参加贷款缴费。
认清“不良校园贷”的真面目后如何防范?专家给出建议,应该做到“三不要”:不要沾惹“不良校园贷”;不要“非理性”消费;不要“采取极端解决办法”。及时和父母沟通,当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应报警。
希望不要有更多的人陷入校园贷里,不再被坑害了。
关于校园贷,你有什么想说的?
在留言里,一起聊聊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跟谁学财经】
从经济生活分析大学生深陷校园网贷
校园贷的出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的规律。
校园贷可以①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生活水平。
②引导企业 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③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增长。
④有利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对于大学生而言
①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增强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在自己可承受范围之 内借贷。
②应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纠正不顾实际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盲目从众消费等错误观 念。
③应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校园贷是如何“套牢”大学生的?
招学生干部“地推” 最快3分钟审核 推分期购物节 实际年利率超20%
不久前,河南郑州某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无力偿还共计几十万的各种网络贷款,最终跳楼自杀,这是校园网络贷款的一个极端案例。悲剧背后,疯狂生长的校园“网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自2014年起,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网络贷款开始了“跑马圈地”,“XX贷”们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如今,校园网贷究竟风行到什么程度?借来的钱学生们会怎么花掉?千差万别的贷款平台审核是否有疏漏?号称“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5秒可到账”,真如商家所说的如此无门槛“低息”?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现象
个别校园贷平台申请人已超75万
申请者三本院校和高职居多
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学生,平时比较迷电子产品。去年6月,他在某著名电商平台、两家大学生网络贷款上都开通了个人贷款支付业务,所有额度加起来有25000元,临近毕业,方明“血拼”了苹果手机和一台笔记本后,他沦为“月光族”。“每月需要还款1370元,学校发的生活补贴1500元,基本上只够还分期,都快毕业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适,找点兼职做呗。”方明自嘲说,“再买必须要剁手!”
随机采访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边有使用“网贷”的同学,“像是某个时候不知不觉地流行开来”。北青报记者搜索名校贷贷款平台的官网页面,其平台的申请人数已超过75万人,并滚动播报着某学校某同学已申请借款,借款额度从1000元至2万元不等。北青报记者还留意到,滚动出现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职居多。
高学历人群、消费娱乐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费意愿强,这些都成为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瞄上这块高校市场“大蛋糕”的理由。大三学生谭伟(化名)也是“校园网贷”的常客,但与方明“电子产品达人”不同,“我找平台贷款,主要是为创业的资金周转。一般男生都借钱来买数字产品、女生更喜欢买化妆品和旅游。我们创业花的钱不是万把几千的,找银行借肯定不可能,这些平台都应急用,我一次性借过1.9万,还好,我们合伙人不太愁资金,这点钱小意思。”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的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经北青报记者梳理,花样繁多的学生网贷途径大致有三类:一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比如名校贷、我来贷等;二是学生分期购物网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
调查
对于愈发失控的校园贷款平台是如何运作并一步步套牢大学生的,北青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第一步
金融平台招聘学生干部地推
拉同学装机月入5000元
这些遍地开花的校园贷款又是如何推广的呢?
“我的同学就是我的客户。”北京某大学就读的学生王安(化名)一直任学院学生会干部,去年他成了互联网金融公司借贷宝的校园代理,加入“二维码”推销大军,“大致在去年下学期,公司为提升APP‘装机量’举行校园地推,那段也是搞这种兼职最挣钱的时候。”
王安说,该公司要求用户下载APP后,还需填入姓名、手机、身份证号,如用户选择绑定银行卡的话每单可提成40元,如不绑卡而选择留下照片的话,每单提成30元。“这些收入是可以日结的,我身边有同学最高一天挣了5000元。为了多挣钱,我们还去宿舍‘刷楼’,拉同学和朋友绑定,鼓动大家贷款,做成一笔借贷单子的提成,是装机之外另算的。”
第二步
不用视频网签
部分网贷只需学生证即可办理
据媒体此前报道,河南大学生曾编造借口获得了班上近30位同学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并顺利从多个平台上获得贷款。其中被负债最多的,达到了11万元。死者室友表示,网络上和他有关的不少借款,其签字和照片都不是本人,但最后都被成功受理。时至今日,校园网络平台上“最快3分钟审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学生证即可办理”等博人眼球的广告仍是铺天盖地。
某校园贷款平台的技术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不是本人借款都能通过,这平台审核风控不严。据我了解,有些技术不过关、实力不强的公司,不需要视频网签,也没有人脸识别技术,这很容易导致审核问题,客户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了。”
北青报记者尝试用另一款校园P2P平台的APP借款,在贷款资质填写时,除了线上填写包括个人学籍、家庭、朋友联系电话、上传身份证和学生证照片等信息之外,平台无需线下跟本人面对面或视频审核便可走完放款流程。“有些公司为了拉客户,也会主动放水。”该技术人员补充道,“去年市场急剧扩张的时候,有公司一个月的放贷量就破了二三十亿。”鱼龙混杂的同业竞争加剧,部分平台为了拓展业务降低申请门槛要求,存在审核不严的情况,以至于学生个人信息被冒用。
采访过程中也有贷款平台主要依靠线上途径完成授信,在填写多项个人信息资料后,主要通过远程视频等途径确认信息。即使如此,也曾出现过平台审核人员与借款人勾结,冒用他人信息骗取贷款。“纯线上的业务不是特别好做,而且不安全。大公司通常会强调严格审核,劝大家量力而行,少贷些。这既对客户负责,也是对公司负责。”一位不具姓名的从业人士坦承。
第三步
鼓励大学生借款超前消费
甚至推大学生分期购物节
那么,大学生从这些平台借来的钱都会干什么?北青报记者下载了某校园网贷平台的APP,在申请贷款时,系统自动显示借款用途选项:消费购物、应急周转、培训助学、旅行、微创业,就业准备等。在其电脑端的官网上,公开了部分最新申请贷款成功的学生贷款金额和理由:“借款6800元,24期,给女朋友买iphone6”、“30000元,36期,毕业自主创业”。
因欠网贷而自杀的河南大学生后经媒体证实,之所以其欠下60多万巨款,是该学生网贷去赌球。公开资料显示,学生们五花八门的借贷需求平台都满足,那么,平台会不会追踪借款之后的资金流向?北青报记者带着疑问拨通了该平台客服的电话,该工作人员表示,“究竟钱花在什么地方,我们没有办法监控和核查,系统选项你填了什么,我们就默认是这个。”
随访的数位大学生表示,网贷用户中,大多数人借贷是用作娱乐消费,比如花在旅游,购买大件商品、化妆品衣服等。就在大学生们常用的分期付款网站“分期乐”,这家网站除了列出琳琅满目的商品外,还打出了“全场免息、直降5亿”的诱人字眼。网站介绍显示,2015年9月1日上线活动营销栏目,推出了“全国首届大学生分期购物节”,21个小时内订单金额突破1亿元大关。此外,该网站专门开辟了热门端游的游戏点券的分期付款,页面显示,限时抢购的满减电子券当日被抢空。
内存
曾经火爆一时的大学生信用卡被“叫停”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3-24,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触目惊心!这些“套路”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懵懵懂懂的你
是否会为了不必要的追求
选择“校园贷”?
小荆来带你看看其中的套路
教你如何捂紧自己的钱袋子
视频中的例子
只是众多套路中的一种
并且 现实中的案例
往往比这要残酷许多
……
高利贷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借贷双方约定年利率未超过 24%,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利率在 24%-36% 的,发了不给予强制保护。若借贷双方约定利率超过 36%,不予支持。
典型案例:2017 年 3 月,某大学生通过校园贷小广告借款 800 元,不料在利滚利的情况下背负的债务近 20 万元。
案例分析:以月息 "0.99%" 为噱头的校园贷分期易造成 " 低息 " 假象,加上平台服务费、滞纳金等,超过 36% 变为非法高利贷。
安全提示:了解高利贷的评判标准,注意详细了解利率、还款期限、逾期后果等信息,全面评估并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坚决抵制高息贷或高利贷平台,误入陷阱时要及时报警。
多头贷
主要指因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形成一种 " 以贷还债 " 式的多头贷。
典型案例:2016 年 3 月,某大学生在诺诺镑客、名校贷等 10 多个校园金融平台贷款近 60 万元后因过度借贷导致跳楼身亡。
案例分析:" 多头贷 " 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校园贷平台是否正规,更在于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将直接导致的还款压力问题。
安全提示:要高度警惕因 " 多头贷 " 极易产生的巨额还款压力问题,大学生在加强抵制 " 不良校园贷 " 的同时,尽量从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平台进行借款。
刷单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理,以贷款购物刷单获取佣金名义进行的新型诈骗。
典型案例:2016 年上半年,某大学生受诱惑驱使从事 " 刷单 " 购手机,不料在成功分期购买手机后,实际使用方拒不分期付款并消失。
案例分析:帮 " 刷单 " 买手机返佣金,手机实际使用方拒不分期付款,此种诈骗与以往刷单兼职诈骗如出一辙。
安全提示:要高度警惕典型 " 贷款购物 " 刷单兼职骗局,求职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信誉高的单位,谨防 " 好心人 " 主动介绍工作行为。
裸条贷
不法放贷主体通过要挟借贷者以裸照或不雅视频作为贷款抵押证据的行为。
典型案例: 某大学生通过网络联系向他人借款 3000 元,月息 270 元。对方要求该大学生提供全身裸体照片、视频、身份证和家属电话号码作为贷款抵押和担保。该大学生按要求提供后,对方以照片和视频不像同一人为由拒绝放款,并向该大学生及其家人勒索 1000 元,否则将裸照发至网上。该大学生心理造成极大压力,被迫休学。
案例分析:" 裸条贷 " 往往给借贷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致使借贷人不堪其扰而采取极端做法。
安全提示:一旦陷入裸条陷阱,要主动报告自己的借贷信息,并及时进行报警。
培训贷
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 " 培训贷 " 实为 " 校园贷 " 的新变种,专门坑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
典型案例:2017 年 4 月,广州某教育机构通过 " 培训课程费 " 为由诱骗大学生参加 " 即分期 " 贷款,致使 270 名学生惨遭诓骗。
案例分析:此类校园贷诈骗实为诈骗分子通过虚假宣传方式诱骗学生参加贷款缴费。
安全提示:树立正确消费观和金钱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连环贷
主要指在借款平台借款,还不起贷款的学生,为还款到其他借款平台借款,形成连环贷。
典型案例:某大学生通过 "51 短借 " 网贷平台向陈某借款 2000 元,周息 30%,自收到借款后一周还清,本息共计 2600 元。因到期无钱还款,非法校园贷放款人遂让该大学生通过 " 今借到 " 等平台借款还债。2 个月内,该大学生分别从 "51 短借 "" 今借到 " 和 " 速速借 " 等平台借款本息高达 11 万余元。
案例分析:利用学生的虚荣心和不愿向亲朋好友告知的心理,诱使其连环贷款。
安全提示:一旦不能偿还贷款,切勿连环借贷放大债务。
创业贷
以创业组织为名,让学生分发校园贷传单、成为校园贷代理、发展下线,寻找目标并抽取分成。
典型案例:某大二学生郑某向同校学生王某借款 2000 元。王某以创业为名,游说郑某当他的代理人,每发展一个同学就能拿 1000 元提成。此后 2 个月,郑某发展了 20 多个下线,下线又继续发展下线,按照逐层提成的方式获利 5 万余元。后被公安机关以诈骗罪立案拘留。
案例分析:不法分子借助 " 校园贷 " 平台,利用传销方式进行逐级敛财,涉案学生同时是受害人。
安全提示:在校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对欠贷不还的严重后果要有清醒的认识,发现涉嫌 " 传销 " 犯罪时要及时报警。
借条贷
对借钱应急的学生,以自己需要还款保障为由,忽悠学生开出远超过借款金额的借条。
典型案例:某大学生借款 5 万元,对方要求扣除 2000 元上门费和 8000 元中介费,实际到手 4 万元,按照对方要求打了 9 万元的借条。对方告知,若按时还款无需按借条还。随后因为一次次的借新还旧,最终却背上了超 100 万元的负债。
案例分析:利用学生资金需求的急迫性和缺乏法律意识,诱骗其开出远超其实际借款金额的借条。
安全提示:借条是借款的重要凭证,要坚决抵制签署与实际借款金额不一致的借条。在借款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保存相关证据,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逾期贷
为收取逾期费,有的非法放贷主体会故意让借款者违约,比如还款时借故到外地,让借款人无法联系。或是设置苛刻的违约条款,比如 " 逾期还款 " 的时限是按小时甚至分钟计算。一旦逾期,借款人的债务就翻着倍地往上涨。
典型案例:某大一学生在借贷平台上借款 2000 元,约定通过该平台 APP 进行还款,如果逾期每日支付本金千分之五的违约金。但当其在 APP 还款时,经常会出现无法登录、无法充值还款等问题,最终导致其除本金外,3 个月的逾期费高达 6000 元。
案例分析:此类案件一般起借金额小、期限短,学生一般不会太敏感,但会规定较高的违约金,利用各种手段使借款人违约。
安全提示: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还款,如果无法按时还款,要及时与贷款人联系并保留主动还款的证据。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看完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
想必大伙也是唏嘘不已
如过你遇到这种情况
也不要害怕 冷静应对
毕竟还有小荆无时不刻
守护在你的身边
大学生网络贷款案例分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校园网络贷款案例分析、大学生网络贷款案例分析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