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遏制精准“收割”
教育部通气会现场。
3月24日,教育部举行新闻通气会,介绍校园贷风险防范工作有关情况。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在会上介绍,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管理,要求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郭鹏介绍,不良校园贷严重扰乱校园环境和市场环境,严重危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 社会 稳定。为切实维护学生权益,近年来,教育部会同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严格规定,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活动,不良校园贷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受利益驱动,仍有不少机构顶风作案、违规操作。
“特别是近期,部分小额贷款公司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和 科技 公司合作等方式进行诱导性营销,发放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贷款,引诱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引起恶劣的 社会 影响。”郭鹏说。
郭鹏强调,为坚决遏制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大学生的现象,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和校园稳定,2月24日,银保监会、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在延续以往政策的基础上,以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为重点,从加强消费贷款业务监管、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帮扶力度、强化网络舆情监测、加大违法犯罪问题查处力度等四个规范校园贷最重要最关键的方面,对各地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各地网信部门、各地公安机关、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高校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工作要求。
其中明确,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开发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但要严格限制同一借款人贷款余额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总业务规模,严格贷前资质审核,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
他还介绍,文件要求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和各银保监局要在前期网贷机构校园贷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将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各类放贷机构纳入整治范畴,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的监督检查和排查力度。
新规来了!禁止小贷公司给大学生贷款?大学生还能申请网贷吗?
3月17日,银保监会公布了央行、教育部、公安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从加强大学生消费贷管理、加大对大学生教育引导力度、做好大学生消费贷 社会 舆情疏导、加大大学生消费贷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等四方面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进行了明确规定。
我们都知道最近几年时间,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的信贷服务,外界并不陌生,很多产品已经融入大众生活。但他们也引诱了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了高额贷款陷阱,甚至出现了“裸贷”、“套路贷”等不正规的贷款行为。
首先回答一下新规出来后,大学生是否还能否网贷呢?归根结底,还需要看其背后的授信主体是谁。如果授信主体是取得批准的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那大学生是可以网贷。但是如果授信主体是小额贷款公司,就不允许。所以分清平台背后的授信主体才是关键,而非一刀切的不能进行网贷。
那么《通知》发布究竟有什么影响呢?信小用细细为大家讲解
一、新规针对的对象是谁?
借贷人:大学生群体
放贷机构: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规范房贷行为,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二、新规讲了什么?
新规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明确了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二是加大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帮扶力度;三是做好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政策网上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四是加大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中违法犯罪问题查处力度;五是规范放贷机构及其外包合作机构营销行为。同时,加强了个人信息保护,所有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信贷信息都要及时、完整、准确报送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总而言之,明确了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同时在营销、借贷、贷后管理、信息保护上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
三、新规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1、 社会 消费观念
因为禁止互联网平台向大学生发放贷款,可抑制大学生借助互联网贷款平台盲目贷款助长各类不切实际或超过自身经济能力的高消费行为,对大学生 健康 成长、顺利完成学业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2、避免不良征信
大学生不到互联网平台贷款还可减少一些大学生因贷款到期缺乏偿还能力而形成个人征信不良,有利于大学生 健康 成长,避免了因征信不良导致的就业问题。
3. 避免暴力催收带来影响
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在利率和催收上较为规范,避免学生因为高利率陷入负债陷阱,也避免暴力催收对学生学业造成较大影响。
所以,学生群体一定要注意理性借贷,关注和保护好自己信用哦!
为什么花呗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款?会导致哪些问题?
3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禁止非持牌机构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通知》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对这一群体精准营销;不得采用虚假、引人误解或者诱导性宣传等不正当方式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借贷;严禁任何干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暴力催收行为。此外,商业银行、消费金融等持牌机构也受到规范。
近些年来,花呗借呗已经成了不少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像是大学生或者是一些手头不宽裕的人,往往申请信用卡比较困难,而花呗不需要征信,借钱或者消费比信用卡方便,成为学生群体的消费首选。
这个通知一出来,花呗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款立刻上了热搜,其实这个理解是有误的,银保监会的通知里写得很清楚,要求和持牌金融机构合作的互联网平台,不能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借贷,不得针对大学生做精准营销,不得向放贷机构推送引流大学生。
以花呗为例,其中相当大的业务量为支付宝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联合贷款。去年7月,央行为了摸清联合贷款的底数,还专门发文调查。所以按照通知精神,花呗向大学生发消费贷的大门并没有关上,但是要有节制。
为什么限制花呗借呗向大学生放款?
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不少人有了通过网贷进行超前消费的行为。对于具备还款能力的人群来说,贷款就是一场互惠互利的交易。但如果是不具备还款能力的人群贷款超前消费,那么就很可能演变成一场悲剧。
目前,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各种手段诱导学生进行贷款消费,诱导学生过度超前消费,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深陷高额贷款。甚至还有不少金融平台联合线下店面设置高额贷款陷阱,引发极其恶劣的 社会 影响。
近几年大学生贷款问题层出不穷,涉及的侵犯个人隐私甚至出现刑事案件。影响越来越大,对 社会 造成的影响也不可估量。
通知出来以后,学生支付宝的花呗开始大范围降额,从几千降到几百等,通过降低额度来限制学生群里的消费行为,
对学生的影响
而这个通知出来以后,花呗降额,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贷款,对于大学生的唯一影响,就是只能花现金了。iPhone和iPad再也不能24期分期了,椰子鞋也买不起了。
会逐渐端正自己的消费观念,不对超前消费抱有侥幸心理和放任心理。尽量避免冲动消费、跟风消费、盲目消费,树立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理性消费的正确消费观。不买多余、无用的物品。对自己的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要有良好的把握,合理规划可支配资金。
总的来说,这个政策会让大学生开始合理消费,当初信用卡都不向学生开房申请,花呗和白条却直接无视监管,是时候整顿了。
关于政策不给大学生贷款和政策不给大学生贷款怎么办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