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贷跨省经营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只有五家达标?
11月2日, 中国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起草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对注册资金本下限、单户贷款余额、资金用途等均提出明确要求。
早在2019年,就有媒体报道,监管正酝酿统一的互联网小贷管理办法。时隔一年半,征求意见稿下发,条件可谓严苛。
在注册本金方面,“征求意见稿”显示,要求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仅就这一条,绝大部分网络小贷业务将受到波及。同比来看,消费金融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为3亿元,且杠杆率在10倍左右。
“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业/存续网络小额贷款相关企业共551家,近三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呈现下降趋势,2018年新增企业204家,2019年降至80家,2020年1-10月则仅有8家。从地域分布来看,陕西(179家)、重庆(107家)、江西(59家)是网络小额贷款相关企业分布最多的省份。
据消金界不完全统计,目前注册资本金达10亿元的网络小贷公司近30家,而注册资本金达到50亿元的,只有寥寥五家,甚至蚂蚁借呗都无法达标。
“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信息显示,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蚂蚁花呗运营主体)注册资本金120亿元;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蚂蚁借呗运营主体)注册资本金40亿元,尚未达到“征求意见稿”要求。
此前网络小贷牌照备受青睐,就是因为不受注册范围限制、可以跨区域展业。如今意见稿下发,拿不到这50亿元的实注资本金,就不得不去做区域性的网贷,或者就要退出市场。这一样以来,网络小贷的牌照价值将大幅缩水。
独立研究人士郭大刚向消金界表示,“征求意见稿”最重要的是属地经营原则,这折射出背后管辖权的问题。比如此前重庆杠杆率限制低,西部地区监管相对宽松,这中间很容易滋生套利空间。如今从监管角度来说,统一的制度监管可以实现 社会 效益的最大化。
在贷款金额方面,“征求意见稿”要求,个人单户网络小贷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30万元,不得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1/3;对法人或其他单户网络小贷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100万元。
在联合贷款方面,“征求意见稿”要求,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招股书信息显示,蚂蚁集团目前共计22540亿元信贷规模,其中20470亿元来自“与银行伙伴共同贷款安排”,而在这90%的联合贷款中,蚂蚁的出资比例仅为1%-2%,最大化撬动了杠杆。
根据“征求意见稿”,如果蚂蚁出资比例提升至30%,那么在原有放贷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其表内放款和注册资本金将大幅提高。
此前就有业内人士表示,网络小贷公司的自营贷款业务和助贷业务,将合并计算杠杆率。虽然该政策并未落实,但未来蚂蚁小贷的杠杆率和联合贷业务规模将受到巨大波及。
“金融本来就是高门槛的行业,从此草根金融再无生存空间了。”一名银行从业者对此感慨。
一部分人认为,意见稿是为花呗借呗量身定制的。对此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的讲话不过是触发事件,但并非主要因素。
总的来说,金融 科技 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如何在促创新和控风险之间取得平衡,这对于包括蚂蚁在内的金融 科技 公司来说,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值得注意的是,有从业者认为,属地化监管原则,原则上有利于引导P2P网贷转型小贷、安全退出,但背后风险依然存在,如果还在用此前的思维经营业务,有可能带来新一轮的监管套利。
想问一下,2020年上半年贷款行业是不是就要退出市场了,没有发展的前景了?
金融严监管 小贷行业面临洗牌和分化
自2008年《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小额贷款公司经历了一轮快速成长期;2017年,《关于小额贷款公司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与《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出台,为促进小贷公司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2019年7月,央行会同相关部门起草《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监管范围,严格了市场准入和股东资质,强化资本来源真实性和资金运用合规性等。
截止至2019年中国小额贷款行业监管政策汇总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金融严监管下,盲目扩张的小贷行业面临洗牌和分化,偏离普惠业务初衷的小贷公司面临挑战。据央行发布《2019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797家,较年初减少336家;从业人员数量达到84783人,较年初减少了6056人。
2014-2019年H1中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及从业人员数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行业经营困境 实收资本与贷款余额走势下行
2018年6月以来,全国范围内小贷公司的实收资本与贷款余额呈现双降态势。据统计,
2019年上半年全国小贷公司的贷款余额9241亿元,较年初减少309亿元;实收资本8235亿元,较年初减少128亿元。贷款余额不升反降,显示经营困境。
相反的是,2019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二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3.0%。由此不难看出,金融机构与小额贷款公司相比,金融机构的投贷规模远远大于小额贷款公司,更为突出的是金融机构在2019年上半年投贷规模在增加,相反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存量规模竟然在下降,降幅在3%左右。
更多数据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小额贷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中年”海尔入金融业务已19年,旗下三大消金业务发展前景不一
随着2020年到来,家里用着海尔冰箱,看着海尔兄弟动画片长大的第一批90后已过30岁,被戏称已步入中年。
创立于1984年12月26日的知名电器公司海尔集团,也刚刚过它35岁生日。与此同时,海尔的金融业务布局也已进入第19个年头。
2001年7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同意青岛海尔投资入股青岛银行,海尔正式涉足金融业务。根据青岛银行2019年第三季度报,截至2019年9月末,海尔集团旗下3家子公司还合计持有其17.15%的普通股股份。
2014年,海尔金控取得营业执照,整合海尔集团旗下金融企业,海尔集团将其规划为“海尔集团实施网络化战略的支柱产业”,海尔的千亿资产规模金融大局就此布下。
官方资料显示,目前海尔金控已涉及9家金融机构、5家投资机构、2家参股银行保险企业的布局,拥有70多项金融牌照资源。主要涉及财务公司、消费金融、融资租赁、金融保理、小额 贷款 、第三方支付等子公司。 据介绍,2014年整合的同时,海尔金控还设立了新的金融类企业。
而海尔旗下涉足在线消费金融领域的三个主体,互联网小贷公司海尔云贷、持牌消金公司海尔消费金融(以下简称:海尔消金)、P2P平台海融易,均在2014年成立。 三家公司最早都立足“产业”,海尔云贷与海融易平台都以B端客户为主,海融易业务主要以供应链金融为主,借款用户定位于供应商、经销商、用户以及物流商,海尔消金则定位于首家产融结合的持牌消金机构。
海尔云贷: 金控四大核心企业之一 海尔云贷全名重庆海尔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目前由重庆海尔云链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经过2次外部融资增资后,海尔集团目前持有海尔云链79.94%的股份,是海尔金控的四个板块的核心企业之一。
根据此前报道,海尔云贷最早专注产业金融,后向小微企业扩展,进而延伸到C端场景消费金融,以2018年贷款类型来看,抵押类贷款的占比最高。
海尔云贷的自营贷款App名为海易贷,产品包括对应业主家具家电装修贷款的家家消费贷、集中市场贷款、惠业贷、万链普惠贷、林润车商贷,其中家家消费贷申请人数最多。
此外,海尔小贷通过成立子公司、投资等方式布局汽车融资租赁、房抵贷、医美场景等,如海尔云贷间接持有医美分期巨头米么金服的股份,并与米么金服在2018年4月共同成立教育分期平台海米管家、全资控股的重庆海卡科技旗下拥有麻辣时贷App等。
经不完全统计,海尔云贷也与不少互金平台达成助贷合作,如51公积金、闪银、期待科技等。
2016年年底,海尔云贷贷款余额已达55亿元。2017年,海尔小贷放贷金额为181.29亿元,贷款余额82.15亿元,营业总收入7.56亿元,净利润1.28亿元,净利润占金控比例6.75%。
截至2018年末,海尔云贷贷款余额73.3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73%,贷款压降与受金融强监管,降低杠杆比有关。
在贷款余额下降10.73%的基础上,2018年海尔云贷却实现营业总收入15.76亿元,净利润1.8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08.55%和32.48%。
根据近期报道,截至2019年11月,海尔云贷贷款余额为99亿元,较2018年年末增长35%,由数据可见,海尔云贷正在恢复增长,甚至开始加速,可以想象海尔云贷的营收和收入还将保持强劲增长。
海尔消费金融: 加速追赶海尔云贷
2014年12月,海尔消金成立,海尔集团和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有海尔消金30%和19%的股份,合计持股49%。
海尔消金从海尔集团获得不少支持,依靠家电集团背景,海尔消费金融初期以家电零元购挖掘消费市场,也曾多次向海尔财务公司贷款获取资金。
高起点的海尔消金此前业务可谓“不温不火”,2016年海尔消金净利润为4300万元,2017年为4700万元,不仅落后于同期开业的其他消金公司,也落后于海尔云贷。 根据股东财报,2018年,海尔消金实现营业收入10.49亿元,净利润1.68亿元,在持牌消金公司里,利润规模排名第七。但另有新闻显示,海尔消金曾公布其2018年利润总额达2.1亿元,如按后者计算,海尔消金利润业绩排名第六,并超海尔云贷。 2019年上半年,海尔消金营业收入为6.78亿元,净利润1.2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加110.34%,排名升至第六。
业绩突飞猛进或与消费金融市场逐渐热门,牌照价值显现有关。
从业务来看,或与现金贷业务开展也有关。据此前报道,海尔消金从场景分期业务开局,在家居、家电、家装等股东资源丰厚的场景开展业务,也拓展了教育、医美、出行、租房、保险等外部场景,后期才逐步拓展到现金借款业务。
2017年8月,海尔消费金融推出专门的现金借款App够花。2018年8月报道显示,海尔消金现金借款业务占比约为60%,已高于场景金融。
快速发展难免会出现些问题,很多消金公司都与助贷机构合作,海尔消金也不例外,但海尔消金也频“踩雷”。根据此前报道,海尔消金曾与达飞控股、爱财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提供个人消费信贷服务。近日,爱财集团创始人投案自首,旗下杭州信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被立案侦查,达飞宣布P2P清盘转型,但出借人大多心存忧虑,情况不容乐观。
此外,今年8月,贷款平台嗨钱网被媒体曝出因涉黑涉恶被查,据网络信息,海尔消金也是嗨钱网资方之一。也有借款人称已还完欠款但被海尔消金告知还有欠款,可能与嗨钱网账户被冻结,未把钱转入海尔消金账户有关。
海融易: 借贷余额不足4亿,或逐步退出
海尔从涉水P2P开始可谓就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在公司背景和平台宣传上毫不掩饰,从海融易公司注册信息到平台介绍,都明确表示是海尔控股公司。
海尔是一个相当可信的背书,从相关媒体报道中可看到,在P2P行业大调整期前,海融易的成交量保持高速增长。2015年6月,海融易交易额5.5亿元;2015年11月,交易额已超过26亿元;2016年11月,交易额突破200亿元;2018年1月,交易额超过500亿元。
仅从撮合交易额来看,截至2019年12月31日,海融易撮合交易额达244.7亿元,年均撮合交易量也超40亿元。
但随着清退成为P2P 网贷 的主旋律,11月,山东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网络借贷行业风险提示函》指出,当前,P2P网贷行业正在进行风险专项整治,至今未有一家平台完全合规通过验收,未来将对全省范围内未通过验收的P2P网贷业务全部予以取缔。
根据官网信息,截至发稿前,海融易最后一次发标时间为12月26日,目前待收规模为3.4亿元。据统计,海融易的待收规模为8月5.35元,9月4.97亿元,10月4.29亿元,11月3.67亿元;待收规模正逐渐下降。海融易的前景并不明朗,或许将转型退出。
此外,海融易的创始人兼总裁王伟为上海乐赚工贸合伙企业的大股东,该公司为青岛乐开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并且青岛乐开花的大股东为海尔金控,乐开花公司旗下有现金贷产品乐意花。
有用户提供的截图显示,其在乐意花 借钱 ,资金附言为“海融易客户提现资金”,对方账户为恒丰商户,与海融易存管银行一致,因此可基本确认乐意花为海融易旗下贷款产品。乐意花曾因搭售意外险、软暴力 催收 等被大量投诉,企查查显示,目前乐开花公司经营异常,据11月报道,乐意花已暂停放款。
海尔消金与海尔云贷保持快速增长,渐渐拉平差距,而海融易数据逐渐下滑,现金贷产品暂停,更凸显了持牌经营的重要性。
从前两者的增长速度来看,胜方是谁还未可知。但从业务来看,两者在消费金融业务上有所交集,但总体又互有差别,或许均能在消费金融领域实现“各自精彩”。
独家丨OPPO、vivo旗下网络小贷公司增资至50亿,首次拟发行30亿ABS已获反馈
首家手机厂商系网络小贷公司增资至50亿元。
据2020年11月央行与银保监会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网络小贷新规”)规定,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小贷公司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取得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颁发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经营许可证(有效期3年),其次是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非跨区域网络小贷业务不低于10亿元),并全部完成实缴。
启信宝数据显示,隆携小贷成立于2009年6月,今年6月6日,公司注册资本由35亿元增至50亿元,目前实缴资本10亿元。 若要实现网络小贷跨区域展业仍需补充实缴资本。
股东方面来看,重庆隆合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隆合 科技 ”)、东莞市德吉特软件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德吉特软件”)、东莞市腾盛软件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腾盛软件”)分别持股93.4%、5%、1.6%,其中隆合 科技 为腾盛软件全资控股的子公司,按此计算腾盛软件合计持有隆携小贷95%股份,为第一大股东。经股权穿透后,自然人段要辉、施玉坚分别持有49.95%、47.95%股份,为第一、第二大股东。
公开信息显示,段要辉为OPPO集团副总裁、手机产品线总裁,施玉坚为vivo高级副总裁。2020年,隆合 科技 与腾盛软件入主隆携小贷,拿下网络小贷牌照。此外,隆合 科技 持股5%的重庆千礼 科技 有限公司持有支付业务许可证,可在重庆市开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目前其支付牌照已在2022年6月26日获批续展至2027年6月26日。
在2020年OPPO与兄弟品牌vivo共同拿下网络小贷牌照时,业内将其视为这两家3C厂商大举布局金融的信号,但比起2015年发展金融业务的小米而言,OPPO金融业务起步较晚。
2018年开始,OPPO组建金融业务线,2019年6月,原小米金融CRO兼信贷负责人陈曦加入OPPO金融担任CEO。在陈曦就任后,OPPO钱包正式上线并逐步上线支付、贷款、理财、联名信用卡等金融服务。
2020年3月,在OPPO、vivo联合收购隆携小贷后,但2020年9月,陈曦入职一年后就离开OPPO金融,OPPO上线金融A面向全部手机用户开放的独立App“秋贝金融”,这也是如今“欢太金融”App的雏形,主要提供“秋贝好理财”、“秋贝好借钱”两方面金融服务。据彼时的媒体公开报道,App Store显示,秋贝金融开发商为隆携小贷,运营商为深圳市乐伯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
但在2020年6月,就职方一年的陈曦从OPPO金融离职。
也是在这一年,金融监管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互联网巨头们的整改工作拉开序幕。具体来说,监管部门提出了5大要求:
一是回归支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严禁不正当竞争。二是依法持牌、合法合规经营个人征信业务,保护个人数据隐私。三是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确保资本充足、关联交易合规。四是完善公司治理,按审慎监管要求严格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五是依法合规开展证券基金业务,强化证券类机构治理,合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在 科技 公司金融业务监管趋严的背景下,2020年11月, 深圳市乐伯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市欢太数字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欢太数科”),欢太数科CEO徐立夫来自华为。
目前欢太金融App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信贷、理财、保险等,在理财产品方面涉及基金、券商资管产品等,金融信贷及分期产品资金方包括中原消费金融、中信百信银行、四川新网银行、隆携小贷、中关村银行等等。
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信息显示,中信建投-隆携小贷欢盈系列消费贷款1-10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2022年2月21日获上交所受理,并在4月8日得到反馈。原始权益人为隆携小贷,计划管理人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ABS拟发行金额为30亿元。
这也是 隆携小贷首次申请发行ABS。
一直以来,网络小贷公司都是消费贷ABS的发行主力,对于部分大型互联网小贷而言,通过ABS融资放大贷款杠杆规模更是网络小贷新规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前的惯用手段。
网络小贷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多项规定直指“控杠杆”,对网络小贷公司杠杆无序扩张作出限制:单笔联合贷款中,网络小贷公司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对外融资杠杆率限制在5倍,即:网络小贷公司的非标融资(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1倍;通过标准化融资(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4倍。
这意味着网络小贷公司扩大放贷规模,需要更多的资本金才能撬动相应杠杆。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互联网小贷贷款余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互联网金融下小额信贷、互联网小贷贷款余额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