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进中迷失的浙商银行
“ 2020年浙商银行归母净利润达123.09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4.76%。 ”
这家近两年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的浙商银行遭遇“滑铁卢”。
4月6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官网发布了《交易商协会对浙商银行启动自律调查》,称浙商银行作为主承销商,对于发行人注册发行文件涉嫌虚假记载等严重违规事项,相关中介服务开展未遵循勤勉尽责基本原则,涉嫌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管理规则。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处分规则》,交易商协会已对浙商银行启动自律调查。
而就在一周前,浙商银行刚发布了一份并不理想的业绩报告。
3月30日,浙商银行发布2020年年报。截至2020年末,浙商银行资产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到20482.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74%;实现营业收入477.03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归母净利润123.09亿元,比上年下降4.76%。不难看出,虽然资产规模稳步提升,但是营业收入增速较去年的19.06%明显放缓,为2018年以来最低增幅。
另外,2020年浙商银行的资产质量也不容乐观。截至报告期末,该行不良贷款率较去年同期上升0.05个百分点至1.42%;拨备覆盖率也较去年下降近30个百分点。资本充足指标也同比出现相应的下降。
盈利能力下滑、资产质量承压的同时,浙商银行的内控问题也是岌岌可危。
净利下跌近5%
不良率连续三年上涨
截至目前,绝大多数上市银行的年报基本发布完毕,这之中几家欢喜几家愁。
对于近些年来发展十分迅猛的浙商银行而言,2020这份年度报告不可谓光彩,虽然资产规模稳步提升,但是营业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为2018年以来最低增幅。同时,利润增速也是四年内首次负增长,资产质量方面不良率连续飙升、拨备覆盖率却逐渐递减。
据年报披露,截至2020年末,浙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两万亿,达20482.25亿元。营业收入477.0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89%,环比2019年度的19.06%减少16个百分点,创造该行近三年营收最低增幅。
营收增幅骤降的同时,该行利润却不升反降。在已披露年报的21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三家股份制银行去年业绩负增长,为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和浙商银行。2020年浙商银行归母净利润达123.09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4.76%。盈利下降的背后,是该行净息差、净利差等指标的下滑。2020年净息差为2.19%,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净利差为1.99%,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资产质量方面,浙商银行同样有着不小的压力。2020年,浙商银行不良贷款170.4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98亿元,不良贷款率1.42%,比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据统计,这已经是浙商银行连续三年不良贷款率出现上涨。同时,拨备覆盖率191.01%,较上年减少29.7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连续三年呈现减少的趋势。
内控失守,
再次接受自律调查
4月6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官网发布了《交易商协会对浙商银行启动自律调查》的公告。
公告称,近日,交易商协会在对相关发行人进行自律调查时了解到,浙商银行作为主承销商,对于发行人注册发行文件涉嫌虚假记载等严重违规事项,相关中介服务开展未遵循勤勉尽责基本原则,涉嫌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管理规则。
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处分规则》,交易商协会已对浙商银行启动自律调查。
对此,浙商银行方面回应称,协会本次自律调查,应该是几年前该行承销的项目,发行人注册发行文件涉嫌虚假记载等事项,该行将积极配合,若有问题将迅速落实整改。
据了解,这并已经不是浙商银行第一次被交易商协会自律处分。早在2018年,浙商银行作为泰安市泰山投资有限公司相关债务融资工具后续管理牵头主承销商,未能及时跟进监测发行人资产无偿划转事项并督导发行人进行信息披露等相关工作,交易商协会给予浙商银行诫勉谈话处分,并责令其针对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在风控问题上,浙商银行的问题远不止自律检查这么简单。
规模猛增的背后
同业业务激进,罚单不止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浙商银行收到银保监24张罚单。其中,2020年9月4日,银保监会官网公示的信息显示,浙商银行因31项违规违法行为被罚款1.01亿元,并对7名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的罚款。
浙商银行的违法违规案由包括:“不良资产虚假出表、通过违规发售理财产品实现本行资产虚假出表、通过违规发售理财产品帮助交易对手实现资产虚假出表”以及“以保险类资产管理公司为通道,违规将存放同业款项倒存为一般性存款”等。针对上述处罚,浙商银行回应称,原银监会于2017年对其展开为期三个月的现场检查,在监管机构指导下,浙商银行处罚所涉问题已整改完毕。
2017年以来,原银监会开展治理市场乱象、防范金融风险等各项检查工作,浙商银行成为重点被查银行之一,近年来浙商银行更是屡吃罚单,而这些罚单无一不是浙商银行迅猛发展的“后遗症”。
如果观察浙商银行近几年的发展脉络,不难看出该行从2014年总资产规模6699亿元到2020年底资产规模突破两万亿的过程中,呈现出短时间内的突破性增长。
2014-2018年,农行系统出身的刘晓春赴浙商银行任副董事长、行长等职,并为浙商银行提出“全资产经营”战略。据浙商银行年报,刘晓春的全资产经营战略主要是在发展传统信贷的同时,加强与银行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其“同业扩张、投贷联动”策略。
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浙商银行走上了“快车道”。数据显示,2014年,浙商银行总资产6699亿元,2015年其总资产以54%的增速突破万亿;2016-2018年,浙商银行总资产每年递增,分别为1.3万亿、1.5万亿、1.6万亿和1.8万亿。2020年年报显示,该行资产规模达20482.25亿,较上年末增长13.74%。
而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张而来的还有成堆的罚单。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今,浙商银行被境内监管部门处罚50笔以上。2017年以来,原银监会开展治理市场乱象、防范金融风险等各项检查工作,浙商银行成为重点被查银行之一,而该行历次被罚案由多涉及出表、理财、同业业务等。
在与多数银行类似,在2017年金融去杠杆及资产新规等严监管下,浙商银行也立马降低投资资产的配置力度,加入零售转型大军。2015-2019年,浙商银行的同业资金业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从39%降低至21%,同期零售业务收入占比从9%增至18%。
浙商银行宣布破产
???????????????
网络流行榜
食物
网络
学院
生活
潮流
ag();
???????????????
来自:日期:2022-05-18
文|AI财经社张梦依
编|陆佳
浙商银行再度迎来多事之秋。9月初,银保监会官网披露,浙商银行宁波分行因个人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贷款管理不审慎,收到一张160万元的罚单。这张罚单披露不久后,华兴银行声称,该行原党委书记张长弓因个人原因辞去职务并已离职,并清空了官网中有关张长弓的所有介绍和动态。而张曾担任浙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一职。
今年以来,浙商银行的人事调动亦颇为频繁,行长、副行长、监事等高管职位均经历了“换血”。与此同时,浙商银行还多次受到监管处罚,并多次踩雷。财报显示,其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已经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资产质量也逐渐劣变。
频频踩雷,坏账连年走高
在业内看来,浙商银行在各大股份行中风格比较激进,还曾在不少爆雷企业身上栽过跟头。今年8月,康美药业专门设立了债委会处理债务事宜,银行占据其中大头。据《关于选任和设立债权人委员会的公告》显示,浙商银行深圳分行、揭阳分行均在债委会文件名单之列,浙商银行直接申报的债权近19亿元,“宝城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浙商银行”对应债权接近15亿元,“浙商银行专属系列理财产品”申报金额超过6亿元,合计接近40亿元。
此外,2018年以来,新光控股、银亿股份等浙江民营企业相继出现债务违约、质押危机等情况,浙商银行也被牵涉其中。新光控股爆雷事件中,浙商银行申报贷款+股票质押+持有债券的总金额为23.21亿元。银亿股份债务违约一事中,债权单位中也出现了浙商银行宁波分行的名字,涉资一亿元。
更不幸的是,2019年12月,千亿校企北大方正突然出现债券违约,后被北京银行申请破产重整,浙商银行借给该公司的20亿元款项也无望收回,为了讨债,浙商银行将北大方正集团大股东告上法庭,要求被告偿还共计20.45亿元的本金及利息。
反映在财报上,浙商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双双呈上升态势,资产质量存在一定下行压力。财报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浙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1.37%、1.42%、1.5%,是今年上半年不良贷款率出现上升的上市股份行。
该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也持续上涨,同期该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04.14亿元、141.47亿元、170.45亿元、191.39亿元。在不良双升的压力之下,浙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逐年递减,从2018年的270.37%降至2020年的191.02%,截至2021年6月末,该行的拨备覆盖率已降至180.24%,拨备计提压力犹存。
高管腐败频出,曾收亿元级罚单
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19年12月,原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顾清良因涉嫌受贿罪被逮捕,并被判处十四年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250万元人民币。而近年来落马的浙商银行高管不止这一位,经调查,2008年至2013年12月期间,浙商银行原董事会秘书、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张淑卿利用职务便利,骗取数额特别巨大的公共财务,因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被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300万元。
2020年10月,“黑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称,现浙商银行资本市场部副总经理、中国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原副行长邹建旭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浙江省纪委监驻浙商银行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大庆市监委监察调查。据了解,邹建旭于2016年6月进入浙商银行系统工作,曾先后任职浙商银行深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以及浙商银行资本市场部副总经理。
高管问题层出不穷的同时,浙商银行的高管队伍也频繁更换。今年6月7日,浙商银行三大行长纷纷辞去职务,浙商银行徐仁艳辞去执行董事、行长、战略委员会委员及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委员职务;徐蔓萱辞去副行长职务;刘贵山辞去副行长及首席风险官职务,辞职理由均为“工作安排需要”。
同时,浙商银行的监事也出现大换血。今年1月5日,浙商银行选举潘建华为第五届监事会股东监事,6月16日,浙商银行又宣布增补郭定方先生为第五届监事会职工监事。7月15日,因监事会换届,于建强先生不再担任浙商银行股东监事、监事长。同日,郭定方成为浙商银行第六届监事会监事长。今年9月9日,浙商银行监事会收到监事职工王峰的辞职报告,辞职理由为工作需要。
此外,浙商银行还多次受到监管重罚。2020年9月4日,浙商银行因31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1.012亿元,该行的7名责任人员也被处以警告处分,并被处以30万元罚款。涉及的违法违规行为包括不良资产虚假出表、通过违规发售理财产帮助交易对手实现资产虚假出表等。而2021年以来,浙商银行又收到银保监会8张罚单。
今年6月,浙商银行还因存在重大疏漏,遭到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自律处分。公告显示,浙商银行作为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商,在为海城市金财土地房屋投资有限公司提供中介服务过程中,存在多项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管理规则的行为,在募集资金用途监测、用途项目及偿债保障措施尽职调查等方面存在违规行为。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force_purephv":"0","gnid":"9c2f302d8820e492f","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1333","title":"","url":"","width":"2000"},{"desc":"","height":"314","title":"","url":"","width":"1324"},{"desc":"","height":"1334","title":"","url":"","width":"2000"}]}],"original":"0","pat":"art_src_11,disu_label,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31858893000,"pure":"","rawurl":"","redirect":0,"rptid":"3689770547d65a25","src":"AI财经社","tag":[{"clk":"keconomy_1:浙商银行","k":"浙商银行","u":""}],"title":"不良贷款连升,高管变动频繁,浙商银行连续踩雷
a1();
a2();
a3();
你可能感兴趣的
相关链接:
28相关阅读functiondelayUrl(url){varlanrenzhijia=document.getElementById('time').innerHTML;if(lanrenzhijia0){lanrenzhijia--;document.getElementById('time').innerHTML=lanrenzhijia;}else{window.location.href=url;}setTimeout("delayUrl('"+url+"')",1000);}delayUrl('');
rgg_sss();
来自于网友交流,只提供信息参考,不对其真实性及有效性作任何保证
反馈及联系电邮:
©网络流行榜
求浙商银行的发展史?
在传统的国有银行“大鳄”面前,起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浙商银行,虽同为全国性商业银行,却还属于中国金融的“小企业”。但犹如国人关注的乒超联赛中奥运冠军马琳领衔的“浙商银行”队已成为耀眼风景一样,浙商银行的出现,因其民营性质、特色经营与快速发展兼具等特点,成为中国金融业界令人注目的“新锐”。翻开浙商银行的发展史,业绩却相当引人瞩目:短短四年多,总资产已从白手起家增至近800亿元;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小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富有特色的风险管理体系制造出连续四个年头 “不良贷款率为0”的业内“神话”;机构发展剑指全国,已先后在天津、上海、成都、西安等地设立了26家分支行……
值浙商银行南京分行即将开业之际,本报《高端对话》专栏走进浙商银行,走近并对话该行“掌门人”龚方乐行长,解读这家中国金融业新锐银行富有启迪的发展轨迹,领略其与时俱进又创新务实的金融智慧。
《高端对话》 浙商银行处于品牌的快速成长期,初次登陆江苏市场,龚行长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浙商银行的概况。
龚方乐 浙商银行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第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于2004年8月开业,总行设在杭州,现有注册资本27亿元,股东16家,其中15家民营股东占股85.71%。
浙商银行以服务优质中小企业为市场定位,确立了“扬长避短,创造优势,虚实并举,有效管理,先进技术,优秀文化”的经营战略和“公司业务为主体,小企业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经营思路,追求资本、规模、特色、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快速发展,中期目标是发展成为经营有方、富有特色、业绩优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国内一流商业银行。
浙商银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监管要求,建立了规范而有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统一法人,授权经营,集约化管理”的管理原则,统一文化理念,统一形象标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业务系统,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财会核算;确立了“沿着浙商投资路径布局机构”的机构发展思路,已在天津、上海、四川、陕西和浙江省内设立了26家分支行,南京分行即将开业,北京分行已获准筹建;着力探索和发展小企业业务,并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经营、近距离设点、高效率审批、多方式服务”的小企业业务特色;建立了全面、统一、垂直的风险管理体系,实行了富有特色的风险监控官委派制度,资产质量持续保持优良;2006年在同业中率先全面实施了经济资本管理,建立了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
到2008年9月末,浙商银行总资产75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62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67亿元,不良贷款率0.07%,主要相对经营指标和监管评级均居全国性商业银行中上水平。
《高端对话》 连续2年获得“全国小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殊荣,成功背后浙商银行依靠的是什么样的经营特色和优势?
龚方乐 浙商银行诞生在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个体经济发达,市场经济发展积蓄的力量和中小企业融资的渴求成为我们发展的天时地利。基于对经济状况和银行同业竞争态势的深入分析,浙商银行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确立了公司业务为主体,小企业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经营思路,并将做大“两翼”特色业务、打造核心竞争力作为浙商银行的生存之本,发展之魂。
兴办服务中小企业的银行是一种责任,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中小企业贷款难,但同时银行对中小企业也难贷款,因为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风险大、信息获取难等特点。在探索和培育小企业业务时,如何实现发展壮大与规避风险的双赢,需要针对中小企业的经济方式和特点,转变传统的金融服务理念,因地制宜,因时而化。
为此,我们的策略就是按照“专业化经营、近距离设点、高效率审批、多方式服务”的经营思路,推行小企业业务专业化经营:在总分行设立了小企业银行部,2006年6月在杭州设立了业内第一家小企业业务专营支行,目前小企业业务专营机构已达11家,占全行机构总数的40%多,在组织模式上保证了小企业业务的深入探索和有效培育。我们设立的专营机构贴近小企业,如我们在杭州九堡镇设立的九堡支行,可以说是国内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最基层的支行,其经营的从几十万到200万不等的“村民联保贷款”,已惠及众多创业农民,浙商银行也因此赢得良好声誉。我们还创新了“联保贷款”、“桥隧模式”等专门产品,建立了富有相对优势的专门的业务流程;同时相应建立了专门的小企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专门的经营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
与发展特色业务打造核心竞争力一样,风险管理同样是银行良性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在业内建立了独特的风险管理模式——风险监控官制度,风险监控官由总行委派,对总行负责,主管派驻分支行和部门的风险管理,行使授信否决权和风险监督权,但无审批权,从而与所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形成“双首长”负责模式,从而达到既保证分支机构审批效率、及时和对称获取信息,又保证了全行统一风险理念的执行,保证全行资产质量持续优良。实践证明这一制度不仅有特色,同时也是非常有效的。
《高端对话》 江苏金融业的发展环境优越,同时又竞争激烈,在此状况下,浙商银行南京分行如何定位?如何以差异化竞争立于不败?
龚方乐 我们坚信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江苏,浙商银行将继续坚持扬长避短、特色兴行的思路,坚持“一体两翼”的经营战略。南京分行在发展初期将以公司业务为重点,以小企业业务及投行业务为辅助,通过建立高效营销团队,依赖中、后台管理力量的强大支持,依法合规经营,逐步实现业务全面协调发展。
目标客户和市场定位是以公司客户和个体经营户为主,逐步培育南京分行的特色和优势业务,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浙商银行南京分行打造成富有特色和实效的银行机构。具体实施“两步走”:一是以优质大中型企业和浙商业务为重点,用两三年时间打好规模基础,目前在苏浙商50余万人,浙商企业注册资金1100亿元,遍及江苏各地;二是在一定规模基础上,重点发展中小企业、投资银行和区域特色业务,提高竞争力和资本回报率。
《高端对话》 在服务江苏经济和人民生活上,浙商银行南京分行有何承诺与期许?
龚方乐 感谢江苏各界对浙商银行的关心。贴近浙商投资路径,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浙商银行始终如一的追求。浙商银行将秉承浙商“灵活而诚信,吃苦而创新,冒险而务实,发展而低调”的经营理念,借鉴吸收苏商优良精神,求实为本,服务为上,努力寻求和创新与江苏客户金融需求相适应的产品与服务,重点为江苏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同时积极关注江苏重要项目建设,量力而为,顺应江苏经济的脉动,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积极发挥金融促进作用。
浙商银行:总资产站上两万亿,增长新动能在哪里?
浙商银行三季报日前出炉。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该行总资产2.05万亿元,首破两万亿大关。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16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4.01%和12.85%;总负债1.92万亿元,吸收存款余额1.36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4.94%和19.24%。1-9月,实现营业收入352.39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利息净收入269.79亿元,同比增长9.28%;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01.44亿元,同比下降9.74%。
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国内经济延续恢复增长态势,该行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和不良资产核销处置。截至9月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44%,拨备覆盖率196.22%,资本充足率12.97%,流动性覆盖率110.93%,流动性情况平稳充裕。各项监管指标全面达标。
跨越两万亿的增长新动能
纵观近年业绩报表,浙商银行的高成长性有目共睹。2014-2019 年间该行拨备前利润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24.4%,超出股份行、上市银行平均水平。其中今年上半年拨备前利润(PPOP)同比增长 16.8%,同期股份行、上市银行平均增长分别为11.1%、6.8%。公司2014-2019 年维持净利润CAGR 为 20.5%,同样高于股份行、上市银行平均。
不过相较于目前的经营表现,市场或许更关注,如今总资产规模已迈过两万亿大关,该行继续稳健增长的新动能在哪里?
市场公开资料显示,浙商银行正依托平台化服务战略,构建良好生态圈。2014 年以来,浙商银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从企业资产负债表着手,围绕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两大核心需求,持续创新服务模式,帮助企业盘活自身和供应链上资产和资源,减少对外融资,降杠杆、降成本、增效益。
平台化服务战略对应浙商银行的对公业务“ 3+2”平台,即3 个主要互联网大数据服务平台——“池化融资”“易企银”“应收款链”三大平台,以及对接外部场景的应用场景平台(包括订单通、仓单通、分销通等)和提高资产流动性的场外交易平台。截至2020年9月末,三大平台已服务客户5.72万户,占该行公司客户比例超过 40%,融资余额达6,427.53亿元,同比增长42%。平台化业务融资余额占公司表内外资产比例约 50%。
平台化服务战略成效初显
在浙商银行的三大平台中,池化融资平台通过将企业承兑汇票、应收款、信用证等沉淀资产“入池”,形成融资额度,以此盘活存量资源,减少对外融资总额和实际占用天数,解决企业资产与负债的品种、期限错配等问题,降低融资成本。
应收款链平台则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障真实交易信息,将沉淀应收账款转换为安全、便捷的电子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实现交易流通,帮助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减少外部融资、降低融资成本。通过供应链核心企业自建商圈,上下游企业加入成为平台用户,由此可实现批量化获客。
而易企银平台则整合了平台用户的供应链资源和集团资源,实现集团内部的资源余缺调剂、供应链上下游客户融资等金融业务;可带来大量低成本活期存款,增强浙商银行负债能力。
市场分析显示,以上述三大平台为主要构成的平台化服务战略有望解决公司盈利能力痛点。该行相对较低的资产收益率(ROA)主要源自较高的负债成本、较低的手续费收入和较高的信用成本支出。随着平台化服务战略的深入实施,这些指标均有望逐步改善。
一方面,浙商银行可依托平台化服务战略构建产业链生态圈,实现批量获客。平台化业务帮助企业解决流动性融资难点,盘活沉淀资产,统筹整合集团内部、产业链资源,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与融资成本。高效的融资需求解决方案吸引大量企业入驻, 从 2018 年末至 2020 年 7月,平台融资余额累计增长 65.7%,客户数累计增长 74.6%。主账户数量和客户粘性提升将逐步提升公司负债能力,降低负债成本。
另一方面,平台化业务的不良率显著低于普通贷款。平台化模式激励核心企业主动纳入可靠的上下游企业,更高频和更多维度的信息交互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相关信用风险。该行今年上半年新增不良中平台化业务占比低于1%。
“预计平台化业务对公融资余额和客户数在未来两年可维持20%以上的年化高增速,平台化贡献表内贷款比例逐步上升,提升整体授信质量,驱动营收增长。从长期来看,丰富的金融服务可有效拓展非息收入来源,不断提升存量客户粘性,负债能力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前述研报指出,随着浙商银行平台化业务不断增长和风险控制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深耕平台化服务战略的成效或将渐次显现。
浙商银行2015年不良贷款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浙商银行2015年不良贷款率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