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款的最新情况
首先,各银行普遍上浮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是出于自身资金状况和经营状况考虑的。从资金上说,个人消费贷款期限短,周期短,占用资金时间较短,归还回笼资金较快,对银行保持充足流动性非常有利。从经营上看,两次下调利率后,存贷款利差缩小,银行利差收入受到影响。同时,持续几年的信贷快速扩张已经不可持续,依靠扩张信贷规模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在这两种因素制约下,银行力图通过上浮贷款利率,尽可能扩大存贷款利差来增加收入,提高利润水平。
其次,上浮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是银行自主定价的权力,无可厚非。上浮幅度都在央行利率政策规定的范围以内,是银行适应市场、根据内部业务运营状况自主定价权的体现,又不违背现行利率政策。
但是,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现状看,银行纷纷上浮包括房贷利率在内的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有点不合时宜。我国经济已经连续6个季度下行,并且这种下滑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三驾马车中,依靠大规模投资拉动已经不可持续,出口受外部需求不振影响基本上停滞,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无论是应对眼前的经济下滑,还是促使我国经济迈上长久健康发展轨道,都显得异常重要和非常迫切。 从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来看,当前的存贷比严重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操作。根据银监会的既定政策,银行业存贷比75%的指标不会进行调整。如此高的存贷比,势必使中国银行业在季末、季初及月末、月初出现存贷款大幅波动的情况。
冲存贷比时点已成为当前商业银行的主要工作,对于“吸储”能力较弱的银行而言,收缩贷款成为必然,即使是优质贷款的个人消费贷款也得收紧。
从商业银行经营的内部环境来看,已进入第四季度,本身体量和需求贷款额都很庞大的国有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有所减少;除了国家政策明定要给予扶持的小微企业之外,那些需要贷款的企业,有些是各级政府明确支持的,银行不能对其提高利率。而银行能够对其提高利率的,多半是风险极高的。
而中资商业银行未必有能力帮助其控制风险,因而多半没有魄力敢提供足够的贷款。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为了保住自己的利润,只有向已经在手的个人消费贷款开刀――提高个人消费贷款利率。
中国消费者贷款融资的渠道的确不多,面对银行提高消费贷款利率,要想按揭消费,好像只能“伸头挨宰”。然而从长远来看,按揭消费的人会越来越少,受损失的还是商业银行自己。因此银行此时此刻提高个人消费贷款利率,简直给人有点杀鸡取卵之感。
提高个人消费贷款利率,不仅增加了消费贷款个人的负担,而且客观上降低了中国居民消费的欲望,这与扩大内需、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宏观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在当前经济不景气情况下,银行普遍提高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必将大大抑制百姓消费,影响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是逆经济环境而动,背离刺激消费、启动内需迫切要求的行为。如果消费难以启动,经济出现深度下滑,银行贷款对象将大幅度减少甚至存量贷款风险将暴露,到头来银行自己的利益也将受到损害。
总之,在中国经济遭遇异常困难之际,银行普遍提高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显得不合时宜。 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天津农商行在本市的首套房贷眼下仍然延续基准利率7.05%基础上再八五折的标准。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的首套房贷则是基准利率的九折。
在北京多家银行调查发现,原来众多银行上浮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并非新闻――早已上浮了1至2年了,而且上浮比例落差很大,也有个别银行比如天津银行仍然维持基准利率按兵未动。至于首套房贷,目前各行在本市最高的首套房商贷利率也不过是与房贷基准利率持平,即7.05%,远未到网上一些人所惊呼的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05-1.10倍,不过近半月来的确有银行房贷利率较前阶段小有上浮。
农业银行宾水西道支行的一位客户经理:众多银行关于个人消费类贷款利率上浮绝非刚刚发生的事儿,“至少有1年到2年时间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会儿一下子成了新闻。”各行上浮的比例不一样,农业银行大概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了15%-20%,但近半年来,农行已经基本不做这方面的业务了,尽管个人消费类贷款这一品种还存在于该行目录之中。
招商银行园区支行个人信贷部也证实了农行的说法。一份招商银行针对个人消费类贷款的表格,其中1年期贷款利率在7.8%-8.4%之间,也就是说,在央行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的基础上上浮了30%-40%。她强调,招行一直都是采用这个标准。
此外,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在本市所作的个人消费类贷款的利率一直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再上浮20%左右,建设银行针对房屋装修、留学类的贷款利率则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天津银行的客服人员确定该行的个人消费类贷款利率从开始一直保持为基准利率没动,是各银行中比较低的。 房贷业务:部分外资银行已暂停中资银行已全面收缩房贷业务,首套房贷利率已普遍上调至基准利率及以上,只有极少数外资银行,仍保持部分优惠政策。
不过,外资银行也开始收缩房贷业务,个别银行暂停了房贷业务。笔者以客户身份咨询渣打银行海珠区一支行时,一客户经理表示,支行层面已暂停受理房贷业务了。东亚银行客户经理在接受笔者咨询时表示,该行的首套房贷利率已执行最低上浮10%的利率,此外,需要收取0.5%的贷款安排费和800元左右的文本费。
不过,仍有部分外资银行的房贷业务照常办理。24日,汇丰银行广州地区一支行理财经理表示,汇丰银行房贷业务照常办理,利率最高仍可以下浮10%,但是否能够获批下浮利率,要看贷款申请人个人情况而定。花旗银行一房贷业务的经理在接受咨询时也表示,对于优质客户,利率最高仍然可以打九折。
消费贷款:利率上浮幅度高达100%在房贷业务继续收缩的同时,银行却开始抢食高息的无抵押消费贷款。
2015年5月29日,由苏宁发起的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在南京宣告开业,这表明苏宁开始向个人消费贷款进军,与其他互联网巨头一样,苏宁定位于“长尾市场”,瞄准的是月消费额在一万元以下的普通消费者。
凝心聚力克时艰,银保信抗“疫”在行动
国际金融报
厦门兴业绿色通道助力八旬老人爱心捐赠家乡
兴业银行为爹地宝贝转产口罩提供2000万信贷资金
中国太保志愿者团队开展交通引导、应急救援等服务
中国太保志愿者团队开展交通引导、应急救援等服务
邮储银行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网点金融服务工作
编者按:
一场和平年代的战争,一次全面动员的战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人心,全力抗击成为全国普遍共识。金融行业积极响应,尽锐出战,捐赠机构持续攀升,士气不断上扬。除捐款捐物以外,各大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优势,升级和细化相关金融服务,为防控疫情添砖加瓦、续航助力。凝心聚力的行动,众志成城的铁腕,共克时艰的决心,终将取得战“疫”胜利。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表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通知精神及工作部署,强化金融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
自疫情发生以来,各金融机构迅速响应战“疫”。作为金融业排头兵的银行业在积极行动,开启金融绿色通道,生产贷款超过千亿元,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不断以更强有力的金融服务助力抗击疫情。保险业亦发挥专业优势,为“逆行者”提供超万亿保额,积极拓展保险责任,完成多项新冠肺炎理赔案例;信托业则 探索 发起设立专项慈善基金,利用自身资源和股东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到抗击疫情阻击战中。
银行开启金融绿色通道
作为金融业的排头兵,银行业有序展开抗击疫情的各项行动。
不仅中资银行积极行动,在华外资银行、大陆台资银行也积极响应倡议,除捐款捐物外,10余家外资银行和台资银行还发布为疫情防控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多项举措。
例如,汇丰银行利用全球网络优势,从海内外调配并采购抗疫物资,提高物资采购品质;渣打银行充分发挥其网络优势和业务专长,密切协调渣打新加坡和韩国的多个团队,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紧急采购抗疫所需物资。
东亚银行、恒生银行和富邦华一银行针对疫情防控采取多项业务优惠政策,如免除疫情相关捐赠及医疗采购汇款等业务及湖北地区客户转账、理财等业务手续费,调整系统支付金额上限,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向疫情防控企业提供综合授信;摩根大通为抗疫物资采购、支持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庭等提供金融资助等。
其次,除去资金的救援外,银行业金融机构还积极通过采取应急贷款、专项贷款等方式,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全力保障防疫企业的融资需求。
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银行业发放的防疫及支持相关企业生产贷款已超过1600亿元。同时,多家银行对湖北省内的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现有利率基础上下调了0.35到0.5个百分点。
其中,国家开发银行抗击疫情信贷支持249亿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抗击疫情信贷支持合计100.67亿元;工农中建交和邮储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抗击疫情信贷支持合计348.62亿元;招行、光大、兴业等12家股份制银行抗击疫情信贷支持合计564.37亿元;34家城商行、民营银行提供疫情防控专项授信171.98亿元;全国农信机构通过向相关企业提供信贷支持173.06亿元。
例如,武汉农商银行出台了《全力做好防疫防控,加强金融服务“十二条”措施》,安排3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用于发放医疗设备及疫情防控贷款。
再次,为了在特殊时期保证资金划付的高效及时,多家银行还纷纷建立针对相关企业的信贷、汇兑等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并配置专人、特事特办,确保相关资金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疫区。
例如,自疫情发生以来,建行为多家相关企业开通信贷审批绿色通道,该行上海浦东分行通过特事特办、特事急办,在多部门的联动协调下,快速为农副产品等相关企业客户完成了2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的审批工作,保障百姓“菜篮子”产品供应;同时,仅用2天时间完成1亿元流动资金贷款的发放,满足了联影医疗扩大生产的需求,让该企业的2台CT设备第一时间送进武汉火神山医院。
兴业银行通过开展跨境金融服务绿色通道,为北京、上海、海南、安徽、黑龙江等省市多家企业全球采购口罩,进口消毒设备、消毒毛巾等防护物资,提供极速便利金融服务,让医疗防护物资尽快到位。
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该行已为十余家企业办理跨境医疗用品进口付汇业务,金额合计折合人民币1200多万元。
最后,考虑到疫情短期内给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对风险应对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带来严峻考验,银行业金融机构齐齐发力,响应政府号召,通过多措并举的差异化金融服务方式来积极助力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发展,具体包括:
一是优化贷款展业方式。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 旅游 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多家银行表示不抽贷、断贷、压贷,并积极通过展期、无还本续贷、信贷重组、减免逾期利息等方式予以全力支持。如浦发银行为武汉客户设计了“无还本续贷”专属业务方案,企业无需归还原贷款本金即可完成续贷,续贷后贷款期限顺延一年,并给予借款企业最优惠利率。
二是下调企业贷款利率。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辖内小微企业的影响,增强小微企业活力,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渤海银行等多家银行纷纷表示,对湖北省内普惠性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在现有利率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浙江网商银行针对150万湖北小店和正在抗击疫情的30万医药类小店,不抽贷不断贷,并对利息下调10%。
险企完成多项新冠肺炎理赔
疫情发生后,各保险机构迅速行动,向重点地区大量捐款、捐物,向医护人员捐赠保险,驰援抗击疫情工作。
2月4日,泰康捐赠的首批医用物资提前抵达雷神山医院,包括1万件隔离衣、2万件其它医用物资,费用总计400万元,将分批次运达。截至2月5日,泰康保险共捐款3000万元,捐赠1000万元及武汉医护人员特别保险,向首批近700名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新闻工作者捐赠一年保额20万的人身保险。
2月4日,华夏保险“琉璃光防疫保险捐赠计划”正式上线,对两千万客户及五十万前后线事业伙伴免费提供每人20万元的保障额度,累计保额达4万亿元,保险期限90天。
截至2月5日,中国大地保险已累计为湖北、上海等多地交警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新闻工作者捐赠专属保险,累计保额近50亿元。近日,中国大地保险又向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的1200名交警捐赠专属保险保障,对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身故的交警,每人赔偿50万元,意外伤害每人赔偿10万元,总保额7.2亿元。
其二,积极拓展保险责任。除捐款、捐物和赠险外,各保险公司也积极响应银保监会号召,不断传来扩展保险责任的好消息。
2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发布通知,要求各人身保险公司优化现有产品理赔标准,适当扩展保险责任。
平安人寿、新华保险、阳光人寿、珠江人寿、昆仑 健康 、君康人寿、长安责任等近40家保险公司根据疫情需要,陆续发布了保险责任拓展的消息。
2月4日,平安人寿宣布,提供1000万个“E路平安保险计划”免费领取名额。该保险计划对“平安乐交通意外伤害保险”进行责任扩展,在原有产品责任基础上,扩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赔付责任。根据保险扩展责任,被保人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导致身故或伤残的,最高可获得10万元赔付。该保险计划覆盖0-65岁人群,保险期90天。
2月5日,新华保险发布消息,宜家保和安心保保险产品计划在原保险责任基础上,将保险责任扩展至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的身故及伤残。此外,阳光人寿已于2月4日完成首笔重疾险责任扩展理赔。
中国人寿称,截至2月1日,公司共查找到126名疑似或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客户,涉及13个省。且已完成8位患病客户及一线抗疫人员的理赔,其中湖北5位,浙江、广东、内蒙古各1位。湖北分公司为3位客户给付保险金86万余元,最快的赔案从联系客户到保险金到账仅用了2个小时。
中国太平旗下太平人寿也已快速完成4例客户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保险理赔,累计赔付12.65万元。目前,中国太平向武汉医护人员捐赠的“医无忧”保险接到报案132人,已快速完成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一医院2例医护人员理赔,每人5万元,为抗击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送去一缕保险关怀。
截至2月3日晚,中国平安旗下保险公司累计完成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理赔,合计赔付金额超74万元,且都是线上完成,避免了人员外出与交流。
截至2月1日,中国太保共接到15家分公司42名寿险客户报案,当天完成首单身故保险金,仅用15分钟。同时,中国太保产险湖北分公司面向遭受旱灾损失的中药材企业迅速启动绿色理赔通道,仅仅两天便达成了赔付598万的理赔协议,并于1月21日预付赔款500万元。
设立专项慈善信托
共战疫情,信托业在行动。
在1月26日(大年初二)发起设立后,短短两天时间,专项慈善信托前两期募集资金已达2210万元。1月28日,该慈善信托第三期募资完成,该期共有18家信托公司参与,募集金额总计870万元。
至此,参与设立专项慈善信托的信托公司累计达61家。后续,这61家信托公司将共同作为专项慈善信托的委托人,在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指导和组织下,通过成立委托人管理委员会的形式参与慈善信托的全程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总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国通信托捐赠100万元,并担任了上述慈善信托的受托人。
国通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得悉防疫物资出现缺口后,公司立即决定出资并发起设立慈善信托。在信托业协会和信托同业的支持下,公司担任受托人发起设立专项慈善信托,支持湖北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帮扶救助工作。
“作为总部位于武汉的金融机构,公司大量员工身处武汉及周边县市,对湖北及武汉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抗击疫情中我们一定要走在前面。”国通信托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信托业协会指出,专项慈善信托的目的主要是对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行防控,并救助由其造成的损害。信托财产使用方向包括捐赠给慈善组织及医疗系统等可以合法接受捐赠的疫情防控和救治相关机构,向医务人员、志愿者及公众发放防疫保障,抚恤因疫死亡家庭,疫情结束后用于医疗科研、应急救助等公共卫生事业,慈善信托采取开放式,可接受追加慈善资金。
目前,首批救助项目资金已完成投放。与此同时,专项慈善信托正在对接其他符合该信托目的的资助项目,严格筛选,加快实施,精准投放。
1月25日,雪松控股旗下雪松国际信托通过广州市慈善会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赠1000万元资金,并向武汉市红十字会捐赠首批医用物资,包括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4万只、N95口罩5000只、防护服200件,用于武汉市防控疫情。
1月26日,中信信托携子公司中信保诚基金捐赠1200万元,其中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赠1000万元,向黄冈市慈善总会捐赠200万元;同日,中航信托向武汉红十字会捐赠第一批物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1月27日,光大信托向湖北疫情地区捐赠首笔350万元,支援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工作。
驰援的队伍还在不断扩大。2月6日,平安信托表示,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姚贵平为组长的防疫领导小组。公司携手医疗、环保、高速公路等行业的多家被投资企业,以实际行动全力投入战“疫”,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东亚银行北京分行银行无抵押贷款是真的吗?
我有朋友在东亚银行做信贷员。我们聊过,无抵押贷款是真的!
东亚银行信用卡(贷记卡)怎么样?
东亚银行在内地的知名度不高,但是它在中国香港却是家喻户晓的,而且它现今借助多年海外服务经验以及对内地市场的深入探讨,也给消费者供应了很多优质的服务和产品。我用过东亚银行的信用卡(贷记卡)感觉还不错,因为使用它运行消费有很多优惠活动,并且还能攒积分,攒来的积分可以直接兑换手机充值卡,一般是4.2万分就可以兑换一百元充值卡。而且东亚银行一个人可以办理多张信用卡(贷记卡),办理的门槛低,它的额度还能共享使用。
东亚银行推出医疗消费贷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东亚银行贷款产品、东亚银行推出医疗消费贷款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