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亿ABS融资被终止,网络小贷新规为蚂蚁带上“紧箍咒”
金融监管的重要任务包括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发生,而高杠杆就是威胁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自蚂蚁上市暂缓以来,ABS作用下的“无限杠杆”和超百倍的杠杆率已然备受争议。小贷新规叠加强监管,蚂蚁“花呗”、“借呗”180亿元ABS项目25日被宣告“终止”,蚂蚁ABS“断供”自此开始。
历经四部门监管约谈、网贷新规、暂缓上市后,金融 科技 “独角兽”蚂蚁金服陷入了无休止的强监管、去杠杆的讨论声中。蚂蚁金服仰赖的ABS融资模式因无限循环、总杠杆不受控一度成为“洪水猛兽”,甚至有推论称“蚂蚁ABS将会造成中国的次贷危机”。
5月25日,上交所债券项目信息平台披露了原始权益人为蚂蚁集团“花呗”、“借呗”运营主体公司的两款合计拟发行180亿元的ABS项目状态显示为“终止”。
蚂蚁被暂缓上市前夜,银保监会与人民银行发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小贷新规)。该监管新规明确指出“网络小贷公司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而“花呗”“借呗”运营主体公司的实缴资本分别为40亿元、120亿元。
自上市暂缓后,蚂蚁ABS融资正在逐步受限。 IPO暂缓三周后,蚂蚁200亿元ABS产品虽获得上交所通过,但新发ABS发行利率有所提升。 而回观此次“终止”发行,可谓是直接开始“断供”。
花呗、借呗180亿元ABS项目被终止
5月25日,上交所债券项目信息平台一次性披露“终止”审核的ABS产品共计26只,合计拟发行金额超过1500亿元,规模创2021年以来新高。
这其中,多数为各类房地产公司、城投集团、文旅地产开发公司等涉房企业,以及作为SVP存在的信托公司等。
除此之外,原始权益人(发行方)为蚂蚁集团的 2宗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被上交所终止,金额合计180亿元。
具体来看,“天弘创新花呗第8-15期消费授信融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债券拟发行金额80亿元,品种为ABS,原始权益人为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小微小贷),计划管理人为天弘创新。
据了解,"中信证券借呗五至十四期消费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债券"拟发行金额100亿元,品种为ABS,原始权益人为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商诚小贷),计划管理人为中信证券。
蚂蚁小微小贷、蚂蚁商诚小贷分别为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的运营主体,两家公司均由蚂蚁集团全资控股。
2015年,蚂蚁集团推出花呗、借呗,分别以两家小贷公司作为放贷主体,然后通过发行ABS进行融资。
据媒体报道,作为蚂蚁集团最重要的两款信贷产品,短短五年间,花呗和借呗已经从28亿发展到万亿规模。
根据蚂蚁集团招股说明书,蚂蚁集团的资本金有360亿元,在ABS的作用下,仅2020年上半年的放贷总额便达2.15万亿,全年预计4万亿元。
不到400亿的资金放贷额达到4万亿,超百倍的杠杆掀起哗然大波。而与之相对照的是,国内银行表内杠杆率13倍左右。
于是,在蚂蚁金服IPO暂缓后,关于蚂蚁金服ABS高杠杆的讨论铺天盖地,各种担忧此起彼伏。更有甚者,将其与2008年次贷危机作对比。蚂蚁金服ABS一时间成为“洪水猛兽”。
“无限杠杆”行将终结,ABS出表亦将受限
实际上,在蚂蚁IPO被紧急叫停后,蚂蚁ABS仍在继续发力。
2020年11月25日,上交所公司债券项目信息平台公告显示,蚂蚁集团旗下的花呗和借呗两个ABS融资项目状态已更新为通过,合计规模200亿元,分别是国泰君安借呗第4-12期消费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中信证券花呗一至十期授信付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同年11月23日,蚂蚁商诚小贷发行了17亿元ABS,债项评级AAA。
不过,有观点指出“IPO暂停亦对ABS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2020年11月9日蚂蚁商诚小贷发行AA+评级2.03年期ABS,票面利率4.97%,大幅高于6月-9月3.75%-4.55%的票面利率区间。
根据企业预警通统计,截至2020年底,蚂蚁已发行7286.03亿元ABS产品,其中通过蚂蚁商诚小贷发行2632.03亿元ABS产品,通过蚂蚁小微小贷发行4654亿元产品。
通过ABS这一路径,蚂蚁集团将花呗、借呗资产“出表”,再由投资人买入持有,循环贷出资金。这一“轻资产”模式占用资本金较小,但蚂蚁也因此被指责一些业内人士指责“无限杠杆”。
蚂蚁依靠联合贷款以及助贷模式实现飞速增长 。其促成的2.15万亿元的贷款当中,属于蚂蚁集团的表内贷款占比只有2%,剩余98%都是由合作金融机构发放或者证券化。
在监管对网络小贷资本金、联合贷款出资比例等限制下,长期备受争议的网贷“无限杠杆”行将终结。
小贷新规的监管指向之一便是“控杠杆”,打破之前以较低资本金实质放出数百亿贷款的怪相。
新规对杠杆总体水平全方位“压降”:单笔联合贷款中,网络小贷公司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对外融资杠杆率限制在5倍,即:网络小贷公司的非标融资(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1倍;通过标准化融资(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4倍。
若小贷新规落地后,蚂蚁发行ABS出表,规模最高不得超过净资产4倍。
另外,新规指出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新出资比例之下,金融 科技 公司资本金补充自然承压。
4月12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就整改方案进行深入沟通。而其整改内容便包括了“认真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控制高杠杆和风险传染”。
断供之后
在资产证券化市场中,蚂蚁ABS是较为特殊的一家。 花呗、借呗的底层资产均为小额、高度分散的借贷类资产。
资产证券化一般是要看底层资产的项目信用,参考发行人的主体资质。但一定程度上,业内还是比较看重蚂蚁集团的信用资质。
据悉,蚂蚁对发行的ABS产品进行了分层设计,其中优先级的购买方一般是银行自有资金和理财资金,劣后级一般由券商、资管资金购买,甚至计划管理人亦会持有一部分。
花呗ABS一般分为三层,包括优先、次优先、次级,优先级占主要部分。在其中一笔蚂蚁ABS中,优先级、次优先级、次级资产支持证券占比为89%、4%、7%。
事实上,蚂蚁的消费贷款大部分都转移到了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无论是蚂蚁ABS,还是这些金融机构发行的ABS,他们的投资者也还是金融机构,而穿透来看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无非就是存款以及募集的理财产品,如果底层的贷款资产出现风险,那么确实将影响到金融机构和系统的稳定性。
蚂蚁金服通过ABS不断增加资金额,放款方是银行,承担风险也是银行,收益的大头却在蚂蚁金服这边,风险与收益是不匹配的。蚂蚁金服在目前经营模式下,有无限动力去扩大业务规模。而一旦出现服务客户大面积逾期的情况,蚂蚁金服的资本金是绝对抵御不了出现的风险的。
对此相关人士认为,近期蚂蚁ABS发行可能会有一些难度,关键看能否说服各大银行。
有观点认为,交易所ABS属于标准化资产不是“非标”,银行、券商购买当然是合规的。花呗、借呗通过ABS出表后,蚂蚁将收益和风险转移给了相应投资人,银行自有资金作为投资人是要对其购买蚂蚁ABS资产按照巴塞尔协议计提风险资本,蚂蚁已不需要再按巴塞尔协议计提风险资本,否则就是双重计提。
网络小贷公司“规避”杠杆监管,以较低注册资本放出上百亿贷款。原因是,通过ABS出表后,联合贷款机构不计入杠杆范围,也不需计提风险资本。
蚂蚁金服通过借呗和花呗发放贷款的操作方式,通过复杂的产品设计,将风险层层转嫁给了投资者。
当前,蚂蚁还有一只“财通资管花呗授信付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拟发行规模为80亿元,状态显示“受理”中。
对此有观点指出,该ABS项目是否会被终止发行具体要看蚂蚁集团整体的整改进度,从消费金融公司来看,符合监管的一定要求就可以发行ABS产品,在杠杆率范围内,还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发债等多种方式筹资,未必只有ABS一种方式。
上市暂缓后 蚂蚁发行110亿ABS,另有180亿已获受理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 上市之路虽暂缓,蚂蚁集团ABS融资步伐不停。上交所官网显示,11月6日至今,蚂蚁集团已有两单ABS获受理,拟发行金额合计180亿元。资产证券化分析网数据显示,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于11月1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已发行20亿ABS。另据wind显示,11月5日至今,借呗已发行40亿ABS;花呗已发行70亿ABS,另有10亿已处于发行期。
11月10日,上交所公司债券项目信息平台发布公告显示,财通资管花呗授信付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已获受理,拟发行金额为80亿元,发行人为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承销商/管理人为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是蚂蚁旗下的两张小贷牌照之一的机构,据上交所公司债券项目信息平台数据显示,今年至今花呗已有5单ABS发行通过,合计380亿元;2单ABS已受理,合计160亿元。
另据资产证券化分析网数据显示,今年至今,蚂蚁小贷已发行27单ABS,共计570亿元;2019年发行46单ABS,共计1053亿元。
蚂蚁旗下另一家小贷牌照持有机构——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发行也在加快发行ABS。
11月6日,上交所公司债券项目信息平台发布公告显示,国泰君安借呗第4-12期消费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已获受理,拟发行金额为100亿元,发行人为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承销商/管理人为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上交所公司债券项目信息平台数据显示,借呗今年至今已发行2单ABS,合计150亿元。
据资产证券化分析网数据显示,今年至今,阿里小贷已发行20单ABS,共计275亿元;2019年发行10单ABS,共计125亿元。
根据资产证券化分析网数据,蚂蚁小贷和阿里小贷ABS发行高峰期均为2017年,其中,蚂蚁小贷为71单,1622.81亿元;阿里小贷为63单,1497.59亿元。
资产证券化分析网显示,中信证券花呗第17期授信付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金额为20亿元,交易场所为深圳证券交易所,原始权益人为蚂蚁小贷,而wind则显示,该笔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起始日期为11月5日,起息日期为11月10日。
wind显示,东方花呗第19期授信付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已于11月10日发行,发行量为20亿元。中金花呗2020年第五期授信付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金额为30亿元,发行起始日期为11月10日。东方花呗第19期授信付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金额为20亿元,发行起始日期为11月10日。另有天弘创新花呗第6期消费授信融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将于11月20日发行,金额为10亿元。
东方借呗第8期消费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金额为15亿元,发行起始日期为11月10日。中金借呗2020年第二期消费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金额为25亿元,发行起始日期为11月6日。
11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就《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显示,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独家丨OPPO、vivo旗下网络小贷公司增资至50亿,首次拟发行30亿ABS已获反馈
首家手机厂商系网络小贷公司增资至50亿元。
据2020年11月央行与银保监会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网络小贷新规”)规定,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小贷公司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取得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颁发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经营许可证(有效期3年),其次是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非跨区域网络小贷业务不低于10亿元),并全部完成实缴。
启信宝数据显示,隆携小贷成立于2009年6月,今年6月6日,公司注册资本由35亿元增至50亿元,目前实缴资本10亿元。 若要实现网络小贷跨区域展业仍需补充实缴资本。
股东方面来看,重庆隆合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隆合 科技 ”)、东莞市德吉特软件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德吉特软件”)、东莞市腾盛软件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腾盛软件”)分别持股93.4%、5%、1.6%,其中隆合 科技 为腾盛软件全资控股的子公司,按此计算腾盛软件合计持有隆携小贷95%股份,为第一大股东。经股权穿透后,自然人段要辉、施玉坚分别持有49.95%、47.95%股份,为第一、第二大股东。
公开信息显示,段要辉为OPPO集团副总裁、手机产品线总裁,施玉坚为vivo高级副总裁。2020年,隆合 科技 与腾盛软件入主隆携小贷,拿下网络小贷牌照。此外,隆合 科技 持股5%的重庆千礼 科技 有限公司持有支付业务许可证,可在重庆市开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目前其支付牌照已在2022年6月26日获批续展至2027年6月26日。
在2020年OPPO与兄弟品牌vivo共同拿下网络小贷牌照时,业内将其视为这两家3C厂商大举布局金融的信号,但比起2015年发展金融业务的小米而言,OPPO金融业务起步较晚。
2018年开始,OPPO组建金融业务线,2019年6月,原小米金融CRO兼信贷负责人陈曦加入OPPO金融担任CEO。在陈曦就任后,OPPO钱包正式上线并逐步上线支付、贷款、理财、联名信用卡等金融服务。
2020年3月,在OPPO、vivo联合收购隆携小贷后,但2020年9月,陈曦入职一年后就离开OPPO金融,OPPO上线金融A面向全部手机用户开放的独立App“秋贝金融”,这也是如今“欢太金融”App的雏形,主要提供“秋贝好理财”、“秋贝好借钱”两方面金融服务。据彼时的媒体公开报道,App Store显示,秋贝金融开发商为隆携小贷,运营商为深圳市乐伯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
但在2020年6月,就职方一年的陈曦从OPPO金融离职。
也是在这一年,金融监管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互联网巨头们的整改工作拉开序幕。具体来说,监管部门提出了5大要求:
一是回归支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严禁不正当竞争。二是依法持牌、合法合规经营个人征信业务,保护个人数据隐私。三是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确保资本充足、关联交易合规。四是完善公司治理,按审慎监管要求严格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五是依法合规开展证券基金业务,强化证券类机构治理,合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在 科技 公司金融业务监管趋严的背景下,2020年11月, 深圳市乐伯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市欢太数字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欢太数科”),欢太数科CEO徐立夫来自华为。
目前欢太金融App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信贷、理财、保险等,在理财产品方面涉及基金、券商资管产品等,金融信贷及分期产品资金方包括中原消费金融、中信百信银行、四川新网银行、隆携小贷、中关村银行等等。
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信息显示,中信建投-隆携小贷欢盈系列消费贷款1-10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2022年2月21日获上交所受理,并在4月8日得到反馈。原始权益人为隆携小贷,计划管理人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ABS拟发行金额为30亿元。
这也是 隆携小贷首次申请发行ABS。
一直以来,网络小贷公司都是消费贷ABS的发行主力,对于部分大型互联网小贷而言,通过ABS融资放大贷款杠杆规模更是网络小贷新规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前的惯用手段。
网络小贷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多项规定直指“控杠杆”,对网络小贷公司杠杆无序扩张作出限制:单笔联合贷款中,网络小贷公司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对外融资杠杆率限制在5倍,即:网络小贷公司的非标融资(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1倍;通过标准化融资(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4倍。
这意味着网络小贷公司扩大放贷规模,需要更多的资本金才能撬动相应杠杆。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关于小额贷款公司发行abs和小额贷款公司发行债券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