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分类不良贷款是指
贷款五级分类为正常、关注、资级、可疑、损失,分别对贷款收回的可能性进行定义。不良贷款是指分类级别在次级及以下的三类贷款。
一、正常贷款核心定义: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债务人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债务。
二、关注贷款核心定义: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债务,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三、次级贷款核心定义: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四、可疑贷款核心定义: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五、损失贷款核心定义: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拓展资料】
贷款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来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简单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需要利息的借钱。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对补充资金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贷款利息收入,增加银行自身的积累。
不良贷款是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的总称。逾期贷款指借款合同约定到期 (含展期后到期) 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逾期 (含展期后到期) 超过规定年限以上仍未归还的贷款,或虽未逾期或逾期不满规定年限但生产经营已终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 呆账贷款是按有关规定列为呆账的贷款。不良贷款预示着银行将要发生风险损失。把不良贷款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
贷款的五级分类有哪些
贷款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按风险程度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一、1998年以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办法基本上是沿袭财政部1993年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种类型,后三种合称为不良贷款,在我国简称“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逾期未还的贷款,只要超过一天即为逾期;呆滞是指逾期两年或虽未满两年但经营停止、项目下马的贷款;呆账是指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确定已无法收回需要冲销呆帐准备金的贷款。中国商业银行的呆帐贷款大部分已形成应该注销而未能注销的历史遗留问题。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在当时的企业制度和财务制度下,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办法的弊端逐渐显露,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了。比如未到期的贷款,无论是否事实上有问题,都视为正常,显然标准不明,再比如,把逾期一天的贷款即归为不良贷款似乎又太严格了。另外这种方法是一种事后管理方式,只有超过贷款期限,才会在银行的帐上表现为不良贷款。因此,它对于改善银行贷款质量。提前对问题贷款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常常是无能为力的。所以随着不良贷款问题的突出,这类分类方法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从2004年起,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类银行将奉行国际标准,取消原来并行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1]贷款五级分类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这种分类方法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前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是“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呆账贷款则指不能收回的贷款),这是一种根据贷款期限而进行的事后监督管理方法。“一逾两呆”的不足就是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许多问题,比如根据贷款到期时间来考核贷款质量,就会引发借新还旧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将一笔不良贷款变为正常贷款,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这种分类法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而五级分类法正是克服了它的有关弱点,可以及时反映商业银行的盈亏状况,因此成为改良贷款质量管理方法的选择。
三、贷款的五级分类仅提供了一种贷款的分类方法,与风险为标准的分类方法并不一致,因此,像“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这样的提法是错误的。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具体是怎样划分的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是根据预期的天数来划分的,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分别对应着逾期90天、180天、270天、360天和360天以上。
根据《贷款通则》第四十七条贷款人应当根据贷款风险状况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人应当及时催收逾期的贷款。对项目贷款和公司贷款根据逾期天数将贷款分为逾期90天、180天、270天、360天和360天以上五个档次进行统计,并作为贷款质量分类的重要参考指标。对零售贷款应比照上述规定对逾期天数作更细致的划分。
扩展资料: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八条 贷款审查应对贷款调查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准确性进行全面审查,重点关注调查人的尽职情况和借款人的偿还能力、诚信状况、担保情况、抵(质)押比率、风险程度等。
第十九条 贷款风险评价应以分析借款人现金收入为基础,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全面、动态地进行贷款审查和风险评估。贷款人应建立和完善借款人信用记录和评价体系。
第三十七条 贷款人应定期跟踪分析评估借款人履行借款合同约定内容的情况,并作为与借款人后续合作的信用评价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银监会——贷款通则
逾期贷款和资产五级分类全解读 让你更了解逾期贷款
; 大家应该都知道贷款逾期也是有等级的,毕竟逾期程度不同,有的贷款是可以再“抢救一下”的。银行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学术上称为贷款五级分类制。首先,顾名思义,正常类指的是借款人一直一切正常,贷款未到期且能准时支付利息,也就是说能足额偿还贷款本息,这不属于逾期贷款,而后四类属于逾期贷款,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下面一起来看一下逾期贷款和资产五级分类全解读:
1、关注类
贷款逾期(含展期后)不超过90天(含),本笔贷款欠息不超过90天(含)。
2、次级类
贷款逾期(含展期后)90天以上至180天(含),本笔贷款欠息90天以上至180天(含)。
3、可疑类
贷款逾期(含展期后)180天以上,本笔贷款欠息180天以上且银行已诉讼,执行程序尚未终结,贷款不能足额清偿且损失较大。
4、损失类
损失类贷款指的是已经给银行带来损失,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贷款,并且银行对依法取得的抵贷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入账后,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全部的贷款。
逾期贷款和资产五级分类全解读重要的内容就是这些,下面举个例子:
2016年8月12日,银行向企业发放一笔1000万元的贷款,合同约定2017年8月11日偿还贷款本金,每月20号是付息日。
1、2016年12月20日,企业没能足额偿还利息,那么2016年12月31日报表将该笔贷款本金1000万元计入逾期贷款。企业欠息天数为31-20=11(天),逾期贷款类别为关注类;
2、直到2017年3月20日,企业一直未归还逾期利息,逾期贷款就被划为次级类;若是2017年6月20日还是如此就已经是可疑类了,银行此时就会上诉法院,对依法取得的抵押资产抵押入账后还不足以抵消借款人的全部本息的话就是损失类贷款了。
综上所述,银行的五级分类建立通过动态监测,对借款人的财务实力、现金流量、抵押品价值等因素进行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银行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有效减少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对于贷款人来说一定要尽量避免逾期,否则进了银行的“黑名单“就不了。
逾期贷款是什么意思 全面解析逾期贷款
关于逾期贷款和资产五级分类全解读的介绍就是这些。贷款有多种方法,贷款超市不仅有各种各样的贷款产品,还有绝对让你信服的专业的信贷经理服务,感兴趣的点击即可办理。
关于逾期贷款五级分类和银行贷款逾期五级分类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