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空前 国有大行有望“轻装上阵”
根据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行、邮储银行年报数据,资产规模均超十万亿元级的六大行,面对疫情及经济下行带来的冲击,资产质量均保持在较好的水平。不过,六大行在2020年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均有所反弹。在各大行业绩发布会上,对高管层关于“资产质量”的提问几乎无一缺席。
特别是,业内普遍关心去年以来普惠型小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综合来看,各行高管层的回应和表态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方面,各行在2020年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甚至两家银行不约而同地用了“前所未有”一词来形容;另一方面,银行已提前开展专项风险排查,延本延息贷款“劣变”比例可控。
六大行不良率均有所反弹
年报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六大行不良贷款率均呈现上升趋势,不过,仍显著低于中小银行和行业平均水平。具体来看,工行不良贷款率为1.58%,建行不良贷款率为1.56%,农行不良贷款率为1.57%,中行不良贷款率为1.46%,交行不良贷款率为1.67%,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8%。
事实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理而言无疑是一次压力测试。据介绍,工行不仅全面搭建了智能信用风险管控体系,还实行全口径融资风险管理,对于债券承销、非标投资、债券投资、债转股等非信贷风险,也与信贷一样管理。
“去年,包括信用卡在内的零售业务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普惠信贷质量也保持稳定,但我们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不良率是略有上升的。海外和子公司受疫情的影响资产总量压缩、不良率有上升趋势。”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靳彦民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预计2021年的资产质量仍将保持平衡可控,各项指标均衡协调。”
综合来看,大行资产质量的略有下降与境外业务相关性较大。据中国银行党委委员、拟任副行长陈怀宇介绍,2020年,受疫情影响,该行海外机构受疫情冲击较大,不良贷款显著上升。境内的新发生不良,则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境外的新发生不良集中在油气、航空、房地产业。
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前所未有
2020年,银行业特别是承担了更多让利实体经济责任的国有大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市场普遍关心,延期还本付息是否会给银行资产质量带来压力,目前是否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前缓释这种压力。
纵观六大行年报,各行毫无例外地在2020年加大了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其中,建行和交行高管层用前所未有来形容处置力度之大。
“去年,交行共处置了不良贷款829亿元,同比多处置了196亿元,其中,核销了538亿元,同比多核销了119亿元。所以,从过去3年的情况来看,2018-2020年,交行累计处置不良贷款2314亿元,超过之前6年的总和,累计核销1460亿元,超过了之前13年的总和,应该说,这个处置和核销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交通银行副行长殷久勇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建行加大化解处置力度,资产保全经营能力和水平,价值创造能力持续提升。去年完成了1904亿元的处置,达到 历史 新高,同比增长20%,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靳彦民表示。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超3万亿元。六大行2020年共计处置不良贷款4675亿元,其中仅工商银行就处置了2716亿元,超过其他五大行处置金额之总和。据王景武介绍,工商银行坚持风险资产分类“应下调的尽下调”,不良资产“应核销的尽核销”,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进一步净化表内外资产。
谈及去年以来,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各行高管层均表示整体风险可控。据王景武透露,截至2020年末,工行延本延息贷款“劣变”比例为0.8%,风险可控。
针对高风险地区和行业做好风控
年报数据显示,由于加大处置和核销力度,大行拨备覆盖率出现下滑趋势。工行拨备覆盖率为180.68%,下降18.64个百分点;建行拨备覆盖率为213.59%,下降14.1个百分点;农行拨备覆盖率为260.64%,下降28.11个百分点;交行拨备覆盖率为143.87% ,下降27.9个百分点。
同时,专家认为,得益于不良处置力度持续加大,各家银行在2021年有望“轻装上阵”。对于接下来的资产质量管理,各大行高管层结合本行实际,提出了各自下一步的举措。
“展望2021年,中国经济已在全球率先恢复增长,预计我行信贷资产风险整体可控。但是,考虑到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到期退出、疫情影响滞后性等因素,境内机构资产质量仍将承压。”陈怀宇表示,中行将加快推进信用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引入先进技术,增强风险敏感性和反应速度,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风控水平。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原晓惠则分析认为,展望2021年,银行业整体不良包袱在过去3~4年中化解相对充分,尤其是经历了2020年的大幅核销处置,预计2021年不良生成压力会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在此背景下,银行应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并优化信贷结构。
本文源自金融时报
不良贷款率监管标准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要求不应高于5%,但其实该比例要求并非硬性要求,实际中一家银行的不良其实也是一个商业行为的结果,除不良资产转让外,银行难以像控制存款准备金率和资本充足率那样准确管理不良率,目前银行业的不良率大约在1%-2%之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每家银行的5级分类标准不完全相同,虽然都需要符合2001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关于贷款分类的一些原则标准,银监会在2007年发布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给出了一些定性考量因素和需要考虑的维度,但具体分类并不是完全量化的过程,而是依赖于风险官综合诸多非量化因素综合评估结果,所以不同银行风险官和高管层偏好不同也会导致跨银行可比性下降。
【拓展资料】
不良贷款是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的总称。逾期贷款指借款合同约定到期 (含展期后到期) 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逾期 (含展期后到期) 超过规定年限以上仍未归还的贷款,或虽未逾期或逾期不满规定年限但生产经营已终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 呆账贷款是按有关规定列为呆账的贷款。不良贷款预示着银行将要发生风险损失。把不良贷款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
不良贷款是指出现违约的贷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逾期贷款无法收回但尚未确定时,则应在帐面上提列坏帐损失准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995年7月27日发布的《贷款通则》(试行),不良贷款分为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中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支行的不良贷款率
本行的不良贷款率为4.70%,不良率从2017年底的1.98%上升到4.70%,晋江农村商业银行是一家位于福建省晋江市的农村商业银行,分别为2017年的65.32%和10.78%数据显示,2019年,民营银
本行的不良贷款率为4.70%,不良率从2017年底的1.98%上升到4.70%,晋江农村商业银行是一家位于福建省晋江市的农村商业银行,分别为2017年的65.32%和10.78%
数据显示,2019年,民营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为1%,但增速最快;民营银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低于平均水平;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均高于平均水平,且不利压力较大。
截至2019年底,福建农业银行存款计划总资产387亿元,较2018年同行减少1.5%;债务总额353.72亿元,比年初减少13.18%;不良率从2017年底的1.98%上升到4.70%,拨备覆盖率从240.43%下降到150.91%;9月1日,营业收入9.1亿元,净利润3831.91万元,分别为2017年的65.32%和10.78%。
根据晋江农村商业银行1月8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货币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截至2018年9月底,本行的不良贷款率为4.70%,比2017年的1.98%增加了一倍多,达到137.37%。
晋江农村商业银行是一家位于福建省晋江市的农村商业银行。截至2018年9月,本行注册资本为17.69亿元。在福建省晋江市设立23家支行(含1家总行营业部)、19家二级支行和58家下属支行,并投资设立福建大田金农上村镇银行有限公司福建泰宁金农上大金湖村镇银行有限公司。,福建新罗金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泉州台湾投资区金农上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注意到,与长城西岸类似。
中信银行2013不良贷款比率
统计显示,五大国有银行2013年新增不良贷款总额接近470亿元。中信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199.6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62.92%,不良贷款率攀升至1.03%,比上年末上升0.29个百分点。光大银行2013年末不良贷款余额100.29亿元,同比上升31.7%,不良贷款率升至0.86%。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921亿元,比年初增加99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比年初上升0.05个百分点。
各大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各大银行不良贷款率2021、各大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