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现业务经营策略分析(三)
(承接上文)
2.转贴现业务的盈利功能。(先把转贴现业务的目标功能讲完,才能好好地回答文章(二)结尾提出的引申问题。)
(1)案例。
假定某年12月31日,某银行剩余1亿元的信贷规模必须用完,此时银行有两项业务可以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发放一笔1亿元的贷款(假定各项手续均已落实完毕,就等待放款指令,执行贷款年利率为6.525%),第二个选择是买入一批总额为1亿元的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假定该汇票足年,即期限均为1年,当天可以随时进行买入交易,转贴现年利率3%)。请问该银行应该选择哪项业务?
我们先来做一个对比。
首先,贷款和转贴现买入都是表内业务,均列入“各项贷款”的统计口径,两项业务的发生额自然也会影响信贷规模的变动,因此仅从用完1亿元信贷规模的角度,无论选择哪项业务,结果都是一样的。
接着,比较两者的不一样。
先看贷款收益:10000万元贷款(为方便计算,以下统一将亿元单位转化为万元),一年期贷款产生的利息为:10000万元*6.525%=652.5万元,通常此类贷款为按月结息,那么每月产生利息收入为:625.5万元/12=52.125万元。由于某行的贷款结息日为每月的20日,12月31日发放的贷款,最近的一个结息日为第二年1月20日,因此从银行会计的角度核算,此时的贷款利息无法计入当年年末的利息收入,发放1亿元贷款对银行的经营利润无贡献。
再看转贴现买入收益情况:买入10000万元足年的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利息收入为10000万*3%=300万元,该笔300万利息直接计入当年年末利息收入,对银行的经营利润产生贡献。
因此:某银行在当年利润目标完成且没有计划增加额外利润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发放1亿元贷款;在当年利润目标没有完成或者已经完成但需要锦上添花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买入1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
(2)上述案例中会引申出一个很俗套的问题,发放1亿元的贷款和买入1亿元的票据,谁的收益更高,或者说谁更划算?其实这取决于贷款发放的时点:在1年内的365天的任意一个工作日,买入1亿元足年的票据并持有到期,收益都是300万元;而贷款需要连续6个月以上产生贷款利息,即产生6*52.125万元=312.75万元(贷款实际上是按日计息,按月结算,为方便计算,我们假定是按月计息,按月结算),才能大于转贴现买入的300万元收益。也就是说,在1年的12个月中,在1至6月间发放1亿元贷款的收益高于买入1亿元票据的收益,或者说上半年发放贷款比较划算、在下半年买入票据比较划算。这个结论假定了很多条件,业内人士不必较真和抬杠,仅仅是提供一个思路——为后面的策略分析做思想准备。
所以是贷款还是玩票,这在信贷产品配置和期限配置来看,既是一个战略问题,也是一个战术问题。但有一个问题却无法回避,那就是转贴现业务的毒品效应。
(未完待续)
转贴现为什么属于贷款
贴现属于贷款业务,并且是一种抵押贷款。
未到期的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或短期债券,是可以向银行或贴现公司,要求把票据变成现金的。之后会按照票面的金额扣除一部分利息,最后再向出票人收款。这个过程中,有借款和利息,因此票据贴现是一种比较特别的贷款。
贷款简单通俗的理解,就是需要利息的借钱。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广义的贷款指贷款、贴现、透支等出贷资金的总称。
贷款和贴现的异同?
贷款和贴现有以下异同:
一、两者的实质不同
1、票据贴现的实质:票据贴现是把将来要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向银行办理提前使用。
2、一般银行贷款的实质:贷款是银行借钱给用户,用户要用不动产或动产抵押给银行。
二、两者的分类不同
1、票据贴现的分类:
(1)贴现是指客户(持票人)将没有到期的票据出卖给贴现银行,以便提前取得现款。
(2)转贴现是指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没有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转贴现一般是商业银行间相互拆借资金的一种方式。 (3)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人民银行的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
2、一般银行贷款的分类:
(1)按偿还期不同。
(2)按偿还方式不同。
(3)按贷款用途或对象不同。
(4)按贷款担保条件不同。 票据贴现与一般银行贷款是银行的两种不同业务,两者的没有相同点。
票据贴现和发放贷款的异同票据贴现和发放贷款,都是银行的资产业务,都是为客户融通资金,但二者之间却有许多差别。
拓展资料:
一、资金流动性不同。由于票据的流通性,票据持有者可到银行或贴现公司进行票据贴现,换得资金。一般来说,票据贴现银行只有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时才能向付款人要求付款,但票据贴现银行如果急需资金,它可以向中央银行再贴现。但贷款是有期限的,在到期前是不能回收的。
二、贴现利息收取时间不同。贴现业务中贴现利息的取得是在业务发生时即从银行承兑汇票票据面额中扣除,是预先扣除票据贴现利息。而贷款是事后收取贷款利息,它可以在期满时连同本金一同收回,或根据合同规定,定期收取利息。
三、利息率不同。票据贴现的利率要比贷款的利率低,因为持票人票据贴现目的是为了得到现在资金的融通,并非没有这笔资金。如果贴现率太高,则持票人取得融通资金的负担过重,票据贴现利率高,贴现利息大,成本过高,贴现业务就不可能发生。
四、资金使用范围不同。持票人在票据贴现以后,就完全拥有了资金的使用权,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这笔贴现资金,而不会受到贴现银行和贴现公司的任何限制。但借款人在使用贷款时,要受到贷款银行的审查、监督和控制,因为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直接关系到银行能否很好地回收贷款。
五、债务债权的关系人不同。票据贴现的债务人不是申请贴现的人而是出票人即付款人,遭到拒付时才能向贴现人或背书人追索票款。而贷款的债务人就是申请贷款的人,银行直接与借款人发生债务关系。有时银行也会要求借款人寻找保证人以保证偿还款项,但与贴现业务的关系人相比还是简单的多。
六、资金的规模和期限不同。票据贴现的金额一般不太大,每笔贴现业务的资金规模有限,可以允许部分贴现。票据的期限较短,一般为2—4个月。然而贷款的形式多种多样,期限长短不一,规模一般较大,贷款到期的时候,经银行同意,借款人还可继续贷款。
从支付结算效率而言,票据贴现业务能够有效节约企业票据异地交付和背书的往返成本,提高资金到账速度。同时,与其他信贷业务相比,票据贴现业务依托于企业间的贸易背景,决策链条相对较短,审批流程较少,所以,贴现业务办理时效快,能够尽快实现信贷资金的投放。
贷款与贴现的区别 不再傻傻分不清
; 银行业务繁多,贷款和贴现都是银行为想要融集资金的客户提供的服务。票据体现是用户把未到期的商业汇票交给银行从而获得资金,而贷款就是客户从银行有偿(利息)获得资金的行为。二者具体的区别很大,现在就带你来看一下贷款与贴现的区别。
1、资金的期限和规模不同
资金的期限和规模是首先要考虑的贷款与贴现的区别之一,贷款不仅形式多种多样,期限也有长有短,而且金额一般较大。如果贷款到期,经银行同意,借款人还可继续贷款。而票据的期限较短,一般为2-4个月,贴现的金额一般不太大,每笔贴现业务的资金规模有限,可以允许部分贴现。
2、利率和利息的收取方式、时间不同
一般情况下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利率远远低于贷款利率。利息的收取方式、时间方面,贷款是要么在到期时要么按约定时期定期收取利息,而贴现是票据的买入,通常情况下银行是先行扣收利息的。因为除了票据到期不获付款而向企业进行追索的情况外,贴现后银行与申请贴现人已无任何关系。
3、资金的流动性和使用范围不同
票据贴现的流动性比贷款强很多。贷款投放后,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贷款权利的转移现象。而银行经贴现取得票据权利后,可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将票据权利通过转贴现或再贴现的方式予以转让。
在使用范围方面,借款人在使用贷款时,要受到贷款银行的审查、监督和控制,因为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直接关系到银行能否很好地回收贷款。而持票人在贴现了票据以后,就完全拥有了资金的使用权,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这笔资金,而不会受到贴现银行和公司的任何限制。
4、收贷对象和当事人不同
贷款与贴现的区别还在于收贷对象和当事人不同。贷款到期,收贷对象以贷款申请人为主,担保人为辅。贷款的当事人为银行、借款人和担保人(信用贷款下,没有担保人);而贴现票据到期,收贷对象以承兑人为主,其他票据债务人为辅,当事人则为银行、贴现申请人和票据上记载签章的每一个当事人。
简述贷款业务于贴现业务的区别?
1、贷款业务需要提供保证、抵押或质押;贴现业务不需要任何担保,本身就是一种有价票据的质押。
2、贷款的利息是按月或按季支付;贴现是贷款时一次从票面金额扣收。
3、贷款期限种类很多,有短期、中期、长期,因为票据最长6个月,所以贴现贷款也不能超过票据到期日。
4、一般贷款审批流程复杂,与借款人的资产负债和盈利能力有关;贴现手续相对简单,只要票据核查真实,对借款人要求不高。
一、贷款业务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通过放款收回本金和利息,扣除成本后获得利润,所以信贷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赢利手段。
二、个人商务贷款
1,额度申请,循环使用。
根据您的经营情况,资信和担保物状况,核定贷款最高额度,在授信额度有效期内,贷款额度可循环使用。
2,随时提款,手续简便。
您获得额度后,在有效期内,若您生产经营需要贷款资金时,只需到经办支行现场填写贷款支用单。
3,提前还款,免收费用。
4,房产担保,贷款额高。
房产抵押,最高可贷到100万。
贷款对象: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合伙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
授信额度:最高100万元;
担保方式:房产抵押(借款人及其配偶,或直系亲属的房产均可用于抵押);
三、贴现业务收入与成本
1.票据贴现业务的收入就是贴现利息,当贴现的汇票金额一定、贴现期限一定时,其多寡就取决于贴现利率的高低。1996年央行曾规定贴现利率按同档次贷款利率下浮3%执行。只给出了浮动范围,规定贴现利率不得低于再贴现利率(2.16%),最高不超过半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合浮动)。贴现利率实际上已是市场化的利率,它的高低完全取决于票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再贴现利率仅仅作为一种独立的基准利率。
2.票据业务的成本,主要包括再贴现利息支出、贴现占用资金的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人力与费用投入的实际成本等。
3.票据贴现业务的净收入=贴现利息收入一再贴现利息支出一营业税金及附加一占用资金成本一人力及其他费用。
在贴现规模一定的前提下,再贴现利息的支出随着再贴现利率的上升而加大,随再贴现利率的下降而减少,而再贴现利率的高低将取决于央行的货币政策;影响贴现占用资金成本的因素包括再贴现的比率及贴现与再贴现之间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越长,再贴现比率越低,票据业务占用资金就越多,占用资金的成本就越大,而时间间隔长短和再贴现比率高低完全取决于央行对再贴现规模的控制;投入票据业务的人力与费用随着票据业务量增大及票据市场竞争的加剧而增加。
转贴现属不属于法人类贷款业务
转贴现不属于法人类贷款业务。
贴现是指持票人在票据尚未到期的情况下,为提前获得现金,将票据所有权转移给银行等受让人,受让人将票据到期值扣除贴现利息后的余额支付给持票人的业务。
贴现业务并不是银行贷款,银行取得的贴现利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贷款利息,而是资金的时间价值;持票人所取得的现金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借款,而只是将本来属于自己的资金在损失一部分资金时间价值的条件下提前收回。
贷款业务转为贴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贷款与贴现、贷款业务转为贴现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