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贷款利率调整时间
京城首套房贷款利率最高上浮20%
个别银行多个网点“暂停接单”
在银行信贷持续收紧的情况下,京城首套房房贷利率持续走高。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获悉,自9月14日起,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继续上调首套房贷款利率,此次调整后,首套房房贷利率上浮5%-10%成为主流,同时个别银行调整为最低执行基准利率上浮20%的利率政策,还有个别银行的多个网点首套房集体“暂停接单”。
京城房贷利率再次上调
随着楼市信贷不断收紧,房贷利率继续走高。根据融360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12%,相当于基准利率的1.04倍,环比7月份上升了2.47%,连续8个月上升;同比去年8月份的4.44%,上升了15.35%。其中,北京地区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12%,个别银行虽最低仍可申请基准利率,但银行额度较为紧张,多数银行执行基准利率上浮5%至20%。
近日,有多家房产中介的经纪人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已接到两家国有大行的通知,9月14日开始执行首套房最低上浮5%的利率政策;同时,个别银行调整为最低执行基准利率上浮20%的利率政策;还有个别银行首套房暂停接单。
针对此消息,《证券日报》记者近日咨询调查了北京地区多家银行和房产中介。
据建设银行一位信贷经理介绍,自9月14日起,该行个人首套住房按揭贷款最低执行基准利率上浮5%,其中在9月14日之前完成网签且9月30日前完成批贷的客户仍可执行基准利率。
工商银行的说法和建设银行基本一致,同时,北京市朝阳区某工行网点的信贷专员对本报记者表示,“近期工行的额度没有那么紧张,我们支行可以马上放款,其他多家支行也不用像前段时间一等就是3个月以上了。”
但是,在一家股份制银行朝阳区某网点,信贷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们支行现在不做房贷了,没有额度,建议咨询其他支行”。
《证券日报》记者咨询了该行三家不同的支行网点,工作人员均告知停贷了,建议考虑其他银行。其中一家网点表示,从今年4月份就不批房贷了。
记者随后拨打了该行北京分行的电话,一位信贷专员告诉本报记者,“我行并没有暂停住房贷款,首套房贷款利率最低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不过目前额度很紧张,很可能申请不到,您可以考虑一下其他银行。”
在光大银行朝阳区某网点,信贷专员也告诉本报记者,首套房贷款利率最低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批贷时间为3-5个工作日,放款时间不确定。
根据《证券日报》记者调查了解,自9月14日起,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北京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首套房贷款利率最低执行基准利率上浮5%,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渤海银行等多家银行首套房贷款利率最低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
而在记者对于中介的走访调查中,各家中介的说法并不完全一致。
在北京地区某房产中介,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在9月12日接到了上级通知,除了利率明确上调的几家银行,其他银行的贷款利率尤其是首套房贷款利率,上级要求我们和客户铺垫好,原则上上调趋势已定,只是在等待具体的执行细则。”
这位工作人员还告诉本报记者,“由于此次调整是两家国有大行最先发布通知,其他银行跟进的都比较快。”
在另外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工作人员则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通知利率最低上浮5%的银行有10家,还有5家银行最低上浮10%。”
上述房产中介工作人员还补充道,“目前和我们合作的银行之中,可以获批基准利率的只剩下汇丰银行,不过要求比较高,除了征信良好,工资流水,工作单位等符合要求外,还要求申请人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同时,由于开始合作不久,还没有购房者走完流程,是否能够实际获批基准利率我们也不能保证。”
同时,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目前各家银行的放款时间都说不准,我有一个客户在4月底就过完户了,现在都没有放款。”
而在另外一家房产中介,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的合作银行中,除了某股份制银行首套房最低执行基准利率上浮20%,另一家股份制银行首套房停贷以外,其他全部合作银行均按照基准利率最低上浮10%执行。”
今年已经6次上调
此前,仅今年以来,京城楼市的房贷利率就已经历了五次重要的调整:元旦过后,北京绝大多数银行将首套房贷款利率折扣从八五折上调至九折;3月21日,北京地区16家银行将首套房贷款折扣从九折上调至九五折;“五一”假期后,北京地区8家银行将首套房贷款利率折扣从九五折上调至基准利率;端午节后,北京地区绝大多数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首套房贷款利率回到基准利率;6月5日,北京地区个别银行的首套房贷款利率将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
在第五次调整时,虽然有个别银行跟进上调了首套房贷款利率,但多数银行并没有动作,而本次第六次调整,北京地区多数银行已将首套房贷款利率进行上调,贷款成本再次提高。
《证券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法计算,如果购房者贷款为200万元,按照年初首套房贷款利率执行九折优惠、25年期计算,月供为11014.73元;按照首套房贷款利率执行基准利率上浮5%、25年期计算,月供为11861.38元;如果按照首套房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来计算,25年期月供为12150.71元。
北京银行部分网点排长队,9月不能取现了?虚惊一场!这到底是咋回事?
北京银行部分网点排长队,这都是因为北京市医保局发布一则通知,该通知为《关于调整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的通知》。在通知中指出,从9月1号开始,个人医保账户资金,将会专款专用,个人不得支取。
真实这一条通知,使得众多医保参保人员,担心自己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将无法顺利取出,这才会想着在新政策实施之前,将账户内钱取出。根据工作人员解释,才知道这样做法没有必要。该政策针对9月1号以后,打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对此之前打入资金,并没有任何限定,参保人员可随时支取。
医保政策调整,被误解的人们,纷纷排队取钱
伴随着医保政策调整,参保人员都会查看新的政策,及时了解政策变化,才能够更好参保和就医。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有人看到了,从9月1号开始,个人医保账户的钱,将会专款专用,不允许取出。
担心自己账户的钱,在下个月一号开始,便没有办法取出,就来到了北京银行支取。随着错误消息传递,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医保账户的钱,一些没有关联银行卡人员,甚至来到银行办卡取钱。
虚惊一场:无法取出新规执行后打入钱款,在此之前不受影响
原本不拥挤的北京银行,一下子涌入众多取钱顾客,使得银行变得拥挤起来,仅仅是排队办理取钱业务,就需要40-60分钟。好在银行工作人员,及时出面说明了情况,表示该政策调整,针对的是9月1号之后,划入医保账户资金,在此之前资金,可以随时支取。
从这件虚惊一场事件中,让我看到了谣言的可怕。一个人曲解了政策,就会带来一片人曲解,很多不明所以人员,盲目加入到了取钱行列,白白花费了时间和精力。
城商行领头羊北京银行现净利下滑,拨备计提加大但拨备率仍在下降
作者:王莉
出品:全球财说
北京银行一直被视为城商行的“领头羊”,今年上半年达到的2.88万亿资产规模令一众地方银行艳羡,而过去多年来,北京银行似乎也一直沐浴在充满赞誉的光芒中。
但似乎康得新事件是个魔咒,其给北京银行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声誉,甚至于让银行间交易商协会近年来破例第一次以明文的在网站公告的形式来暂停北京银行主承业务半年的处罚。康得新的投资者与北京银行的股票投资者也时不时的在股吧里发生“嘴仗”。
与此同时,让投资者更为担心的是,该行上半年出现了净利下滑,即便不考虑拨备计提力度,该行营业收入增幅也不大,资产质量方面承压更是明显:不良上升、拨备下降、重组和逾期均增长。
同样受到拨备计提的加大,北京银行净利润受到波及,上半年该行净利润出现下滑,其实营收也没增长多少。
今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31.85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14 亿元,同比下降10.53%。
从收入结构看,北京银行上半年实现利息净收入254.72亿元,同比增长5.91%,占到营业收入比重76.76%。具体到利息收入结构看,变化并不大,构成利息收入主体的仍然是发放贷款和垫款收入,而其中公司贷款和垫款仍是主体,上半年末实现利息收入224.08亿元,不过增长多的则是个人贷款和垫款,公司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同比仅增长2.52%,个人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同比增长了25.75%,增长强劲。今年上半年多家上市银行利息收入结构都出现了个贷收入增长强劲的特点,有的银行个贷收入甚至超越了公司贷款,疫情影响固然是一方面原因,银行业务转型也是另一方面原因。
营业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北京银行上半年出现下滑,上半年该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5.72亿元,同比下降了13.67%。其手续费及佣金方面正面临收入下降、支出上升的局面,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了5.34%,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同比却大增106.87%,对于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的增加原因,该行在半年报仅简单的解释称:“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增加”,至于为什么有这么大幅度增加并未有只言片语的解释。
具体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构成结构分析,该行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承销及咨询业务,同比下降了28.49%。但实际上在此报告期内,该行债券承销被暂停的处罚尚未下达。受康得新事件影响,7月17日,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发布自律处分信息显示,北京银行作为康得新相关债务融资工具的主承销商,在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和后续管理期间存在违反银行间市场相关自律管理规则的行为,依据相关自律规定,对北京银行予以警告,暂停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相关业务6个月。责令其针对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整改。据了解,这是交易商协会近年来第一次以明文的在网站公告的形式来暂停银行主承业务。
在被叫停之前承销及咨询业务收入就出现大幅下滑,是受康得新事件提前波及影响还是此前该行就有意为之,目前外界尚无法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年年报中该项数据会下降更大。
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也出现了上行。
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54%,较年初上升0.1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拨备覆盖率水平还较年初下降4.74个百分点,为219.95%。
值得一提的是,该行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同比还增加了33.53%,目的是为了“加大拨备计提,加强风险抵御能力”,但实际是拨备计提加大了,但拨备覆盖率仍未能提升,根据上半年上市银行披露数据,有半数以上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超过了250%,显然北京银行属于偏少数的那一梯队。
历史 上,北京银行曾因跨区经营激进而被批评过,不过至今该行的跨区经营能力仍有待提升,今年上半年,该行上海、天津、河北等地处于亏损状态。其旗下的村镇银行中,也有4家村镇银行亏损。
北京银行资本消耗进一步加剧,上半年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01%、9.85%和11.12%,分别较年初下降0.21、0.24、1.16个百分点,未来补充资本仍是北京银行的重要任务之一。
又见大额罚单!北京银行被罚4290万元
2020年最后一天,北京银保监局开出2张大额罚单,直指北京银行存在15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并合计 处以4290万元罚款 。
有观察人士指出,银保监会不断开出大额罚单,说明监管对金融违规的惩处力度在不断加大,严监管态势始终未变,整治市场乱象,维护金融稳定的决心也没有变。
多人被终身禁业
其中,针对北京银行总行的一则罚单显示,该行存在对外销售虚假金融产品,出具与事实不符的单位定期存款开户证实书,关键业务环节管理失控,同城清算业务凭证要件信息不真实,印章管理混乱,重要岗位员工轮岗管理失效,岗位制衡与授权管理存在缺陷,员工行为管理失察,案件风险排查不力,内审报告存在重大遗漏,信贷业务管理不审慎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因而合计被罚款3940万元。
相关责任人也遭到重罚。
具体来说,北京银行3名员工 被终身禁业 ,另有10人被给予不得从事银行业工作1年或3年的的行政处罚。此外,1人被终身取消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2人被取消6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另有3人被分别给予警告并处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这种对个人从业者的处罚,有助于从源头上更好地防范风险。银保监会2019年发布的《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曾明确提出,深入整治金融乱象背后的利益勾结和关系纽带问题,对银行保险机构违法违规人员要加大问责力度,对乱象整治工作中不作为不担当、不重视不深入,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追责,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
信贷业务领域是监管处罚的重点
除总行外,北京银行西单支行也出现了违规出具与事实不符的询证函回函,违规出具与事实不符的存款证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等问题。
北京银行被责令改正,并合计被罚款350万元。2名责任人被取消5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3名责任人被警告并处罚款。
事实上,这并非北京银行年内收到的唯一一组百万级罚单。2020年7月,因为数项违法违规事实,北京银行曾遭北京银保监局“点名”并罚款150万元。其下辖的北京分行则因存在违规发放贷款、延缓风险暴露,房地产开发贷款资金回流用于归还股东投入土地款,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390万元。
看懂研究院研究员李凤文表示,从现在及以前的处罚情况来看,信贷业务领域始终是监管处罚的重点。一些银行在贷款的投放及管理上,没有认真落实好国家的宏观政策,没有执行好监管要求,触碰了政策底线和监管红线。
具体来说,有些银行的贷款没有按照合同约定使用,被挪作他用,改变了用途,但银行没有及时发现,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处理;有些银行的贷款绕道用于土地储备,有的变相进入房地产市场或者是股票市场;还有对个人发放的贷款没有指定用途,导致违规使用等。
需关注资产质量的潜在压力
对于北京银行来说,2020年是名副其实的“多事之秋”。除接到上述大额罚单外,因卷入康得新事件,北京银行还曾被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认定,“作为康得新相关债务融资工具的主承销商,在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和后续管理期间存在违反银行间市场相关自律管理规则的行为。”按照相关自律规定,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对北京银行予以警告,暂停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相关业务6个月,并责令其针对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北京银行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82.20亿元,同比增长0.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5.71亿元,同比下降8.37%。
编辑 韩业清
北京银行停贷款事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北京 停贷、北京银行停贷款事件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