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利息率是实际利息率吗?实际利息率怎么算?
; 在申请贷款时,很多贷款平台都会在借款页面标准清楚借款人具体的申贷利率。比如说借呗的贷款页面,就会标准日利率为或者年利率XX。有一些借款人咨询,银行贷款利息率是实际利息率吗?实际利息率怎么算?
银行贷款利息率是实际利息率吗?
借款人在去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告知或者贷款合同上标准,都是名义利息率。因为实际利息率的计算方式非常复杂,银行为了规范利率,也为了更好的跟借款人进行利率沟通,都是采取名义利息率的方式来展现利率。
当然了,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收取的利率都是按照实际利率来收取的。而一些民间小贷,多以名义利率来收取利息。
比如说借款人在某APP上申请了12万元的贷款,分12期还,利率是6厘。那么按照名义利息率来计算,本金12万元分12期,每期本金是1万元;利率6厘,每期需要归还利息720元。每期需要归还万元,总计是万元。
乍一看觉得没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在分期还款中,借款人的本金已经进行了陆续的归还,但“月息6厘”却是一直按照12万元全额计息。按照实际利率来算,相当于翻了一倍,实际利率是月息1分2。
实际利息率怎么算?
实际利率(有效利率)计算公式:如果年名义利率为r、一年内的计息周期次数为m,则年实际利率(i) =(1+r/m)m-1 r名义利率 m计息次数。
以上就是对于“银行贷款利息率是实际利息率吗”的相关内容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行lpr转换后的实际贷款利率是多少?
中行lpr转换后实际贷款利率:
LPR是贷款定价的参考利率,借款人实际支付的利率要在LPR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信用情况、抵押担保方式、期限、利率浮动方式和类型等要素,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具体表示方式应为在相应期限LPR的基础上加减点。例如:经借贷双方协商一致,一笔贷款的利率表示为1年期LPR+15个基点(即0.15个百分点),若目前1年期LPR为4.25%,则实际执行的利率为4.4%(4.25%+0.15%=4.4%)。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
诚邀您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或中银跨境GO APP办理相关业务。
《贷款合同》上载明的利率就是你承担的实际利率?借款人要注意了
现代 社会 ,向金融机构借款对很多人而言,已经是普遍性操作了。
买个房子,买个车,甚至于在某天想为自己买个名牌包包,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向金融机构借笔钱支付,后面再通过等额本息等方式逐月还款。
既然要贷款,那肯定要关心利率是多少了。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如果利率太高,自己盘算资金成本超出预算,那就大不了不贷了或者货比三家。
于是,各个金融机构都会很贴心地告诉你,它们的贷款利率是多少?每月的还款金额是多少?把贷款期内的整个还款计划表都快速地呈现给你。
你看这个利率不高呢,每月的还款金额也在承受范围内,于是就果断地按了提款键,安心地做起了房奴、车奴或者包奴。
你每月按照还款计划表足额归还了相应款项,金融机构也不会联系你骚扰你,大家相处愉快,一切安好。
只是,只是,有没有那么一个时刻,你对着那个还款计划表,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还款计划表上载明的还款金额倒算出来的利率是多少呢?是不是就是金融机构当初告诉自己的那个利率呢。
别说,还真有借款人某天突然仔细琢磨了一下这个事情,而且是在贷款本息提前全部归还后才想起来的。但是,虽晚不迟,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她把还款计划表上的每月还款金额按自己印象中金融机构通用的算法倒算出来,竟然比当初金融机构告诉自己的利率高了接近9个百分点。
联合借款人田某、周某在2017年9月向某信托公司借款600万,贷款期限8年,贷款利率具体以《还款计划表》为准,平均年利率11.88%。合同附有《还款计划表》,载明:如贷款合同中约定的还款方式与还款计划表有冲突,以本还款计划表为准,计划表明细共分96期,每期还款均包含本息,每年12期还款金额(本息之和)一致,每12个月递减一次还款金额(本息之和仍然一致)。
田某、周某在2018年12月就提前归还了全部本息。然而,他们在后续隔了一段日子后才意识到,某信托公司收取的实际利息比当初说的11.88%高了不是一点点。
这俩个联合借款人不爽了,于是告到了法院。
根据上海金融法院终审时的专业测算,按某信托公司该《还款计划表》,其实际年利率约为20.94%,而在合同里载明的平均年利率11.88%为表面利率。本案实质上是分次还本付息贷款产品因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存在差异而引起的纠纷。
该案法院最后判决某信托公司向田某、周某返还多收的84万元利息。
那法院判决的依据是什么呢?
在上海金融法院(2020)沪74民终1034号民事判决书上,法院认为,贷款人在与借款人,尤其是金融消费者订立借款合同时,应当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明确告知实际利率,或者明确告知能够反映实际利率的利息计算方式。如果贷款人以格式条款方式约定利率,还应当采取合理方式提请借款人注意该条款,并按照借款人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
根据这一规定,贷款人与金融消费者订立借款合同时,若因贷款人对利率格式条款未予披露和详细说明的原因,致使借款人没有注意或者理解借款合同的实际利率,应当认为双方就“按照该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未达成合意,贷款人无权据此收取利息。
法院认为,本案中的《还款计划表》仅载明了每期还款本息额和剩余本金额,未载明实际利率或能够反映实际利率的利息计算方式,甚至未载明利息总额或其计算公式。一般人若不具备会计或金融专业知识,难以通过短时阅看而自行发现实际利率与合同首部载明利率存在差别,亦难以自行验算实际利率。因此,系争《还款计划表》不足以揭示借款合同的实际利率,某信托公司未尽到明确披露实际利率的义务。
看到这里,如果身上还有金融机构负债的你,是不是立即想翻出贷款合同来好好算算这个贷款的实际利率呢?
把这个算明白了,对自己肯定是有利的,但大家也不用太担心金融机构都是乱来的。
根据目前的实际操作,银行对按揭贷款按等额本息方法等收取的利息倒算出来的实际利率和当初告诉你的利率是一致的,因为每月的利息是按照剩余的贷款本金计算的,所以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一致。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前几年许多小贷公司或者信托公司发放的消费贷款,甚至一些银行发放的信用卡分期还款贷款。这些贷款机构往往在贷款期限内固定以当初发放的贷款本金为基数计算利息,再把本金和利息总额合计,按约定的期数进行分摊。虽然每月也是等额本息,但由于分期还款后实际上贷款本金应该逐月减少的,所以贷款机构固定以当初发放的贷款本金来计算利息,会令借款人承担的实际利率比名义利率要高不少。
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个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不一致时对金融消费者的潜在危害,所以近两年已经明确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不能仅提供还款计划表,还要把实际年利率清晰地呈现给借款人,以让借款人得到更准确更透明的利率信息,作出理性的借款决策。
如果你对日常生活中相关法律或案例感兴趣,欢迎关注同名的公众号。
关于贷款人实际承担的贷款利率和贷款 实际利率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