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开餐馆 要什么条件?
澳洲开餐馆,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向council进行申报了。
根据澳大利亚卫生部的说法,食品相关问题由澳大利亚各州和领地有关部门依照《食品标准规范》(Food Standard Code)来监管。
在维州开办家庭食品生意,必须联系当地市政府,政府并非不鼓励这样的行为,但是一定要先和市政府取得联系,确保拥有必须的许可。
扩展资料
主要审核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1、厨房卫生状况
首先council会审核家庭厨房的大小,递交申请后,家里的厨房就等于外卖制作地,一定要符合面积要求,并且有足够的储藏空间和冷冻冷藏空间。冷冻冷藏空间需要重点强调一下,根据新州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经营场所的厨房一定要有符合要求的冷藏和冷冻环境。
生鲜蔬菜和肉类要保存在5℃左右的环境之中,所以冷藏空间不够大,可能无法通过council的审核。同理,冷冻空间也是如此。其次,Council对厨房卫生和房屋卫生有着严格的标准。
2、食材摆放
因为是申请将私人厨房变成外卖制作地,所以对于食材的分类和摆放council也有很严格的标准。食材的储藏容器不能与其他储藏容易混合摆放,必须独立整理。
3、对于原材料的记录
为了检测原材料的安全性,请保留购物收据,这样方便检查的时候进行核对。满足以上要求,在新州还是可以经营私人厨房的,但是在澳洲其他地区,比如说维州,council是不会批准任何形式的私人厨房。
请注意,并不是向council申报之后就可以合法经营的,council会对申请者家里的厨房卫生状况和食材选择进行审核。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菜是如何俘获“外国胃”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Australian Certified Organic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澳大利亚
澳洲联邦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客户经理工作怎么样
堂堂澳洲四大银行之一的联邦银行来这就变成村镇银行了。。。真是无语了。。。这工作要是在澳洲很不错。。。在国内就不好说了。。。说不定就是销售一类的东西。。。
期待“鲁酒振兴”打破桎梏,破茧成蝶
最近,河南省发布《河南省酒业振兴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 2025年,河南省本土白酒规模力争达到260亿元 ,达到河南省白酒销售规模的半壁江山。
其中,仰韶酒业力争突破 100 亿元,赊店老酒力争达到 50 亿元,洛阳杜康力争达到 40 亿元,宝丰酒业力争达到 26 亿元,五谷春酒业力争达到 15 亿元,皇沟酒业力争达到 12 亿元。
豫酒、苏酒、徽酒等省份都面临川酒和黔酒的挤压。得益于国内“双循环”经济的不断深入,加上连续3年的疫情影响,很多酒企面临市场库存压力大,资金回收慢等情况,如何应对名酒渠道下沉,以及新消费模式,其他省份的白酒振兴方案,能不能带给鲁酒振兴发展打破桎梏的“它山之石”?
山东百亿企业众多,鲁酒企业“上不了桌”
河南和山东两省很相似。曾经都是中国产酒大省,销售大省。据资料显示,2021年,河南省和山东省白酒销售体量均在 500 亿元以上,本土白酒销售量在 130-140 亿元左右,市场份额不到总销售量的 1/5 ,本土酒企销售规模难以和名酒企业相抗衡。
河南白酒企业的“六朵金花”和山东白酒企业的“八大金刚”,都普遍存在品牌影响力差、产品价格低、市场服务效果低、人才匮乏、本省工业企业程度化高等问题,制约了河南和山东的酒类企业发展,也让山东和河南的白酒企业成为了一对“ 难兄难弟 ”。
山东省是全国唯一拥有 41 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在207个工业类中山东拥有 197 个,其中制造业占 179 个,在全部666个工业小类中山东拥有 526 个,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大省。
2021年,山东省生产总值突破 8万亿 ,仅次于广东,位列全国第二。据2021年山东企业百强名单显示,山东省千亿以上企业 11 家;1000亿元—500亿元企业 24 家;500亿元—100亿元企业 65 家;排名第100位的企业产值是193.38亿元。
纵观鲁酒 130 余家规模上企业,没有一家能超过 20 亿元的营收,超过10亿元的也不多,也就难怪入不了政府的眼,上不了桌了。
鲁酒走不出山东的原因
鲁酒虽然没有全国名酒,但一样有好品牌,有好酒。孔府家、兰陵、景芝曾行销全国各地,“标王”孔府宴、秦池红遍大江南北。
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鲁酒品牌基本都退出了全国市场,只在山东圈圈里打转,有“ 高峰不显,群山遍地 ”的戏称。
鲁酒瓶颈之一,没有全国名酒 。由于 历史 原因,鲁酒企业在五届全国评酒会上颗粒无收,让鲁酒品牌失去了和其他全国白酒品牌一较高下的能力,也错失了同全国名酒一起站在“黄金赛道”上快速发展的时代机遇。
曾经产销全国的鲁酒品牌孔府家、兰陵等鲁酒产品,只能退守本土市场。随着国内经济高速发展期,消费升级凸起,中国四大、八大、十七大名酒,纷纷攻占山东市场,跑马圈地。
鲁酒瓶颈之二,错失高端市场 。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政务高端酒市场急剧萎缩,白酒消费向个人消费和商务消费转变,“只选贵的,不选对的”成为消费者消费白酒的首选。
反观鲁酒,长期以来产品布局在百元下的低度酒为主,特别是在40-50元价位带产品,成为各家鲁酒企业的主盈利价格带,利润越压越低。近几年,鲁酒各企业纷纷布局次高端和高端市场,但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时间段,与全国名酒企业的差距愈来愈大。
鲁酒瓶颈之三,尴尬的处境。 目前中国白酒过百亿企业,都是从区域品牌成长为全国品牌,几乎都是全国十七大名酒,并在全国白酒销量大的省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且省外市场销售额超过本土市场销售额。
其次,没有20亿元以上的销售额,很难布局省外和全国市场,这也让鲁酒企业走出山东缺了“主心骨”。
2021年,五粮液的广告宣传费用已经超过 50 亿元。泸州老窖( 29.08 亿)、茅台( 23.63 亿)、古井贡酒( 21.69 亿)、汾酒( 20.36 亿)、洋河( 19.12 亿)、水井坊( 10.31 亿)都超过了 10 亿元;酒鬼酒( 6.81 亿)、今世缘( 6.76 亿)、老白干( 6.73 亿)、口子窖( 5.63 亿)舍得( 5 亿);另外,郎酒、国台、贵州醇等贵州知名酱酒企业广告宣传费用都在5-8亿元左右。
鲁酒瓶颈之四,人才匮乏 。白酒企业缺人才,不仅是鲁酒企业,即使是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等企业,都存在人才青黄不接。
缺少高端声音 :鲁酒企业内不乏中国白酒大师、中国白酒工艺大师、中国评酒师、品酒师,但在全国白酒行业知名度和曝光度低,缺少在全国白酒行业性会议上发出鲁酒声音的白酒大师。
缺少高级人才 :酒水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人才流动性大。俗话说“人往高处走”,鲁酒企业基本在县城内,有的甚至在乡镇,众多高级营销、策划人才不愿意到乡镇、县城,而是向往全国500强、世界500强企业,也导致鲁酒很多企业难以招到优秀的营销人才。
缺少高学历酿酒工人 :酿酒一线工人年龄越来越大,学历越来越低。酿酒是个体力活,无论是翻曲、晾粮、上甑,还是下窖、入库,都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年轻人不愿意从事酿酒工作,导致35岁以下的酿酒一线工人越来越少,有的年龄达到50岁以上。
鲁酒瓶颈之五,高层不重视 。由于鲁酒企业营收和利税在山东企业中排不上名次,也导致省政府对鲁酒企业不太重视。
早在2017年,山东省就提出了“鲁酒振兴”计划,并以10亿元基金助力鲁酒发展;2018年,数十家鲁酒企业成立“高端鲁酒战略发展联盟”等等举措,但与其他省份相比,“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鲁酒振兴带来实质性的意义。
贵州、四川、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份,都是实职副省长牵头挂帅,引领本省酒企振兴,甚至有领导开会时直接提出“某省商人,卖某省酒。某省人,喝某省酒”的口号。
鲁酒振兴,谁扛旗?谁崛起?谁在拖后腿?
改革开放40年来,鲁酒伴随着中国酒业的跌宕起伏。曾经的孔府家、兰陵、景芝也代表鲁酒风靡全国;秦池、孔府宴以“标王”名气,迅速走红,一度在中国白酒行业,创下偌大名头。
成也“标王”,败也“标王” 。轰然倒塌的秦池将一众鲁酒企业一并拖下来水······。
鲁酒企业没有倒下,如今的鲁酒企业依然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骨干力量。虽然,鲁酒丢掉了产量大省,但还是销量大省。集齐了全国名优品牌的山东白酒市场,战火依然。如今的鲁酒企业,面对严峻的形势,到底 谁在扛旗?谁在崛起?谁又在拖后腿?
鲁酒龙头——国井集团
国井集团,与景芝和花冠为争夺鲁酒老大,一度迷失了方向。抛掉包袱的国井,如今是当之无愧的鲁酒龙头。
低端扳倒井井窖系列,成为国井集团拦截名酒低端市场最大的护城墙;国井国3、国6、国9、国20,涵盖100元—1000元价位带,表现不俗;国井国香发力高端,品牌效应逐步凸显。
国井集团能否走出山东,泛全国化布局,是考验国井集团能否重新竖起鲁酒大旗,成为真正的鲁酒龙头的严峻考题。
鲁酒旗手——泰山、古贝春
泰山酒业近年来稳步发展,“ 五岳独尊 ”系列凭借泰山的名气,在浙江、广东、海南等省市,颇具亮点,也是鲁酒唯一真正意义上走出山东的白酒品牌。
稳如泰山 系列产品,是泰山酒业近年来新开发的产品,仿中天门、南天门的瓶型设计,使得泰山产品具有了鲜明的独特性,打响了泰山品牌文化,成为鲁酒振兴的扛旗者。
泰山的短板反而是本省市场。在济南、淄博、聊城、济宁、临沂等省内其他城市,泰山反而不如其他鲁酒品牌销量。
古贝春集团近年来依托白版在市场热销下,顺势开发了古贝元白版中度酱香,与古贝春浓香白版,形成“1+1 2”的效应,在市场上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北京、天津、河北、内蒙,以及沿海部分城市,古贝春集团也迈出了走出山东,走向全国的步伐。“ 千年大运河,万家古贝春 ”,如今的古贝春从鲁酒骨干企业成长为鲁酒创领企业,与多年来注重品质、创新发展,密不可分。
近几年,古贝春发展势头强劲,泛全国化布局是未来古贝春的关键之战。“守得住阵地,夺得下山头”是所有鲁酒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腾飞的黑马——云门酒业
一直处于鲁酒边缘地位的云门酒业,作为中国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制定企业之一,在全国酱酒热的风潮下,顺风飞扬,成为鲁酒振兴中最大黑马。
云门酒业是唯一未进入鲁酒“八大金刚”“九大集团”的企业。由于一直坚持生产酱香酒,低度浓香反而成为云门酒业的副产品。在整个山东都喝浓香酒的大环境下,云门也曾经艰难度日。
借酱酒热东方,做好青州产区,唱响云门酱酒品牌,走出山东,是云门腾飞的关键之战,也是考量云门黑马成色的试金石。
崛起的趵突泉、琅琊台
鲁酒阵营中比较有意思的两家酒企,趵突泉酒业在济南,琅琊台酒业在青岛。
说两家酒企有意思, 其一,两家酒企的副业比主业产值高 ; 其二,两家酒企都对广泛宣传不感兴趣,是真的不感兴趣!其三,两家酒企基本在本地销售。
近年来,才开始走出济南和青岛,在山东省各主要城市设立办事处和销售代理商。
趵突泉泉香系列产品,将泉城济南“泉水”特色融合产品之中,成为创新济南的中高端白酒,已成为济南的特色产品之一。
琅琊台爱我中华系列产品,是琅琊台“海派琅琊香”的创新,是鲁酒企业中显性比较独特的白酒创新产品。
趵突泉和琅琊台两家鲁酒企业,凭借埋头发展,竟然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成为鲁酒阵营中的中坚力量。
凤凰涅槃——兰陵美酒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兰陵酒稳坐山东酒企龙头老大位置,旗下产品一度风靡全国各地。1995年,产量达到了13万吨,成为兰陵酒最辉煌的时期,产销量更是高居全国白酒行业第一名,也是山东省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白酒上市企业。
1986年到2012年,兰陵集团跌下神坛,失去了最好的发展机会。2012年,陈学荣接手烂摊子,用10年时间,将跌落悬崖的兰陵集团逐渐恢复。
如今的兰陵美酒,摆脱了旧包袱,重新焕发青春,发展进入快车道。优良的品质挽回了消费者口碑,成为临沂人最喜爱的白酒品牌。现在,兰陵美酒如凤凰涅槃,重新树立品牌良好形象,走在了 健康 发展的道路上。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花冠集团
花冠集团位于山东巨野,崛起于微末。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一度曾濒临破产倒闭。
2002年,首次举办储酒文化节,开创了江北储酒文化节先河。
2016年,冠群芳金冠蓝钻新品上市,凭借70-100元左右的价格和优良的品质,迅速占领山东白酒市场市场,成为花冠的主力大单品,为花冠成为鲁酒领军企业,立下汗马功劳。
急剧膨胀的销量,花冠也是急不可耐的开始抢占次高端、高端市场和多元化经营:置业、投资、澳大利亚酒庄、小额贷款、保险等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柔酒大师、甲天下、鲁雅香、国花酒等等,每年一个产品,反而放弃了大单品金冠蓝钻,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批做鲁酒皮的——景芝、孔府家
景芝酒业,鲁酒企业中唯一拥有中国十二大香型——芝麻香型白酒的企业,同时也是白酒芝麻香型国标制定企业,曾经的鲁酒老大。
2014年,荣获“全国质量奖”,是全国第四家白酒(茅台、五粮液、沱牌)企业荣获国家质量奖的白酒企业。一品景芝、“小老虎”景阳春、景芝白干,曾经山东白酒市场最畅销的“三大”白酒品牌。
2021年,华润集团与鼎辉投资分别收购景芝酒业旗下景芝白酒40%和20%的股权。如今,被收购的景芝白酒已经在市场上听不到任何声音了,亦如被衡水老白干收购的孔府家酒业,被金东收购的今缘春酒业。
业内人士对华润收购景芝很看好,而笔者则不看好景芝白酒的未来,到底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悲情孔府家
孔府家,“孔府家酒,让人想家!”让孔府家酒如日中天,至今耳熟能详。17年内五次易主,让孔府家酒业逐渐滑向深渊。
2003年深圳万基成为孔府家最大股东,三年后,卷走8000万,还欠下800万的税款。2006年7月,河套酒业草签收购协议,9月,河套集团退出孔府家,孔府家再次回到了国有独资企业。2012年9月,联想旗下丰联酒业全资收购孔府家,2017年,将所有股份转让给文王酿酒。
2018年,衡水老白干并购孔府家,谭小林出任董事长。2022年,刘勇任孔府家酒业董事长。
衡水老板干入主孔府家5年来,在山东市场已经很难听到孔府家的声音了。
留给鲁酒的时间不多了
如今的山东白酒市场被四川、贵州、安徽、江苏等全国名酒和区域名酒抢占,鲁酒失去了宝贵的本地市场。不仅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汾酒等一线名酒在山东跑马圈地,甚至一些四川、贵州等地的三四线产品,也在山东抢滩登陆。
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白酒市场已经进入挤压式增长期,留给鲁酒发展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重塑鲁酒品牌形象 。白酒竞争的本质还是品牌的终极对决!市场不相信眼泪,鲁酒企业要突出各自企业特色,形成“和而不同”的氛围,打造各自品牌大IP。
唱响鲁酒文化内涵 。鲁酒有悠久的 历史 文化传承,有不逊色与茅台、五粮液酿造工艺的非遗技艺传承,但没有讲好鲁酒故事。国井开始讲“万里黄河成就一瓶好酒”;古贝春也开始讲“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将鲁酒故事传播开来。
聚焦产品体系 。鲁酒企业普遍横跨大香型的产品体系,颇有“挖到篮子里就是菜”的心态。鲁酒还是要以浓香为主,其它如酱香、芝麻香、清香、兼香等白酒香型,可以作为调味酒生产自用,坚守浓香型白酒体系,几十年如一日的打造品牌形象。
专注核心大单品 。大单品成就大品牌,大单品成就大未来。鲁酒聚焦大单品战略是当今消费升级趋势下,高品质表达的新消费需求,回归产品本质进行品类创新,以品质表达感知,实现鲁酒的价值重塑,这是鲁酒打造大单品的内部需要,也是应对外部竞争的需要。
总之,市场留给鲁酒企业发展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何守住根据地,抵御一二线名酒品牌的围剿,抗击外省三四线品牌的蚕食,讲好鲁酒故事,赋予鲁酒品牌文化新内涵,把品牌宣传做好,把消费者培育好,通过场景化、个性化、体验化,拓展市场空间,不断追求创新,大跨步、高昂头面对所有挑战。
在澳洲银行和小公司贷款有什么区别
支付的利息不一样,服务也不一样
主要区别:1、适合人群的不同:与银行相比,小额贷款公司更为便捷、迅速,适合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求。2、违约金方面的不同: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可以在预定的限额内,方便地还款或重贷,而无需支付违约金!这对于时常需要额外现金的客户以及需要灵活还款、随时取现的客户来说是最好的选择。银行的逾期付款违约金就是合同双方约定当一方不按期履行其付款义务时,应向另一方支付的违约金。3、贷款利率不同:小贷公司贷款利率制定基准: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上限---放开,但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下限---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0.9倍。
在中国房屋贷款一般是由银行放出。澳大利亚金融市场则有很大不同,除了银行之外,澳大利亚还有很多其它的金融组织,也就是non-banklender,具有放出贷款的权限。这些机构的资金来源并非是银行,也不是储蓄,而是通过基金,信托等手段募集资金、如养老金等。华人客户往往更希望选择银行,而澳大利亚本土人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对银行怀有很抵触的情绪。对于贷款人来说,更多的应该注意产品而不是机构。关键在于哪个金融产品更适合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哪个机构更有名。
ABL的业务范围
合并后的新公司--本迪戈和阿德莱德银行提供广泛范围的银行产品和服务,包括个人和商业银行,财务规划,商业抵押贷款和无抵押贷款,投资产品、保险、养老金、信用卡、贵金属交易和外汇业务,以及一系列其它银行间业务。确保充分发挥不同领域的专业能力,最大化的占有市场,这些业务又分属于7个部门展开运作,亦参与了一系列合资企业,包括村镇银行和社区部门银行(新组成的财团,本迪戈阿德莱德银行管理超过521亿元,市值约330亿美元的资产)
阿德莱德银行
阿德莱德银行(ABL),它已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市场体系并且确立在房屋抵押贷款上领先地位,竭力为每一位抵押贷款者设计最具性价的解决方案。今天,澳大利亚超过35%的家庭通过它实现抵押贷款,在外汇和期货业务上ABL外汇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外汇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
ABL外汇--阿德莱德银行的旗下专门从事外汇保证金及金融衍生品的品牌,成立于2006年,是澳大利亚为数不多提供外汇保证金服务的银行。ABL银行具有经纪商无法比拟天然优势,在货币批发和外汇结算外汇清算领域拥有丰富市场经验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更安全可靠的资历。
ABL外汇提供种类齐全的金融衍生品,允许客户自由和灵活的实施元化的投资交易,时时而透明快速执行水平,代表了目前银行业的最高执行标准。
交易商品包括:外汇、黄金、金属、能源、农产品、债券、期指、期权、及众多的金融衍生产品。
ABL外汇在2013年推出人民币对美元的货币对。
合并后的新公司保留原公司品牌和商标并继续使用,因此,人们依然叫它阿德莱德银行,简称“ABL”。
ABN: 11 068 049 178
AFSL: 237879
Bendigo银行
它提供零售银行产品,包括,个人小额贷款,信用卡业务,养老金和保险等,服务超过200万零售客户,400多个分支机构遍布澳大利亚每一个社区。Bendigo银行是一家历史悠久的银行,成立于1858年,超过150年的历史,起源于澳大利亚本迪戈市一批淘金业者。
Delphi银行
Delphi银行--德尔福银行,提供广泛的银行服务,14家分支机构遍布全球。德尔福银行的符号代表三个非常重要的支柱 -家庭、企业和社区。业务范围,个人储蓄、贷款、借记卡、信用卡等全方位银行服务。
Leveraged Equities
杠杆股票公司,杠杆股票公司是澳大利亚的第一个提供保证金贷款和成长速度最快保证金贷款公司,成立于1991年。根据:股票经纪人条例,设立了一个接受监管的银行管理账户。结合创新理念,不断推出新的产品。2009年1月,杠杆股票公司成购了麦格理银行的保证金贷款业务,这样杠杆股票内部会聚了两个领先的全方位服务团队,有超过300名财务顾问。
ABN 26 051 629 282
AFSL 360118
为什么说信用卡害人?
为什么说信用卡害人?
这9亿信用卡虽然看起来人均不到一张,但是你要知道这9亿张大部分是年轻人再用,所以平均下来,每人也得有2到3张卡,我本人就有6张信用卡
最高的一张广发额度91200
我本人平时用卡都是量力而行,不会超前消费,而且信用卡积分也能兑换东西,算是一个利好。所以针对信用卡害人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信用卡可以用,但是不能在超出自己的还款能力范围内滥用,如果用信用卡超前消费,到还款时你就有可能把其他信用卡里面的钱刷出来还款,这样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非常不明智,导致债务越来越大,因为引用卡的滞纳金是很高的
最后结论:信用卡是否害人,要视情况而定,对于合理消费的人来说,不但没有坏处反而有好处;对于自制能力差的人,超前消费的人有坏处,会让你陷入债务危机,如果你觉得你是一个自制能力差的人,我建议你先不要办信用卡,这样可以从源头杜绝。
说信用卡害人的观点是片面的,信用卡,信用卡,重点在于合理把握“信用”这两个字,许多人之所以认为信用卡是害人的,正是因为他们在透支信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导致祸及己身,反受“信用”所累;到后来得出结论,信用卡害人。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只是说明没有合理使用信用卡导致的负面结果。
信用卡本身并无对错,信用卡是否害人的根源在于使用信用卡的这个人。信用卡是客观存在的,没有任何思想,不会主动害人;也就是说你用不用信用卡就在那儿,没有使用信用卡之前,信用卡不会害人,使用信用卡,由于加入了使用者主观思想,信用卡才变得有可能害人。
从信用卡的起源来看,我们知道,信用卡的出现也是一种非常伟大的发明,它既可以解决人们的燃眉之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让人们获得一定的安全感;从信用卡的角度来说,出现的根源在于方便人们的生活。
而之所以认为信用卡害人,是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透支了信用,即恶意透支,没有根据自己能力透支信用卡等等,造成使用的信用卡不能良性循环,最终被透支的债务压身,造成信用卡害人的假象。只要合理使用信用卡,管理好自己的信用,才能让信用卡更好的为自己服务。
一定是人用信用卡,而非是信用卡用人。
所以主谓宾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主语是要做确认的,显然人是主语。
谓语是动作,即使用。
宾语是对象,这里的宾语就是信用卡。
人使用信用卡,才是本质的。
那么信用卡的使用,有些人用的适当,对这些人而言,信用卡只会帮助他们更好的生活。
而另外一些人,恶意透支信用卡额度,而且是觉得理所当然,一旦欲望被打开,怎么样也关不上。于是乎,他们就会办理各种各样的信用卡,而且呢,尽量得多贷款,不为别的,就为了自己能够吃喝玩乐,走出去的时候让人感觉他们是有钱人的虚荣。但是毕竟是虚荣,假的,那些钱也是银行的,早晚会被银行发现他们的信用低的现实。
发现了,我们就反过来说了,信用卡害人咯。
但事实上,永远是自己还自己。
不加节制的欲望,是走向黑暗的必然之路。
对于信用卡害人,我是深有体会的,几年前,它几乎毁掉了姐姐的家庭生活。
那时姐夫刚从顺丰辞职,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一直在家帮姐姐看孩子,可是姐姐当时也因生产而辞职了,夫妻两个人都闲在家里,没有一点儿收入,而这边支出却是巨大的:刚出生的孩子需要花钱、房贷要还、还有各种生活花费需要支出,光靠着他们之前的那点储蓄远远不够。产后的焦虑连同生活的焦虑让姐姐的心情特别糟糕,那时候他们总是吵架,姐姐批评姐夫不思上进,天天不去找工作,就呆在家里玩手机,姐夫总是一声不吭,以沉默作为回答。后来姐夫告诉姐姐他找到工作了,说是在一家房产公司做事,一个月3000,五险一金,姐姐听了很开心,尽管挣得不多,但也是一项收入,多少缓解了些生活的压力,没想到根本不是这样。
两年后的一天,有银行的工作人员上门要债,说姐夫用信用卡欠了他们十几万,要姐姐马上还钱,姐姐当时都吓蒙了,她什么也不知道,后来把姐夫叫来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两年姐夫根本没有工作,拿回家的钱都是从信用卡里透支的.......后来这笔钱还是姐姐从婆婆、妈妈、朋友各处借来的,终于凑够那十几万的欠款,总算没让姐夫有什么意外,但想想也让人生气。
信用卡如果是乱刷乱搞的话,一旦还不上钱,就要上征信,上了征信就会影响自己的。信用卡就是让你提前消费,早晚还要还进去的。
因为这种超前消费的理念,不是适合所有人的, 有的大手大脚,,喜欢提前消费,,吃喝购物
旅游 什么的,,都爱信用卡。你要是能按时还款倒也没什么,就怕遇到像新冠疫情,金融危机这样的大灾难,,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你怎么去还款,没有你能力还款,开始拆东墙补西墙,,就是从这里开始走向不正常的,所以害人就是在这个地方了
,切记:信用卡不是适合所有人的。
信用卡到底是好东西还是一个坑?这要因人而异,更要看如何使用信用卡,用的好就是方便的好东西,用不好确实就是一个坑了。更重要的是,信用卡确实存在一些坑。
首先,信用卡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信用卡发展初期,我们听到的口号是:“一卡在手,走遍神州”。后来随着银联的发展,我国的信用卡在国外的刷卡环境越来越好,口号又演变为“一卡在手,走遍全球”。可见,信用卡的出现是极大地便利了消费者的使用和消费。
从现实看,信用卡的快速发展还因为信用卡的提前消费功能,也就是透支功能。
从信用卡的概念看,信用卡本质上是有一定透支、取现和借贷功能的银行卡,是由商业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发行的、对一些信用合格的消费者发行的一定信用额度的信用证明。
信用卡持卡人可以在规定额度内透支到特约商业服务部门购物或消费,然后再由银行同商户和持卡人进行结算。
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规定,所谓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由于信用卡在一定授信额度内可以先行消费,因此过去节省了大量的现金存取、并可以提前消费然后再还款,因此,为消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目前信用卡已经发展为以下几大的功能:
一是直接购物消费功能,这是信用卡最基础的功能,也是大家最早接触信用卡的功能,通过信用卡支付日常的消费购物,虽然现在受到支付宝和微信的冲击,但是信用卡购物消费仍然占重要的地位;
二是累计大额购物消费可以分期付款功能,在月内累计的大额消费账单进行分期还款,通过分期延缓还款时间,但本质上已经相当于一种借贷行为;
三是授信额度内透支取现功能,无论是境内还是在境外,都可以在一定的授信额度内提取现金,以满足现金急需;
四是消费清算之前的预授权功能,最常用的是酒店入驻进行资金冻结,在消费以后结账时可以完成支付或解除冻结;
五是境外购物消费后的汇兑结算功能,在境外购物消费可以直接以人民币的方式偿还;
六是小额信贷功能,很多信用卡都有这个功能,如某某金、某某得,甚至有的居然叫“空手道”,就是在个人信用卡授信额度内进行小额贷款的行为。
七是参加各种购物消费优惠活动,有的在购物时返券,有的在消费时有折扣,总之就是用各种活动吸引持卡人购物和消费;
八是积分累积功能,很多信用卡都可以购物消费累积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兑换礼品甚至兑现。
因此,说信用卡极大地便利了持卡人的生活一点也不为过。
其次,从持卡人身上原因分析,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说信用卡是害人的坑呢?信用卡有哪些害人的坑呢?
很多人说信用卡是个坑,是害人的坑,有持卡人自己的原因,也有信用卡陷阱的原因。
我们从持卡人本身看,看看信用卡有哪些害人的坑呢?
一是由于透支不是花自己的钱,一部分对信用卡的透支功能没有信用意识,缺乏理性消费导致透支过度而超过自己的消费能力
虽然大家都知道信用卡透支购物消费是要还钱的,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在购物消费时只顾及到了自己买买买的快感,甚至购买了一些昂贵的并不需要的东西,从而丧失了消费理性,而到还款时才追悔莫及。
有个朋友第一次去香港,在吃喝玩乐之余购物也成为一大流程,由于使用的是自己银行的信用卡额度比较大,各种鞋子、包包一通购买,回家一算足足10多万元,这才觉得还款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才对自己非理性的购物行为后悔不已。
这种由于不花自己的钱导致的过度购物消费行为确实是由于信用卡造成的,但是根本原因是信用卡的持卡人缺乏对信用的理性造成的,不能把自己的锅甩给信用卡。用时髦的话说:这个锅不应该由信用卡背。
二是由于信用卡透支额度是各银行自己掌握,持有多家信用卡的人容易导致信用额度过大,信用卡的过度透支导致持卡人难以负担,所谓的“卡奴”就是指的这一类
有朋友说,自己的信用卡欠款12000,已经逾期一年多了,由于没有能力还一直未还,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这样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说明这个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甚至已经影响到一些人正常的生活。
各信用卡发卡人由于对信用卡持卡人的信用没有进行总信用额度,所以在每一家银行信用卡的透支额度并不是很大,但是如果信用卡很多,比如有的人持有10多张信用卡,如果一张信用卡额度5万元,就是50多万元,有的仅信用卡透支就达到了200多万元,导致信用卡整体信用额度过大。
信用卡的透支和贷款功能越来越强大,截至2016年底,我国信用卡贷款余额占比贷款总额3.81%。信用卡过度透支行为也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有新闻报道,澳大利亚金融服务公司Canstar报告数据显示,全澳信用卡客户平均透支1883元,澳大利亚人的整体卡债为513亿元,其中约三分之二,也就是314亿元需要支付利息。而我国也经常出现由于过度透支而沦为卡奴的案例,有的甚至家破人亡。
三是以卡养卡成为一些人的生活方式,导致一些所谓的“以卡养卡”人已经不堪重负的地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卡养卡已经成为一些人的生活方式,甚至网络上经常有人探讨如何通过以卡养卡实现财务自由,或者可以不用上班而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网友问,信用卡来回倒已经欠款40多万了,已经没有能力还这些钱了,会坐牢吗?
很多人都可以办理很多银行的信用卡,甚至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办所有银行的信用卡,而由于各银行的竞争对办理多张信用卡并没有什么禁止性行为和总量的限制。但是一些人却由于各种原因、甚至觉得信用卡的额度用起来太方便了,所以在很多信用卡上都背上卡债,进而陷入所谓的“以卡养卡”。
什么是“以卡养卡”,顾名思义就是持卡人通过多家信用卡的额度使用,由于各家银行信用卡的还款时间不一致,可以利用还款时间差以一张信用卡的额度去还另一张信用卡的欠款,最终看起来好像自己没有花钱而只是用信用在流转一样。
正因为这个看起来美丽的泡沫花才诱使一些人陷入了以卡养卡的美妙虚幻之中难以自拔。
其三,信用卡本身设计的坑,哪个坑真正会坑了你呢?下面这些坑一定要重视
信用卡有没有坑呢?当然有。那么都有哪些坑呢?有很多的坑,只是下面的三个坑一定要注意和重视:
一是信用卡的各种小额贷款利率非常高,一不留神就陷入了高息陷阱
信用卡透支及时还款是没有利息的,但是如果从信用卡申请贷款,则是比较高的利率。
以某商银行信用卡贷款为例,单笔最低申请金额2000元,累计最高申请金额:50000元,信用卡贷款还款基数为3、 6 、10 、12 、18和 24期,单期手续费分别为0.95% 、0.8% 、0.75% 、0.75%、 0.75% 和0.75%,就以每期0.75%手续费为例,一年的简单利率为9%。
9%的信用卡贷款利率是比较高的,有的甚至会达到15%,还有的要达到18%以上。
某建银行信用卡最高借款金额也是5万元,申请金额为100元整数倍,最低为500元,可获得3、6、12、24个月不同期限的分期还款。
二是信用卡取现的坑千万不要用,因为各种费用太高了
大家都知道信用卡可以透支购物和消费,但是银行会告诉你信用卡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取现。
那么,你知道信用卡取现的坑吗?
无论是哪家银行,信用卡取现都会发生两笔费用,一笔是取现的手续费,一次性收取千分之五,如果以1000元为例就是先收取5元钱的一次性手续费;然后再收取每天万分之五收取利息,年息相当于18%左右。是不是一个很大的利息坑?
三是信用卡分期虽然不收取利息但手续费的坑仍然不是你想用就能用的,只要用了就代价不菲的
每个人都会收到银行信用卡推荐分期的短信或微信,还有的专门强调信用卡分期不收取利息,但是你一定要小心,分期的费率是很高的。如果你要用就必须承担高成本的陷阱。
某银行的信用卡现金分期是按期收取手续费,折合年费率达到15%以上。
有的银行是一次性收取手续费,如某建银行3期现金分期,只要一次性付2.4%的手续费,那么折合年化费率就达到9.6%;如果6期的现金分期,需要一次性支付4.2%的手续费,折合年化费率为8.4%。而且由于要每个月归还一笔现金,实际年费率肯定要比8.4%略高,比正常的贷款利率高出不少。
四是信用卡逾期陷阱,一旦透支逾期将受到很严重的处罚,甚至可能要受到法律制裁
有的人花钱时无所顾忌,还款时就捉襟见肘,一旦逾期就体无完肤。
不仅要收取滞纳金,还要每天收取万分之五的罚息,基本折合起各种处罚相当于年化利率24%,是不是很高了。
信用卡的各种坑,不一定要等到你掉进去才能懂,只要你不贪、理性消费,谨慎各种透支,就一定不会坑到你。
信用卡本身并不害人,被伤害往往是使用卡的人自己不懂信用卡而被伤害的。它是双刃剑,用不好就会伤到自身的。
被伤害往往有如下原因
一、无节制的超前消费
每月工资3千却要月消费上万,不能及时还款而逾期
二、tx
三、不懂信用卡,以为借了不还也没事。我这里有个奇葩人,办理了五万额度的卡,一次性刷空,然后把卡扔后,结果可想而知,坐牢了,工作也丢了。
四、借款去投资亏掉了,还不上逾期、黑户或坏帐了
总之,不能怪卡,而要怪人,人的欲望最害人。
要想不被伤害就要学习信用卡知识,从办卡、用卡、还款、卡种、卡的数量以及如何养卡等知识入手,使自己由卡奴变为卡神,保你爱上信用卡。
你一不小心切菜时把手划伤,你说是刀太锋利的原因.
你一不小心把自己的舌头咬破了皮,你说是牙齿的问题
自己的问题一定要把责任推给另外一方,你一辈子都成不了事。
二十多年了,我就喜欢用信用卡,不用什么各种手机支付,为什么? 因为方便,因为用它有回扣,因为用它可以提高我的信用分数
容易让人产生消费无压力的错觉,买了再说的消费冲动。对于眼前的所需事物,唯一可以牢牢控制你欲望的理智,都被信用卡的使用便捷性给削弱了。那就危险了。恶性循环地不断消费下,欠款窟窿就会越发庞大,最终潇洒之后的萧条,只有自己知道。
对于澳大利亚小额贷款和澳大利亚高利贷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