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自然资源
北京天然河道自西向东贯穿五大水系:拒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蓟运河水系。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在海河汇入渤海(蓟运河除外)。
北京没有天然湖泊。北京市有水库85座,其中大型水库有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海子水库。
北京市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约为29.21亿立方米,平均年可开采量约24~25亿立方米。一次性天然水资源年平均总量为55.21亿立方米。
2013年北京市总用水量35.3亿立方米,比2012年增长1.4%。其中,生活用水14.5亿立方米,增长4.3%;工业用水5.6亿立方米,下降3.4%;农业用水12亿立方米,下降3.2%。
2015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68.6亿元,比2014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0.2亿元,下降9.6%;第二产业增加值4526.4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8302亿元,增长8.1%。按常住人口计算,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628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7064美元)。
201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072.3亿元,比2014年增长8.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4%,比2014年提高0.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180.8亿元,增长9.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6%,比2014年提高0.4个百分点。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3508亿元,增长10.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3%,比2014年提高0.4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160.3亿元,增长8.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9%,比2014年提高0.4个百分点。
2015年北京市实现市场消费总额1.86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38亿元,增长7.3%,增速比2014年回落1.3个百分点;实现服务性消费8308亿元,增长10.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商品性消费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2016.9亿元,同比增长40.2%,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9.5%,拉动全市零售额增长6个百分点,是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带动力。
2015年北京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23.9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2.3%。其中,增值税716.1亿元,增长10.7%;营业税1186.1亿元,增长11.0%;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为1024.7亿元和478.1亿元,分别增长11.9%和24.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51.4亿元,增长27.1%。其中,用于城乡社区、节能环保、交通运输、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77.9%、42.1%、37.8%和37.6%。 2015年北京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8.2亿元,比2014年下降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0.6%。粮食播种面积10.4万公顷,比2014年减少1.6万公顷。粮食产量62.6万吨,下降2.0%;粮食亩产399.8公斤,增长12.7%。
2015年北京市农业观光园1328个,比2014年增加27个;观光园总收入26.3亿元,增长5.6%。设施农业实现收入55.5亿元,增长8.2%。民俗旅游实际经营户8941户,比2014年增加78户;民俗旅游总收入12.9亿元,增长14.2%。种业收入12.7亿元,下降9.7%。 2015年北京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662.9亿元,比2014年增长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4%;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7%、6.3%和1.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7408.2亿元,下降3.0%。其中,内销产值16335亿元,下降1.2%;出口交货值1073.3亿元,下降23.9%。
2015年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03.3,比2014年提高2.8个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80.3亿元,比2014年增长6.0%。重点行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559亿元,增长23.4%;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346.9亿元,增长7.1%;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129亿元,增长16.2%;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55.4亿元,下降0.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84.2亿元,下降22.0%。
2015年北京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436.7亿元,比2014年增长2.8%。其中,在本市完成2699.1亿元,下降6.8%;在外埠完成5737.6亿元,增长8.0%。本年新签合同额10790.5亿元,增长3.3%。 存贷款:2015年末北京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128573亿元,比年初增加15248.7亿元,增加额比2014年少246.6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58559.4亿元,比年初增加4822.1亿元,增加额比2014年多929.8亿元。
证券:2015年北京市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597169.7亿元,比2014年增长1.6倍。其中,股票成交额305252.9亿元,增长2.6倍;债券成交额182495亿元,增长64.9%。年末证券市场累计开户数758.8万户,比2014年末增加171.3万户。
保险:2015年北京市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403.9亿元,比2014年增长16.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44.7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059.2亿元。全年各类保险赔付支出506.6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206.6亿元,人身险赔付300亿元。
市场消费:2015年北京市实现市场消费总额18646亿元,比2014年增长8.7%。其中,实现服务性消费额8308亿元,增长10.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38亿元,增长7.3%。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751亿元,下降4.7%;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1217.4亿元,增长31.1%;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额843.8亿元,增长5.6%;文化办公用品类实现零售额582.8亿元,增长10.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432.9亿元,增长15.6%。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2016.9亿元,增长40.2%。
批发和零售:2015年北京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商品购销额116709.6亿元,比2014年下降9.3%。其中,实现购进额55984.5亿元,下降9.9%;销售额60725.1亿元,下降8.7%。
对外经济: 2015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值3195.9亿美元,比2014年下降23.1%。其中,出口546.7亿美元,下降12.3%;进口2649.2亿美元,下降25.0%。全年合同外资323.8亿美元,比2014年下降9.3%。实际利用外资130亿美元,增长43.8%。其中,金融业占56.4%,批发和零售业占18.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7.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5.5%,制造业占4.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3.7%。
旅游:2015年北京市接待入境旅游者420万人次,比2014年下降1.8%。其中,外国人357.6万人次,下降2.2%;港、澳、台同胞62.4万人次,增长0.7%。旅游外汇收入46亿美元,下降0.1%。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7亿人次,增长4.4%。中国国内旅游收入4320.3亿元,增长8.1%。中国国内外旅游总收入为4607.1亿元,增长7.6%。全年经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游人数533.1万人次,增长30.0%。
高分求中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统计表
以前查过这个数据,印象中好像央行的网站上有,你去查一下,应该是在央行每年或季度的工作报告中有这些数据,统计起来也蛮麻烦,不知道央行网站数据下载中能不能直接有。
总之如果你没有数据库资源的话,告诉你两条可能行得通的途径:
1、下载人民银行每年工作报告(应该是pdf文件),里面肯定有;
2、看看央行的数据下载中有没有。
或者这个是不是你想要的?
中国房贷总额
贷款余额达49.58万亿元。自2015年起中国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例逐年攀升,2019年中国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29.01%,较2018年增加了0.61%,2020年较2019年有所下滑,2020年中国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28.70%,较2019年减少了0.30%。
【拓展资料】
房地产贷款是指贷款的用途是房地产或以房地产作担保的贷款。关于房地产贷款的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表述。
一是贷款的用途是房地产的贷款,如将贷款用于房地产开发或房屋改造、修缮,用于购买房地产(其中典型的是城镇居民购买商品住房),用于租用房地产(但比较少见)。二是指以房地产作担保的贷款,具体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该贷款可能用于房地产,也可能用于其他方面,如某公司以房地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用该贷款购买煤炭。典型的房地产贷款是两者兼而有之的贷款,即这种贷款既用于房地产,又以房地产作担保。
房贷,也被称为房屋抵押贷款。房贷,是由购房者向银行填报房屋抵押贷款的申请,并提供合法文件如身份证、收入证明、房屋买卖合同、担保书等所规定必须提交的证明文件,银行经过审查合格,向购房者承诺发放贷款,并根据购房者提供的房屋买卖合同和银行与购房者所订立的抵押贷款合同,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和公证,银行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把所贷出的资金直接划入售房单位在该行的帐户上。
2013年11月24日,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根据10月11日-11月11日的样本数据,32个城市中已有17个城市出现暂停房贷现象。
贷款总额gdp
贷款总额占GDP为:58.78%。北京商报讯(记者廖蒙)10月28日,央行发布2022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央行统计,2022年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0.76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2022年Q3总GDP为30.76万亿元,贷款总额占GDP为:58.78%。
2013年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余额是多少
2013年,票据承兑业务增幅趋缓。2013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2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9.0万亿元,同比增长8.3%。1-8月,票据承兑余额持续增长,8月末达到9.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9月以来票据承兑增幅趋缓、余额小幅下降,年末承兑余额比年初增加0.7万亿元。从行业结构看,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仍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从企业结构看,由中小型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约占三分之二。票据承兑的持续稳定增长有效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
票据融资交易活跃,票据市场利率总体有所上升。2013年,金融机构累计贴现45.7万亿元,同比增长44.3%;期末贴现余额2.0万亿元,同比下降4.1%。上半年票据融资余额波动中有所增长,5月末达到年度最高值2.4万亿元。下半年,金融机构加强了对信贷总量和结构的调整,盘活票据融资存量,年末票据融资余额比年初下降896亿元。受货币市场利率和票据市场供求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1-5月票据市场利率总体平稳,6月以后票据市场利率波动加大,利率水平总体有所上升。
二、票据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票据贴现余额小幅增长后回落,贴现贷款比小幅下降
2013年,在金融机构一般性信贷投放总量相对较大的背景下,主要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票据贴现业务,全国票据贴现余额先增后减,整体规模在各项贷款中占比小幅下降。首月,主要商业银行加大一般性信贷投放,使得当月各项新增信贷总量超万亿元,当月全国票据贴现余额环比下降335亿元。此后4个月,主要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余额与信贷投放基本实现同步增长。截至5月末,全国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余额2.4万亿元,在各项贷款中占比升至3.58%,较上年末增加356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43%;其中,3月和4月,全国票据贴现余额分别环比增加1183亿元和1687亿元,分别环比增长5.82%和7.84%。6月份,因前期信贷投放加大和部分银行资金期限错配等多因素致使银行间市场资金陡现紧张,银行票据业务经营出现明显调整,开始出票tx 来缓解资金紧张状况。6月-12月,票据融资余额震荡回落,其中,7月、9月和10月,全国票据贴现余额分别环比减少1038.5亿元、1524.3亿元和706.2亿元,分别环比下降4.46%、6.89%和3.43%。截至12月末票据贴现余额1.96万亿元,比上年末减少了908亿元,在各项贷款中占比为2.73%,比上年末下降了0.42个百分点见图1。

二受银行间资金趋紧影响,下半年转贴现交易量明显下降
2013年,在整体流动性相对宽裕的有效支撑下,票据市场交易相对活跃。1-4月,在央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条件下,商业银行整体具有较强买票意愿。5月,随着信贷规模和资金面逐步由松变紧,尤其在6月中下旬银行间市场资金陡然紧张促使银行卖票tx 的动机明显增强,市场买入意愿大幅减弱使得票据市场整体交易趋于下降。下半年,央行坚持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公开市场双向操作调节市场流动性,银行间市场资金整体保持紧平衡状态,主要商业银行票据转贴现交易意愿不强,市场整体交易量明显下降。下半年,中国票据网报价金额8.25万亿元,比上半年下降4.31万亿元;其中,转帖现买入报价金额3.34万亿元,比上半年减少1.74万亿元,降幅34.31%。下半年,中国票据网回购报价金额3.32万亿元,比上半年减少2.06万亿元,环比下降38.3%;其中,逆回购报价金额2.39万亿元,比上半年减少2.3万亿元,环比减少49%见图2。

三票据转贴现利率先降后升,年中冲高回落后在高位震荡运行
2013年,随着银行资金和信贷规模由年初宽松向年中趋紧的变化特点,票据市场利率走出了先降后升的行情,年中受银行间资金面陡紧的影响,转贴现利率快速拉升后回落,下半年票据转贴现利率在高位震荡运行。
第一季度,银行规模和资金均较为宽松,除了因春节期间票据转贴现利率短暂出现上涨外,在大部分时期票据转贴现利率逐月下行。第二季度,受财政性资金上缴、债市风波和银行间市场传言引起的流动性恐慌等因素影响,资金面趋紧,加之适逢年中规模调控和政策调整的关键时点,资金和规模由年初的宽松转向“双紧”,票据利率跌幅趋缓后走出反弹升涨行情。转贴现利率自4月企稳后开始呈上行态势,由4月末的4%左右一路上行至5月末的4.4%附近;6月票据转贴现利率继续维持上涨行情,下旬受到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陡然紧张和违约传闻影响,票据转贴现利率快速拉升至8%-9%,后在监管层维稳政策引导下于7月初震荡回落。第三季度,在央行政策引导下,银行间资金紧张的市场情绪虽然有所缓解,票据转贴现利率维持高位震荡运行态势,7月-10月,中国票据网加权票据转贴现买入利率在6.20%-6.35%区间窄幅波动运行,年末11月和12月,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再度趋紧,票据转帖现利率小幅上扬,市场流动性趋紧使得下半年票据转贴现整体利率水平明显高于上半年见图3。

四电子票据业务同比大幅增长,电子票据交易趋于活跃
2013年,电子票据业务呈现加速发展趋势,主要金融机构主动提升电子票据业务经营意识,各类型电子票据业务总量同比均明显增长。从金融机构电子票据业务开展意愿看,据“中国票据网”报价信息显示:第一季度,全国金融机构电子票据合计报价金额为2645.5亿元,环比增长2.62倍,占全部报价量的4.2%;第二季度,电子票据报价金额仍达到3381.3亿元,环比增长28%,占全部报价量的5.78%;第三季度,受6月银行间资金趋紧影响,当季票据网报价总量环比下降25.8%,同期电子票据报价金额2748.6亿元,环比下降18.7%,在全部报价量中的占比上升至5.88%见表1。人民银行披露数据显示,自年初以来各主要类型电子票据业务同比均大幅增长,尤其是转贴现交易的迅猛增长。上半年,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金额7219亿元,同比增加78%;承兑金额7452亿元,同比增加74%;贴现金额3528亿元,同比增长2.18倍;转贴现金额11319亿元,同比增长3.7倍。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尽管受6月银行间市场资金面陡然趋紧和票据业务调整的影响,各主要类型电子票据业务环比增长相对平稳,同比则仍有大幅增长。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票据网披露信息编制。
三、金融市场深化改革为银行票据业务经营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和金融市场改革,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脱媒化,使得跨市场资金双向流动的频率和金额上升,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将使得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性显著增强。银行大资管格局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银行业务多元化创新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同时,金融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迫使银行更加重视金融信息化条件下银行业务的转型发展。
今后一段时期,金融市场深化改革为票据市场创新发展提供了如下几方面有利条件:一是金融脱媒化和新一轮金融改革深化将从资产和负债两端促使金融机构顺应客户需求,进一步提升票据业务产品创新水平,有助于跨市场票据业务的创新发展;二是金融机构对电子票据业务参与意识增强,将推动电票业务稳步发展,为我部与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三是人民银行取消贷款利率的限制,给原本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票据业务提供了加快发展的契机,有助于我部进一步加快票据业务的创新发展;四是银行资本监管的更加严格,使资本消耗相对较低的票据业务越来越受到银行重视,将提高票据业务在全行经营中的地位,有助于银行票据业务经营的创新转型。
同时,宏观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票据业务经营带来的诸多挑战:一是金融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使得票据业务风险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对银行跨市场票据业务创新发展的风险防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二是金融信息化和电子票据业务发展明显提速,银行传统纸质票据业务的运作模式将不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电子票据业务的创新发展,需要银行适应金融信息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票据业务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三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以及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业务推出,将会对银行资金供给与资金成本产生影响,进而对票据业务经营收益带来不利影响;四是监管部门强化银行资本监管,使得银行更加注重对各项资产业务经济资本回报的考核,而银行资本监管强化或将导致票据业务综合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加,促使银行优化调整经营结构的压力进一步增强
资料分析2013年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约是2011年同期的多少倍?
因为增长率的公式是(A/B)-1 ,也是多几倍的公式。所以当要求是几倍的时候,需要把1加回来
2013年北京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13年北京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查询、2013年北京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