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校园贷”的话术与陷阱有哪些?大学生该如何正确“避坑”?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网络诈骗也层出不穷,校园贷也出现在大家的面前,社会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大学生欠债轻生,大学生欠债逃跑,大学生裸贷等各种新闻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大学生的信用贷款存在着许多不稳定性。一些大学生对金融知识以及安全知识了解的并不怎么深刻,因此在贷款的过程中,就可能被别人蒙骗,同时也可能会掉入别人的陷阱。
网上的一些贷款平台可能会与学生签约,通常会留下大学生父母的电话,如果学生并不能够偿还债务,就会通知学生的家长。大学生并没有经济来源,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够偿还贷款,这也导致家长不得不为孩子偿还债务。大学生很容易被一些低门槛的诱惑所影响,网上的一些贷款平台会对产品进行过分宣传以及夸大宣传,比如零利息、低门槛、免担保等,对大学生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一些网上平台会刻意的引诱学生去消费,在逾期费或者手续费上并没有做出清晰的解释,这也让大学生陷入费率不明的情况,在不知不觉中就可能会欠下非常大的金额。大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并不能够形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要有消费意识,即使要贷款,也需要找正规平台。相关部门需要对网上的一些平台进行监管,对其中买羊头挂狗肉的平台,要进行严厉的惩罚。
网上的贷款平台通常是会明码标利率的,但是有一些平台会刻意隐瞒收费的标准,这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判断。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需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够让自己的隐私被泄露,否则就会被他人使用到其他的方面。大学生如果需要用钱,就可以与父母进行商量,没有必要在网上盲目的贷款,要学会明辨是非,要学会侦破骗局。
年轻人别再被“套路”了,常见“校园贷”的话术与陷阱有哪些?
校园贷大多是因为学生有大量的用钱需要跟一些不合格的贷款公司或者个人进行的诈骗形式,大多数会引诱学生办理校园贷!跟学生说这个很快就会还上,不会打电话给家长,来降低学生们的警惕心,所以有很多人会落入校园贷的陷阱当中,虽然借的钱并不多,但是确需要还十倍以上,这样的行为是恶劣的不被我们中国的法律所允许!
其实在很多社交软件平台或者一些不良的小广告上,都会发现校园得诈骗的联系方式,他们的照片方式有很多种,有的诈骗人员会掌握当事人的详细信息,来进行敲诈勒索,还会有的人在学校学生集中的区域来发布,一些,没有门槛,没有利息,不用担保的借贷广告,这些人通过设置合同陷阱,并开具挈带金额的借条等方式,让已经借款的同学没有办法进行偿还,这些恶劣的行为现在依然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对于这样的行为很多人觉得是不可原谅的!所以很多部门都对学生发出警示,第一我们要正确的对待我们的消费观,不要花钱大手大脚,更不要盲目追求名牌包包名牌手机!其次不要相信陌生人以及同学给我们介绍的借贷公司!保护好我们的隐私主动学习一些财务方面的知识,如果遇到诈骗一定要保护好有关凭证,及时寻求警方和学校以及家长的帮助,千万不能落入校园贷的圈套!
很多女生为了购买大牌化妆品、包包、手机会陷入校园贷!从而会被要求持身份证拍照片,每个月的利息非常高,如果没有办法按时还款的话还有可能遭到暴力催收,会威胁到我们的人身自由和安全,甚至有些电话还会联系家里和学校造成名誉上的受损!
跟谁学财经:大学生陷校园贷溺亡,当心这7种典型案例,请转给身边人!
导读:
北京某知名外语高校一大三学生暑期放假返回吉林家中,在给家人留下遗书后失踪,随后其家人不断受到追债的短信和电话。8月16日,失踪大学生被确认死亡,家人发现其曾经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贷款,同时还有多条威胁恐吓追债的信息及视频。目前警方已开展调查。
学生溺亡家人不停收到催债信息
从8月16日起,北京的各高校开始陆续迎来学生返校,但家住吉林省蛟河市的范泽一永远也不能回到学校了。范泽一出生于1997年,是一名大三学生。2017年8月3日,正在家放暑假的范泽一向家人称要返回北京学校,随即离开了家。据范泽一的家人告诉记者,就在范泽一离开家的当天下午,家人在其卧室内发现了一封遗书,称自己“一步错、步步错”,并且“我的心已经承受不住”。
发现遗书后,家人立即拨打范泽一的手机,但手机已经无法接通。随后,家人立刻报警,警方马上以“失踪人口”立案展开调查。
范泽一的家人告诉记者,就在范泽一失踪的次日,也就是2017年的8月4日开始,范泽一父亲的手机就开始陆续收到数十条的信息,信息内容都是追讨债务。
范泽一手机收到的催债短信
与此同时,范泽一的父亲还接到多个追债电话,电话里的人在谩骂之后都声称范泽一借了高利贷,现在联系不到范泽一,所以向其家人追债。
8月5日,一具在水中的浮尸被人发现。DNA比对结果显示:溺亡浮尸就是范泽一本人。
在恢复后的范泽一手机里,发现范泽一从2016年7月开始,从一个名为“速X借”的网络借款平台借了第一笔1500元,随后就从另外一家网络借款平台借了3000元钱用于归还“速X借”的钱,然后再从另外的借款平台再借出更多的钱用来归还上一笔欠款。除了“速X借”外,他还在“今X客”、“哈X米”等网络借款平台上借款。
校园贷是如何快速兴起的?
2014年,出现“校园分期”,他们先从iPhone等大学生钟爱且有点“买不起”的商品切入,结合电商、地推和分期付款的优势,短平快地迅速在全国大学蔓延。
曾有统计显示,2016年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已突破800亿元。这一规模在2015年才260亿元。大学生收入少,但对数码产品、旅游、娱乐方面的需求大,更容易接受信用消费、分期付款。
“校园贷”平台抓住了大学生的这些需求,在校园内大力推广。近一年多,频频出现了黑代理、裸贷等“校园贷”陷阱,一些大学生因此成了受害者或是犯罪者。
2016年,某网络借贷平台的一份“裸条”8.75G压缩包在网上流传,其中包含了167名女大学生的裸照及视频,瞬间把非法“校园贷”等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一时间舆论一片哗然。
在当时,舆论普遍认为,助力非法“校园贷”横行的是不少大学生因爱慕虚荣,相互攀比等心理,而形成的高消费行为。
但这种“恨铁不成钢”的论调,掩盖了“另一面”。许多校园贷的陷进是防不胜防的,它们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甚至从其朋友亲人入手,诱导人们走入陷阱,比如以下这7种。
7个非法校园贷典型案例
“不良贷”
主要指那些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不合规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或给学生带来恶意贷款的平台。
典型案例: 2016年11月,福建漳州大二学生因参与不良校园网贷欠下百万债务跑路。
案例分析: 不良校园贷往往存在费率不明、贷款门槛低、审核不严、不文明的催收手段、风险难控、易将风险转嫁给家庭、校园代理人无资质等风险问题,应加以识别。
“高利贷”
根据法律规定,借贷双方约定年利率未超过24%,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利率在24%-36%系灰色地带。若借贷双方约定利率超过36%,则定为高利贷,不予支持。
典型案例: 2017年3月,福建某大学生通过校园贷小广告借款800元,不料在利滚利的情况下背负的债务近20万元!
案例分析: 以月息“0.99%”为噱头的校园贷分期易造成“低息”假象,但加上平台服务费,成为超过年利率24%的超高利息!若缴纳滞纳金,超过36%变为非法高利贷。
“多头贷”
主要指因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形成一种“以贷还债”式的多头贷。
典型案例: 2016年3月,河南某大学生在10多个校园金融平台贷款近60万元后因过度借贷导致跳楼身亡。
案例分析: “多头贷”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校园贷平台是否正规,更在于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将直接导致的巨额还款压力问题。
“传销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借助校园贷款平台招募大学生作为校园代理并要求发展学生下线进行逐级敛财。
典型案例: 2017年2月,吉林破获涉150余大学生传销式敛财类校园贷诈骗案,主人公小郑以兼职代理身份发展下线并进行逐级提成。
案例分析: 判断传销的三个标准:是否需要上交会费;是否让发展下线;是否进行逐级提成。案例中涉案学生既是受害者又是作案人,多数学生是在并不知情和利益驱使下被不法分子利用。
“刷单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理,以贷款购物刷单获取佣金名义进行的新型诈骗。
典型案例: 2016年上半年,南京陈同学受诱惑驱使从事“刷单”购手机,不料在成功分期购买手机后,实际使用方拒不分期付款并消失。
案例分析: 要高度警惕典型“贷款购物”刷单兼职骗局,求职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信誉高的单位,谨防“好心人”主动介绍工作行为。
“裸条贷”
主要指不法债主通过要挟借贷者以裸照或不雅视频作为贷款抵押证据的行为。
典型案例: 2017年4月11日,福建厦门大二学生因卷入“裸条”校园贷,不堪还债压力和催债骚扰,选择烧炭自杀。
案例分析: “裸条贷”往往给借贷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致使借贷人不堪其扰而采取极端做法。一旦陷入裸条陷阱,要主动报告自己的借贷信息,并及时进行报警。
“培训贷”
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培训贷”实为“校园贷”的新变种,专门坑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
典型案例: 2017年4月,广州某教育机构通过 “培训课程费”为由诱骗大学生参加贷款,致使270名学生惨遭诓骗。
案例分析: 此类校园贷诈骗实为诈骗分子通过虚假宣传方式诱骗学生参加贷款缴费。
认清“不良校园贷”的真面目后如何防范?专家给出建议,应该做到“三不要”:不要沾惹“不良校园贷”;不要“非理性”消费;不要“采取极端解决办法”。及时和父母沟通,当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应报警。
希望不要有更多的人陷入校园贷里,不再被坑害了。
关于校园贷,你有什么想说的?
在留言里,一起聊聊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跟谁学财经】
学生贷款需谨慎 小心陷阱!
电商平台分期付款、创业 贷款 ,购买 理财 产品……大学生金融消费已经越来越频繁,低息、无抵押等各种校园贷方式,已经成为新的消费陷阱。
安阳师范学院学生小李告诉记者,校园内贷款的广告无处不在。“我在寝室、美食街等多处看到过校园贷的广告,说是无需抵押并且是无息贷款,鼓励大家去贷款。但是校园贷如果还不上,后期利息太高了。”小李表示,“听有的同学说,利息能滚到36%以上,最后还不上贷款无奈只能求助家里去还高额的利息。”
一般贷款都需要抵押,校园贷为什么不需要?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他们是看中了大学生背后的家庭。父母为了孩子的前途、个人信誉等方面考虑,一定会全力帮助他们还款。”
昨天,在安阳工学院有学生表示,曾在“ 分期乐 ” 网贷 平台上贷过款。记者了解到,校园贷盛行,“分期乐”“人人分期”“蚂蚁 花呗 ”等各类贷款平台也加入市场,但由于缺乏相关监管,部分贷款平台乱象丛生。比如,大部分贷款平台收集了很多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父母及室友的联系方式、学籍信息等,容易造成信息泄露。
部分网贷平台还涉嫌虚假宣传,虽然强调“可分期、低利率、无压力”,但在还款时却多出各种名目的费用,逾期还会引发“连环贷”。更可怕的是,催款的时候,会把欠款信息告诉老师、同学、家长。
大学生消费前卫,追求时尚,手上也有些钱,已经逐渐成为骗子关注的群体。“近来,接连有大学生遭遇通讯诈骗、非法校园贷等金融消费陷阱,给大学生本人,甚至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表示,大学生对低息、无抵押等信贷产品一定要谨慎,大学生已经成为新生消费力量,乐于在网上购物、分期付款,但是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被骗,所以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消费安全意识,更要学会理性消费。
拒绝校园贷款宣传标语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标语吧,标语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标语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拒绝校园贷款宣传标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 注意信息保护,维护用卡安全。
2、 正确树立理财观念,理性选择投资渠道。
3、 珍惜一切血汗,远离非法贷款。
4、 珍惜个人信用记录,合理使用个人贷款。
5、 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
6、 账务变动需留意,刷卡金额要核对。
7、 远离非法贷款,人人责无旁贷。
8、 远离非法贷款,拒绝高利诱惑。
9、 用卡安全需牢记,金融欺诈须警惕。
10、 依据个人风险偏好,合理选择代销产品。
11、 宣传普及靠大家,金融知识进万家。
12、 信用卡不是摇钱树,刷卡消费要适度。
13、 心贴心的'服务,手握手的承诺。
14、 吞卡吞钞需警惕,拨打热线人勿离。
15、 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夜暴富是陷阱。
16、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警惕贷款、非法融资和非法贷款广告陷阱,谨防上当受骗。
17、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自觉抵制非法贷款。
18、 树立正确理财观念,警惕非法贷款陷阱。
19、 设备存取多观察,小心偷窥和尾随。
20、 人信用要珍惜,避免逾期降低。
21、 清清楚楚贷款,明明白白消费。
22、 前观后看捂密码,插口验机留存条。
23、 密码操作勿泄露,不明网站勿登陆。
24、 理睬你产品有风险,认真阅读慎重选。
25、 理财非储蓄,了解要仔细。
26、 理财非储蓄,风险兼收益;别人做介绍,自己拿主意。
27、 理财产品有风险,认真阅读慎重选。
28、 理财产品细甄选,合理配置降风险。
29、 看清风险提示,谨慎投资决策。
30、 谨防电信诈骗,切勿轻易转账。
31、 广学银行知识,依法维护权益。
32、 一次贷款、一生信赖。
33、 珍惜信用、用好信用。
34、 享受信用、品味人生。
35、 一卡在手、畅游神舟。
36、 轻松一点,汇通天下。
37、 一卡在手、走遍天下。
38、 财富升华、理性选择。
39、 个人信用要珍惜,避免逾期。
40、 服务有起点,满意无终点。
41、 及时所需,方便你我他。
42、 网上银行--不休息的银行。
43、 拥有银行卡,方便你我他。
44、 银行理财,让您的金钱不再寂寞。
45、 保护消费者权益、打造诚信银行。
46、 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金融和-谐。
47、 信息共享时代、切勿盲从他人。
48、 提高防范意识、切莫贪图得利。
49、 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麻痹。参与非法贷款,风险自担,后果自负
50、 打击非法贷款,共创和谐社会
对于大学生贷款陷阱宣传片和校园防贷款陷阱宣传稿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