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理财费率高吗?银行理财小心“费用陷阱”
; 【要点导读】
银行贷款理财费率堪比基金
“仔细看了一下产品说明书才发现,买的理财产品要交数百元的管理费,几乎占到了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一半。”王女士反映,她购买的一款名为专属人民币的理财产品,由于只关注了产品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并没有注意到说明书上标注的费用,结果购买以后才发现这款产品的费率远远高出以往购买产品的费用水平。
银行贷款理财高额费用致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减半
随后查阅该产品说明书发现,王女士购买的产品费用确实不菲。根据说明书上标注的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测算,该产品拟投资的资产组合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约但扣除银行理财销售费、托管费等费用,产品到期后,客户可获得的预期最高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为从降到有被充作了各项费用,确实占到了费后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一半。
然而在调查中发现,理财产品费率水涨船高已是业内的普遍现象。一统计机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部分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总费用达到了1%至的水平,几乎与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费用水平相当。如一款国有银行票据投资型理财产品收取的总费用即达到1%这一费率水平对于一款扣费前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为的理财产品已构成不小影响,扣费后客户实际可获得的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只有“就像基金要收取基金认购赎回费、年管理费、一样,银行理财产品的费用也是银行销售管理理财产品的成本。”招商银行理财分析师王军对此表示,银行理财产品确实有一部分费用,大多存在于非保本浮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中,包括销售服务费、理财资产托管及保管费、管理费等等。其中,销售服务费是支付给销售机构的;理财资产托管及保管费是支付给托管机构的;而部分理财产品还将收取超过预期年投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作为理财计划管理人的产品管理费。由于银监会没有对理财产品的收费进行明文规定,各银行大多根据自身成本自主定价。而各个银行间的收费标准也有很大差异,有些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而有些则超过3%,弹性较大。银行贷款理财多机构分享“费用蛋糕”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的热销,产品名目日益繁多,不少理财产品均聘请信托、基金、券商等作为投资顾问,这些都要给付一定的费用,而“分羹者的增多”自然会导致产品费用比往年有所增加。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制定的参与者增多,附加成本也会有所递增,投资者今后选择产品时不仅要关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风险、期限等基本情况,还要关注这些产品产生的相关费用的高低。
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都有详细的说明书,上面有产品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测算,市民购买前应该先看清上述说明,避免产生没必要的损失。
常见的理财诈骗手段有哪些
常见的理财诈骗手段有:
1、实行会员准入制。虚假理财网站常用“注册即送现金”等奖励方式诱惑投资者。一般注册会员时需要输入身份证号等信息进行实名注册,还要提供用于项目结算的网银账号等,才能成为他们的准入会员。
2、项目繁多,无实质实业投资说明。投资理财骗局多提供周期不同、种类繁多的多种投资项目,一般投入金额越多,分红周期越长,不法分子宣称的份额金额越高。
3、天天分红,高额返利。此类投资诈骗最大的特点就是放长线钓大鱼,以投资公司为载体,以定期分红为诱饵,等网民投入小量资金后,前期定时给网民“分红”(返利),待网民不断追加资金或介绍亲友大量投资后,骗子就会关闭网站、销声匿迹。
4、传销拉人头式奖励机制。多数骗局具有明显的传销性质,利用受害人的人际关系网,吸纳更多人上当受骗。如前段时间疯传网络的MMM金融互助社区,本质上就是金融传销,金融诈骗。
常见银行理财产品陷阱有哪些
银行理财产品通常有两种:自有理财产品和代销理财产品。自有理财产品,因为有银行自身信用背书及成熟的团队运作,安全性相对较高;代销产品,是指其他机构与银行合作,将产品放在银行的渠道上进行销售,对于代销产品,银行不负责管理,产品以发行机构自身的信用作保障。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着不少坑,那么我们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要注意哪些坑呢?首先,很多人到银行里面,看了高收益理财产品就购买,这是不对的。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一定要先辨别清楚产品是银行自有还是代销,如果是代销产品,还要搞清具体的发行机构,看看是否可信。有些老年客户本来是买理财产品的,却变成购买了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了。
再者,即使是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也都不能承诺保本保息,而预期收益率是银行对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的估值做出的评估(一般参考以往该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但是其并不代表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率。不少银行的工作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喜欢把预期收益率报得很高,而没有进行相应的风险提示。
比如,银行发售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往往与黄金、汇率、国际油价等高风险标的挂钩,虽然预期收益率很高,但实际到期收益率是多少,要按照实际结算后的情况来看。而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收益波动很大,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率。
再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最忌讳的是遇到了飞单或虚假理财。飞单指的是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出卖不属于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也非银行正规的代销理财产品),从中获得高额的拥金提成。在通常情况下,银行工作人员往往替房地产商销售信托产品。
虚假理财,指的是银行工作人员私刻银行公章,私自制作理财协议,利用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以高息吸收客户的资金,发行根本不存在的理财产品。这往往是,银行工作人员假冒销售理财产品的名义,通过融资获取大量客户资金,再转手借给别人用于投资,收取更高利息。如果投资成功了,对方还本付息相安无事,如果借款方还不出钱,那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钱很可能打水漂。
为了避免出现购买到非本银行的理财产品,建议大家:①尽量到网银或者手机银行上购买理财产品,以确保理财产品的安全性;②如果在网下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仔细看产品的说明书,弄清楚情况再购买;③到中国理财网查询该产品是否为银行发行的正规理财产品(所有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必须要到这里登记备案)。
关于理财公司贷款陷阱和用贷款理财的后果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