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新套路!假回收真放贷,小心手机被锁!
2017年,现金贷燃起了轰轰烈烈的一场大火,又在一夜之间被监管的冰水浇灭。
最近,现金贷平台开始流行一种新鲜的玩法:用手机作为放款凭据,已售后回租或者抵押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周转资金。
通常业内对此种新套路有两个名称,一叫做手机回收;另一种则叫做“手机 贷款 ”,由于很多平台以iPhone作为放款凭据,也被称作“苹果贷”或“iPhone贷”。
手机融资租赁还是现金贷?
这种新鲜的“手机贷款”业务实在“巧妙”。以一个名为“x回收”的平台为例。
用户想要获得资金,首先需要在x回收申请对自己的手机进行估价,然后申请出售。用户必须在申请出售的页面勾选“租手机”和“回购手机”两项。
这也就是说,在用户发出出售手机请求同时,跟平台达成了售后立即租用这部手机、并在28天以后按平台规定的价格对其回购的约定。
x回收的客服介绍称,x回收实际并不回收手机,用户必须选择“租手机”和“回购手机”才能继续下一步操作。
对平台而言,也将贷款息费换成了“租金”的概念,不直接受到36%的标准限定。
在x回收向用户支付“购买”手机的费用时,因后期用户租机需要扣除200元押金,x回收首次仅支付800元,直到用户按时结清所有租金和回购费用,押金才会退还。
这个过程中,用户得到800元的现金,在不违约的情况下使用28天以后,需要还给平台的是:210*4+600-200=1240元。中间总共产生440元的费用,在机蜜、乐租、趣先享等真正的手机租赁平台上,超过了两台iPhoneX新机的月租金。
其实这并非个例,与X回收类似的一系列“手机回租”或“手机贷款”平台,所收取的费用都非常高。
调查发现,这些平台的业务模式与x回收大体类似,一般租赁期都在7-30天,手机估值金额为1000-3000元,在支付时都会直接扣除20%左右作为押金或者违约金。
“有的手机回租平台的手机估值金额就是预设的固定值。”一位出售手机回租系统的人士表示,手机估值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产品小额、短期、高息费的特点能保证平台盈利,“毕竟这也可以说不算贷款,是融资租赁。”
利用Apple ID开展强势 催收
在细微之处,上述多个平台除了有“手机贷款”或“手机回收”等业务定义的区别,在业务流程上也略有不同。比如,
用户在一些平台可以选择将自己的手机回租也可以选择直接出售;
部分平台则在手机租赁期结束后,向用户提供支付回购金额或把手机寄给平台两种方式进行结算;
有的平台则完全是形式上的假回收,用户向平台出售、租赁自己的手机后必须支付回购费用,平台实际并不接受用户单独售卖或租赁手机。
另外,一部分只接受iPhone作为放款依据的平台,别出心裁地将Apple ID作为一种风控手段,因此很多网友也将“苹果贷”称之为“ID贷”。
在贷款流程方面,ID贷跟其他手机回租平台一样,只是在平台放款之前,需要让借款人在iPhone上绑定指定的Apple ID账号,平台确认可以锁定手机位置后更改Apple ID的密码,再进行放款。
由于这类平台对手机的估价通常都在千元左右,远低于一般手机的真实价值,“ID贷”的催收手段则比其他“手机回租”平台的电催显得更为强势有效。
“换汤不换药。”在某互金平台CEO看来,这种利用手机融资租赁“套壳”的现金贷,并不能长期发展。
让更多从业者担心的是,这类产品的目标受众与原来的Payday Loan的用户接近,资产质量恐怕堪忧,在消金行业共债问题已经不容乐观的当下,披上“新衣”的现金贷,风险性丝毫不减。
事实上,随着监管层对消金行业的肃清力度还在不断加大,不能从本质上彻底向合规转型的现金贷业务,无论以何种形态出现,都终将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只要有苹果手机就能借款? 警惕糖衣下的“苹果ID贷”
“无需抵押、不打借条、不看 征信 ,只要有苹果手机,就能轻松借款。”一时糊涂用自己的名誉与征信抵押的校园贷、现金贷等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苹果ID”也能用来 贷款 ,听上去就有些匪夷所思。
记者调查发现,包裹在“无需抵押、秒速放款”糖衣之下的“苹果ID贷”,其实是针对苹果手机用户的现金贷新变种,其背后暗藏诸多风险。
糖衣下的“苹果ID贷”
前段时间,微博用户“麦子俊i”碰上一件奇怪事。顾客送修的一台苹果手机的屏幕上,赫然跳出显眼的大字:“账单已违约,全额有压力可申请续约660(元)。仍不处理手机锁定,后果自负……”
因为这条热门微博,“苹果ID贷”这种新型借贷形式浮出水面,这部无法使用的手机正是“ID贷”带来的“苦果”之一。
记者调查发现,号称“零门槛、无要求”的“苹果ID贷”专门针对使用苹果手机、急需用钱的用户,借贷周期以7天为主。一位放贷人员告诉记者,“苹果ID贷”要根据用户的苹果手机版本评估放贷金额,通常放款不多,大都在1000-2000元。
根据该放贷人员介绍,借款人首先需要提供个人信息供他们审核,包括姓名、电话、学校/工作单位、手机号码登记实名时间与手机通讯录人数。通过审核后,借款人需要在自己的手机上登陆放贷机构提供的iCloud ID,将该账号与手机绑定,并打开“查找iPhone”功能。
确认借款人已绑定账号后,放贷机构会立刻修改账号的密码,让借款人无法解绑账号、无法关闭“查找iPhone”等功能。在借款期内,借款人仍可以正常使用自己的手机。一旦逾期未还清借款,其手机将被放贷机构锁定,无法使用。
此时,手机屏幕上会显示“丢失的iPhone”状态。放贷机构还会发出威胁信息,通常是要“打爆”用户的通讯录、公开其个人隐私等,令人触目惊心。
“ID贷”违法违规现象普遍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苹果ID贷”相关信息可以轻易被搜到,记者梳理发现,这些“苹果ID贷”违法违规现象普遍:
――暴露手机信息,用户隐私难保护。一旦绑定ID,放贷方将轻易获得用户手机中的通讯录、照片等隐私信息,许多放贷方以此威胁用户归还本息。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专委会副主任、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威表示:“有大量用户对于苹果手机ID的重要性并不了解。手机一旦绑定了他人的ID,APP的安装、卸载会受到控制,通信情况一览无余,同步到iCloud的照片还会被泄露。”
――“ID贷”涉嫌“砍头贷”和校园贷。根据记者与上述放贷人员的沟通,其提供的“苹果ID贷”业务涉嫌违反多项法规的规定,而这些现象在“ID贷”中普遍存在。
放贷人员向记者提供了一张“价目明细表”:“给你2000元,到手1300元,周期7天,到期还钱,可以续期,续息30(%)。”该行为不仅属于违法的“砍头贷”,其年 利率 更超过2800%。
同时,放贷人员还称他们喜欢放贷给学生,因为学生社会关系简单,并且“怕丢脸”。“你的资料我们审核的时候都有。你不还钱,我们就直接打电话给你父母,打爆你的通讯录,还可以上学校找人。”而教育部2017年明确表示,任何 网贷 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ID贷”引发诸多乱象。绑定ID后,放贷人可以通过苹果的远程锁定设备功能,将用户的手机锁定,甚至抹去手机的数据。多位网友表示,自己按要求绑定了ID后,放贷人并未放款,反而直接向其敲诈勒索“开锁费”;还有网友按要求还付本金利息后,被多次索取额外钱财,想要解锁手机仍然困难重重。
监管部门应加强协作 受害者需保留证据自我保护
不少借款者起初心存侥幸,认为只不过是绑定一个不影响手机使用的苹果ID。张威介绍,很多用户只在初次使用手机时注册了账号,此后便再也不会关注相关使用和授权情况,对于绑定他人ID的后果更是不甚知晓,往往在落入“ID贷”的深坑后才追悔莫及。
“对于苹果手机用户来说,‘ID贷’虽然看似零抵押,实际上却是押上了自己的个人信息乃至全部社会关系。”张威说。
尽管不少“ID贷”平台巧妙地套用了“手机回收”的名头,以“出租”“回购”为掩护,但专家表示,其借贷之实不容置疑。
上海市华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文龙表示,不少“ID贷”实质上就是高利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贷款人同时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过高,显著背离实际损失为由,请求对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减的,应予支持。而大部分“ID贷”以7天为周期,其年利率实际远远超出24%的合理上限。“如果对方要求以超过24%的年利率还款,其主张肯定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事实上,大量放贷人早已脱离法律的正轨,“打爆通讯录”“公开个人隐私”甚至“污蔑毁损个人形象”等 催收 手段层出不穷。
相关监管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ID贷”等现金贷的变种,需要有关部门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作监管;对“砍头贷”、校园贷等要继续加强打击整治。市民、学生也要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远离现金贷。此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提示,有部分机构或平台“换穿马甲”,以手机回租、虚假购物再转卖等形式变相继续发放贷款,广大消费者应保持警惕,审慎选择提供贷款服务的机构或平台,理性办理借贷。
“作为借款人,尽可能不要去触碰超出自己还款能力的贷款,这是最行之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陈文龙表示,“但如果被恶意催收,受害人首先需要留心收集证据,除了照片、截图等,最好再通过公证的方式保留证据,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
有没有苹果ID贷现在就可以放款的
“一部苹果手机,轻松拿下小额借贷,无需抵押,轻松搞定”
“不押手机,手机正常使用,手续简单,手机id贷”
“急用钱,手头紧?一部苹果手机就能贷款,解你燃眉之急”
不得不说,现在的贷款业务可真是五花八门,这段时间一种以手机作为放款依据的借贷产品横空问世,这种新鲜的玩法让不少人纷纷投入其中,迫不及待的进行尝试。
但是这种借贷产品,到底是福利还是陷阱呢?
是手机融资租赁还是现金贷?
这种新型的借贷方式,是一种本质上以手机作为放款依据,以售后回租或抵押形式,为用户提供周转资金的金融产品。一般有两类名称,一类叫做手机回收;另一类则直接叫做“手机贷款”,又因很多平台主要以iPhone作为放款依据,也叫做“苹果贷”或“iPhone贷”。
手机回收
所谓手机回收,指的是,如果用户想要获得资金,可以在平台上对自己的手机进行估价,然后申请出售。
这也就意味着,在用户发出出售手机请求同时,跟平台达成了售后立即租用这部手机、并在28天以后按平台规定的价格对其回购的约定。
当然,所谓的回收只不过是一个“幌子”,平台并不会真的回收手机的,只不过是按照手机的估价向用户放款,保证用户获得资金而已。用户在回租后仍然可以继续使用手机,再通过支付租金、回购,完成整个还款的过程。
看到大家心里是不是有很多疑问呢?
1. 如果我还不起款,难道不能真的将手机卖掉吗?
目前来说,每个平台的处理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平台在放贷的过程中的确还同时经营着二手手机的回收业务,可以让用户自行选择将手机回租或者直接出售来还款;但,也有一些平台只不过是假回收而已,并不会真的接受用户售卖手机,归根到底还是需要还款。
2. 一部手机能获得多少钱呢?
当然是远远低于市价的。有记者使用一台128G的华为Mate10新机在某回收平台进行测算,估价结果仅为1000元。租赁周期为28天,分4期,前三期每期支付租金210元,最后一期支付210元的租金和600元的回购费用。
3. 这种方式的利率高吗?
这个问题是毋庸置疑的,就以上文中的华为手机回收来说,用户获得800元现金,可在不违约的情况下使用28天以后,需要还给平台的是:210*4+600-200=1240元。
而目前,大多数平台的回收模式大多类似,一般租赁期都在7-30天,手机估值金额为1000-3000元,在支付时都会直接扣除20%左右作为押金或者违约金。
4. 这难道不是变相的现金贷吗?
这个问题其实才是事情的关键,从一定的角度上来说,这其实是现金贷的一种变体,但不得不说,这种方式与汽车售后回租的融资租赁模式有些相似,只不过,这种手机回租的模式中,金额非常小,而手机的所有权也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变更。
因此,有出售手机回租系统的人表示,手机估值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产品小额、短期、高息费的特点能保证平台盈利。同时,因为名义上增加了手机出售和租赁环节,这些平台仅需融资租赁牌照即可开展业务,“毕竟这也可以说不算贷款,是融资租赁。”
苹果贷/ID贷
与“手机回收”模式不同的是,就是文章开头,小编所说的模式,一些平
大学生“手机回租贷”靠谱吗?
不靠谱,这种方式有称作回租贷,“租货”是为了逃避机构监管,而一些网上的网络贷款平台已经改变了被称为租赁的“现金货物”业务,而租赁实际上是借来的。 “手机转租”是指用户将手机“抵押”到平台进行借款短期小额信贷。该平台对手机进行价格评估并进行合作使用者同意借款期限及偿还金额。平台的实际接收收回的利息是指回购价格高于回收价格的部分评估费、服务费。当然,手机不需要真正的快递员。给平台的目的就是避开人们的眼睛和耳朵,绕过监督。所以这种贷款也是具有一定风险的,所以它根本不靠谱,不建议大家使用这种方法去进行贷款。
拓展资料
手机“回租贷”主要运作模式是:
第一步,用户(学生)将手机“卖”给平台,但是手机所有权和使用权实际未发生转移;
第二步,平台“评估手机价款,此期间平台要求学生填写身份证信息、银行卡信息、紧急联系人等借贷数据;
第三步,平台放款,学生实际获得相应借款中会扣除一部分所谓的“服务费”或“评估费”;
第四步,手机“回租”,因实际未转让手机所有权,平台以手机“回租”方式,与学生约定租用期限(即借款期限)和到期回购价格(即还款金额)。
在这个期间,平台需要要求学生提供手机账户信息,这样就以便于远程掌握手机储存信息。然后平台通过这种类似模式变相向大学生发放高利息“现金货”,最终可能会使学生陷入“套路货州高利货”陷阱,已有学生已经为此上当受骗。“回租贷”平台评估手机后,给出申请人可以借款的额度和需要支付的服务费,但双方签署的并非借款合同,而是租赁合同。借款后,申请人还款以支付租赁费“回租”手机的名义,付出高额费用。这样做,一方面避免了借款合同中年利率的限制,另一方面,通过要求申请人改换D账号和密码、读取通讯录等做法,并且掌控了申请人的隐私信息。
对于手机回购14天贷款和手机回购14天贷款是真的吗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