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不还有什么后果
法律分析:银行的贷款不还将带来以下后果:1、影响借款人的个人征信。借款人的个人信用受到影响,会直接影响到借款人以后的贷款。2、借款人如果不能按时还款的话,银行会对借款人做罚息处罚,导致借款人有着巨大的还款压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第六百七十八条 借款人可以在还款期限届满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贷款人同意的,可以展期。
银行联名贷款还不上叫怎么样? 是扣抵押物吗? 抵押物扣所有联名人的?
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应当与银行或者贷款机构进行协商,宽展还款期间或者分期归还。
贷的钱不还会有什么后果:
1、如果贷款机构或银行起诉到法院胜诉之后,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贷款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3、贷款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4、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银行贷款还不上有什么后果?
欠银行贷款不还会被起诉;
贷款还不上会面临以下四种情况:
1.银行信贷员会不断到公司催缴;
2.贷款将被罚息的;
3.银行会通过法律程序维护权益,包括抵押物或企业资产的拍卖、担保人连带责任的追偿;
4.将无法获得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个人征信系统中会有不良记录会。如果一直不还,该记录将一直保持,若已经还了,五年后不良记录会取消。贷款一直不还,会被起诉,找不到被起诉人,会找到被起诉的家人。
在小信贷公司贷的钱不还的后果;
1、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应当与信贷公司进行协商,宽展还款期间或者分期归还。
2、如果信贷公司起诉到法院胜诉之后,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3、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贷款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4、贷款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5、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联名贷款我还了别人不还我有负法律责任吗?
原创:初明峰、张款款
北京市浩天信和(济南)律师事务所
裁判概述:
实际用款人与名义贷款人事先约定由后者将从银行所贷款项后交给前者使用,前者承担最终的还款责任。若出借人对该约定并不知情,尽管实际用款人因该“借名贷款”事宜被另案认定为构成骗取贷款罪,但不影响名义贷款人与银行所签订借款合同效力,名义贷款人仍应承担到期还款的责任。
案情摘要:
1、吴丽华等六人共计向信用社贷款2300万元,贷款用途为设备改造。吴丽华等六人无力清偿到期贷款,信用社诉至法院要求该六人承担还款责任。
2、另查明,鲁洪刚才是实际用款人,吴丽华等六人将从信用社所贷款项实际上交给鲁洪刚使用。信用社对前述鲁洪刚“借名贷款”的事情并不知情。
3、再查明,鲁洪刚因本案所涉2300万元贷款事宜被另案认定为构成骗取贷款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
争议焦点:
鲁洪刚的犯罪行为是否影响案涉借款合同的效力?名义借款人是否有还款责任?
法院观点:
认定信用社与吴丽华等六名自然人之间签订的《借款合同》的效力,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作出,与鲁洪刚被判决承担刑事责任无直接关联。
本案中,信用社系取得金融许可的金融机构,吴丽华等六人均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签订《借款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并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案涉《借款合同》的签订主体是信用社与吴丽华等六人,鲁洪刚不是上述借款合同当事人,上述借款合同既有担保也有承诺书,借贷行为并不存在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情形。各借款人自愿参与借款,并在签收借款后自愿将款项交给鲁洪刚,贷款目的不违法。因鲁洪刚不是上述借款合同的当事人,其采取虚构设备改造事实等手段,既不属于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也不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原判决认定案涉《借款合同》不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无效情形,故合同合法有效,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原审判决吴丽华等六人共同向信用社偿还案涉借款,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案例索引:
(2017)最高法民再75号
相关法条:
《合同法》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实务分析:
签订合同的名义借款人和实际用款人不一致的,实务中对此情形的表述并不统一,有“顶名贷款、搭名贷款、盗名贷款、假名贷款、借名贷款”等等。现行法律法规对于上述表述也没有统一的规范。实务中常用的是表述是:冒名贷款和借名贷款。根据字面理解借名贷款和冒名贷款应做如下区分:借名贷款往往是指实际需求贷款人采取借他人名义在金融部门获取的贷款的请款,此时一般被借名的人也就是合同的名义借款人对以其名义借款的事实是明知的;而冒名贷款,往往是指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了他人(或单位)名义或虚构假名贷款、利用职权要挟他人(或单位)贷款、乘办理贷款之机截留全部或部分贷款挪用归个人使用的行为。此时被冒名的名义借款人对借款事实是不知情或是不自愿的。
因此,一般认为上述的“冒名贷款”不存在代理关系,如果被冒名人有充分证据证明冒名事实,被冒名的借款人当然不承担责任。上述的“借名贷款”,可以理解为名义借款人受实际用款人委托,从事借款行为。此情形下名义借款人是否承担还款责任?实务中存在一定争议。笔者认为:根据合同法解释第402条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和第三人订立合同,第三人知道代理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与第三人的规定。借名贷款中,如果债权人明知借名事实,合同直接约束债权人和实际借款人,名义借款人可依据合同法解释第402条抗辩(实务中有不同声音),被借名人(也就是名义借款人)不应承担责任;同时根据合同法解释第403条委托人的介人权、第三人的选择权的规定,借名贷款中,如果债权人系因名义借款人事后披露而得知借名事实的,债权人可行使选择权。对于上述两种情形下,是否可以要求两者承担连带责任,笔者曾梳理过专题,在此不赘述。本文援引判例观点认为,即使借名贷款过程构成骗取贷款犯罪,也不能当然免除名义借款人的还款义务,笔者赞同本观点,特此推荐。
我借了银行贷款不还结果会怎样?
借了银行贷款不还,后果还是很严重的。如果使用了银行贷款,到期没有及时还清的话,不仅会产生违约金以及罚息,还很严重影响个人征信的。
后期银行经过催收,还是没有还清,银行是可以向法院起诉你要去还款的,如果法院判决而你没有执行,银行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冻结你名下所有资产的,而且也会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出行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的。
所以,有贷款还不上,一定要主动和银行协商,避免出现长期不还款的情况。
拓展资料:
银行贷款,是指银行根据国家政策以一定的利率将资金贷放给资金需要者,并约定期限归还的一种经济行为。一般要求提供担保、房屋抵押、或者收入证明、个人征信良好才可以申请。
而且,在不同的国家和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按各种标准划分出的贷款类型也是有差异的。如美国的工商贷款主要有普通贷款限额、营运资本贷款、备用贷款承诺、项目贷款等几种类型,而英国的工商业贷款多采用票据贴现、信贷账户和透支账户等形式。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银行贷款具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如:
1、按偿还期不同,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2、按偿还方式不同,可分为活期贷款、定期贷款和透支;
3、按贷款用途或对象不同,可分为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消费者贷款、有价证券经纪人贷款等;
4、按贷款担保条件不同,可分为票据贴现贷款、票据抵押贷款、商品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等;
5、按贷款金额大小不同,可分为批发贷款和零售贷款;
6、按利率约定方式不同,可分为固定利率贷款和浮动利率贷款,等等。
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贷款。短期贷款一般用于借款人生产、经营中的流动资金需要。
短期贷款的币种包括人民币和其他国家、地区的主要可兑换货币。
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期限一般在六个月左右,最长不超过一年;
短期贷款只能办理一次展期,展期不能超过原定期限。
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利率政策和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根据贷款性质、币种、用途、方式、期限、风险等的不同来确定,其中外汇贷款利率分为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
贷款利率在贷款合同中注明,客户可在申请贷款时查询。逾期贷款按规定加收罚息。
短期贷款的优点是利率比较低,资金供给和偿还比较稳定。
缺点是不能满足企业长久资金的需要,同时,由于短期贷款采用固定利率,企业的利益,可能会受利率波动的影响。
银行联名贷款不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联名买房贷款怎么还、银行联名贷款不还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