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信贷社融数据释放两大信号!企业信贷投放回暖 逆周期调控力度加大
8月信贷社融数据出炉!释放两大信号,企业信贷投放回暖,逆周期调控力度加大,降息可期
在经历了7月新增信贷社融的超预期回落后,8月的金融数据有了些许暖色。
9月11日,央行公布的8月金融数据和社融增量统计数据显示,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元,环比多增1500亿元,同比少增665亿元;社融增量1.98万亿元,环比多增970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76亿元。受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回升带动,8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至8.2%。
8月金融社融数据的表现总体与市场预期持平,不少分析指出,当前实体经济仍处于有效融资需求羸弱、经济运行磨底的过程中,货币政策仍将适时预调微调。至于外界关心的央行下一步究竟是否会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以实现降息,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概率较大。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瑞东认为,去杠杆的大目标决定了长期的政策组合,即扩张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低利率环境。现在已经实现了前两者,最后一项正在落实的路上,预期下一步有望下调MLF利率。
信号一:企业信贷投放回暖,中长期贷款有所改善
在经历了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创2018年以来单月最大同比降幅后,8月信贷增速边际转好,分部门看,这主要受企业部门贷款回暖和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持续支撑影响,但居民部门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则有所回落形成拖累。
具体来看,作为观察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重要指标,企业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增速有所转好,8月新增规模达4285亿元,同比增速和环比增速均有小幅上升;尽管企业部门短期贷款减少355亿元,但同比增速、环比增速也均有改善。
居民部门贷款(尤其是以按揭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依旧是当月新增人民币的重要支撑力,当月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4540亿元,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以消费贷为主的短期贷款增加1998亿元,尽管环比有所多增,但同比少增600亿元,或显示8月居民消费继续承压。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认为,地产融资受限的情况下,严查消费贷仍对居民短期贷款构成负面影响,但央行从保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的角度出发,多措并举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实体,使得企业信贷同比多增。
此外,当月票据融资同比依旧减少,但对此市场分析有所不同。李超认为,票据融资同比少增,与狭义货币(M1)增速回升相对应,反映企业现金流有所改善。近期货币政策边际转向,央行在宏观审慎评估(MPA)中纳入银行对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情况的评价、以及鼓励银行补充资本金等措施对信贷企稳有所支撑,9月信贷旺季仍可期待。不过,在地产政策未边际放松的情况下,预计新增信贷规模难以大幅放量。
中信证券研报则认为,8月票据融资同比少增,结合目前票据直贴利率已接近三年低位的背景,票据融资少增反映的是企业商业活动强度依旧不高,实体经济弱需求现状依旧持续,经济运行处于探寻底部低点的过程中。
8月非标融资降幅相比于7月有所收敛,加之地方政府专项债继续发力,共同支撑当月8月社融增量回暖。从非标融资结构看,尽管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在内的三项非标融资总体依旧收缩,但边际明显好转。其中,委托贷款同比少减69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增936亿元是非标融资收缩态势转好的主要贡献力量。
信号二:逆周期调控力度加大,市场激辩央行是否该降息
总体看,8月金融数据依旧反映出当前实体经济处于下行压力下的有效需求羸弱,结合前不久国常会提出要把“六稳”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并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市场仍有不少分析预期降息落地在即。
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步入降息潮,核心CPI持续回落,PPI连续两个月负增长,表明货币宽松的空间已经打开。建议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降低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以引导实际利率下行,及早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当前一方面要防止货币“放水”带来资产泡沫,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主动刺破引发重大金融风险,用时间换空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改革开放、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的积极性。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称,对银行信贷而言,在不下调银行负债端成本的情况下要求银行降低LPR报价,意味着要求银行主动压低息差,LPR报价下行的空间较为有限。另外,在LPR新报价机制下,MLF与LPR的利差并非恒定不变,月度报价会根据资金成本、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等因素定价。短期内市场供求变化不会大,压降风险溢价也是缓慢的过程,LPR的变化短期内还要看资金成本的变化。因而,LPR下行的空间仍需要降息等落地才能打开,这需要通过下调MLF利率助力LPR下行,从而达到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刺激实体经济发展,扩大国内需求的目的。
“在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加大、通胀压力回落后,9月成为央行跟随美联储降息的合适时点。”明明称。
不过,亦有少部分声音认为9月中下旬央行不会下调MLF利率。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一方面,从汇率、通胀、经济增长三方面判断,当前下调MLF利率的迫切性并不高。如果当前仅仅为了降低贷款利率而下调MLF利率,那么就偏离了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初衷。另一方面,LPR报价利差尚具有较大的压降潜力,因此并不建议立刻降低MLF利率。在LPR报价利差尚未充分压缩的背景下,当前MLF利率亦不宜下调,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目的。
李超则认为,经济回落压力加大及CPI上行加大了货币政策决策难度,预计央行仍将预调微调,核心目标是保证M2增速、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以及支持民营、小微的融资需求,后续货币政策取向仍需密切跟踪经济增长及物价走势。
8月金融数据回暖:新增社融1.98万亿 较上月多增近一倍
华泰证券李超:8月M2增速回升系信贷稳健支撑 后续货币政策需密切跟踪经济及物价
刚刚8月金融数据出炉!新增社融1.98万亿 发出经济见底信号?最新解读来了
社融高增长背后:企业票据融资大增2426亿 信贷需求仍待改善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9月信贷、社融双双超预期,释放什么信号?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在9月份信贷和社融双双超预期,在这些情况的背后释放不一样的信号,特别是一些相关的信息,是值得大家关注的。
央行已经发布了2022年前三个季度的一些金融数据统计,还有社会融资规模的数据,可以发现在9月份的时候,人民币贷款的量突增,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也会超过原本的市场预期,分别增加的数额是2.47万亿元,还有3.53万亿元。在9月份信贷以及涉农方面增量出现双双超预期,这也是释放一些信号,有多家机构在早前就发布了一些解读,这也是对工信结构延续的一种改善。
华西证券在9月份的时候,信贷社融也出现超预期的状况,认为这是对公信贷款结构是一种延续改善,而投放结构也会出现优化,更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融资是有需求的,在经营动能方面都会有边际的改善,后续也会有一些增长有四季度的增长政策,这样才能够加快落地的,显效在第3批专项在发行的时候会发现宽信用进程也即将会保持稳健的状况。在10月份的时候涉融存量增速也可能成为年内的高点,因为9月份金融数据已经超过预期,主要是政策持续发力,在这样的大环境引导之下,信贷投放的幅度有回暖的状况。
在后期的发展中,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就是能够稳定信用的,并且在这些方面会强化合力,在专项再结存限额方面也会推进落地10月份的色融存量,增速也可能成为年内的高点。中金公司研报,有一些信息认为比同期要多一些会超出市场预期,这样就能够发挥其他的因素去配合其中因素,就有开发商的信心,还有疫情方面的状况,这样的基建贷款才能够继续托底。
超预期!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8108亿元,释放什么信号?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多了8108亿元,也就是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贷款了,当然有的人是投资,有的是普通公民借贷,根据多位专家表示,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国内的经济正在进一步的复苏和增强,实际经济融资需求回暖的一个信息,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就证明有很多人慢慢的选择开始创业了,大家都知道因为疫情的原因,所以各行各业都不是很景气,有一些小型的公司,因为疫情原因而倒闭,所以这就导致很多人因此失业,大家都觉得工作都保不住更别谈做生意了,这个时候如果去做生意的话肯定是血本无归。
但是这个贷款的数字代表了现在已经越来越多人对资金有一定的需求,当然一般选择贷款的话,要么是买房子,要么就是投资做生意,所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证明现在的经济已经越来越好了,一个人如果决心想要贷款的话,那就证明他肯定是有一定把握的,我觉得人总要给自己一个机会,有些人觉得上班还不如创业,因为上班每个月就只有那点工资,如果自己做老板的话,虽然压力会比较大,有的时候也会很辛苦,但是钱和付出的努力是成正比的,当然也不是每一个创业的人都会成功创业,要讲究机遇也要讲究能力,相信只要努力过的人一定会成功。
其实因为疫情的原因,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国家对很多创业的人都是大力支持的,因为我们国家要带动经济,所以会撬动更多的银行行来配套融资,像很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等的改造,带来长期的贷款需求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
对于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