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不良贷款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借款人向银行申请个人贷款,需书面填写申请表,并提交如下资料:
1、本人有效身份证件;
2、居住地址证明(户口簿等);
3、个人职业证明;
4、借款申请人本人及家庭成员的收入证明;
5、银行规定的其他资料。
东莞市商业银行跟东莞银行有什么区别
成立上的区别。前者是商业银行的东莞分行,后者是东莞自己的银行。
1.东莞商业银行是东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础上改革设立的。
2.东莞银行是在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3.两者都具有银行的基本功能。
拓展资料
1.东莞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东莞农商银行”)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总行级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始建于1952年,前身是东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05年完成统一法人体制改革,2009年完成股份制改制,2021年9月29日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2.自2009年从农信社改制为农商银行以来,东莞农商银行开启了快速发展的进程,特别是2016年推动第三次转型以来,实现了效益、质量、规模的持续协调发展,资产规模更上一层楼,集团资产总额在2021年6月末达5833.5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4030.4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2803.93亿元,正式迈入中等规模银行之列;资产质量更加优化,集团不良贷款率在2021年6月末为0.83%,其中母行更是连续三年实现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双降”,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经营效益稳中有升,2020年集团净利润50.55亿元,平均资产回报率、平均权益回报率分别为1.00%、13.64%,保持国内上市银行第一梯队水平,显著高于目前香港上市的中国区域性银行平均资产回报率及平均权益回报率算术平均水平,股东价值回报持续增长。
3.据国际权威期刊《银行家》2021年统计,按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一级资本计算,东莞农商银行位居全球银行业第261位,跃升全球银行业300强;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按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核心一级资本净额等指标统计,东莞农商银行位居第43位,全国农村商业银行第6位
数据查询篇24:工行、建行、农行和中行之不良贷款汇总篇
本文是关于国有四大银行的 利润、收入、存贷款、不良贷款 方面数据查询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前文已对四大银行的利润、收入、存贷款进行了统计分析,本文将对最后一项—“ 不良贷款数据”— 进行统计和分析。
关于“不良贷款”,分类组成如下:
不良贷款可分为: 公司类不良贷款 、 个人类不良贷款 、 票据贴现不良贷款 和 海外和子公司不良贷款 。
这些不良贷款数据可以从 公司年报 中查询到,年报的查询方式在之前的文章有介绍到,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下面介绍从年报中查询到的 不良贷款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
1、先来看看国有四大银行在2017年的“ 不良贷款金额 ”和“ 不良贷款率 ”。
2017年,工行、建行、农行和中行的“不良存款金额”分别是2860.75亿元(占比为 34.4% )、1922.91亿元(占比为 23.1% )、1940.32亿元(占比为 23.4% )和1584.69亿元(占比为 19.1% ),共计 8,308.67 亿元。
2017年,国有四大银行中, 不良贷款率最高的是工行 ,其不良贷款率为 2.01% ; 不良贷款率最低的是中行 ,其不良贷款率为 1.45% 。
2、再来看看国有四大银行在从2009年~2017年“ 不良贷款金额 ”和“ 不良贷款率 ”的变动情况。
从2009~2017年国有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金额”数据来看:
在2009年,国有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金额”相差不大,最高的农行为1,202亿元,最低的建行为722亿元。
从2009年~2017年, 增长最快的是工商银行 ,从885亿元增加到了2,861亿元, 增加了2.23倍 ;
从2009年~2017年,除工行外的三大银行不良贷款增长速度,建行从722亿元增加到了1,923亿元,增加了 1.66倍 ;农行从1,202亿元增加到了1,940亿元,增加了 0.61倍 ;中行从747亿元增加到了1,585亿元,增加了 1.12倍 。
从2009~2017年国有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数据来看:
四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在2009年~2017年间都经历了 先减少后增加 的过程;
其中, 工行和农行的变动最大 ,工行从2009年的1.54%,减少到2012年的0.85%,增加到最高点,即2015年的2.79%;农行从2009年的2.91%,减少到2013年的1.22%,再增加到2016年的2.37%。
建行和中行的变动最小 ,不良贷款率基本在 1%~1.5% 之间。
1、2017年不良贷款金额:共 8,308.67亿元 ,其中,工行占比为 34.4% ,建行占比为 23.1% ,农行占比为 23.4% ,中行占比为 19.1% ;
2、2017年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最高的是 工行 ,为2.01%;不良贷款率最低的是 中行 ,为1.45%;
3、2009~2017年不良贷款金额: 增长最快的是工商银行,增加了2.23倍 ,其次是建行,增加了1.66倍,再次是中行,增加了1.12倍,最慢的是农行,增加了0.61倍;
4、2009~2017年不良贷款率:变动都 先减少后增加 ,其中, 工行和农行 的变动最大, 建行和中行 的变动最小。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是什么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是什么?来看看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与戴相龙是怎么说的吧!下面由我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关键的时期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加速由商品经济阶段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过渡。在这一关键而特殊的历史时期,金融体系承担着时代赋予的巨大挑战。传统的金融运行、管理体制和风险控制模式面对着改革任务的加码和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风险成本增长所形成的巨大挑战。
同时,20世纪90年代,我国金融领域的问题集中显现,特别是国有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恶化,中国国有银行业的不良资产问题一度成为国外各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
2004年5月31日,《金融时报》刊登了一篇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先生的 文章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几个问题》,其中,对于不良贷款的成因有一段这样的论述。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央银行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以及构成做过详细调查,分析表明:由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所造成的不良贷款在整个不良贷款中所占比例并不高。根据中央银行的调查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历史形成主要来自于政府干预较多、法律环境薄弱、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群管理不善等原因。具体来看,在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中,约30%的不良贷款是由于受到各级政府干预,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干预所导致;约30%的不良贷款是对国有企业的信贷支持所形成的;约10%的不良贷款是由于国内法律环境不到位、法制观念薄弱以及一些地区执法力度较弱所导致;约有10%的不良贷款是政府通过关停并转部分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包括军工产业)所形成。总的来看,仅有20%的不良贷款是由于国有银行自身信贷经营不善所造成的。
我们再来看看在本书撰写期间,编者对人民银行前行长戴相龙的访谈,这次访谈时间在2017年4月到2018年7月中间,他也归纳 总结 了不良贷款的成因。
从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上看,我归纳了八个方面。
一是信贷资金用于财政性支出。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国有银行在扶贫、就业、发展等方面发放了大量政策性贷款,有时还要为企业发放贷款缴税、解救危困企业。据工商银行分析,1997年8月不良贷款5627亿元,其中因政策性放款形成的不良贷款为3086亿元,占54.8%。国有银行为国有企业垫付了大量铺底流动资金,如天津无缝钢管厂投资概算34.9亿元,实际投资134.6亿元,除政府划拨部分土地用于工厂建设外,其余全部为银行贷款和应付款项。
二是国有企业亏损挂账数额巨大。1998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业)总资产约为15万亿元,却有3万亿元亏损挂账,亏损挂账必然占压大量贷款。
三是1992-1993年,全国出现“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造成大量不良贷款。仅广东、海南和广西的北海市,积压在房地产上的不良货款就有1500亿元。
四是重复建设,亏损严重。据对“七五”时期202个国家重点项目的调查,总投资为3482亿元,其中贷款(不含“企业自筹”中实际占用贷款)1091亿元,约有四分之一没有还款能力。1997年8月国家下达关闭“十类土小厂”,也给银行造成大量不良贷款。
五是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借企业“改制”为名,逃废对银行的债务。工商银行统计,截至1998年底,与工商银行有信贷关系的企业有133459个,其中悬空逃废债务19939户,占“改制”企业的15%;悬空透皮债务本金和利息1390亿元,占“改制”企业所欠本金的41%。农业银行统计,逃废债务的“改制”企业占“改制”企业的45.46%,悬空逃废的债务占50%。中国银行统计,“改制”企业逃废债务占65%。建设银行统计,“改制”企业逃废债务占37%。四家银行合计,因企业“改制”共逃废银行债务2662亿元。
六是地方保护主义和企业资不抵债,银行合法债权得不到保护。1998年,四家银行的法规部提出依法收贷案件共计148819件,涉案金额1841亿元。已审结案件涉案金额875亿元,银行胜诉率高达99%,但可以收回的本金仅220亿元,占涉案债权的25%,银行还付出诉讼费15亿元。
七是国有银行重放款轻管理和违规放贷也形成许多不良贷款。1997年,人民银行抽查四家银行的贷款发放,有41%的贷款不符合贷款条件。四家银行绕过贷款规模控制发放的贷款和账外贷款2246亿元,对外办经济实体1656亿元,也造成大量贷款损失。
八是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不够有力。人民银行对违规贷款发放的处罚不够及时有力,有些分支行还自办经济实体,丧失了监管权威。
小川行长曾在2004年发表的演讲中总结说,
总体来看,虽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体规模较大,但是比较而言,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比重并不过高,改革是有希望的。
我们知道,在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各方意识到中国金融风险山雨欲来,国有银行改革不得不提上日程,而改革的起因开端之一,变是银行的巨额不良贷款造成的银行资产恶化的隐患。
事实上,导致我国国有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什么原因是最主要的?这一判断至关重要,详细的论述本书第二章做了细致的阐释,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进行进一步阅读。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在接下来的节目中,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分享本书的精彩选段以及商业银行股改亲历者的访谈,期待您继续关注,与我们共同回顾这一段重要的改革历程。
华商银行不良贷款有多少
截至2021年6月末,华商银行总资产1277.87亿元,不良贷款率1.29%,拨备覆盖率224.63%。
华商银行成立于1993年,总行设在深圳,是广东省首家中外合资银行。2005年8月,华商银行成为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工银亚洲”)的全资控股机构,企业性质由中外合资银行变更为外商独资银行。经过多次增资,华商银行目前注册资本为41.5亿元人民币,资本净额逾100亿元人民币,下设2家分行及1家支行,分别为深圳分行、广州分行及深圳科技园支行。
不良贷款率必须低于10.6%。
中国2016年 银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
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制造业不良贷款比率高。批发零售业主要是因为行业中多为小微企业;另一方面受互联网的冲击比较大,酒店等商业也受到一定影响。个人贷款中,主要是个人经营贷款不良比较高。
关于广东2016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总额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