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家网贷平台被查封,涉及6.3亿元,欠的贷款不用还了?
很多人可能明显地感觉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与此同时钱也在贬值。 这主要是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在物价水平上涨的同时,和以往一样要想购买一样的商品,就要花费更多的钱。
受到 社会 环境的影响,有越来越多的人迷恋上 超前消费 ,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少年轻人都是在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日子。由于如今的物价水平上涨较快,人们的工资水平也不是很高,所以就有很多人踏入 借钱消费 的行列当中。
在以前人们缺钱,通常会向自己身边的人借,这种借钱方式最大的好处是 不需要支付利息 ,但往往很多人都拉不下面子去借钱。 互联网 科技 发展迅猛,在网络贷款产生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网上借贷的行列当中。
网络贷款非常暴利 ,一般来说,其放贷的利息要比银行多得多,甚至有一些网络贷款公司每天给出的利息在1%左右,或者是更高。而且这种贷款模式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操作,所以所需要的成本也非常低,由此一来就能赚到更多的钱。
在互联网的扶持之下,网贷公司有充足的客源量,对于顾客而言也能解决他们眼前的麻烦, 所以不少人就将网络贷款作为自己资金周转的首要选择。
不过网贷行业非常混乱,其实很多公司的注册资金都远远不达标,而且为了获得更多利润,还会通过放高利贷的方式来赚钱。 很多人认为网贷所产生的利息较低,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利息高得吓人。
往往有许多急于用钱的人掉入陷阱当中,很容易遭到利滚利的损失。尤其是这些网贷公司与借贷人所签订的合同都是对自己有利的,即便是借贷人将其告上法庭,也不会对他们产生太大的影响。 如今有23家网贷平台被查封,涉及资金6.3亿元,那么借贷者欠下的贷款是不是就不用再还了呢?
其实在生活当中不光有一些小型的贷款公司在做这些虚假宣传,就连一些比较大的上市公司也在这方面存在着诱骗的行为。比如之前京东就曾被我国相关部门约谈,这是因为京东旗下的金融方面存在着 不合理放贷行为 。
据了解,前段时间就有一起网络贷款诈骗案件浮出水面, 国家有关部门一举端掉23家网贷平台,涉案的金额足足达到6.3亿。 这些网络诈骗犯之所以如此的猖獗,就是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让他们从中钻了空子,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来包装自己,以此来达到自身宣传的目的,并且对人们进行信息采集,所以一些急需用钱的人就很容易上钩。
一般来说,如果有人在这些网贷平台借了款,而长时间无力归还,大部分的网贷公司都不会立即向法律部门“求助”,毕竟他们的放贷行为也是不合法的, 如果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反而会让自己产生更大的损失。
因此,这些网贷平台在催人还款时,都会通过恐吓或散发一些不良的信息给借贷人的家人,从而达到收款的目的。
虽然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这些借贷平台在放贷的时候提出高利息就已经不合法了,但由于很多人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即便是这些网贷公司的无理要求,不少借款人也会硬着头皮去完成。
并且这些网贷公司还会给借贷人下套,以此来让他们陷入套路贷的陷阱当中,最后所产生的利息越来越高,也就越来越无法偿还。
如今我国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大,总有一天会将这些不法平台一网打尽,如果人们遇到这种不法借贷平台, 一定要走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现在网络上的诈骗75%是什么诈骗
近日,温州市反诈中心公布2019年一季度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大数据情况,全市共发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贷3000余起,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损失金额4200余万元,人均被骗1.4万元。
01
这五类诈骗占75%
网络贷款诈骗占32%
温州大学
兼职刷单刷信誉诈骗占15%
温州大学
网购虚拟物品诈骗占9.7%
温州大学
网购退款诈骗占9.3%
温州大学
冒充他人诈骗占9.1%
温州大学
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贷款类诈骗中,男性受害者占比高达92%。民警分析,这类诈骗的受害者多为对资金有需求的个体商户、无业、学生或自由职业者,这类人群多为男性。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切勿轻信各类电话、短信、QQ、微信等形式的贷款广告。在网络上的打着“低利息,高额度,快速到账”旗帜的贷款信息,基本上均为虚假信息。
02
瓯海区发案数最多
平阳鳌江镇发案上升幅度最高
一季度,全市发案数前三分别是瓯海区、鹿城区、瑞安市;而发案数同比上升幅度最高的10个乡镇街道,按照上升幅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是:平阳敖江镇、乐清北白象镇、苍南龙港镇、经开区星海街道、瑞安玉海街道、永嘉江北街道、永嘉东瓯街道、鹿城绣山街道、平阳昆阳镇、乐清乐成街道。
03
90后群体最易上当受骗
从年龄段来看,90后被骗1200余人,80后600余人,两者合占60%。80后、90后已成为骗子最易攻破的群体。数据显示,在受害人群中,不再以老人和低学历人群为主,而是出现了年轻化趋势,其中“80、90后”是主体,因为这一年龄段群体接触网络时间长、频率高,网上个人信息的泄露概率就大,给骗子留下可乘之机。
04
男性受害者比女性多
从性别差异来看,男性受害者占比高于女性,分别为58%和42%。这方面主要是男性更容易受到情感类、金融类的诈骗,如网络交友诈骗、网络贷款诈骗、游戏币诈骗等。而女性则更容易被“低投入高回报”的手段蒙骗,如兼职刷单、红包返利等手段遭到个人财产损失。
05
高发警情预警
4月10日,市区曹某在网上看到贷款广告,便在广告链接处填写了自己的个人信息,随后接到了骗子的电话并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对方谎称贷款需要缴纳保证金,只要缴纳保证金就能马上放贷,曹某深信不疑,随后骗子便发过来一个二维码并让曹某扫码支付6800元,曹某扫码支付后便被拉黑。
温州大学
温州警方提醒
无论犯罪分子如何巧立名目、花言巧语,只要守住下列安全底线,就可以让犯罪分子无计可施,要做到“四要和四不要”:
四要
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确认;
手机和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
QQ、微信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提高账户安全等级;
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四不要
不要扫陌生二维码;
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
不要将支付密码与账号登录密码设为同一个;
不要将身份证等个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机里。
▼▼▼
贷款诈骗罪的最新判刑标准是什么?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360借条”“小米金融”等山寨贷款APP利益链被揭露
“零抵押、零担保,低息贷款了解一下?”
在一名自称是“小米金融客服”的指引下,手头有些紧的李静下载并注册了“小米金融”应用程序(App)想要贷款。结果钱没到手,还被告知要交一笔“解冻费”,甚至收到一份来自“银保监会”的调查通知……
不交“解冻费”就要查你?
5月28日,李静接到一通自称是“小米金融客服”的电话。
“他说可以贷款,让我加QQ聊。正好我最近手头有点紧,就加了QQ想了解情况。”随后,该“客服”给李静发了一个名为“小米金融”的下载链接。
李静告诉“客服”点击上述链接无法下载,对方又给她发了一个安装包,并表示要选择“无视风险安装”。被询问到贷款是否需要收取工本费、保证金等费用时,“客服”回复称:“公司不收取任何费用”。
李静放下心来,将App安装好,并完成了注册、填写资料、提交借款申请等流程。本以为20000元借款可以顺利到账,没想到在提现环节出了岔子。新装的这款名为“小米金融”的App页面显示“转账失败,提现银行卡信息不符,导致账户异常,请进行解冻”及“无法识别正确卡号,请联系客服处理”。
“客服和我说,因为我的银行卡账户错误,他们的钱(20000元)被冻结了。”“客服”要求李静配合,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资料,交6000元“解冻费”,并告知她解冻后会到账26000元。
李静坚信自己的银行账号并未输错,犹豫再三决定不交这6000元。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没想到对方竟然告诉她,会联系律师要求赔偿。
让李静更加惶恐的是,对方还发来一张“关于李静认证及解冻贷款资金通知”,落款为中国银保监会。该“通知”称:若实际借款人李静无法认证,我局将联系法务部介入调查,联系其紧急联系人,必要时将联系当地公安机关以恶意套用贷款罪,上门取证调查。
记者浏览黑猫投诉平台发现,和李静有相同遭遇的人不止一个。有网友表示,交了“解冻费”之后对方还会以各种理由继续要求交钱,转账之后“客服”就联系不上了,贷款也没收到。
针对李静的投诉,小米金融在黑猫投诉回复称:近期,有不法团伙假借小米金融客服或伪冒小米金融App等名义进行欺诈,请提高防范意识。请警惕以索要“工本费”“合同费”或“注销贷款”“网购退货、赔偿”等为由的陌生来电、短信链接等,我们不会以任何不正规形式要求您转账。
“账户被冻结”为什么总发生?
仔细回想,李静发现这次贷款过程中疑点重重:
首先,为何去不明平台下载?发起投诉后,李静卸载了手机上的“小米金融”,“客服”发送的安装包也已过期。记者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下载了小米金融App,与李静进行核对。看到记者发送的小米金融App图标时,她表示好像就是这款软件。但当记者将App打开后的主页面发送给她时,李静称与此前安装的那款不同。
小米金融公众号此前曾发布文章,指出诈骗团伙会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广告等方式,将受骗者引导至不明平台中下载山寨贷款App。受骗者在山寨贷款App中注册自己个人信息申请借款,申请的额度往往无法支取,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同时,还会在假客服的引导下一步步进行转账或其他行为,产生经济损失。
其次,先收费后放款?“解冻费”的说法,不止李静一人碰到。3月23日,甘肃省公安厅官网通报了一起类似案例:F先生浏览网页时看到一条无抵押贷款的广告,便点击下载了“小米金融”App,完成注册后F先生提交了贷款申请。“客服”告知,需要花钱做流水后,其申请的贷款才可提现,F先生向指定账户转账8000余元;后“客服”又以账户被冻结为由要求继续转账。F先生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第三,银保监会冻结账户?原银监会和原保监会自2018年合并后,名称为银保监会。而从李静提供的图片来看,所谓的“通知”正文中,出现的是“银监会”。另外,落款是“银保监会”,盖章却又成了“银监会”。
6月23日,中国银保监会公众号发出提醒:近期在部分地区出现了不法分子伪造银保监会文件,谎称账户被冻结向消费者实施诈骗的情况;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均无权直接冻结任何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消费者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资金受损。
种种迹象表明,李静遇到了“李鬼”。事实上,被“李鬼”冒充过的不止小米金融。记者注意到,有网友在各平台反映遇到山寨的微粒贷、京东金融、有钱花等贷款App,并被“客服”以各种名义要求交费。
1069短信平台缘何受青睐?
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底,共发现2801个互联网金融仿冒App,仿冒App下载量3343.7万次,发现互联网金融仿冒网站4.8万个。
记者梳理各地警方通报案例发现,山寨贷款App背后有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诈骗团伙多通过电话、短信、网页广告等方式发布办理贷款信息,继而发送山寨App下载链接,诱导转账;以此来套取用户个人信息,用于贩卖或电信诈骗或者别的用途。背后的链条涉及山寨App开发、个人信息获取、广告推广等。
6月10日,宁波市宁海县人民法院在官网披露了一起利用山寨贷款App进行网络诈骗的案件详情。
案件中,软件开发人员应“客户”要求,开发具备“无支付端口、后台可修改客户资料、发送‘审核通过’‘账户冻结’”等功能的山寨App达70余款,并负责后续的修改及维护工作。名为“360借条”“百度有钱花”等的山寨App被以5000元一个的价格售卖。
近日,北京警方先后打掉11个违法1069短信平台及4个非法广告推广团伙,共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20名。
公开资料显示,1069短信平台为跨省或全国范围内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第三方平台,为其他企业提供短消息平台服务,不对最终用户收费,可用于企业内部办公,银行、教育、物业等领域的服务通知等。
有网友表示,平时收到的各类广告、可疑短信多以1069开头。
据北京警方介绍,一些有资质的1069短信平台违规将1069号码层层转售、层层代理,为贷款类诈骗犯罪团伙提供各类服务,并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这些违法1069短信平台通过发送含有无抵押、免征信贷款的短信以及含有贷款诈骗App的下载链接,或直接为贷款诈骗App对接短信接口等,诱使受害人上当受骗。
山寨贷款App“钓鱼”的方式多种多样,普通人如何甄别?
山东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指出:“很简单就是一句话:凡是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手续费、工本费、包装费、保证金、认证费、做流水等等等等)的,100%都是诈骗!”
公安部刑侦局在其公众号发文提醒
正规网络贷款App的客服不会通过非官方渠道与用户联系,比如个人微信、个人QQ等,也不会向用户索要个人信息和验证码。下载贷款App时,用户一定要选择正规官方软件,务必在手机应用市场等正规应用平台下载,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应用供应商链接以及二维码等下载安装软件。
2020年315曝光网络诈骗曝光名单,网络诈骗315读后感
315曝光
触目惊心的
网络诈骗
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也给不少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在3·15晚会的各种投诉平台上,消费者对网络诈骗的投诉非常集中,受骗人群越来越广,从老年人为主发展到各个年龄阶层、各种教育背景人士;诈骗手法越来越高科技,由简单的话术诈骗发展到以现代金融为主的复合诈骗手段;受骗金额越来越大,由几十元、几百元到几千元,甚至几十万元、上百万元。
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也给不少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木马软件、病毒、恶意程序,时时刻刻威胁着消费者的权益。在网络信息时代,一些骗子利用互联网的特性设下种种陷阱,大肆敛财,近来,不法分子利用短信、电话、互联网等信息手段针对消费者实施诈骗案件频发,在3·15晚会的各种投诉平台上,消费者对网络诈骗的投诉非常集中,每天都收到几十条关于网络诈骗的投诉,受骗人群越来越广,从老年人为主发展到各个年龄阶层、各种教育背景人士;诈骗手法越来越高科技,由简单的话术诈骗发展到以现代金融为主的复合诈骗手段;受骗金额越来越大,由几十元、几百元到几千元,甚至几十万元、上百万元。
网民黄先生投诉,“某网络借贷平台当初宣传的是纯粹的票据抵押业务,自己投了不少资金进去,没想到,该平台12月突然倒闭,其法人和运营经理失联,3亿余元款项不翼而飞,受害者多达5000人。”
来自浙江杭州的习先生投诉,“在一家网络信贷平台投资,没想到该平台12月突然停止运营,实际控制人失联,诈骗8800万元投资款潜逃,受害投资者近千人。”
来自辽宁的佟先生投诉称,“在某网络借贷平台投资了近44万元,虽然之后陆续返款3000元左右,但再之后网站就一直处于维护状态,停止一切业务往来、客服电话无人接听。”
一名网友反映,“几个月前在某培训网站报名国际金融理财师培训,报名费9100元,用网银转的账。招生老师说有培训课的时候会电话通知,可是却迟迟等不到电话,几次询问无果,也无法退款。”
另有网友发邮件投诉,“近期,在某语音软件里有人利用网络兼职来诈骗,你一进入他们的频道,就有客服索要小额押金,付钱之后,客服就会给你介绍具体的兼职内容,但是需要交80到150元不等的保密费,并承诺挂到100小时后会归还,当你交完费用后,客服会给你另一个频道,进入之后另一个客服会再向你索取150元的保密费,你感到接二连三收费不对劲,想要退款,他们会给你一个自动退款软件,一旦你点开这个软件,你的电脑就崩溃了,所有资料全无。”
当前网络诈骗犯罪越来越呈现高科技、智能化、职业化、跨区域、跨国境犯罪等特征,主要采用漫天撒网的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铺开发布范围,使得侵害面变大,民警追踪起来也相对困难。同时,在作案方式手段上,犯罪分子从最原始的短信群发器,发展到一号通、400电话、商务总机等,甚至通过改号软件任意修改来电号码,再结合网络银行进行远程转账操作,大笔钱款十几分钟内就会被转移到境外提走,这给警方侦查和办案带来困难。警方对近期发案进行梳理,发现诈骗手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网上购物类诈骗大幅度上升,通常以冒充网店客服或工作人员称事主因网络发生异常、银行系统升级、缺货造成网购失败等原因急需退款、取消网购分期业务为由,发不法链接间接或直接骗取事主银行卡信息、身份信息和短信验证码,从而将银行卡内的钱转走。
(2)诈骗嫌疑人通过木马病毒程序窃取一些企业老板QQ信息,之后克隆出一个老板QQ,要求财务人员转款,从而实施诈骗。
(3)网上购买机票类诈骗,诈骗嫌疑人通过非法途径窃取受害人购买机票的相关信息,告知受害人购买的机票需要改签或退票,让其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操作,实际上就是让受害人转账过去。
(4)中奖类诈骗也与时俱进,常以当前播出的最新电视栏目抽奖为由,利用事主贪小利的心理实施诈骗;
(5)办理贷款、信用卡诈骗主要以办理信用卡、信用卡透支、提升信用卡额度为由,要求交保证金、手续费实施诈骗;
(6)传统的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诈骗手法已经渐渐演变为与电信、医保、银行、快递等单位员工相结合,称电话欠费、骗取医保、信用卡透支、包裹有问题涉嫌犯罪等,骗取事主钱财。
网络的特性让一些骗子更容易变脸,骗局更具有迷惑性,消费者的损失更难以追回。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监测的最新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样本达到851059个,较2013年增长21.1%,苹果iOS平台恶意程序开始出现。按照行为属性统计,恶意扣费类的恶意程序数据仍居首位,占58.0%,较2013年的71.5%有所下降。仅上半年,中国境内就有625万余台主机被黑客用作木马或僵尸网络受控端,1.5万个网站链接被用于传播恶意代码,2.5万余个网站被植入后门程序,捕获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3.6万余个,新出现信息系统高危漏洞1243个。
对于网络贷款诈骗案最新和网贷诈骗破案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