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网贷诈骗盯上了年轻人是怎么回事?
近日,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联合消费者网对2020年以来的网贷诈骗舆情信息统计分析发现,“注销校园贷”、山寨平台、“网贷刷单”、“刷银行流水”、“消除不良记录”已成为诈骗犯罪的新诱饵。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些新型网贷诈骗犯罪活动中,不法分子不再只盯着老年人的养老积蓄,而是把大学生或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当作目标。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网共监测到有关网贷诈骗舆情信息368205条。
在288308条网贷诈骗负面舆情信息中,涉及“注销校园贷”骗局92672条,占比32.14%。据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总监陈旭辉介绍,“注销校园贷”主要指不法分子通过精准掌握受害人信息,以受害者有校园贷记录会影响个人征信为借口,在造成受害者恐慌后,假借注销校园贷记录之名,诱导受害者在众多网贷平台贷款,并将钱存入所谓的“安全账号”后便销声匿迹。
扩展资料
需要多方面协同打击
“此类诈骗案件主要三个步骤。第一步,诱骗下载。诈骗分子通常会利用伪基站仿冒成官方号码,向用户发送包含注册链接的欺诈短信,或者通过假冒金融机构客服,诱导有贷款需求的客户下载虚假APP;第二步,实施欺诈。当受害者下载假冒APP后,诈骗分子就会利用收取所谓的工本费、解冻费、保证金、担保金等方式,诱导受害者向某些账号转账;第三步,套取钱财后,直接将受害者拉黑。” 马上金融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总监陈旭辉表示,“网贷刷单”骗局近年来也越来越多。这种骗局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有兼职赚钱的心理,谎称找受害人从事“网贷刷单”业务,只需用受害人的身份进行网络贷款,由此产生的本金和利息都由对方偿还,并支付受害人一定的提成,诱导受害人在网贷平台注册并申请贷款。当贷款申请下来后,不法分子将贷款据为己有,并立即失联。受害人不仅挣不到钱,还需偿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有关专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兴事物的产生,网络电信诈骗的手法也不断更新换代。与传统诈骗不同,网贷诈骗的全程操作均在虚拟空间完成,使得打击难度较大。因此,消费者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有关部门也应加强防范金融诈骗的宣传及普及,让更多消费者远离网络诈骗。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警惕!新型网贷诈骗盯上了年轻人
新型电信网络犯罪有哪些手段
十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手段
骗术一:假冒公检法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角色,谎称受害人涉嫌xq 、贩毒等严重犯罪,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实为骗子持有的所谓“安全账户”,此类诈骗造成损失金额最大。
公安机关提醒:警方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逮捕证由警方在逮捕现场出示,不会通过传真发放,更不会在网上查到。公检法机关从未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安排当事人转账汇款到“安全账户”。
骗术二: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受害人熟悉的亲友的手机号码、社交账号密码,并掌握受害人的社会关系,从而骗取受害人信任,进而编造“发生意外急需用钱”“资金周转”“代缴话费”等理由,诱使受害人转账。
公安机关提醒:凡是亲友间涉及借款、汇款等问题,一定要通过拨打对方常用号码,或者视频聊天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后再做决定。
骗术三: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使用“伪基站”,冒用银行、运营商等客服电话号码发送短信给受害人,以账户积分兑换奖品等为由诱导受害人点击短信中的木马链接。用户一旦点击,犯罪分子就能在后台获取用户的银行账户信息和密码,进而盗取其账户资金。
公安机关提醒:当收到“银行卡密码升级”、“积分兑换”、“中奖”等含有链接的短信时,要通过银行、运营商的官方网站或客服电话进行核实,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
骗术四:兼职诈骗
犯罪分子许诺在各种网络平台刷得消费记录后,将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受害人在完成前几单任务后都会很快收到回报,而当做更多的任务时,骗子就会就会切断与受害人的联系,就此消失。
公安机关提醒:求职者不要轻信网络上“高佣金”“先垫付”等兼职工作,不要轻信没有留固定电话和办公地址的招聘广告。
骗术五:考试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考生信息,并有针对性的发送短信或邮件,声称“提供考题”“改分”“办假证”等,引诱考生汇款。
公安机关提醒:漏题、改分、改档案、伪造资格证等行为本身就是非法的,请坚持用自己的实力说话。
骗术六:校园贷诈骗
校园贷诈骗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用“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并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二是声称能通过培训提高综合技能,夸大培训效果,签订培训合同,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三是与兼职诈骗结合,要求学生贷款购买手机等产品做“销售代理”。这些贷款的利息和滞纳金很高,学生如不能如期还款,将迅速背上难以承受的债务压力。
公安机关提醒:学生在申请借款或分期购物时,要衡量自己是否具备还款能力。对于关乎自身信息、财产安全的事,要多方求证,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一面之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甚至将身份证借与他人使用。发现危险,及时报警。
骗术七:民族资产解冻骗局
犯罪分子先编造一个民族资产秘密流落海外的故事,然后声称受国家委托对这些海外资产进行解冻,号召受害人缴纳手续费或资料费,称成功后每人可以拿到高额善款补助。除了 “民族资产解冻”,犯罪分子还会编造所谓“养老”、“扶贫”等噱头来吸引投资实施诈骗。
公安机关提醒:此类诈骗的受害人多为中老年人,他们远离社会舆论,缺乏辨别诈骗的能力,年轻人要多关爱长辈,及时传达安全防范知识。此外,留意父母长辈的网络支付使用情况,保障财产安全,及时止损。
骗术八:投资返利诈骗
此类骗局通常标榜具有海外背景,从事的行业能赚取巨额利润,投资者将会获得高额投资回报。投资初期,犯罪分子会按时返利,让投资者尝到甜头,继续追加投资后,将会血本无归。
公安机关提醒:投资理财前,要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了解,多咨询评估,做到深思熟虑,谨慎对待。特别要警惕网络上各类标榜“低投入、高收益、无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切勿盲目追求高息回报,谨防被骗。
骗术九:保健品购物诈骗
犯罪团伙假扮医疗机构的顾问、专家、教授等,以为老年人“问诊”为名夸大病情,再以会员登记、免费体验、国家补贴、中奖等噱头诱骗客户购买各类保健品。而这些“保健品”基本上都粗制滥造,成本低廉却以高价出售。
公安机关提醒:经常给家中老人说一些老人被诈骗的例子,让他们不要相信保健品推销,一旦发现受骗要立即报警。
骗术十:引诱裸聊敲诈勒索
犯罪分子非法获得被害人信息后,通过社交软件建立联系,步步引诱受害人进行“裸聊”,从而获取受害人不雅照片、视频,以此敲诈受害人。
公安机关提醒:应远离网络不良行为,不向陌生人泄露身份和家庭等敏感信息。
防范诈骗须做到“四要四不要”
无论犯罪分子如何巧立名目、花言巧语,只要守住下列安全底线,就可以让犯罪分子无计可施。
“四要”指的是:
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确认;
手机和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
QQ、微信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提高账户安全等级;
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四不要”指的是:
不要连接陌生WIFI,有些WIFI容易导致支付账号密码被盗;
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
不要将支付密码与账号登陆密码设为同一个;
不要将身份证等个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机里。
甘肃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套路贷”案,案件中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我不是一个爱财的人,但是钱还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生活中应该每个人都会遇到财务危机,之前自己投资种植中药材,谁知道行情竟然出奇的差,不仅本钱没有收回来,还亏了好多钱,为了还债,只能选择贷款,其实当时也考虑过借网贷,当了解网上贷款的那些危害之后,毅然决然的放弃了网上贷款。但是现实生活中受到网络贷款套路的人却非常多,我们在网上了解到甘肃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的套路贷案件,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刚入职不久的李琪琪,看中了一款新手机。因为没有积蓄,转而选择在网贷平台“甜兔”上借了3000元。但由于一周内没有及时还账,利息越滚越多,最终欠款高达15万元。为逼迫还款,该平台伪造李琪琪的暴露照片,四处分发至其同事、亲友处。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成功破获一起特大网络“套路贷”犯罪集团案件。经查,网贷平台“甜兔”伪装成菜谱类APP,应付应用平台审查;用户下载后,摇身一变成为贷款软件。之后,非法获取用户手机通讯录、通话记录等全部权限,并以“消费垫付”为饵诱导机主借钱;再以缴纳“服务费”为名,收取高额利息。
你认为这个案件中的哪些信息是值得关注的呢?
一.套路的对象值得关注
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就是套路贷的对象,这些网贷的APP往往会选择那些单纯的大学生和非常缺钱的人们进行套路,让他们上当。
二.套路的方法值得关注
其次就是套路的方法,我们经过这个案件,也要掌握他们的套路,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才会避免上当。
三.大家一定要远离网贷
我们都会遇到需要钱的时候,但是哪怕再需要,也千万不要在网上贷款,大家一定要远离网贷。
23家网贷平台被查封,涉及6.3亿元,欠的贷款不用还了?
很多人可能明显地感觉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与此同时钱也在贬值。 这主要是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在物价水平上涨的同时,和以往一样要想购买一样的商品,就要花费更多的钱。
受到 社会 环境的影响,有越来越多的人迷恋上 超前消费 ,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少年轻人都是在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日子。由于如今的物价水平上涨较快,人们的工资水平也不是很高,所以就有很多人踏入 借钱消费 的行列当中。
在以前人们缺钱,通常会向自己身边的人借,这种借钱方式最大的好处是 不需要支付利息 ,但往往很多人都拉不下面子去借钱。 互联网 科技 发展迅猛,在网络贷款产生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网上借贷的行列当中。
网络贷款非常暴利 ,一般来说,其放贷的利息要比银行多得多,甚至有一些网络贷款公司每天给出的利息在1%左右,或者是更高。而且这种贷款模式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操作,所以所需要的成本也非常低,由此一来就能赚到更多的钱。
在互联网的扶持之下,网贷公司有充足的客源量,对于顾客而言也能解决他们眼前的麻烦, 所以不少人就将网络贷款作为自己资金周转的首要选择。
不过网贷行业非常混乱,其实很多公司的注册资金都远远不达标,而且为了获得更多利润,还会通过放高利贷的方式来赚钱。 很多人认为网贷所产生的利息较低,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利息高得吓人。
往往有许多急于用钱的人掉入陷阱当中,很容易遭到利滚利的损失。尤其是这些网贷公司与借贷人所签订的合同都是对自己有利的,即便是借贷人将其告上法庭,也不会对他们产生太大的影响。 如今有23家网贷平台被查封,涉及资金6.3亿元,那么借贷者欠下的贷款是不是就不用再还了呢?
其实在生活当中不光有一些小型的贷款公司在做这些虚假宣传,就连一些比较大的上市公司也在这方面存在着诱骗的行为。比如之前京东就曾被我国相关部门约谈,这是因为京东旗下的金融方面存在着 不合理放贷行为 。
据了解,前段时间就有一起网络贷款诈骗案件浮出水面, 国家有关部门一举端掉23家网贷平台,涉案的金额足足达到6.3亿。 这些网络诈骗犯之所以如此的猖獗,就是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让他们从中钻了空子,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来包装自己,以此来达到自身宣传的目的,并且对人们进行信息采集,所以一些急需用钱的人就很容易上钩。
一般来说,如果有人在这些网贷平台借了款,而长时间无力归还,大部分的网贷公司都不会立即向法律部门“求助”,毕竟他们的放贷行为也是不合法的, 如果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反而会让自己产生更大的损失。
因此,这些网贷平台在催人还款时,都会通过恐吓或散发一些不良的信息给借贷人的家人,从而达到收款的目的。
虽然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这些借贷平台在放贷的时候提出高利息就已经不合法了,但由于很多人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即便是这些网贷公司的无理要求,不少借款人也会硬着头皮去完成。
并且这些网贷公司还会给借贷人下套,以此来让他们陷入套路贷的陷阱当中,最后所产生的利息越来越高,也就越来越无法偿还。
如今我国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大,总有一天会将这些不法平台一网打尽,如果人们遇到这种不法借贷平台, 一定要走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关于新型案件网络贷款和网络贷款案例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