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银行贷款买房会有什么后果
法律分析:1、如果办理了离婚的合法手续,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离婚,是打法律擦边球的行为,目前没有相关法律对之进行约束,但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2、如果是办假离婚证办贷款,在我国的婚姻登记,除个别省外,已经进行了联网,银行会进行审查,一般查出来,就会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其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2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
严重的还可能涉嫌犯罪,司法机关将视情节以贷款诈骗罪或者诈骗罪进行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
(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
(三)伪造、变造、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的;
(四)伪造、变造船舶户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船舶户牌,或者涂改船舶发动机号码的。
办理假离婚证贷款买房的后果是什么
一、办理假 离婚证 贷款买房 的后果是什么? 假 离婚 ,是指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本无离婚的真实意思,而因双方通谋或受对方欺诈而做出离婚的意思表示。而为骗取国家房贷优惠政策的“假离婚”通常属于通谋离婚,即婚姻当事人双方为了共同的或各自的目的,串通暂时离婚,等目的达到后再 复婚 的离婚行为。 “假离婚”的实质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在此过程中当事人很可能通过制作各种虚假协议或者对自己的财产进行虚假申报,不仅损害 债权人 、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更是对国家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因此,对于当事人来说,“假离婚”的法律风险是很大的: 1.为消除房产、财产等记录,双方假离婚时往往会协议将房产、钱财划归一方所有,而如果假离婚弄假成真,一方将会受到损失。 2.当事人往往在离婚后并未达到此举的目的。“假离婚”多是钻国家政策的空子,而国家的制度和政策都处在不断变动与完善中,对此,当事人无法预料。 3.根据法律规定,在 离婚后复婚 , 结婚 前双方各自拥有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不认定为 夫妻共同财产 ,如果拥有房产等财产的一方不同意变更登记或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另一方将承担很大损失。 4.如果“假离婚”一旦被银行征信系统识破,将会降低信用等级。 相关知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 》(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如果仅仅机械地按照 房屋产权证 书取得的时间作为划分按揭房屋属于婚前个人财产或婚后夫妻共同财产的标准,则可能出现对一方显失公平的情况。根据《 婚姻法 解释(三)》第十条的规定,一方在婚前已经通过 银行贷款 的方式向房地产公司支付了全部 购房 款,买卖房屋的合同义务已经履行完毕,即在婚前就取得了 购房合同 确认给购房者的全部债权,婚后获得房产的物权只是财产权利的自然转化,故离婚分割财产时将按揭房屋认定为一方的个人财产相对比较公平。对按揭房屋在婚后的增值,应考虑配偶一方参与还贷的实际情况,对其作出公平合理的补偿。在将按揭房屋认定为一方所有的基础上,未还 债务 也应由其继续承担,这样处理不仅易于操作,也符合合同相对性原理。婚前一方与银行签订 抵押贷款 合同,银行是在审查其资信及还款能力的基础上才同意贷款的,其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合同相对人,故离婚后应由其继续承担还款义务。对于婚后参与还贷的一方来说,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综上所述,本来国家制定出限制 买房 的政策就是为了社会公众的房产利益而自然不会允许那些为了占据资源以获得私人利益的夫妻用假离婚的方式来规避政策的限制,而这样做的后果会直接影响到夫妻后期的信用问题。
办假离婚证骗房贷还上以后怎么办
假离婚买房的行为是不违法的,但是,可能会面临一些不利的后果。假离婚隐患很大,有不少弄假成真。即使将来复婚或者离婚后仍然居住在一起,经查实会追究责任,也就是取消二套房优惠,给予一定经济处罚。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
首先如果银行查出当事人是用假离婚证申请贷款,可能会将购房合同取消。其实,用假离婚证申请贷款也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当事人以欺骗的手段获得贷款的,会被立案追查,所以,个人在买房时切不可铤而走险,因小失大。
用假离婚证买房犯法:
用假离婚证买房可能涉嫌刑法中的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
根据《刑法》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有人可能会问,假离婚证是中介或楼盘销售去办的,不是我本人去办的,我还会有刑事风险吗?这个真不好说。有刑法理论认为,由于购买人出于自己使用的目的去“购买”伪造的国家证件。
其需要向制造人提供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信息,制造人根据“客户”即购买人的要求和提供的资料进行制作,因此,有观点认为购买人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的共犯。此外,还有观点认为直接构成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无论法理上的争议孰是孰非,刑事风险固然存在啊!
“假离婚”贷款买房都有哪些风险
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投资性买房越来越多,各地也出台了诸多限购、限贷政策,为了应对这些政策,民间也出现了很多“对策”,假离婚就是其中之一。法律上并没有“假离婚”的概念,他只是通俗的一个说法,一般指夫妻双方不是真的要离婚,而是出于一定的目的而离婚,这种做法钻了法律的空子,不仅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还会有相应的损失。假离婚买房应对警惕以下可能产生的后果(法律风险):第一,假离婚买房,离婚后所买房屋属于个人婚前财产;第二,假离婚属于欺诈行为,因此取得的按揭贷款购房资格不受法律保护;第三,离婚时为明确约定财产分割,或约定的分割方案明显偏向一方的,若离婚后一方假戏真做,双方不仅不能恢复婚姻关系,还可能会承担财产损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一条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

对于夫妻离婚买房骗贷款和夫妻离婚买卖房屋骗贷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