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现利率计算公式
未来资产折算成现值(present value)的利率,一般是用当时零风险的利率来当作贴现率,但并不是绝对。
相关公式:pv=fv/(1+r)_
(pv:现值 fv:期值 r:利率 n:期数)
举个例子:贴现率为10%,明年的100块在今年就相当于100/(1+10%)=90.909090...块钱,到了明年就是100/(1+10%)*(1+10%),也就是说,今年用90.909090...块可以买到的东西相当于明年100块可以买到的东西。
拓展资料:
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之利率。这种贴现率又指再贴现率,即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之利息。
贴现率政策是西方国家主要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与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
当经济萧条时,银行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准备金提高,利息率下降,扩大了货币供给量,由此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如果银行已经拥有可供贷款的充足的储备金,则降低贴现率对刺激放款和投资也许不太有效。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确定了商业银行贷款利息的下限。
利率是经济学和借贷与租赁等融资实务和企业财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杠杆调节工具和专业名字。因此,利率有长短期存款利率与长短期贷款利率等等;即利率水平或高低因主体不同和期限不同而不同。
利率往往是由主体机关为他方确定或借贷双方商定。例如,国家是根据国民经济状况确定利率政策水平或基准利率浮动幅度,银行根据该幅度确定借贷及存款的具体水平(数字),企业以及或个人之间借贷由借出方或双方商定利率高低多少等等。贴现率通常用财经预测,企业财经管理与特定融资实务中的测算用字。
例如,用适当贴现率来预测经济发展和企业财务成长测算、投资预测及回报测算、资产评估及企业价值评估等等。贴现率确定均以相关年金期限与贴现率用途目的等情况以利率为基准调节相关因素(系数)而得,一般是由行为单方自行估计确定。
因此,贴现率不一定大于利率的。即贴现率可以大于及等于或小于利率。 一般贴现率是大于市场利率,目的是为防止银行利用两者之差进行牟利。
我国中央银行利率有五种,分别是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央行票据的利率。
下调对市场影响甚微:适时动态调整,也就是不再实行固定利率,而根据市场情况不断调整,根据以上分析,现在的再贴现利率应该下调。

贴现借款实际利率
贴现法就是:
先从本金中扣除全部利息部分,而到期后借款企业再偿还贷款全部本金的一种计息方法
九个月的实际利率=(12%*100*9/12 )/(100-12%*100*9/12)=9.89%
换算成一年的实际利率为=(1+9.89%)/(9/12)=13.19%
怎么按贴现法计算该借款的实际利率?
贴现法下分为两种情况:
一、借款期为整数一年的情况:
1、实际可用借款额=贷款额-利息=贷款额*(1-i),故实际利率=年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100%=贷款额*i/贷款额*(1-i)=i/(1-i),其中i为名义利率。
2、例如,某企业从银行取得借款10000元,期限一年,年利率(名义利率)为8%,利息额为800元(10000*8%);按贴现法付息,企业实际可利用的贷款为9200元(10000-800),该项贷款的实际利率为:800/(10000-800)*100%=8.7%。直接套用公式,实际利率=8%/(1-8%)=8.7%。
二、借款期不足一年——n个月的情况:
1、证明一:实际可用借款额=贷款额-利息=贷款额-贷款额*i/12*n=贷款额*(1-i/12*n),实际利率=年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100%=贷款额*i/贷款额*(1-i/12*n)=i/*(1-i/12*n)。
2、证明二:年名义利率为i,借款期限为n个月,那么n个月的名义利率为i/12*n,n个月的实际利率=n个月的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100%=贷款额*i/12*n/贷款额(1-i/12*n)=i/12*n/(1-i/12*n)。将其转化为年利率,年实际利率=n个月的实际利率/n*12=i/*(1-i/12*n)。
3、例如,某企业从银行取得借款10000元,期限为10个月,年利率(名义利率)为8%,年利息仍为800元10000*8%)。
4、按贴现法付息,企业实际可利用的贷款为9333.33元(10000-10000*8%/12*10),该项贷款的实际利率为:800/(10000-10000*8%/12*10)*100%=800/9333.33=8.6%。直接套用公式,实际利率=8%/(1-8%/12*10)=8.6%。
扩展资料
短期借款实际利率的计算通用公式:年实际利率=年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100%,贴现法为短期贷款利息的支付方式之一,另外两种是收款法、加息法。
1、加息法是银行发放分期等额偿还贷款时采用的利息收取方法。
(1)在分期等额偿还贷款的情况下,银行要将根据名义利率计算的利息加到贷款本金上,计算出贷款的本息和,要求企业在贷款期内分期偿还本息之和的金额。
(2)由于贷款分期均衡偿还,借款企业实际上只平均使用了贷款本金的半数,却支付全额利息。这样,企业所负担的实际利率便高于名义利率大约1倍。
(3)某企业借入年利率为12%的贷款20000元,分12个月等额偿还本息。因为等额偿还,所以在年初借款人的手中的资金为20000元,全年中均匀减少,到年末为0,全年借款人持有的资金为(20000+0)/2。如果不考虑可用资金的利息,则该项借款的实际利率=(20000×12%) /(20000/2)=24%。
2、收款法(collection method)是指产品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交付产品或提供劳务以后,收到货款时确认的一种方法。
(1)在某些情况下,收入的最终实现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或难以可靠地估计与收入相关的费用,这时以采用此法确认商品或劳务收入为宜。
(2)一般收款法下,即现销,这是绝大多数零售企业所采用的销售方式。但有些产品,为了促销,则采用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贴现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加息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收款法
银行贴现利率是多少
每个银行不一样,那么贴现利息也就不一样,目前1个月期的银行贴现年利率为5.04%至5.4%左右,半年期票据折合扣除2.5%至2.7%。贴现利息= 票面金额 X 贴现月利率/30 X 贴现天数;贴现天数=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实际天数+节假日加天天数+调整天数(3天)。
拓展资料:
贴现是一个商业术语,指付款人开具并经承兑人承兑的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背书后转让给受让人(持票人),受让人(持票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申请将票据变现,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票面金额扣去自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的利息,将剩余金额支付给持票人(收款人)。商业汇票到期,最终持票人凭票向该汇票的承兑人收取款项。一般而言,票据贴现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贴现:指商业票据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转贴现:指商业银行在资金临时不足时,将已经贴现但仍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给予贴现,以取得资金融通。
再贴现: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贴现的性质:贴现是银行的一项资产业务,汇票的支付人对银行负债,银行实际上是与付款人有一种间接贷款关系。贴现的利率:在人民银行现行的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上浮,贴现的利率是市场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但最高不能超过现行的贷款利率。贴现利息的计算:贴现利息是汇票的收款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票款向贴现银行支付的利息,计算方式是:贴现利息=贴现金额×贴现率×贴现期限。而我国的票据市场通过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业务把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
中国银行办理对公票据贴现利率是多少
1、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的贴现利率: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实行市场利率,随行就市。具体利率需向拟办理贴现业务的中行机构询价。
2、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贴现利率:
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实行市场利率,随行就市。大体与同期限贷款利率相近。具体利率需向拟办理贴现业务的中行机构询价。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
诚邀您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或中银跨境GO APP办理相关业务。
贴现法的实际利率公式
贴现法下分为两种情况:
一、借款期为整数一年的情况:
实际可用借款额=贷款额-利息=贷款额*(1-i),故实际利率=年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100%=贷款额*i/贷款额*(1-i)=i/(1-i),其中i为名义利率。
二、借款期不足一年——n个月的情况:
证明一:实际可用借款额=贷款额-利息=贷款额-贷款额*i/12*n=贷款额*(1-i/12*n),实际利率=年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100%=贷款额*i/贷款额*(1-i/12*n)=i/*(1-i/12*n)。
证明二:年名义利率为i,借款期限为n个月。那么n个月的名义利率为i/12*n,n个月的实际利率=n个月的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100%=贷款额*i/12*n/贷款额(1-i/12*n)=i/12*n/(1-i/12*n)。将其转化为年利率,年实际利率=n个月的实际利率/n*12=i/*(1-i/12*n)。
拓展资料:
按贴现法付息,企业实际可利用的贷款为9333.33元(10000-10000*8%/12*10),该项贷款的实际利率为:800/(10000-10000*8%/12*10)*100%=800/9333.33=8.6%。直接套用公式,实际利率=8%/(1-8%/12*10)=8.6%。
利率政策是宏观经济管理中比较重要的工具之一。利率在国家经济中能发挥几个作用。它是对储蓄的报酬,对获得收入的人如何把收入在目前的消费与未来的消费之间进行分配有影响。
利率政策对储蓄与投资的过程产生影响,而且通过这些过程对金融资产的发展与多样化、生产的资本密集度以及产值的增长率都产生影响。
当物价稳定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是一致的。但是,当出现通货膨胀时,经济代理人需要对这两种利率加以区别,一般估计实际利率的办法是,名义利率减去以某种标准得出的国内通货膨胀的变动率。
在利率由行政当局确定的国家,政策制订者可以调整名义利率,设法使实际利率保持正数,这样可以对储蓄起到鼓励作用,可以增加金融媒介作用,还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统一。 在学术界,对于利率政策对储蓄、投资和产值增长率的实际影响仍有意见分歧。一些经验论的研究报告表明,相当大的负数实际利率对经济增长并不会始终产生象大多数常规理论预测的那些不利影响。 其他的研究报告发现,在实际利率与储蓄水平之间,或者在实际利率与投资水平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由于这些经验论的结果一部分取决于实际利率是如何估计的,因此,了解这些估计中所涉及的概念问题是有帮助的。
关于贴现贷款有效利率和贴现率一般低于银行贷款利率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