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付和房贷利率都大幅提高了吗?
据报道,日前公布的央行数据显示住户存款余额增加,但银行客户经理普遍表示“拉存款难”,业内人士表示,从2016年年末开始,银行提高首付贷款比例,会使得购房家庭付出更多的首付款资金,必然大幅消耗居民家庭的储蓄存款。
报道称,北京317房地产调控新政出台后,二套房贷首付比例大幅提高。具体来看,普通住房,首套首付比例最低只有35%,二套高达60%;非普通住房,首套比例最低只需40%,二套高达80%。以总价500万元的住宅为例,首付提高10%,就是50万,提高20%就是100万。
对某一笔房贷来说,首付和贷款之间存在着固定的比例关系。首付比例为30%的时候,首付是贷款的3/7;当首付比例升为40%的时候,首付变为贷款的2/3,当首付比例达到60%的时候,首付已经超越贷款,是贷款的1.5倍。
分析人士表示,在政策不断提升首付比例的情况下,居民贷款的规模也能侧面反映首付的情况,数据显示,居民新增中长期人民币贷款(主要是房贷)在2016年1月至11月为5.26万亿元,2017年1月至11月为4.99万亿元。如此看来,2017年以来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绝对值与去年基本差不多。
希望2018年每个人的存款都可以增加!
房贷利率松动了?银行房贷最快一个月就放款!
9月22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至此,LPR利率已17个月未变。
年初以来,个人房贷利率仍一路走高,多地已经处5%以上高位,部分地区甚至突破6%大关。 一边是按兵不动的LPR,一边是高歌猛进的房贷利率,银行利率加点的幅度从年初以来逐月上升,房贷审批的时间延长,甚至有银行表示要明年才能放款。
9月以来,部分地区出现房贷审批期限缩短和房贷利率局部下调的情况,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广佛地区多家银行,证实房贷利率水平和放款排队期限出现松动的迹象。“我希望银行放款能更快一些。”广州一名购房者向时代周报记者感叹。
房贷利率持续走高已半年
据贝壳研究院数据,深圳、北京和上海的房价/收入比目前超过20。这意味着普通人将需20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
今年以来,房贷利率不断上扬。2021年上半年,经多次上调房贷利率,四大行广州分行首套房房贷利率上升至5.85%,二套房房贷利率一度冲破6%大关,高至6.05%。
有媒体报道称,四大行深圳分行均已在5月上调房贷利率,首套及二套分别上调15及35个基点,利率分别为5.10%及5.60%。这也是在2020年6月之后,深圳首次提高房贷利率。
7月23日,在住建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后,上海正式宣布上调房贷利率,将首套调至5%,二套利率调高至5.7%。
目前,北京市场房贷利率执行首套不低于相应期限LPR 55基点,二套不低于相应期限LPR 105基点的定价标准,暂未出现变化。但部分银行对贷款人的资质审查更趋严格。
除一线城市外,杭州、温州、佛山等地房贷利率也出现不同程度上调。南京已有多家银行“破6”,太原大部分银行房贷利率也已上浮至5.35%左右。据贝壳研究院数据,2021年6月,72城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52%,二套利率为5.57%,比5月分别上浮了5个和4个基点,平均放款时长延长至50天。
与房贷利率高歌猛进相比,从2020年3月1日房贷利率新政正式实施,LPR次月下调至1年期3.85%,5年期及以上4.65%以来,已有17个月未发生变化。
广佛地区房贷出现松动?
针对此前不断走高的房贷利率,民生银行广州分行相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房贷利率本就较一般消费贷更高,银行需要更高利率获得风险补偿。房贷利率近期不断升高,更多是为了遏制投机和炒房。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年内全国房地产调控累计突破400次,月均超过50次。2020年前8个月,调控次数为368次。
2020年最后一天,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和个人房贷的占比要求,从源头限制银行房贷的发放规模和速度。
同时,房贷趋紧也受到银行信贷资源腾挪调整的影响。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热度较高,根据央行2021年第二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以房贷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3.43万亿元,对银行信贷资源造成较大占用,导致前二季度出现额度紧张。
市场人士认为,二季度末,为迎接半年度资产集中度考核,部分银行开始主动减少按揭资产投放,待考核结束后,第三季度开始银行贷款额度紧张情况将得到缓解。
有媒体报道称,佛山地区房贷放款提速,广州则出现房贷利率下降,四大行及广发、邮储、招行等银行均下降10个基点。此前,广州、佛山地区主要银行房贷利率最高均已破6%关口。
9月23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广佛地区多家银行咨询,发现部分银行房贷利率、审核条件和发放时间出现不同程度松动。佛山招行的一名客户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招行房贷利率仍与四大行保持一致,但放款时间有所松动,最快一个月即可放款。贵宾客户还可享有贷款优惠。不过,招行广州分行二手房贷中心人士则否认存在贷款利率优惠,这名人士还表示招行并未停止二手房业务,仍在有序接单。
一家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的一名支行负责人表示,目前房贷放款排队时长估计最短为三个月,利率首套为5.95%。私银客户可申请优先安排,利率也可获得一定优惠,最低为5.85%(下降10个基点)。
多名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人士认为,相较年初,房贷额度已趋向宽松。随着银行房贷额度的释放,供给扩大,供需矛盾缓和,房贷价格升高态势或将得到缓解,但房贷利率短时间内不会明显下降。
影响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13大矛盾
看到房子,就会让人想到几个关键词:安全感,归宿感,自我认同感!
产生这些的原因其实是以为,紧随房子的隐形福利:教育,医疗,人文,社交……其实房子只是一个文明入口,有了房子的确让人变得更加热爱生活,当然房价或许也会让人变得很焦灼!
这一切皆因房子并非仅仅是一为人所用的普通物品,有史以来,中国房地产可以说是社会文化属性很强的东西!
2017年的房地产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纠结的一年,在过去的十几年房地产市场都惯例性的涨2年跌一年。那么2017年的楼市会如何发展?从来没有这么纠结的2017年历史上第一次具备了13大矛盾?
1、持续火热的地价与短期平稳的房价矛盾
拿地门槛提高、资金成本上升,传统房地产开发模式将终结,房地产业将从制造业进入到服务业时代.
房价卖5万的,同区域拿地的地价要6万,这种逻辑矛盾的存在让2017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奇葩。
即使在最近热点城市住宅签约被市场及行政管控抑制,限价政策再出。地价依然处于高位中。
2、信贷收紧预期与房价上涨预期的矛盾
在货币政策的层层执行和传导下,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楼市,可能也要变天了。
这种转变不会像四季交接那样分明,但对2017年的刚需购房者来说,房贷政策可能收紧的趋势,无疑又给出了一个让人继续持币观望的理由。
在过去十几年的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只要信贷真的收紧,房价是不可能涨的,那么未来房价的收紧预期会持续吗?
2017年1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03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246亿美元。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5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2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293亿元
2017年1月份的天量信贷会不会持续,对那么多地王需要房价上涨,而信贷又能不能支撑这个资金需求。
3、楼市发展11.76万亿天花板与房企排名抢规模的矛盾
房地产销售额已经在2016年全年达到了11.76万亿的规模,同比涨幅为增长34.8%,行业内认为这已经接近天花板。但从房企的规模看,依然在积极拼抢万亿规模。
如果行业接近天花板,那么企业要增加规模,特别是在高地价的趋势下,快周转已经风险越来越大。这种矛盾将很可能导致部分千亿级别房企压力非常大。
4、房企规模持续爆发,利润持续减少的矛盾
从2014年开始,全国基本就陷入了标杆房企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干的越多赚的越少。净利润率持续下调。
135家企业2016年上半年报合计2016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5695.3亿相比2015年同期的4118.4亿涨幅高达37.11%。而净利润则涨幅低于营业收入涨幅,仅从2015年上半年的4153.6亿上涨到了2016年上半年的464.3亿。
135家上市房企的利润总额仅相当于建设银行一家利润的1/3。
而135家房地产公司464亿的总利润,可以说对比建设银行2016年上半年1334亿、农业银行1051.48亿、中国平安407.76亿。都差距非常大。
5、政策不停出台,房价平稳的矛盾
春节后,有关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继续收紧,不仅加息的预期逐渐出现,从地方执行的调控政策看,也依然有收紧的可能性。
在调控政策影响下,整体楼市在2017年初继续低位运行,截止日前,从2016年930日来的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已经出现在28个城市,出台了各种相关房地产的新政接近80次。
从春节后的市场预期看,楼市调控趋势依然延续。
从全国城市看,整体平稳趋势明显,2月春节后,各地信贷收紧明显。但总体看,除了执行认房又认贷的部分城市有下行表现外,其他城市基本平稳。
6、购房者害怕踏空与调控免疫力的矛盾
过去调控政策非常有效,购房者一看政策就观望,但随着踏空的次数增加,购房者对政策的免疫力越来越大。现在看,政策因素影响购房者越来越弱。
7、租售比越来越悬殊,依然要买房的矛盾
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的租售比悬殊,按照投资回报率计算,一套500万住宅,年租金仅在10万上下,这种情况下,看似租房划算,但从房价上涨角度看,大部分人依然要买房。2017年租售比更低,而在市场平稳期,也更多的之前租户想买房。
8、住宅买不到与公寓不敢买的矛盾
现在看,一二线城市住宅供需比已经非常悬殊,想买住宅的难度很大,而现在看,公寓的政策收紧也在持续,春节后短短几天,上海、天津、北京等地都传闻要对商住公寓设限。整体市场出现了住宅买不到、公寓不敢买。
9、顶豪遍地与刚需减少的矛盾
一线城市顶豪遍地,但刚需盘、上车盘数量则明显减少,整体市场高端化趋势明显。
10、一二线供不应求与三四线库存继续增加的矛盾
从全国城市看,一二线的土地供应持续不足,2017年将依然会继续萎缩,这种情况下,房企拿地难度持续增加,而三四线的库存则依然天量。
11、一线城市中心区域的商品房供应不足与市郊的商品房开发过度并存
一二线城市商品房供不应求的现象将会长期存在下去,限购并不能阻止人们对于大城市生活的向往。对于大多数的年轻人而言,到大城市去工作与生活,就是他们中国梦的核心内容,换。
12、未来楼市发展机遇只在20大城市圈的矛盾
从中国经济发展需求看,房地产依然是中国经济最大的支持,上下游几十个行业是目前相对发展较快的行业,去年房地产占GDP比重6.5%。
但从未来发展看,其实只有一线和发展相对较好的部分二线,合计大约20个城市的周围城市圈才有发展价值。
13、资金价格上行与融资需求增加的矛盾
2016年房企抢地积极性大涨,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主要原因。在2016年,整体信贷政策宽松,大部分房企发债成本明显降低,替换了过去的高价资金,最低甚至在3%左右。宽松的信贷货币政策,导致房企积极补充库存。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2-23,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2017年10月新增了多少贷款?
据报道,日前央行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0月新增贷款仅比去年同期多增119亿元,低于此前市场预期,进入四季度,银行贷款额度紧张趋势初显。
报道称,央行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63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中有两个月新增贷款超过了1万亿大关,其中9月份新增贷款更是达到1.27万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10月份新增贷款骤减,并不在意料之外。
分析人士称,目前银行对如房贷、个人消费类贷款等细分领域的头寸收紧力度较大,预计随着房地产政策收紧,这部分贷款头寸仍会继续收紧,10月份新增贷款减少,主要是季节性因素,每年进入四季度,银行头寸都开始收紧,新增贷款数量降低在情理之中。
数据显示,标志着个贷新增贷款情况的住户部门贷款在10月份仅增加4501亿元,其中多数为个人房屋按揭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增加3710亿元,是两年来第一次单月住户长期贷款增加低于4000亿元,房贷占比也相比2016年下半年明显减少。
希望中国金融行业可以持续的发展下去!
多家银行表示房贷审慎基调没有变化
多家银行表示房贷审慎基调没有变化是因为有23个城市一季度房价同比涨幅超过20%。
1.步入“房价过热”区间。与此同时,此前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一季度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29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8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均出现上升;而部分地区房贷规模与房价有同步上升的迹象。 业内认为,“房住不炒”以及审慎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基调不变,后续房贷市场将整体保持稳定。
2.也有专业人士表示,二季度部分政策或有收紧的可能,这可能体现在贷款、土地交易等领域。 多地新增房贷规模上涨 在楼市小幅升温下,以个人房贷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在一季度出现回升。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1.38万亿元,较去年的1.29万亿元增加7%。 具体分地区来看,一季度,上海金融机构新增的人民币住户部门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258亿元,同比多增11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仅一季度房贷新增额便是2018年全年新增额584.9亿元的44.11%。
3.今年一季度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7905.2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6931.65亿元上升14%。天津一季度住户部门贷款整体增加441.75亿元,较2018年一季度的225.29亿元增加也较为明显。
4.而部分城市房贷规模增加与房价上涨呈现同步。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一季度百城房价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100个城市中有23个城市步入“房价过热”区间,其中,中山房价涨幅最大,达到61%的水平。而上海、大连房价也分别以27%和21%的同比增幅,双双处于“过热”区间。
5.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地区房贷规模出现小幅下滑。北京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增加93.0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7%,增速下降6.7个百分点。深圳一季度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471.11亿元,较2018年同期的549.19亿元,下调14.22%。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房贷规模上升与整体银行信贷规模扩大有较大关系。不过,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目前银行开展房贷业务的整体基调未变。
6.一位银行房贷业务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银行房贷政策与之前没有什么变化,整体贷款投放比较平稳。 房企融资量大幅提升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8日,4月单月多家房企已发布融资计划近2000亿元,房企融资持续井喷。仅4月18日一日,绿城、深振业、绿地、中南建设、当代置业、融信、时代中国等8家公司同时发布融资计划。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国内集合信托成立规模超5300亿元,其中,房地产信托募集资金1970亿元,占比近四成。
人行通知:首套房利率至少上浮15% 二套至少上浮20%
6月14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发出通知,要求各家银行一手房按揭利率首套不得低于上浮15%,二套不得低于上浮20%。14日晚,红星新闻记者从多家商业银行那里证实了这个消息。据银行相关人士称,这次的通知是“口头的”,算是窗口指导,没有正式文件。
6月12日,央行公布了5月份的金融运行数据。5月份增加人民币贷款1.18万亿元,同比多增313亿元。其中,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了4677亿元。
6月13日,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特别提到“住户部门杠杆率”。
郭树清认为,房地产业过度融资,不仅挤占其他产业信贷资源,也容易助长房地产的投资投机行为,使其泡沫化问题更趋严重。历史证明,凡是过度依赖房地产实现和维持经济繁荣的国家,最终都要付出沉重代价,凡是靠盲目投资投机房地产来理财的居民和企业,最终都会发现其实很不划算。
6月14日,红星新闻记者从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获悉,5月末,成都市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326.58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658%,环比略微下降了0.01个百分点,较年初下降约0.04个百分点。
6月14日晚,红星新闻记者从蓉城多家银行证实,当天接到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紧急通知,要求各家银行一手房按揭利率首套不得低于上浮15%,二套不得低于上浮20%。
“没有正式文件,是口头通知的。”一家银行个人金融部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次是口头通知的,没有纸质或电子文件。在另外两家银行,记者也证实了这个消息。“这属于窗口指导”,其中一家银行相关负责人称,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来讲,属于非常正常的行为。
当晚,几家银行就向下属机构紧急转达了人民银行的意见,并要求各分支行从即日起严格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执行。红星新闻记者从其中一家银行那里获悉,该行要求各经营机构梳理名单,已收单或签合同的按照签约利率执行,新签约的单子必须按照人民银行最新的通知上浮利率。对于新政执行的范围,其中一家银行相关人士向红星新闻记者透露,按照监管部门的通知,是成都地区。
近日,融360发布了5月份的中国房贷市场报告。6月14日,红星新闻记者从融360得到的数据显示,在他们统计的成都14家中外资银行中,首套房利率最低的上浮了10%,有2家,最高的上浮了20%,有1家,其余11家上浮了15%。不过,对于这个数据,受访的一家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个数据不完全准确。”据介绍,以他们银行为例,年初首套是上浮15%,但后来因为竞争原因,目前已降到上浮10%,而融360的统计数据中仍然是上浮15%,“不过,人民银行来了新政,我们肯定要调整为至少上浮15%了。”
不过,另外一家银行的人士表示,他们首套房的确是执行的上浮15%,和最新的政策以及融360统计的数据一致。
红星新闻记者 杨斌
2017年以房贷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增加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提升中长期贷款比重、2017年以房贷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增加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