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款基准利率通俗解释
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给存款的指导性利率,是央行用于调节社会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转的货币政策之一。 商业银行会根据这个基准利率制定存款利率的组合。提高基准利率意味着收缩信贷,降低社会流动性,提高信贷成本,缓和经济发展速度。反之亦然。
拓展资料:
基准利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市场化。这是显而易见的,基准利率必须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且不仅反映实际市场供求状况,还要反映市场对未来的预期;
基础性。基准利率在利率体系、金融产品价格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它与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或金融资产的价格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传递性。基准利率所反映的市场信号,或者中央银行通过基准利率所发出的调控信号,能有效地传递到其他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价格上。
最适合利率
中国基准利率——国债利率(具体地讲是国债二级市场的收益率)最适合充当基准利率。
从一般国际经验看,只有结构合理、信誉高、流动性强的金融产品的利率,才能作为基准利率。在我国已经市场化的几种利率中,国债利率(具体地讲是国债二级市场的收益率)最适合充当基准利率。
第一,国债的信誉最高。国债是中央政府以其征税权为担保而发行的债务,只要不发生政治危机,国债几乎是没有风险的。所以,国债在所有金融产品中信誉最高、风险最低,被誉为“金边债券”。无论在投资实践中,还是在理论分析中,要选择无风险利率,非国债利率莫属。
第二,国债市场是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进入流通市场的国债成为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金融产品,与各类金融产品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所以,选择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满足基准利率的基础性要求,能有效地传递市场信号和调控信号。
第三,国债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行方式的市场化,国债期限品种结构的多样化,使国债在质和量上都有了突破;同时,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形成,国债二级市场交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国债流动性明显增强。国债市场的发展使国债利率的市场影响力在不断上升,金融机构在国债发行市场的投标、一般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都会考虑国债二级市场的收益率。国债利率已自然而然地充当起基准利率的角色。
我国的基准利率是指
基准利率是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的基本利率。在我国,基准利率主要是指再贷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采取的利率)和再贴现利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
中国基准利率是指央行在货币市场试运行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报价工作,这是18家信用等级较高的报价行以拆借利率为基础,每日对各期限资金拆借品种的报价所形成的基准利率,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每日对外发布。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7-0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国家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是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各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20%。
拓展资料
利率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
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利率;再贴现利率,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
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
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基本特征
(1)市场化。这是显而易见的,基准利率必须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且不仅反映实际市场供求状况,还要反映市场对未来的预期;
(2)基础性。基准利率在利率体系、金融产品价格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它与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或金融资产的价格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3)传递性。基准利率所反映的市场信号,或者中央银行通过基准利率所发出的调控信号,能有效地传递到其他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价格上 [1] 。
基准利率在西方国家传统上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不过也不尽然,英国的基准利率就是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著名的基准利率有伦敦同业拆放利率(LIBOR)和美国联邦基准利率。
在中国,以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具体而言,一般普通民众把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指标,银行则是把隔夜拆借利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
对于基准利率是存款还是贷款和基准利率是指存款还是贷款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