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套路贷”案,案件中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我不是一个爱财的人,但是钱还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生活中应该每个人都会遇到财务危机,之前自己投资种植中药材,谁知道行情竟然出奇的差,不仅本钱没有收回来,还亏了好多钱,为了还债,只能选择贷款,其实当时也考虑过借网贷,当了解网上贷款的那些危害之后,毅然决然的放弃了网上贷款。但是现实生活中受到网络贷款套路的人却非常多,我们在网上了解到甘肃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的套路贷案件,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刚入职不久的李琪琪,看中了一款新手机。因为没有积蓄,转而选择在网贷平台“甜兔”上借了3000元。但由于一周内没有及时还账,利息越滚越多,最终欠款高达15万元。为逼迫还款,该平台伪造李琪琪的暴露照片,四处分发至其同事、亲友处。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成功破获一起特大网络“套路贷”犯罪集团案件。经查,网贷平台“甜兔”伪装成菜谱类APP,应付应用平台审查;用户下载后,摇身一变成为贷款软件。之后,非法获取用户手机通讯录、通话记录等全部权限,并以“消费垫付”为饵诱导机主借钱;再以缴纳“服务费”为名,收取高额利息。
你认为这个案件中的哪些信息是值得关注的呢?
一.套路的对象值得关注
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就是套路贷的对象,这些网贷的APP往往会选择那些单纯的大学生和非常缺钱的人们进行套路,让他们上当。
二.套路的方法值得关注
其次就是套路的方法,我们经过这个案件,也要掌握他们的套路,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才会避免上当。
三.大家一定要远离网贷
我们都会遇到需要钱的时候,但是哪怕再需要,也千万不要在网上贷款,大家一定要远离网贷。
无需任何担保的网络贷款,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套路?
家住深圳宝安的毛先生(化名)收到一条短信,上面写着可以帮他贷款,贷款1万元一个月的利息低至68元。
信以为真的他点击短信上的链接并下载了一个APP。虽然下载时浏览器曾提醒该下载行为存在风险,但对方告诉他这是正常现象,APP属于测试阶段并不影响贷款操作。
毛先生认为,大企业的APP应该不会有太多风险。来不及多想,便在APP上填写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银行卡账号,同日,客服以手续费、保证金、银行账号解冻费、提现费用等名目要求毛先生转账,并告诉他过一会会收到所有转账金额和贷款金额。
客服小姐姐温柔的语气让毛先生放松了警惕,在一分钱都没收到的情况下,他转了8000元过去,但到了晚上还未收到贷款,再次发信息给客服时,发现自己已经被删除。
这时毛先生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他前往派出所报警。
骗子让毛先生下载的APP究竟是什么?
隐藏在APP背后的真相又是如何?
毛先生是唯一被宰的“肥羊”吗?
从假冒贷款APP技术员入手
斩断灰黑产业链
警方开展侦查,发现类似的案件不止这一起,深圳全市十余宗案件,均为同一职业犯罪团伙所为。
经过多个方向的努力,搭建制作假冒网站的线索逐渐汇集到福建省龙岩市,锁定一名叫做陈某彬的男子。
民警经过彻夜蹲守将犯罪嫌疑人陈某彬抓获,在其作案窝点内缴获了作案电脑、U盘、关键电子证据,以及其为诈骗团伙提供技术服务获得的36万元赃款。
通过陈某彬,民警还沿线查出多个嫌疑人,曾参与招揽对接诈骗团伙、对假冒网站进行测试、假冒网站封装成APP并进行签名认证、修改网站源代码等。
随后,深圳警方先后在湖北、安徽、湖南等地将犯罪嫌疑人吴某、向某、江某、朱某等人抓获。至此,这一为网贷诈骗提供技术支撑的灰黑产业链团伙被一网打尽。
技术员创建假冒贷款APP
涉诈骗案件2000余宗
通过该团伙实施犯罪的电子证据进行核查,从中核实涉及全国多个省份的贷款诈骗案件两千余宗。
陈某彬曾是一名小老板,他开过网络公司,对APP、网站制作掌握了一些技术活儿。公司倒闭后,陈某彬偶然接触到了诈骗团伙,其后动起了歪心思。
凭借着过往的技术,陈某彬在网上找人为这些APP进行包装、加工,于是一个难以分辨真假的山寨APP横空出世。
骗子通过发送短信或者拨打电话寻找目标。当受害者下载山寨APP后,伪装客服获取身份证等个人信息,再以“解冻费”等理由要求转账。而这一切的一切皆是在APP上进行、操作。
网上贷款近年越来越多见
但是网贷平台鱼龙混杂
一不小心可能就会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正规网络贷款APP不会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收费的一定是骗子,正规网络贷款APP的客服不会通过非官方渠道与用户联系,比如个人微信、个人QQ等,也不会向用户索要个人信息和验证码。
下载贷款App时,用户一定要选择正规官方软件,务必在手机应用市场等正规应用平台下载,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应用供应商链接以及二维码等下载安装软件。
另外,这些骗子常见套路
你需要了解
套路一:未贷款先交费
这些不法分子会先取得受害者的信任,接下来会以各种理由,收取借款人的费用,当借款人询问贷款时,以各种理由推脱,然后就逃之夭夭。
套路二:费尽心思套信息
那些在网上跳出来的具有诱人的条件的贷款广告,如“零门框”贷款、“只用身份证就可以贷款”、“小额贷款有回扣”等等,其目的往往是窃取受害者个人信息。
套路三:利用大学生创业贷政策来谋利
这类不法分子专门针对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往往采取高利贷的方式来,骗取学生的钱财。
套路四:谎报各种身份,注销贷款账户
这些违法分子们会谎报为某些知名APP的工作人员,提醒你及时注销贷款账户,然后骗取费用。
电信诈骗在本人不知情在网上贷款,本人没能力偿还怎么办
被骗了只能通过报警解决,网贷如果没有实际收到款项无需还款。
如果确实收到了需要进行还款的,警方成功追回了被骗款项,可以拿这笔钱还贷。
网贷诈骗是一种新型诈骗方法,主要通过欺骗的手段,让被骗者进行网贷,从而骗取他人钱财 。破解网贷诈骗,首先应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不给犯罪分子可趁之机;其次,对"自报家门"的陌生人保持警惕,立即向相关方核实对方身份;网贷需谨慎,公众务必要提高对第三方平台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法律意识,发现不妥或有疑问要及时咨询,切勿存有侥幸心理 。
网贷被骗了怎么办,钱能追回来吗?
可以追回来的,只要报警时间快。
网络贷款诈骗是一种新型诈骗手法,其主要的犯罪方式是利用受害人急于获取贷款的心理,通过编设各种名目的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的不法目的。近日,一女子网上贷款被骗3万元,因当时其正在列车上,铁路民警接到报警后,只花了20分钟就帮其追回了被骗款项。
拓展资料:
1.网贷,外文名是Internet lending,p2p网贷是网络贷款的简称,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和商业网络借贷。P2P网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它是互联网金融(ITFIN)行业中的子类。网贷平台数量在2012年在国内迅速增长,迄今比较活跃的有350家左右,而总量截止到2015年4月底已有3054家。2019年9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发布《关于加强P2P网贷领域征信体系建设的通知》,支持在营P2P网贷机构接入征信系统。
2.互联网金融本质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和新兴业态,要制定适度宽松的监管政策,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留有余地和空间。通过鼓励创新和加强监管相互支撑,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遵循“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科学合理界定各业态的业务边界及准入条件,落实监管责任,明确风险底线,保护合法经营,坚决打击违法和违规行为。
3.网络借贷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即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个体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在个体网络借贷平台上发生的直接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受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范。网络小额贷款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向客户提供的小额贷款。网络小额贷款应遵守现有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规定,发挥网络贷款优势,努力降低客户融资成本。
新型电信网络犯罪有哪些手段
十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手段
骗术一:假冒公检法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角色,谎称受害人涉嫌xq 、贩毒等严重犯罪,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实为骗子持有的所谓“安全账户”,此类诈骗造成损失金额最大。
公安机关提醒:警方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逮捕证由警方在逮捕现场出示,不会通过传真发放,更不会在网上查到。公检法机关从未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安排当事人转账汇款到“安全账户”。
骗术二: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受害人熟悉的亲友的手机号码、社交账号密码,并掌握受害人的社会关系,从而骗取受害人信任,进而编造“发生意外急需用钱”“资金周转”“代缴话费”等理由,诱使受害人转账。
公安机关提醒:凡是亲友间涉及借款、汇款等问题,一定要通过拨打对方常用号码,或者视频聊天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后再做决定。
骗术三: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使用“伪基站”,冒用银行、运营商等客服电话号码发送短信给受害人,以账户积分兑换奖品等为由诱导受害人点击短信中的木马链接。用户一旦点击,犯罪分子就能在后台获取用户的银行账户信息和密码,进而盗取其账户资金。
公安机关提醒:当收到“银行卡密码升级”、“积分兑换”、“中奖”等含有链接的短信时,要通过银行、运营商的官方网站或客服电话进行核实,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
骗术四:兼职诈骗
犯罪分子许诺在各种网络平台刷得消费记录后,将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受害人在完成前几单任务后都会很快收到回报,而当做更多的任务时,骗子就会就会切断与受害人的联系,就此消失。
公安机关提醒:求职者不要轻信网络上“高佣金”“先垫付”等兼职工作,不要轻信没有留固定电话和办公地址的招聘广告。
骗术五:考试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考生信息,并有针对性的发送短信或邮件,声称“提供考题”“改分”“办假证”等,引诱考生汇款。
公安机关提醒:漏题、改分、改档案、伪造资格证等行为本身就是非法的,请坚持用自己的实力说话。
骗术六:校园贷诈骗
校园贷诈骗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用“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并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二是声称能通过培训提高综合技能,夸大培训效果,签订培训合同,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三是与兼职诈骗结合,要求学生贷款购买手机等产品做“销售代理”。这些贷款的利息和滞纳金很高,学生如不能如期还款,将迅速背上难以承受的债务压力。
公安机关提醒:学生在申请借款或分期购物时,要衡量自己是否具备还款能力。对于关乎自身信息、财产安全的事,要多方求证,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一面之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甚至将身份证借与他人使用。发现危险,及时报警。
骗术七:民族资产解冻骗局
犯罪分子先编造一个民族资产秘密流落海外的故事,然后声称受国家委托对这些海外资产进行解冻,号召受害人缴纳手续费或资料费,称成功后每人可以拿到高额善款补助。除了 “民族资产解冻”,犯罪分子还会编造所谓“养老”、“扶贫”等噱头来吸引投资实施诈骗。
公安机关提醒:此类诈骗的受害人多为中老年人,他们远离社会舆论,缺乏辨别诈骗的能力,年轻人要多关爱长辈,及时传达安全防范知识。此外,留意父母长辈的网络支付使用情况,保障财产安全,及时止损。
骗术八:投资返利诈骗
此类骗局通常标榜具有海外背景,从事的行业能赚取巨额利润,投资者将会获得高额投资回报。投资初期,犯罪分子会按时返利,让投资者尝到甜头,继续追加投资后,将会血本无归。
公安机关提醒:投资理财前,要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了解,多咨询评估,做到深思熟虑,谨慎对待。特别要警惕网络上各类标榜“低投入、高收益、无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切勿盲目追求高息回报,谨防被骗。
骗术九:保健品购物诈骗
犯罪团伙假扮医疗机构的顾问、专家、教授等,以为老年人“问诊”为名夸大病情,再以会员登记、免费体验、国家补贴、中奖等噱头诱骗客户购买各类保健品。而这些“保健品”基本上都粗制滥造,成本低廉却以高价出售。
公安机关提醒:经常给家中老人说一些老人被诈骗的例子,让他们不要相信保健品推销,一旦发现受骗要立即报警。
骗术十:引诱裸聊敲诈勒索
犯罪分子非法获得被害人信息后,通过社交软件建立联系,步步引诱受害人进行“裸聊”,从而获取受害人不雅照片、视频,以此敲诈受害人。
公安机关提醒:应远离网络不良行为,不向陌生人泄露身份和家庭等敏感信息。
防范诈骗须做到“四要四不要”
无论犯罪分子如何巧立名目、花言巧语,只要守住下列安全底线,就可以让犯罪分子无计可施。
“四要”指的是:
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确认;
手机和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
QQ、微信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提高账户安全等级;
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四不要”指的是:
不要连接陌生WIFI,有些WIFI容易导致支付账号密码被盗;
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
不要将支付密码与账号登陆密码设为同一个;
不要将身份证等个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机里。
对于新型案件网络贷款和网贷典型案例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