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杠杆贷款?
杠 杆 贷 款 是 银 行 对 个 人 投 资 与 外 汇 提 供 的 一 种 融 资 贷 款 。 利 用 这 种 外 汇 投 资 贷 款,客 户 要 在 银 行 存 入 一 定 数 量 的 定 期 存 款,这 种 定 期 存 款 也 称 之 为 「 原 始 保 证 金 」,其 作 为 客 户 向 银 行 借 入 资 金 的 抵 押 品 。 客 户 借 入 资 金 的 信 用 额 度 一 般 是 原 始 存 款 的 5 至 1 0 倍,客 户 从 银 行 提 取 的 贷 款 总 额 不 能 超 过 银 行 给 他 的 这 个 信 用 额 度 。
由于问题缺乏足够资料,所以我也只知道这么多了!
什么是“杠杆贷款”,他对于金融机构的作用怎样的?
何为杠杆贷款?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杠杆收购(简称LBO)。杠杆收购通常指私募公司通过大额举债的方式来收购公司,而自己只投入一小部分的资本。这些债务通常由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来提供,其数额可高达收购价的90%。杠杆贷款在此情形下应运而生。其游戏规则并不复杂,私募公司通常会选择一些在成熟行业,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公司,通过向银行融资买下该公司,并抬高其负债率,以达到提高内部报酬率和税盾的目的。而银行则把这些贷款卖给对冲基金、担保贷款凭证 (CLO)等,以转移风险。
在去年次贷危机爆发前,LBO曾一度辉煌,5月份欧美杠杆贷款交易量超过1000亿欧元;但在7月次贷爆发后,交易量下滑到不足100亿欧元。据标准普尔统计,2007全年欧美杠杆贷款的交易量达到了近7500亿美元,这是自2003年来的最高峰。其中由银行提供的3000亿美元由于信贷危机,二级市场的疲软无法消化,以致出现所谓的贷款堵塞。虽然目前这一状况有所缓解,但实质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销售出去的只是一些风险小的资财,而风险大的仍留在银行手中。这一切恰恰证明了杠杆贷款存在与次贷泡沫一样的问题:流动性危机。
虽然,次贷主要面向个人而杠杆贷款主要面向公司,但两者犹如孪生兄弟一样相似:两者都拥有很高的贷款额度价值比,通俗点说,是指贷款者承担的风险大;对于次贷,个人只需付利息,杠杆贷款雷同,比如一些一次还本贷款(bullet loan),公司只要付利息,而本金则可以等到八九年后付清;在次贷里有抵押贷款再融资,是指用新的贷款来替代旧的贷款,而这在杠杆贷款被称为红利再融资,如果公司在债务到期时,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就可以通过此手段来延期;最后,次贷与杠杆贷款最相近也最致命的地方就是维持其存在的大前提:次贷在借助便宜信贷来买房并假设房价会不断上涨;而私募也在利用银行的低利率并假设经济永远不会萧条。
作为次级贷款的难兄难弟,杠杆贷款恐怕将要重蹈次贷的覆辙,因为维持其生存的环境和前提已经慢慢消失。就当前看,全球金融业动荡不安,相信银行会加强贷款政策管理,而世界经济增长减缓也逐级成为事实,如果公司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来支付高额利息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估计到2008年将有1500亿美元的杠杆贷款到期,虽然公司可以用各种金融手段来延缓问题的到来,但常言道: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提前消费明天的后果,恐怕就要在今天偿还了。
为什么会有金融杠杆现象的存在?
金融杠杆(leverage)简单地说来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投资者必须仔细分析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还有可能遭遇的风险,其实最安全的方法是将收益预期尽可能缩小,而风险预期尽可能扩大,这样做出的投资决策所得到的结果则必然落在您的预料之中。另外,还必须注意到,使用金融杠杆这个工具的时候,现金流的支出可能会增大,必须要考虑到这方面的事情,否则资金链一旦断裂,即使最后的结果可以是巨大的收益,您也必须要面对提前出局的下场。金融杠杆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但是如何将一个原理应用到一个实际范例中去呢?比如房地产?
(PS:美国次贷危机可以在根本上说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的结果)
使用贷款产品来操作房地产投资,实际简单地说就是租用别人的资金来为自己赚钱。但是,即使对于房产下一阶段的走势可以预判是非常乐观的情况,也无法使用金融杠杆无限制地吃进房产,在最开始的阶段,投资者被允许使用金融杠杆的空间是非常小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贷款的来源是金融机构,为了保护自己的资金安全,金融机构必须考虑到贷款客户是否可以承担得起每月的还款额,而且要考虑到如果一旦客户的资金链出现问题,通过拍卖客户抵押房产是否可以追回所贷出资金,因为这样,首先投资者投资的房产很难贷到很高比例的贷款,即使贷到了,也必须要支付高得多的贷款成本,其次,贷款机构会根据贷款者的收入情况考虑其是否可以承担每月的还款压力,而还款能力的判定全部取决于贷款者所有的可确定收入,如工资、租金等等,另一方面,投资者的不可确定收益,如房产的增值、税务上的抵扣等等是不可能作为收入被算进投资者的还款能力的。
下面介绍一个使用金融杠杆投资房地产的例子,为了使例子简单化,首先假设投资者的收入为$60,000每年(税前),每年的工资增长幅度为$3,000。房地产每年以8%的速度稳定增值。银行贷款的利息不变,永远维持在7.6%上。
该投资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拥有了$100,000的存款,这时候他决定中止租房,开始为自己供一套房子。付出$100,000的首付。按照20%的首付计算,他可以买入$500,000的房屋,贷款额度为$400,000,每周还款额为$651.76。现在适用于他的税率计算公式为:Tax Payable = 2,580 + 30%*(60,000 – 25,000) = $13,080。所以他的净收入为60,000 – 13,080 = $46,920。所以他的周收入为$902.3。减去每周的还款额度,剩余为902.3 – 651.76 = $250.54。因为有了自己的住所,所以每周的消费极大地降低了,假设为每周$100,而且这位投资者为了减缓自己的还款压力,将自己房屋的其他空余房间租了出去,每周假设可以收入$300,那么现在这位投资者的每周结余为$450.54。该投资者利用金融机构的提前还款和多存多取功能,将每周的结余全部提前还款。
三年之后,该投资者的收入增长到$66,000,房产增值到了$620,000。贷款的剩余为$287,851.6(为了方便计算,忽略了复利的影响)。现在实际上的贷款比例为46.4%。虽然前面的文章我曾经说过,一般房产的增值想要变现的话需要把房子卖掉,但是实际上如果通过转贷款这种手法提高贷款比例而将房产增值的部分变现(因为实际上贷款比例在贷款期限之内是一直降低的)。所以现在该贷款人可以提出的现金额度为$208,148.4。在这三年之内,该投资者的存款就这么简单地翻了一番,而且房产那边还有相当于存款的$124,000,总共资产增值了$232,148.4。而这三年的工资净收入为$147,060,每周$100的支出,要扣除$15,600,如果不买房,每周要付出$200的房租,所以实际上的支出在这三年之内应该是$46,800。如果不买房的情况,该投资者的资产增值为$100,260。所以这三年内投资者的收益多了一倍还多。
这时候,该投资者考虑使用房产现金化(转贷款)所提出的$287,851.6来投资另外一所房产。现在他有两个选择,全款买房或者贷款买房,下面比较一下两种做法三年之后的不同。首先,该投资者还有一个贷款在第一个房子上,所以他的每周还款额为$808.18。而现在该贷款人的每周工资净收入为$1,023.46。所以现在他的账面表示每周结余为$215.28。因为第二所房屋是用来投资的,所以这所房屋的租金收入可以被用来申请贷款。
按照上面的说法,假设全款买房,那么他可以买入$300,000的房产。每周租金为$300。该投资者每周的净开销依然为$100,所有剩余资金用来提前还贷。三年之后的情况为,贷款剩余$418,227.76。第一套房产增值为$740,000,第二套房产增值为$372,000。考虑到房产折旧的问题,假设房产折旧为每年3%,也就是$9,000,这个是可以抵扣所得税的,三年的应该缴税的收入为$262,800,扣除每年$9,000的折旧费用,最后得到$235,800。纳税公式为:17,850+40%*(Ordinary Income – 750,000)。因为该投资者的工资加上收入高于$750,000,所以要交更多的税。三年所有的税额为$64,350。三年后的资产增值为:(740,000-620,000)+(372,000-300,000) + (496,000 – 418,227.76)=$269,772.24。
假设现在该投资者选择贷款买投资房,贷款比例为60%,那么该投资者可以买入$750,000的房产。贷款额为$450,000。每周还款额为$726.11,每周租金假设为$700。这样用收入来偿还两个贷款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60%的贷款比例申请贷款也很简单。因为第二个房产是用来投资的,所以折旧和贷款成本都是可以用来抵扣税收的,所以每年可以抵扣的收入为$56,700。三年的总共收入为69,000+72,000+75,000+700*52*3=$325,200,税本来应该一共是$93,630,但是因为投资房屋成本的抵扣,实际上的税收应该为$32,580,税上面就少交了六万多块,实际上,这等于政府在帮投资者付一部分投资房的贷款利息!按照原来假设,所有现金结余都被提前还入贷款。三年之后,总收入为325,200+300*52*3=$372,000,税收为$32,580,日常支出为$15,600。每周净收入为$2075.77,每周总还贷额度为$1,541,结余为$534。全部还入第一个房屋贷款。所以三年之后房屋总价值为740,000+930,000=$1,670,000。第一个房屋贷款上面还欠$399,704.32,第二个房屋贷款上面还欠$438,217.32,总净资产为$832,078.36。相对于第一个三年,资产增值了$599,929.96是上一种情况资产增值的两倍以上。
后面就可以根据这种方法不停地把房地产投资滚大,从而享受租金回报,资产增值和税务优惠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了
经济学中的杠杆到底是什么?
杠杆的本意就是以小博大,四两拨千斤,所以在经济领域,杠杆就是指小资金撬动大项目。而经济去杠杆,简单说就是消除这些以小博大的资金,表现为降低企业负债率、减少金融产品嵌套、减少违规信贷等等。而对于不同的经济主体来说,去杠杆也有不同的含义:
居民
居民这边的杠杆主要是按揭买房和消费贷。按揭都比较熟悉,30万首付,买100万的房子,那么其中70万公积金贷/商业贷就是加杠杆的资金;再比如消费贷,利用你的信用积分去平台借钱消费。以上的两种方式,实际上都是用我们的信用、公积金或者实物等进行的抵押贷款。
而去杠杆并不是不准我们买房,不准抵押贷款,而是将杠杆的比例降下来。原先30万首付可以“撬动”70万的贷款,现在不行了,提高首付比例,限购,得40万或者50万。原先信用积分600分以上,现在得700分,可贷款的人就少了很多,同时坏账率也会有所降低。
工业企业
在经济繁荣期,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会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企业的话,这就意味着货币流动性更宽松,更容易能贷款到更多的钱,项目更容易得到有关部门的审批。这时也正是企业加杠杆扩张的时期。公司资产/估值1亿,原先只能贷7000万,现在可以贷到2亿,财务杠杆加到2倍。
而去杠杆则是在有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如果放任信贷宽松和项目接连上马,不仅会让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还会给银行造成坏账负担。一旦企业破产倒闭,银行的钱就玩完了,而银行的钱是又来源于老百姓的存款、企业存款、理财资金等等。因此这么一来就会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因此这时国家对央企去杠杆,也是将金融危机扼杀在摇篮中,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维持金融市场稳定。
政府
目前的去杠杆主要针对的是地方政府的债务去杠杆。目前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主要是地方政府一般债与专项债。
一般债就好比是中央政府的国债,而专项债则是面对那些土地储备、棚改、收费公路、PPP等项目的债券。这些债券的最终目的都是融资。就拿棚改来说,动辄上亿的拆迁款,地方政府财政肯定吃不消,这时就需要发债融资,得来的钱投资棚改项目。
现在地方政府要去杠杆,就是降低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根据住建部数据,全国棚改货币化安置率由2013、2014年的7.9%、9%提高至2015、2016年的29.9%、48.5%,2017年达到60%。一旦货币化安置比例下来了,购房需求和热情自然大幅下降,支撑三四线房价的托底就没有了,最终让房价回归理性。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加杠杆主要就是在投资这块,操作基本就是扩表、期限错配、产品嵌套和放宽信贷。扩表,跟上面说的按揭差不多,理财产品自有资金一点点,剩下全靠借,然后加杠杆、通道等等绕过监管发行产品;期限错配就是用短期资金去投资长期项目,就好比你用1年定期的钱去存5年定期的利息,用短期资金去博取长期收益的理财产品一大把。比如银行经常发行的几个月期滚动理财,去投资那些N久以前的项目,这就是典型的加杠杆;产品嵌套,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期限错配。3个月理财投了1年的项目,可是现在到期了怎么办,那就向A机构发行理财募集资金;A机构再打包,向B机构募资...;放宽信贷就是放宽放贷对象的审核,就像本来以前都是买大盘蓝筹,现在只要能赚钱,ST也可以考虑一下。
而去杠杆就是将这些情况一网打尽:限制金融机构理财投资范围,紧缩市场流动性;打击理财产品资金错配;打击理财产品层层嵌套;收缩信贷。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阿基米德要求太低了,只要一个支点,而撬动地球最要紧的,其实是那根杆子,如果杆子断了呢?我们也有一句经典怼回去:“撬起地球砸自己的脚。”那应该挺痛的。
经济学杠杆,就是借贷。万物借贷都需要抵押,我们经常盯着实物抵押,实际上,资金本身就可以抵押。这就形成了杠杆,如果一个人有10块钱,他用这10块钱作为抵押借来10块钱,也就是一倍的杠杆,我们说他用10块钱撬动了20块的杠杆。这个时候如果这个贷款人有本事,让20元增值,变成了30元,这杠杆就去掉很多。那个时候30元里面10元是负债。所以去杠杆可以有两个思路,一个是还钱,10元负债还掉一些,另一个是涨价,涨上去的时候,tx ,然后那部分资金就可以归还借款。这两样都有体现,我们发现楼市其实是遵从涨价去杠杆,结合去库存,所以有房一族很欢乐。
杠杆并不是只存在于借贷,还有货币,诸如存款准备金,银行出借100元给甲,可这笔钱实际上还在银行手里,甲没有拿出来放在口袋里,于是银行扣除存款准备金,打比方10%之后,90元继续借给乙。你看看,银行就100块钱,他借出去了190块钱。这就是杠杆,理论上这种借贷会循环无限的放大。所以说降低准备金又称之为金融手段里面的“麻辣粉”。因为力度很大。
杠杆也体现在货币发行上面,比如美联储如今要缩表,实际上就是回收美元。央行是没有净资产的(理论上),我们假设央行又1元净资产,而他发行了100万货币,那么资产100万,负债100万,这个杠杆就是100万倍。当然不能这么说,我们只是简单的说明,其实多发货币也是增加杠杆,去杠杆也代表要回收货币。
综上,用小钱撬动大钱就是加杠杆,加太多了,就卖资产还掉借贷款,就是去杠杆。
杠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钓鱼时用的鱼杆、夏天用乘凉的风扇、工作中用的撬棍都是利用了杠杆原理。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就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很形象的解释了杠杆的原理。
杠杆就是一种以小博大的工具,如今,杠杆被广泛应用到了经济上。在经济学中,杠杆是以特定的比例放大投资结果的工具。在楼市、股市、汇市、期货、企业融资等活动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杠杆是一种以小博大的投资,各个市场中的杠杆比例也不同,杠杆的比例越大,所需要的本金就越少。盈利和亏损的倍数也就越大,反之越小。
15年股灾时,有个的反应杠杆风险的真实案例。一股民股灾前,手中有80万本金,但他用了四倍的融资盘后,手里就有了400万的资金,全仓买入一支股票。如果二天上涨20%的话,他就能得到400万 20%=80万的收益,也就是说,二天二个涨停,他的本金就会翻倍;但悲哀的是,他碰到了熔断,二天二个跌停,结果,二天就 把80万本金赔没了, 爆了仓,最后跳楼自杀了,这在当时还上了新闻。
杠杆除了放大盈亏外,还有活跃市场的作用。如贵金属市场、外汇市场等如果不使用杠杆,平时的波动很小,而且一手最小的交易也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之多。如使用50倍杠杆后,就可以用原来实际金额的五十分之一来撬动这笔交易,这样即降低进入的门槛,同时放大收益的比例,让市场更加具有吸引力。
经济上的杠杆没有好坏之分,楼市使用杠杆后,可以让你30万的本金,住上100万的房子。所以,理论上,杠杆可以撬动地球;但实际生活中,更多的是撬动着一个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忘记在那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杠杆,杠杆就像女人,越美丽就越危险。所以,在使用杠杆时,看到它美丽的一面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的风险,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杠杆。
通俗的说,经济学中的杠杆就是买你买不起的东西,这个主要发生在投资领域。
也许有人会问,买不起的东西怎么买呢?
就是找朋友借钱或到银行贷款买。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自己买不起,还得借钱,那为什么还要去买呢?
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买的东西会升值,并且升值幅度达到一定比例。
举个例子:
一副名家字画价格为100万元,明年市场价达到120万元,银行贷款利率10%。而你只有50万元,这时候你就要考虑买还是不买?字画投资回报率为(120万元-100万元)/100万元=20%,大幅高于银行贷款利率。这时候,到银行贷款50万元,买下字画,第二年120万元卖出,还了银行贷款本息55万元,扣除自有资金50万元,净赚15万元。
当然,名家字画仅仅是举例子而已。通常,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有人因加杠杆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因加杠杆倾家荡产,具体是否值得加杠杆,需要综合自己的实力、投资品价格走势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
刚写了一篇关于杠杆的文章,从经济学定义上说,金融杠杆的实质就是货币乘数撬动经济活动,并通过债务的形式表现出来。打个比方,比如股市杠杆就是个人投资者通过信用质押从金融机构以一定比例拆解资金,虽然没有明确债务,但实际上这里的风险就是以债务的名义体现出来的。一旦你有所损失,实际上就是实打实的债务。杠杆通过扩大资产负债,去博取超额收益,这就是杠杆。
关注经济解读,关注小欧股迷
杠杆原理来自阿基米德棍子撬地球论,就是以很小的力量可以拨动很大重量的东西,用在经济学上其实就是借力赚钱的意思,假如完成一单生意很暴利的生意,没有启动资金作为支点,那它就是不成立的,生活中有很多事例可以证明这个观点,假如你想买一套房子,但房子需要上百万根本买不起,但用分期还款的方式,借用了银行的钱实现了有房的梦想,假如买房之后的十年,房价翻了几倍,那么你卖掉房子还了银行的钱,还有很大一笔剩余,这就是你用了经济杠杆的原理套取了一笔财富,其意义的深层原理,就是利用了银行,把风险交给银行,把利润留给了自己。
当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并利用这个经济学原理时,银行的风险加大了,也不利于 社会 的稳定,各种p2p暴雷跑路其实就是这个意思,用别人的钱为自己赚钱,这就是杠杆,当杠杆无限大的时候,风险自然剑指银行,假如房产价格暴跌,其金融风险是无法估计的,像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同样波及别的国家。
最近的蚂蚁上市被搁浅,其核心原因与金融杠杆是分不开的,假如大家都在使用花呗、借呗去超前消费,那么蚂蚁金融的钱又从哪里来?其实是借贷越多,他们就越赚钱,用大家的借款条总额去融资贷款,然后再次放贷出去,间接地把应该储蓄在银行的钱,利用杠杆经济原理翻到100倍甚至更多,这是不利于国家金融稳定的,所以遭到约谈也是在所难免的,要不银保监会就形同虚设了。
楼市需要去杠杆,才能抑制大量炒房者利用杠杆把房价越炒越高,这对普通刚需是不利的,金融去杠杆,才能防患于未然,假如杠杆力度过大,是难以收复的,泡沫过大,总有破灭的一天。
,
对于杠杆问题,楼市也好、经济也罢,简单的说就是10万成了100万,100万成了1000万,这杠杆是多少?10倍,而经济学中的杠杆很多,包括价格、税收、贷款等等。
我用个人理解的最通俗语言来简单说明一下经济杠杆,我来举一你来反个三。
就拿贷款来说吧,
某企业本身市值3000万,但可用资金只有300万,这个时候他们手里有一个很好的研究项目,可惜啊,没钱进行了,那么这个时候政府也好、银行也好,都看到了其项目的可能性。
为了推动企业的持续科研能力,贷款三千万给企业,于是企业一下子就活过来了,也在未来的日子里成功了,这就是杠杆。
很多的企业也好、还是经济也好,甚至个人,逐渐依靠此类方法走向了成功,但是,他们本身的杠杆太重,如果一直持续下去,有一天一定会炸的,所以需要去杠杆,让企业用自己本身的钱来进行持续性经营。
就好像买房,不让你抵押贷款了,这也是去杠杆。这么一说,可能理解起来就简单了吧。
关注一号文经,将为你带来更多原创优质内容。
经商的核心就是杠杠,当然这个词是经济学上的,还可以理解为借贷、加权,泛义也可指影响力,比如世界上第一个百万富翁保罗格蒂夺标第一口油井的时候请当地官员来露了个脸,吓的大家都不敢跟他抢了!
古代赚钱手段就是两招,一招就是囤积居奇,把货压在手里待价而沽。另一招就是垄断货源、渠道或市场。加杠杠就是买预期,下定金这块地产的蔬菜瓜果的只能卖给我。那些年阿里巴巴的投资者就是看好未来的效益敢砸大钱,如今都赚大发了!
二十年前有个“张家港精神”,是江苏张家港率先高负债建保税区,现代化的港口,使沙钢崛起,加杠杠使张家港人提前五到十年享受到富裕的生活。
加杠杠虽然可以四两拨千斤,也要讲时机、方向、力度,有个股市老手在开始融资那年先挣几百万后亏一千万,加杠杠让他从此一蹶不振。
阿基米德杠杆原理:就是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也就是说杠杆,只要杠杆够长,离支点越远,越省力。只要用小点力就可以撬动比自己重很多倍的物体。
经济学上讲,利用较少的资产,可以获取几倍资产,并让这资产产生收益。杠杆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期货交易就是其中一个。用少量本金,就可以交易,可以翻几倍收益。房地产上最为明显。比如一套房子100万,你有100万现金,只能交易一套房子,等他涨到120,卖掉赚20万。但是如果你用杠杆,用20万去银行首付买,可以买5套。等涨到120万,你一起卖掉,一样100万成本,可以比全款只能买一套多赚四倍收益。这就是经济学里杠杆原理。
很多人不懂什么是杠杆,这里给一个非常直白且通俗的说法: 负债即杠杆 。
所谓杠杆也就是以小博大,看到上面的图你就可以发现,杠杆可以进行无限放大。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整个地球 ”,说明了杠杆的作用。
以单个个人来说,
比方说,我身上只有1万元,我借了9万元,一共十万元,投资一个生意,那么我就是加了10倍的杠杆;
对于企业来说,我的净资产只有1个亿,但的总资产是2个亿,那么我的杠杆就是2倍;
对于金融投资来说,如果我要买卖期货,我只交了5%的保证金,那么杠杆就是10倍。
对于经济学来说,杠杆 是指信贷规模过大,整个经济的负债过多 。
因 为,杠杆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加速发展,用坏了可以导致崩溃 。
最简单的比喻就是:你有1万块钱,投资于期货,你有可能1天之内就赚到5000元,收益率达到50%,但是你同样有可能一天之内损失5000元。这就是杠杆的作用。
所以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国家要限制杠杆,主要是为了控制风险,防止引发系统性风险。
贷款为什么是杠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杠杆和贷款的区别、贷款为什么是杠杆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