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是怎么处理不良贷款的?
; 银行不良贷款,是指银行贷款给个人或者企业,企业逾期很长还款或者甚至无偿还能力,导致银行长期回收不了资金的贷款。不良贷款可以说是银行体内的“毒瘤”,侵蚀银行的利润或资本金,严重的还会引发银行破产。
银行不良贷款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借款人恶意逃避还款,一种是因为资金短缺,短期无力偿还。对于第二种情况,银行会在评估后视情况续贷,通过借新还旧、还旧借新等方式来帮借款人渡过难关。而对于恶意逃避贷款的行为,银行会采取法律手段。标准流程是将借款人的抵押物拿到法院拍卖。通常拍卖三次仍卖不出去的资产,就进行核销或打包出售给资管公司。
东方资产一名内部人员透露,银行首先会将不良资产组包,随后召开相关介绍会,并通知各家资产管理公司参加。如果只有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对该不良资产包感兴趣,该公司将直接与银行进入议价程序。如果多于一家资产管理感兴趣,该公司会派人对资产包进行尽职调查,再缴纳保证金进行竞价。
资产包没有通常的价格范围,靠其自身资产质量决定定价。如果工作人员尽调后,发现该资产包质量确实不好,核价直接归零的情形也是存在的。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因为银行为了让一个资产包能卖出去,会放入一些回收可能性较高的债权,提高资产包的质量。
银行以什么折扣出售资产包,取决于资产包里装了什么东西。一般来说,固定资产较多的资产包折扣较小,担保性的折扣较大。而对于折价的部分,银行要用税前利润来冲销亏损。
银行收不回来的不良贷款最终是怎么处置的?有什么规定?
恭喜题主答对了,加10分,确实是银行只能自认倒霉。银行经营贷款业务,实质上就是经营风险,有盈利就有风险,只要不良贷款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没有触发监管底线,就不影响正常经营。但是不良贷款处置并非简单的事,而是要经过长期繁琐的流程。
首先我们需要大概了解一下贷款五级分类,也就是划分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为:正常、关注、次级、不良、损失。 次级、不良、损失三种都属于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如果收不回,又没有抵押物可处置,或者是抵押物多次流拍,那银行确实只好自认倒霉了。虽说看上去银行吃了大亏,可是实际上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很低,基本上都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而且银行在贷款出现关注情况时就需要从利润中扣除相应的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就是为了应对不良贷款而弥补损失的。
但是不良贷款对于借款人来说,影响可就麻烦了。 其一是个人征信进入黑名单,欠款不还清永远不会消除,即使还清欠款也要5年之后才恢复正常。
其二经过法院判决,借款人拒不执行或者无力偿还的,将会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失信被执行人进一步会限制高消费令,不能乘坐高铁、飞机、入住星级酒店、出境 旅游 、购房、购车等,甚至影响子女就业就学。
综述,个人征信是每个人的第二身份证,无论如何都必须保护好自己的信用记录。贷款如果出现了还款压力,及时与银行方面沟通协调,积极配合银行催收工作,申请减额续贷、贷款展期等方式,延长贷款期限,避免进入司法程序。
不良贷款基本是每个银行现实遇到中的很头疼的问题,不过出现不良贷款并非就代表着损失,举个例子:之前报道的贵阳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约100亿元,不良率近20%,单以贵阳农商每年的利润,需要20年才能把不良余额覆盖掉,但中诚信国际仍给予贵阳农商A级的评级,这就是因为不良贷款并不代表着一定就是损失,那么银行对于逾期的不良贷款处理方式是怎么办的呢?(个人与企业的处置方式类似,因此统一介绍企业的)。
借新还旧、展期、重组
对于逾期的贷款,通过调查确认,企业只是阶段性或者临时性的经营困难,目前仍然有能力偿还利息,只是暂时无法偿还本金,那么银行一般会采取借新还旧(发放新的一笔贷款归还旧的贷款)或者展期(把贷款归还的期限延长)的方式,来减轻企业的压力。
对于企业问题较大的,会通过重组的方式解决,比如由另一外一个经营正常的主体(如原来的担保人)来承接这个贷款。贷款重组要求借款人及担保方式均不得弱于原来的借款人及担保方式。
贷款清收
如果采取上述方式,均无法解决问题的话,一般银行会向法院起诉,查封、冻结、扣押企业名下的资产,通过划转企业银行账户内的资金或者拍卖企业的资产(当然现实中不少企业的资产都分别被抵押至不同的银行,所以银行常常只能拍卖抵押于本行的资产),来归还银行的贷款,如果企业的账户余额或拍卖的资产不足以覆盖全部的贷款的金额,本笔业务又有保证人的,那么银行会向保证人进行追偿,由保证人赔偿。
这个阶段的,如果有抵押物的,一般可以回收的贷款本金在90%以上(因为抵押物抵押时都是按0.7折及以下的比例抵押的);如果是保证的,可以收回的贷款本金在70%以上。
贷款转让
有些比较难以处理的,比如抵押物地理位置较偏僻不好处置或者保证人不配合,每次归还一点点等等,银行不想花费太多时间及精力处理的,会统一打包卖给不良资产清收公司,过后不良资产清收公司无论收回的资金高于或低于银行出卖的金额,均与银行没有任何关系。
贷款核销
通过第二及第三种方式处理后,仍然有缺口的部分,比如贷款1000万元,通过上述方式最终只收回900万元,那么剩余的这100万元,就是真真正正的不良贷款,也是银行确认无法追回的了,那么银行就会把这个差额核销掉,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核销只是银行的做账方式,表明账上没有这笔不良金额了,但你和银行的债务关系并没有解除,如果将来有还款能力,银行可能还会找你还款。
总结
个人的不良贷款与企业的解决方式一样,不过因为个人贷款的金额比较小,银行一般都直接跳过第一步骤,直接从不良清收阶段开始。银行不是慈善机构,对于不良贷款,不会轻易接受损失,均会采取一切一切的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的金额。
银行收不回来的不良贷款,都会经过催收、资产处置、债务转让、核销等几个环节,针对每笔贷款的性质和金额,处理的流程和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助学贷款,我身边就有一个例子,女性,毕业后,助学贷款一直没有归还,后来打印出来的征信报告就显示呆账,期间失信人步入 社会 ,更换了联系方式,银行一直无法联系到她本人,以至于她都没有经过什么像样的催收,现在生活如旧,呆就呆了,用她自己的话说,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还。
说说最常见的房屋按揭贷款,这个贷款业务有一定的广泛性。 就目前而言,住房按揭贷款属于相当优质的贷款,一旦贷款人开始逾期,银行就会电话及时进行提醒,询问相关的原因。逾期三个月后,银行就会和按揭人协商,将房屋出售,以便偿还债务。
这个时候部分按揭人是会同意的,这个时候处理房屋的价格按揭人还有很大的话语权,如果这个阶段也错过,银行就会起诉按揭人,银行也就会毫无争议的胜诉,房屋进入法院拍卖系统,至于售卖价格,以评估公司提供的价格,然后再打一个折扣。
部分银行会把一批逾期的客户打包,出售给资管公司,然后资管公司来和债务人谈判,是协商处置还是走法律程序,就看谈判结果。
市面上有抵押物的贷款,比如私人借款、公司为借款主体的抵押经营贷大致都是这么个流程。这也就是马云所诟病国内银行业当铺思想的根源所在。
再来说说无抵押性质的信用贷款,比如信用卡、信用贷、税金贷等等,都属于此列。 目前最突出的就是信用卡、信用贷,违约逾期的特别多。
一旦逾期后,银行或者消金机构先自行催收,催收无果就会外包给专业的催收公司,其实套路都一样,就是威胁恐吓,打心理战,爆通讯录,搞的你颜面扫地。如果你心理强大,挺过这一阶段,三方催收就会撤退,银行和消金公司就会通过自己的法务批量起诉债务人,至于怎么判决,就看证据了。
其中有一点是要关注的,就是信用卡的债务超过一定额度会有被刑事追讨的可能 。这个没有统一的判定标准,有欠几十万都没被刑事立案的,有欠5、6万就被刑事立案的。需要特别注意。
针对这些债务,一旦走入司法程序,判决后,债权人胜诉就会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个执行局就是干这个的,原来叫执行庭。强制执行就是查找债务人名下的财产线索,一旦发现有,该划走的划走,该查封的查封,查封以后就是等待拍卖。
总之,银行对待清收不良资产是有各种手段的,债务人基本都是被动的。其实,个人类的不良贷款占所有不良贷款的比例基本都是九牛一毛,真正的不良贷款都在各地方以某些名头挂着的,贷新还旧,循环授信掩盖着,这才是最大的不良贷款。
银行的不良贷款最终都是怎么处置的?直接默认损失吗?
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不良贷款是每个银行经营过程中必定会遇到的一个问题,那么对于不良贷款,银行都直接默认损失吗?显然并不是,对银行运营有所了解的应该知道,出现不良贷款并非就代表着损失,因为针对于不良贷款,银行有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保护自身的债权。
不良贷款是有分类的,不同程度的不良贷款,银行处置措施也不一样,比如对于部分企业或者个人而言,其名下的贷款出现逾期,只不过是临时性周转问题或者短暂性的困难,个人/企业的经营运作还是良性的,如果能确保正常经营,那么在未来预计有足够的能力来偿还贷款本息。对于这类还有回收希望的个人/企业,只要其能保证按时还息,一般银行会采取以时间还空间的方式来帮助企业。
“时间换空间”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借新还旧,二是展期,三是重组。 对于借款主体问题不大的,那么银行一般会采取借新还旧(发放新的一笔贷款归还旧的贷款)或者展期(把贷款归还的期限延长)的方式,来减轻借款主体的资金压力,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
对于借款主体问题较大的,银行一般会通过重组的方式解决,比如由另一外一个经营正常的主体(如原来的担保人或者申请人集团内另外一家经营运作情况良好的企业)来承接这个贷款,再通过分期还款的方式,逐步归还这笔资金。当然重组是有条件要求的,借款主体以及担保方式均不能弱于原来的授信条件,所以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实现重组的。
如果无法通过借新还旧、展期、重组解决问题的话,也就是说这笔贷款是真正的不良贷款了,对于这类不良贷款处置,如果借款主体在贷款行的银行账户内还有资金的会直接划转资金归还(但这个现实不可能,毕竟有资金就不会逾期了),所以最终正常都是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的。
对于抵押担保的(包括动产质押),银行通过法院诉讼的方式,查封、冻结、扣押企业名下的资产,再通过拍卖企业的资产来偿还欠款本息(当然现实中不少企业的资产都分别被抵押至不同的银行,所以银行常常只能拍卖抵押于本行的资产);
对于保证担保的,如果保证人愿意直接代偿最好,如果保证人不愿意代偿,只能通过诉讼方式,强制保证人履行担保责任(保证人履行担保责任后,可以自行再向借款人追偿其代还的金额)。
如果既有抵押还有担保的,两者会同时进行,通过上述方式清收后,如果有抵押物的,一般可以回收的贷款本金在80%以上(毕竟抵押物在抵押时都是按0.7折(商业是0.6折的系数)抵押的);如果是保证担保的,一般也可以收回的贷款本金在60%以上,所以银行实际损失并非逾期的账面金额。
当然通过法院诉讼的方式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比如遇到抵押物地理位置较偏僻,抵押物拍卖数次流拍,不好处置;或碰到保证人不配合,每次归还一点点;或保证人也无力归还的情况等等,银行因清收人员是有限的,不可能花费太多时间及精力处理的这些较棘手的情况,所以在清收阶段无果的情况下,对于各类难以处理的案件,往往银行都会统一打包卖给不良资产清收公司,过后不良资产清收公司无论收回的资金高于或低于银行出卖的金额,均与银行没有任何关系,当然通过转让的方式,银行损失会高一些,一般不良贷款的转让都是两三折的系数(比如100万的不良贷款,按照20万的价格转让掉)。
通过第二种及第三种方式解决后,仍然有缺口的,比如贷款100万元,最终只收回80万元,那么剩余的这20万元;就是真真正正的不良贷款,由于这个金额无法追回了,一般银行就会核销掉,核销掉的才是银行真真正正的损失。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种处置方式形成的差额,其核销只是银行的做账方式,表明账上没有这笔不良金额了,但你和银行的债务关系并没有解除,如果将来有还款能力,银行可能还会找你还款。(第三种方式,贷款转让,由于其债权已转让,故而后续你有款能力了,只是你和资产公司之间的问题,与银行无关了)。
个人的不良贷款与企业的解决方式一样,不过因为个人贷款的金额比较小,银行一般都直接跳过第一步骤,直接从不良清收阶段开始。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不良贷款并不是银行就默认损失了,现实中银行都会采取一切一切的措施,尽量挽回,以降低损失的金额。
对于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和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方法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