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整理分享关于支付工具井喷式发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支付工具的演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快速导读目录:
第三方支付有哪些新趋势?
可以参考以下的文章
这三大业务支付工具井喷式发展,将引领第三方支付的未来
由于金融互联网化的纵深发展,第三方支付逐渐超越传统银行支付,成为市场交易的主流手段。近日媒体爆料称,滴滴将全资收购第三方支付平台一九付。滴滴、唯品会、新美大等场景巨头纷纷加入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游戏中。可以说,谁把握住第三方支付的未来,谁将占据互联网金融高地。
探讨第三方支付未来的意义何在支付工具井喷式发展?
近五年来,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呈井喷式增长。虽然近两年的环比增长率出现下降,但是由于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规模和增长率均呈现连年增长的趋势。而TrendForce预测17年年底全球移动支付市场将达到7800亿美元,比16年增长25.8%。未来互联网金融特别是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空间依然存在。同时,无现金社也将在未来5到10年内由理想变为现实。
第三方支付发展到今天,通过不同的支付手段满足了各行各业的需要。就目前而言,第三方支付的主流支付产品有支付工具井喷式发展:网银支付、移动支付、数字电视支付、固话支付、ATM支付、NFC近场支付、扫码支付、点卡支付、预付卡支付以及城市支付服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目前还出现了声波支付、指纹支付、脸部识别支付等多种支付手段。而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也催生了跨境结算、国际信用卡收单等跨境支付方式。
然而,有些支付产品的受众群体只能限制在特定或者少数人群里,如数字电视支付和固话支付。要在未来的第三方支付占据一席之地,支付产品和服务应受众广泛,行业前景可观,并能解决用户痛点的。而移动支付,城市便民支付服务,跨境支付正是满足以上要素的三大支付业务,同时,它们也代表了第三方支付的未来。
移动支付
携程成了出行代名词,Kindle成为了阅读代名词,微信成了社交代名词。外卖、洗衣、修车……只要有潜在的需求,任何东西都能在移动设备中完成。加油站、便利店、甚至路边水果摊,都能支持扫码支付,这就是移动设备的可怕之处,也是移动互联网得以高速发展的原因。
但是,目前移动互联网仍存在诸多不足。根据艾瑞咨询数据,仅有33.9%的网民在购物时选择网购的方式,而通过网络订票的比例也仅为31.5%。这反映出,国内网民对于移动支付的认知程度和使用频率依旧不高。同时,由于近场支付、扫码支付等技术尚未成熟,因此移动支付的认可度和使用率都相对较低。这说明移动支付目前还处于成长性阶段。但是,随着人机交互支付技术的广泛应用,基础设施的完善,网民使用习惯的转变,未来移动支付必将迎来井喷期。
作为国内第三方支付霸主的蚂蚁金服,其旗下的支付宝早已成为移动支付的代名词。凭借蚂蚁花呗、余额宝等金融理财平台,再加上淘宝和天猫产生的巨量交易流水,以及一系列的便民支付服务,购物娱乐服务以及资金往来服务,足以令支付宝稳坐国内移动支付的宝座。近日,蚂蚁金服接连亮出“大招”。先是马云宣布启动无现金推广计划,并声称5年后把中国带入无现金社会。紧接着,马云在阿里巴巴首届技术大会上,宣布启动了一项代号为“NASA”的计划。在未来20年组建独立研发部门,为新经济体储备核心科技。由此可见,蚂蚁金服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地位一时还难以撼动。
城市支付服务
城市支付服务包含医疗、交管、交通、公安户政、出入境、缴费、教育、公积金等公共服务以及私人定制等私人服务。表面看来,它仅仅是移动支付的延伸。其实不然,城市支付服务的背后,依托的是强大的移动互联网加上社交媒体的体系。
公共服务作为生活化消费场景,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容纳各种生活消费场景的平台。例如:市民若想预约护照和办理港澳通行证,只需在社交平台上提交资料即可完成支付工具井喷式发展;其他诸如验车预约、车辆及驾照违章查询、发票真伪查询、生活缴费查询等事项,通过社交平台,便能轻松实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定制化,个性化的社群消费逐渐兴起。这种消费不受地理、时间的限制。不同社群的接连建立和发展壮大,将形成一种病毒式的裂变。就目前而言,罗辑思维,以及各类的电商社群:如母婴社群、美妆社群等,都是发展社群消费的典型例子。其背后的逻辑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当基本物欲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转向更高层面的物欲享受,即个性化和定制化的社群文化。我们也许很难找到一个满足所有人需要的商品,但是我们可以找到同一个圈子里大家都喜爱的商品。而这种基于社群的商品就能产生消费。
无论是公共服务还是私人服务,其背后依托的都是具有很强用户粘性的社交工具。用户通过使用社交工具,能够迅速获取自己的生活场景中的任何服务,这是一种集移动支付和社交工具于一身的城市支付服务。就目前而言,能满足这两大要求的也就只有腾讯了。腾讯作为中国社交工具霸主,QQ和微信两大社交工具形成了扎实的社群基础,而微信支付作为仅次于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应用,既有微信红包这种带有社群属性的产品,也有公益、打车、票务、家政服务、生活理财等带有支付属性的产品,形成了强大的支付+社交的“护城河“。这也是支付宝等竞争对手望尘莫及之处。
跨境支付
易观预计,未来两年,中国出口总值将稳步回升,预计18年出口零售电商的交易规模将是06年的三倍以上。电子商务在逐步改造传统外贸行业的同时,也会给外贸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个人来说,如果是开展国内电商业务,通过支付宝,财付通两大巨头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就可以基本满足交易需要了,并且不用担心手续费,安全性等问题。但是,如果从事的是跨境电商,交易流程就复杂得多了。支付只是跨境电商交易流程的一部分,跨境电商交易还涉及收付款,物流仓储,报关等流程,而且不同于支付平台的收付款方式、适用范围等差别也非常大。以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贝宝(Paypal)为例,对于小额交易而言,使用Paypal是非常划算的,而且Paypal的国际知名度也非常高,深受欧美地区用户的信任。但是,Paypal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其一,Paypal提供的只是跨境支付,而报关,物流仓储等环节还是需要商户自行解决。其二,很多使用Paypal的朋友都曾有这样的遭遇:账户容易被冻结,消费者利益凌驾于商家利益之上,导致商家利益的损失。
就目前而言,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跨境支付业务服务的前提需是获得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业务许可,或得到外管局跨境外汇结算业务试点资格。智付支付,又名“Dinpay”,是国内少数几家获批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针对目前跨境支付的痛点,智付推出了跨境外汇和人民币支付与结算,跨境物流仓储、海关国检备案、报关报检、国际信用卡支付等跨境出款和收款业务的整体解决方案。。智付通过与国内外知名跨境物流仓储运输企业合作,并与海关、保税仓、海外仓等渠道实现备案和对接,搭建起集仓储,物流,报关,支付于一体的跨境闭环系统,解决了目前困扰商户的跨境服务问题。
第三方支付工具为什么能够取得快速的发展
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交易行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可以上网购买和出售商品和服务,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为此提供了极大的价值,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一些不可能的服务。在国内这块几年前到现在依然是个起步阶段,而需求又是如此巨大,所以第三方支付公司拥有如此好的发展环境,自然发展速度这么快。
手机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相同点
1、 操作第三方支付便捷、低廉 经记者多方体验,在业务开通上,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均可通过手机客户端直接注册。填写手机号、电子邮箱、身份证号等信息即可,操作简单。但绑定的银行卡需开通网上支付功能。 银行的手机银行功能虽然也能实现手机注册,但出于安全考虑,手机注册的用户只能实现部分功能。如建设银行手机注册的用户只有查询功能。而要实现转账、缴费等全部功能,则需持银行卡、身份证到柜台开通。
2、 在支付体验上,手机银行均需输入支付密码,而支付宝钱包10000万以内的每日小额支付无需输入密码,操作更加简单。2013年,“双11”支付宝单日手机支付达到4518万笔,为前年5倍,占总支付笔数的24%。
3、 在手续费上,手机支付宝钱包向银行卡转账零手续费。而手机银行转账则收取部分费用,但较网点和网上银行转账收费低。如建设银行官网显示,使用手机银行办理系统内转账同城不收费,异地按转账金额的0.15%收取,跨行转账手续费按交易额的0.3%收取,均是最低1元,最高15元。事实上,双方在操作和手续费上早有交锋。去年4月,支付宝针对手机客户端转账至银行,执行单日免费转账5万元的优惠,且不需输入收款方开户行信息,简化转账流程。大多数银行迅速做出反应,延长手机银行免费期限。
4、 功能手机银行更全面 随着移动支付的井喷式发展,转账、手机充值、信用卡还款等功能已成为其“标准配置”,水电煤等生活缴费、彩票认购、理财产品等增值服务也愈加受到用户的关注。支付宝钱包等第三方支付方式与生活场景的结合更好,如可办理转账汇款、网上购物、余额理财、游戏点卡、打车等业务。手机银行除了转账汇款、缴费、充值、还款等“标准配置”外,围绕银行的专业服务,拓展了很多专属金融服务。如工商银行手机银行有理财产品、贵金属等购买服务,还可进行贷款申请和保险购买。不少银行还推出了无卡取现等银行独有的功能。
5、 安全防范风险各有绝招 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在操作上更加简单便捷,费用较低。而手机银行的功能则更为全面,且在额度限制、到账时间上更具优势。但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安全问题都需格外注意。 移动支付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各种安全问题,这也是央行暂停支付宝、微信支付相关业务的重要原因。平衡移动支付安全性与便捷性的矛盾成为服务商面临的重要课题。
6、 据了解,手机支付宝钱包可开通“支付宝支付密码+数字证书+手机动态口令”的三重保护服务,确保账户安全。微信方面也推出了账号保护机制和微信账号紧急冻结通道两大安全举措,并与中国人保财险合作,对用户全额赔付。 手机银行方面也针对安全问题提供了技术保障。如建设银行手机银行具备身份认证、黑名单交易阻断、账户分级控制、超时退出功能,并对交易全程加密。近日,工商银行推出手机U盾,将银行系的支付安全逻辑延伸至移动支付领域。
7、 一位国有大行人士表示,在支撑系统安全的计算机运算能力上,互联网企业与银行不可同日而语。“同样是6位账户密码,破译可能性存在天壤之别,以国有大行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普通计算机根本无法破译。”上述人士表示。
支付历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1、1985年国内第一张银行卡
世界上第一张信用卡出现的1915年,并不是银行发出的,由一个国外商行发行的,而世界上第一张银行卡出现在1952年,是美国的美州银行在加利福尼亚州发行了美州银行卡。
而我国的第一张银行卡出现在1985年3月,由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卡”,也称为“珠女卡”。
2、1986年国内第一张信用卡
1986年6月,中国银行发行的“长城卡”成为我国国内发行的第一张信用卡,这张信用卡被赠予了发行该卡的支持者–时任央行行长的陈慕华。信用卡的出现是受当时国外来大陆旅游的刺激下产生的。
3、1996年第一家网上银行
国内第一笔internet网上支付得以实现,买卖双方世纪互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的王柯平先生分别成为国内第一个网上虚拟商家和网上支付第一人。
4.VISA进入中国与银联的成立
自1985年中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以来,1989年工行发行牡丹卡,1990年建行发行龙卡,1991年农行发行金穗卡,1992年深发展发行发展卡,1993年交行发行太平洋卡,从此,中国逐步进入了卡消费时代。
5、跨越千禧年,电子商务时代来临,网上支付井喷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电子商务热悄然升起,欧美地区良好的信用制度为电子商务的崛起打下良好基础,这个时期是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期。
同年,国内出现了第一家C2C网站,由邵亦波建立的易趣网。在同一年,马云带领十几个人在杭州投资50万元人民币,创建了阿里巴巴。
6、2003年10月支付宝推出
2003年10月,支付宝走上历史舞台,开启了人们网上支付方式的新篇章。支付宝通过资金三方托管,解决了中国互联网购物的信任问题,因此支付宝快速发展,很快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服务。2004年,支付宝从淘宝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7.移动支付大潮来袭
2013年8月9日微信5.0发布,新增了微信支付功能,向一家独大的支付宝发起挑战。和之前的支付不同,这次支付大战的重点是在抢夺移动端的支付入口和习惯。
2014年9月10日,在苹果发布会上,苹果CEO库克发布了苹果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Apple pay,也加入到移动支付大军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支付
支付工具的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支付工具也越来越多,开始逐渐产生一批虚拟支付工具,开始向电子化支付工具转变。现在流行的网上银行、支付宝、财付通、百付宝、手机支付、快钱、手机充值卡等都是最新的虚拟支付工具。
对于支付工具井喷式发展和支付工具的演变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