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预算硬性约束
硬预算约束是指财务收支计划对企业行为和行动自由的约束是硬性的;或者说,企业的生存只取决于销售收入和投入成本,企业的支出必须以企业的货币存量和收入为约束条件。这一约束条件严格限制着企业行为或构成对企业行为自由的硬约束。
硬预算约束是在所有经济当事人公平竞争的条件下,企业财务约束是硬的。一个相对‘硬’的企业预算约束应该包括下列条件:
1、企业不能影响投入品和销售品价格的变化,而只是价格的接受者。
2、税收是严格的,纳税是无条件的。
3、贷款条件是严格的,没有无偿拨款和补贴。
由此可看出,硬预算约束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靠降低成本和增加销售量,即企业的盈利多寡,最充分、最直截了当地反映了它的经营状况。因而利润率通常成为所有者考核和监督经理人员绩效的充分信息指针。能够获得可靠的关于企业经营的充分信息,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条件。反过来看,这种关于企业经营充分信息存在,才能保证企业的预算约束是硬的。
什么是社会规范中的硬约束?
1、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的(社会)规范。
2、法律是调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暴力性的行为规范,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强制力保证施行。
3、道德是调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非暴力性的行为规范,通过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系。
中国如何在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表现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在合理使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核心是保证资源与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持续支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形成,人均资源占有率偏低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交互作用,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为土地、水、能源、矿产等资源供应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加剧。
1、土地资源约束: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所有经济社会活动都离不开土地资源。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能否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达到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但可利用土地仅占国土面积的1/3,人均占有土地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36人,是世界平均49人的1.78倍。在人均耕地不足的同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不断扩大,农村住房占地不断增加,加上生态退耕和灾害损毁,使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如2006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灾毁耕地、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分别使耕地减少16.7万公顷、3.6万公顷、33.9万公顷和4万公顷。特别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我国土地资源质量及其可利用性下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土地沙化面积扩展高达2460平方公里,大量粮田、草地、林地被沙漠侵占,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中等县(市)的土地面积。土地资源相对贫乏、耕地不断减少和土地资源质量下降,不仅会使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受到限制,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制约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会在“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双重需要下,导致土地供给压力越来越大,影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2、水资源约束:虽然我国江河纵横、水网如织,水资源总量达255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945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21位,是联合国列出的13个严重贫水国家之一,水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局面,导致资源型缺水与水质型缺水并存,使之对工农业生产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越来越明显,成为制约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缺水每年给我国工农业造成的损失高达3500亿元,这还不包括水资源被过度开采而导致的巨大间接损失。美国兰德公司甚至提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八大瓶颈之一就是缺水和污染,它们对经济增长率的负面影响达到1.5%~1.9%,高于能源价格上涨和外商投资下降的影响。
3、能源供应约束:我国在2003年相继出现了煤荒、油荒、电荒。09年一年中今年4月,首钢收购吉布森矿山被澳收购委员会以违反《公司法》为由叫停;中国海外建筑工程的巨头中冶集团与澳大利亚矿产商兰伯特角铁矿有限公司的铁矿石项目投资,也遇到了麻烦;澳大利亚费利克斯资源有限公司宣布,该公司与中国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交易申请尚未获批;10月8日,已在8月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中国上海宝钢集团与澳矿企阿奎拉得到澳外资审查委员会通知,被要求重提申请,这些我国在国外矿业集团并购收购上遇到的麻烦也反映出了能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需要依靠进口满足国内需求,这不但涉及经济问题,而且也涉及政治与国家安全的问题。一方面国际市场能源价格飙升,局部地区能源供应不足和剧烈波动,给我国带来了额外的经济负担,降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使我国利用国际能源改善国内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能源进口的增加,国际上出现了中国“能源威胁论”,使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变得十分突出,面临着很多不可预见和不确定性因素。
4、生态环境约束:人类生产活动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循环交流,社会生产过程伴生着以液体、气体、固体形式的废弃物排放。当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有害物质排放成倍增加、环境自净能力难以维继时,生态环境恶化就不可避免。城市烟尘、酸雨、可吸入颗粒物等,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和反应,形成复合型污染,严重污染了土地资源、空气资源和水资源,直接威胁到居民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农村水土流失、地力衰减、草地退化、土地沙化,越来越多的河水变得不适合农业灌溉和生活饮用,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和人们食品安全。这种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和以农村为中心的生态破坏相互交叉、影响,造成了我国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导致全国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还给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阻碍,使经济安全风险增大。
2、资源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约束产生的原因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只有将产生资源环境约束的主要原因梳理出来,才能找到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正确途径。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各种资源几乎应有尽有,无论是土地资源、水资源,还是能源、矿产资源,其总量都比较丰富,可持续发展之所以面临资源环境约束,除了人口众多、资源禀赋较差、生态环境先天脆弱等客观因素外,无外乎资源环境需求、利用、配置、管理四大原因。
1、需求原因: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升级阶段,经济增长以资源浪费、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为代价。
2、利用原因:习惯于以GDP作为经济增长目标和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使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得以延续,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靠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
3、配置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合理配置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由价格扭曲所导致的资源配置失灵是加剧资源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约束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资源环境被认为是一种可以随意使用或者低价使用的公共物品,其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4、管理原因。有效管理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资源环境管理不完善,成为资源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约束的基本原因。
3、缓解资源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约束的对策
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要缓解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必须以观念创新为前提、以产业创新为基础、以管理创新为保障、以市场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出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以观念创新为前提: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应提高全民族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营造全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良好环境。
2、以产业创新为基础:要把调整产业结构放到突出位置;走资源节约型城市化道路,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推进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切实保护土地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3、以管理创新为保障:通过“恰当的制度安排”,形成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褒扬、对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惩罚。从资源环境管理法制化出发,加快资源环境保护立法,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4、以市场创新为动力:推进资源产业和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运用经济杠杆推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顺资源之间、资源与资源性产品之间的价格关系,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产权制度,大力培育和规范资源环境市场,制定和完善资源环境的市场运行规则。
5、以科技创新为出路: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实现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的转变,实现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增长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结:
缓解资源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关系着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全和整体国力提升,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支好型社会,实现经济、人口、资源、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什么是环境硬约束
硬约束,就是受边界条件影响的限制条件。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
什么叫"预算软约束"和"硬约束"?
预算软约束是指向企业提供资金的机构(政府或银行)未能坚持原先的商业约定,使企业的资金运用超过了它的当期收益的范围。这种现象被亚诺什·科尔奈 (Kornai,1986) 称为“预算软约束”。
广义的预算软约束是指当一个预算约束体的支出超过了它所能获得的收益时,预算约束体没有被清算而破产,而是被支持体救助得以继续存活下去 。
财务预算硬约束,是指投资主体的现金流出量,受到以出售产品和劳务等活动所得现金流入的严格制约,如果现金流出长期大于现金流入,企业就会因资不抵债而破产。
扩展资料
预算约束的软硬程度,取决于具体的环境条件,即取决于要求遵守行为规则的社会关系。硬预算约束是指财务收支计划对企业行为和行动自由的约束是硬性的;或者说,企业的生存只取决于销售收入和投入成本,企业的支出必须以企业的货币存量和收入为约束条件。
这一约束条件严格限制着企业行为或构成对企业行为自由的硬约束。软预算约束是指财务收支计划对企业行为和行动自由不构成有效的约束。当企业不能用自己的收入补偿其支出时,也能继续生存下去。
假设我们可以知道两种商品的价格(p1,p2)和消费者要花费的货币总数m,则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可以写为:p1X1 + p2X2 ≤ m
这里的p1X1是消费者花费在商品1上的货币数,p2X2是消费者花费在商品2上的货币数。消费者的预算约束要求花费在这两种商品上的货币数量不超过消费者能花费的总数。消费者能够负担的消费束是费用不超过m的那些商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算软约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务预算硬约束
什么是金融机构财务硬约束
所谓的「硬约束」,即包含符合宏观审慎性监管框架的资本适足率、资本质量等要求。
硬约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硬约束机制什么意思、硬约束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