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预审”?
预审是指(通常由治安法官主持进行的)决定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起诉被告人的刑事听证程序。
预审是一种司法程序
一、预审是一种司法程序 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审判前的程序,叫预审程序(Preliminary Hearing)。根据美国较为权威的《布莱克法律词典》的解释:“预审是指(通常由治安法官主持进行的)决定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起诉被告人的刑事听证程序。”[1] 美国联邦司法中心主编的法院工作人员培训教材《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刑事诉讼流程》中对预审的解释为:“一个指控前的听审,在该庭审中检察官必须提出足够的证据,以证明具有充分理由相信一项联邦犯罪已被实施且该犯罪系被告人所实施。”[2]而在大陆法国家学者看来:“预审法官确认犯罪事实,查证情节,集中所有迹象,力求证实作案人,这就是预审(D instruction)。”[3] 据此可以概括,预审(Preliminary examination)是一种刑事诉讼制度,是法官行使司法权对侦查和起诉进行审查和监督的活动。
预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预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拥有司法审查权的主体依法对检控方准备起诉的案件进行审 查,以确定案件是否符合起诉的条件,从而决定是否应当起诉,将案件交付审判的程序。简而言之,狭义的预审仅指对检控方的起诉进行审查的程序,可以将其称之为“纯粹司法审查意义上的预审”,从各国立法来看,主要是指对较为严重的案件的公诉请求进行审查的程序。广义的预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拥有预审权力的主体依法参与刑事案件的侦查活动,并对检控方准备起诉的案件进行审查,以确定案件是否符合起诉的条件,从而决定是否应当起诉,将案件交付审判的程序。 简而言之,广义的预审不仅包括了对检控方的起诉进行审查,而且包括了一定程度上预审权力主体对侦查活动的参与和调控,亦即广义的预审涵盖了一定意义上的侦查程序,可以称之为“侦查兼司法审查意义上的预审”。从各国立法来看,在制度设计上,预审程序在两大法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具体特征。
公安预审是什么意思
公安预审是由公安部提前预审。预审机关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刑事被告人采取讯问和调_等侦_措施,_明案件的全部事实真相,决定是否移送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专门机关。只有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审理的刑事案件需要经过预审程序,并且由这些机关自行负责。按照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内部分工,预审由单独设立的预审部门行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审计预审是什么意思?
预审,年报审计的一个阶段。绝大多数审计业务都会经过预审。预审分两种,一种是普通的预审,一种是非常接近年报审计的预审。这个程序主要是提前了解企业的情况,通过对企业前10个月的账务情况,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提前发现一些审计风险,对于一些底稿和测试,也可以提前进行,以减轻年后审计的工作量。
对于不同的项目,具体的要做哪方面内容,还要根据项目经理的判断和要求,区分重点进行。其实,每年预审的开始,就意味着,年审已经开始了。
预审通常需要做哪些工作
进入现场审计,首先需要拿到企业的财务报表,毕竟,年审嘛,实际上就是审计企业的财务报表。
大家要养成好的习惯,拿到报表和账之后,首先要进行核对,再做下一步工作。通常,我们首先会核对一下报表与账是不是一致。有时候我们会遇到,报表与账不一致的情况,比如,企业有两套账的,比如企业因为不同的需要或者管理需要,有多套口径的报表的,也有可能企业编制错误的等等。否则审的报表,与你查阅的账簿都不是一个内容,就变成做无用功了。
然后就是期初数据的核对,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审计时,企业提供的报表的期初数与去年的审计报告数字不同,通常这是因为去年的审计中做了审计调整,而企业没有做导致的。因为审计调整是调表不调账。
我们的审计调整,通常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重分类调整RJE,一种是审计调整AJE,一种是滚调OJE。
RJE,所谓重分类调整,其实也就是报表项目重新分类,并不会影响到本年利润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很多企业可能都不会在账中做调整,所以,检查这种差异的方式,一种就是在企业报表期初数后插入两列,一列是上期审定数,一列是差异,如果是因为重分类造成的差异,比如应收款和预收款的重分类,那么计算出的差异一列,应收款和预收款的差异数字一定是相同的,所以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重分类。
也可以直接查阅去年的调整分录,通过看去年的调整,简单计算看是否一致。
AJE,审计调整,通常是因为发现错报而进行的调整,通常这种调整会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其实核对的方式一致,也可以通过上述方式,通过报表列示结合查阅上期调整分录的方式进行。这种调整通常企业会跟随审计调整在次年的账中进行调整,所以在看调整分录的时候,账表未必会产生差异,这时候最好去账里查阅一下,把企业跟调的分录找到看一下。
因为如果企业跟调的话,企业调整在了次年的账中,这时候,对利润的影响,可能就会涉及到以前年度的损益调整。所以,很多朋友之前问到,为什么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与利润表勾稽关系不一致。其实并不是勾稽关系不一致,勾稽关系是一致的,只是你忽略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因素,因为企业调整了期初的未分配利润,而你还是用的原来的期初未分配利润来计算的。
OJE,滚调,其实就是根据上文所提,审计上期做的调整分录,影响到的利润,企业并未做调整,所以导致企业今年提供的报表依然会存在之前的事项,那么就要把去年的审计调整再做一遍,这就是滚调,但是涉及到的损益,要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期初核对的同时,其实也对企业的账务处理,可能会涉及的审计调整,和一些风险,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审计预审是什么意思?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材料预审是什么意思?
预审是指一些国家刑事诉讼程序中,法院开庭审理前对刑事被告人的预先审查。首见于法国1808年刑事诉讼法典,此后为欧洲多数国家采用。旨在保证只将具有事实和法律根据的指控提交给一审法院,并在开庭前驳回缺乏根据的指控。仅适用于严重的犯罪。由地方预审法官主持进行。预审法官在讯问被告、进行调査、搜查和扣押、听取证词等方面拥有广泛的权力。中国公安、检察机关的预审人员,在侦破案件的基础上,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的审讯。目的是核查所获犯罪证据,进一步查清案件事实、情节和其拖犯罪线索。预审一般从逮捕人犯开始,到侦査程序终结结束。
什么是预审?
一、狭义的预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拥有司法审查权的主体依法对检控方准备起诉的案件进行审 查,以确定案件是否符合起诉的条件,从而决定是否应当起诉,将案件交付审判的程序。简而言之,狭义的预审仅指对检控方的起诉进行审查的程序,可以将其称之为“纯粹司法审查意义上的预审”,从各国立法来看,主要是指对较为严重的案件的公诉请求进行审查的程序。
二、广义的预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拥有预审权力的主体依法参与刑事案件的侦查活动,并对检控方准备起诉的案件进行审查,以确定案件是否符合起诉的条件,从而决定是否应当起诉,将案件交付审判的程序
三、简而言之,广义的预审不仅包括了对检控方的起诉进行审查,而且包括了一定程度上预审权力主体对侦查活动的参与和调控,亦即广义的预审涵盖了一定意义上的侦查程序,可以称之为“侦查兼司法审查意义上的预审”。从各国立法来看,在制度设计上,预审程序在两大法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具体特征。
对于预审是什么意思和毕业预审是什么意思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