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利率与法律依据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类借贷平台层出不穷。其中,借款利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借贷中利率的法律依据,并对借款利率过高的情况进行风险分析。
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合同法》,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超过此标准的利率属于高利贷,受法律保护。
借款利率过高
当借款利率过高时,借款人面临的风险包括:
1. 利滚利
高利贷往往采用利滚利的方式计算利息,即上一期的利息计入本金,继续计算利息。这样一来,借款人实际支付的利息会远高于合同约定的利率。
2. 被追讨欠款
如果借款人无力偿还高利贷,放贷人可能会采取催收措施,甚至诉诸法律。借款人不仅要承担高额利息,还可能面临被查封财产等风险。
3. 信用受损
高利贷记录会反映在借款人的征信报告中,影响其日后申请银行贷款或信用卡的信用度。
风险规避
为了规避借贷利率过高的风险,借款人应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正规的借贷平台
仔细阅读借款合同,了解利率、息费等条款
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借贷
保留相关借款凭证,如借款合同、还款记录等
如遇到高利贷催收,应及时寻求法律援助
借款利率应遵守法律规定,借款人应避免借贷利率过高的贷款。若发现高利贷行为,借款人应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