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岭创投周世平也“进去”了?P2P警醒何在?
他早该进去了,欠了那么多钱返还的时候比挤牙膏还要慢,都是出借人的血汗钱。
P2P从在国内降生开始就是一个典型的畸形产物。
有哪两类人会对这类平台趋之若鹜呢,一、在正规金融机构无法借到钱的人;二、几乎没啥风险意识,对理财产品认知淡薄的人。前者只要能借到钱,多高利息无所谓,因为p2p借钱一开始是不会进征信系统的,甚至弄个假身份证都能借到钱,这对于那些想骗钱的人来说,这真是太香了,凭“本事”骗来的钱为什么要还,而后者属于给点甜头让你成功两次就会下重注的人,加上平台虚假宣传,以极低的逾期率甚至无逾期为卖点,再加上一些国资股东入股,所谓的银行监管,保险投保,找几个明星明人做广告站台,潘多拉魔盒就彻底打开了。
试想,以银行如此严格的风控,近年来不良贷款率都普遍在1%以上,这还不包括没暴露出来或者续贷,化解之后的不良率,实际必定更高,而这些p2p平台的借款客户几乎都是从银行借不到钱的人,属于已经被各家银行排除在外的低质量客户或者说高风险客户,平台动辄对外宣传自己低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稍有点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金融行业的借贷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本质却是不变的,你有什么样的客户就决定了你的借贷风险。
p2p发展早期,行业规模这一分母的极速野蛮增长,掩盖了不良贷款这一分子的暴露,此外,在行业竞争白热化阶段,平台为了保持规模增速,任何一家都不敢对外自爆逾期风险事件,道理很简单,国人除了炒股买基金,其余理财或类理财产品必须保本保息,这种观念几乎可以说是根深蒂固,p2p平台你敢有逾期爆出来,我就敢挤兑赎回给你看。于是乎,各家平台迫于压力必然要走拆东墙补西墙的路,有啥问题都不能有逾期啊,否则曝光出来在网上传播发酵,投资人集体挤兑赎回,就完蛋了。但这显然与p2p平台发展到初衷背道而驰了,本身作为借贷撮合平台方,现在却成了为投资人保本保息的兜底方。这就跟庞氏骗局一样,开始入局的韭菜多,整个系统还能转起来,当入局的韭菜不够了,叠加经济下行,小企业小老板成批倒下的时候,暴雷就不可避免,而且几乎会成为不可挽回的倒掉的多米诺骨牌。
p2p这几年应该来说,足够给普罗大众上一堂深刻的投资教育课了。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当有人给你承诺比银行更高还绝对安全的理财产品时,请一定要擦亮眼睛,因为坑就在前方。
关键是,受害人那么多的本金能追回多少,何时追回?周世平,周海燕,项旭等是否能受到真正严厉的追究?什么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监视居住,取保候审都算是,周世平不要太潇洒了吧,全国人民拭目以待!
还有个姓项的呢,清盘2年了,没还几个钱,周名下应该是有三个p2p平台
今天股票跌停板
P2P平台稳定性、安全性的评定指标有哪些呢?
1、 风险集中度:指的是在一个平台借款金额排名前十的借款人借款总额占平台总借款金额的比例。比例越高,说明平台借款集中度越高,风险越大;
2、 投资分散度:投资人单次借出的资金的额度大小,如果单笔出借资金额度大,说明投资的分散程度低,风险大;
3、借款分布系数,系数越大、越分散、平台带来的风险越小。
4、逾期率:到期借款不能及时偿还的金额占平台借款的总额的比率,如果占比越大,说明到期未偿还的越多,风险越大;针对不同平台统计口径的不同,会有略小的误差。
5、不良贷款率,借款被判定基本不能被收回的金额(即不良贷款金额)占平台借款总额的比率,占比越大,坏账越多,风险越大;
6、类拨备覆盖率,平台用于垫付的保证金额度占实际需要垫付的额度的比例,占比越高,说明垫付资金能够对坏账的覆盖面越广,风险就越低。
P2P平台在运营中会面临哪些风险
安全性风险
目前我国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安全性技术不足的问题。我国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经常遭受黑客攻击或者敲诈,有些互联网金融企业甚至因黑客攻击导致系统瘫痪。
一些P2P平台只重视获客、流量,或是吸引眼球,在安全性方面思想上重视不够。还有一些小的P2P平台由于实力有限,没有资金使用防火墙,没有足够的人力进行安全维护。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P2P平台最主要的风险。由于某些P2P平台的资金来源成本较高,一般情况P2P理财网站利率为8%-12%,有些甚至更高。P2P资产端的贷款利率往往在15%-18%以上。因此,相对于银行而言,P2P资产端的客户风险较高,信用风险较大。
为防范信用风险,一些平台都有自己的风控模式,如宜人贷采用了“小额、分散、短期”的原则;人人贷则要求借款人按月还本付息,借款人还款压力较小,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资金风险;妥妥贷采用了房屋、车辆抵押的手段,以增加第二还款来源控制信用风险。一些平台通过购买担保公司担保或保险公司保险,一些平台则增加风险拨备以核销不良贷款。
流动性风险
因为许多P2P平台并不是理财方和借款方一一对应、完全匹配的,另外 P2P平台缺乏银行专业的资产负债管理,资金来源与资产端不能较好匹配,缺乏保证金,因此,P2P平台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发生常见的现象为理财客户提现时,发现提不出足够的现金,然后平台用各种理由来搪塞;最后实在无法拖延时才告诉客户,银行账户没钱了,要等等。
解决P2P平台流动性风险的根本办法就是P2P平台只做信息中介,只做借贷双方交易的撮合者。
运营成本风险
P2P网站的开发及正常运营需要成本,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的P2P公司,人员的工资成本、店铺租赁成本、营销成本较高,运营成本风险较大。
国内P2P的日常运营主要依赖六大团队,分别是IT团队、理财团队、放贷团队、贷款审核风险控制团队、线上品牌和网站推广团队以及行政人事支持团队。六大团队的经营支出构成了日常营运支出。由于大部分平台事实上拥有庞大的员工团队,这使得一些P2P背离了轻资产属性并带来了高昂的运营成本。如微贷网是一家以汽车抵押为主的网贷网站,拥有9000名员工,如此众多的人员带来了P2P平台较高的运营成本风险。
政策性合规风险
2016年8月24日**、公安部、工信部、互联网信息办四部委联合发布了《网络借贷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暂行办法》明确了P2P为金融信息中介性质,禁止P2P公司为自身融资、禁止直接或变相为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
《暂行办法》第28条规定:网络借贷中介机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实行自身资金与出借人和借款人资金的隔离管理,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存管机构。而据2016年7月12日盈灿咨询发布的调查显示,真正与银行完成资金存管系统对接的P2P平台只有48家,仅占P2P平台总量的2.04%。
p2p以后发展会咋样,如何才能在p2p中分一杯羹?
P2P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
一、P2P行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为:
1)政府和监管的支持
降低了民间借贷的利率,有利于小微企业,有利于个体户和消费者,可以认为是普惠金融的一种,因此政府和监管机构支持这种商业模式。
2)大量投资人的出现
社会财富的增加,金融常识的普及,将会产生大量的自由投资人。由于房地产进入调整期,黄金投资、证券投资、债券投资收益不理想,将会有更多的投资人进入P2P行业进行投资。
3)风险投资的大量进入
简单的讲风险投资是最怕风险的,如果其不看好P2P行业,其不会大量进入此行业的。一定是未来P2P市场巨大,风险可控,风险投资才会进入,连境外投资巨头,投资了Lending Club 的KPCB也加入了投资大军。
4)资金的需求量在高速增长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形成的政府和民众对财富追求的社会文化。这种对财富的追求推动大量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大学生、职场人士不断进行创业,尝试各种商业模式,资金的需求量会高速增长。
5)城镇化带来的机会
城镇化进程过程中必定会提高农业生产率,降低农业人口,大量农业人口走向城镇,从社会稳定角度出发,国家必须鼓励中小企业发展,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创业中去,因此其资金需求巨大,银行目前能够拿出支持小微企业的资金有限,因此P2P的市场巨大。
6)同银行错位竞争
P2P行业面对的客户是具有小额资本需求,但高风险的特点,其大都不是银行目标客户,因此竞争者少,市场大巨大,目前民间借贷市场在8万亿左右。
7)边际收益逐步增高
P2P在行形成一定规模后,其风险管理成本和业务运营成本都会比传统金融企业低,因此边际收益将会逐步增高,边际成本将会逐步降低。
8)信用消费的到来
中国在未来几年逐步进入信用消费社会,相对信用卡分期付款的年化18%左右的利率,P2P的12%到15%的年利率将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二、P2P平台未来面临的挑战:
1)资金雄厚企业的介入
小贷公司需要报备审批,贷款规模不能超过自身投资金额1.5倍的。但是P2P平台却没有此方面的限制,可以间接吸收低成本资金,贷出较高利息的贷款,存在较高的杠杆率,简单的讲就是监管套利。因此已经有大量具有资金的企业准备投入到这个行业,已知的上市企业熊猫烟花就投资了1个亿资本,建立的自己的P2P企业,利用自身资金和外部吸收的资金来开展业务,间接进入了财富管理行业。
2)无风险套利
细心的投资者可以发现,不同的投资平台吸收的资金利息不同,放出资金利率也不同,有一些成熟风险可控的平台,其利息大概有1%-3%的差距,因此一旦P2P行业承诺本金和利息刚性对付,就会有资本黄牛进入这个行业进行无风险套利。
3)不良平台倒闭引发的群体事件
P2P行业鱼龙混杂,迄今为止有100多家P2P平台倒闭,占全行业的10%左右,影响了少部分的投资人,已经出现了围攻百度的群体事件。如果P2P投资领域的大批投资人仍然坚持P2P投资必须刚性兑付的观念,一旦一个用户较多的P2P平倒闭,其必引起复杂的群体事件,其他地方的P2P平台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4)运营成本的控制
目前P2P行业已线下为主,线上为辅,大量的实体网点必然要提高运营成本,另外随着贷款的逐步到期,不良贷款率的上升,线下催收工作将会逐渐增多。如果P2P平台面对全国用户,其催收的成本将会更高,因此线下实体点和催收的成本控制将会是P2P公司的极大挑战。部分P2P公司引入风险投资就是由于不良贷款率增高和内部云运营成本增高导致的运营资金无法继续坚持。
5)银行资产证券化影响
如果银行受宏观经济影响过大,存款成本被互联网金融抬高,房地产、政府、国有企业投资贷款巨幅下降,部分银行业绩下滑明显,来自董事会指标压力增大。不排除银行放下身段,下行到P2P的客户领域,利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来进入P2P行业,由于银行的体量、网点、人才、风险管理能力、品牌具有强大的能力,因此很多P2P平台都会受到影响,甚至破产。
三、P2P行业的未来在哪里?
1)资金吸收逐步走向线上,放款仍然线下为主
P2P属于互联网金融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不去借助于互联网平台进行商业运作,通过线上其可以打破地理限制,从大量投资人那里吸收大量低成本资金。但是考虑到目前绝大多数借款人借款都是为了企业经营,因此线下的贷款审核和催收团队目前没有办法减少。由于中国目前缺少统一的征信平台,因此放款更依赖于P2P企业的自己风险管理,因此线下网点必不可少。
2)参考美国模式,逐步同投资机构合作
如果P2P公司解决了不良贷款率的问题,不良贷款率降到3%以下,随着规模的扩大,其将会吸引投资机构入场,为 P2P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包口投资银行,财富管理公司,企业的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具有雄厚资本实力的机构将会入场,不排除包装出新的金融产品,对私募基金进行销售。
3)逐步走向村镇,满足农民小额信贷需求
中国农村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互联网巨头都走向了农村,P2P行业未来也有可能走向农村,提供短期支农贷款。P2P走向农村看众的是城镇化进程,大量劳动了人口对资金的需求。
4)逐步面向个人,为信用消费服务
进入信用消费年代后,P2P行业将会面对巨大的信用消费市场,目前P2P平台上的借贷资金还是以企业经营为主,信用消费为辅。但是在未来,参考美国Lending Club 的商业模式,相对信用卡18%左右的率,P2P可能提供12%左右的个人信用消费贷款,目前银行8% 的个人消费贷款面向的主要是具有稳定高收入的人群,自我创业者,小工商个体户都无法享受到此产品。面对20万亿的信用消费市场,P2P行业应该准备充分。
5)逐步形成联盟,春秋走向战国
2014年上半年,P2P平台有1000多家,新增贷款为1000多亿元,可以认为P2P行业仍然处于高速发展期,各地P2P公司很多都是由小贷公司转化而来,形成了千家争鸣的业态。但是我们要记住一个互联网721法则,未来市场上可能1家占领了70%的市场,第二名占领20%市场,其它的占领10%的市场。P2P行业将会遵循此法则,但是由于小贷公司具有地域化特征,因此出现一家独大的可能性极低,未来的P2P行业将会出现第一集团军,第二集团军的局面。具有良好风险管理能力的公司及那个会处于第一集团军占领70%左右的市场,出现战国群雄的局面。
尽管P2P有很多有利因素的存在,但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洗牌才能通过优胜劣汰,让好的、符合市场、有一定信誉度的P2P企业生存下来让大众提供优质的资金供给市场。
P2P类理财市场有多大
P2P网贷行业发展出现波动,监管力度加大
中国P2P网贷行业的发展遵循着不同于欧美市场的规律,就其发展历程而言,大致经历了萌芽阶段、高速发展阶段、风险爆发期、政策调整期四个阶段。随着P2P网贷行业快速发展,大量不具备运营资质的P2P网贷平台也开始涌入市场,市场对P2P网贷行业的期待也开始回归理性,这将出现平台的兼并、重组和结盟。随着我国征信系统的日趋完善,相关P2P网贷行业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及P2P网贷风控体系的完善,中国P2P网贷行业的本土化进程已基本完成。
2011-2019年,我国P2P网贷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截至2018年12月底,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相比2017年底减少了1219家。自从2015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达到3464家后,已经连续三年出现下降。
截止2019年1月底,P2P网贷平台数量为1031家,12月底下降至343家,相比2018年底减少了678家。
行业进入专项整治,监管政策日趋完善
2019年网贷行业专项整治进入深水区。2018年12月底互金整治办与网贷整治办联合下发的175号文首提坚持以机构退出为主要工作方向,奠定了2019年整个行业清退转型的主基调,此后多份重磅文件及多次高规格会议所传达的网贷整治总方针基本保持了一致性,即推动大多数机构良性退出,引导部分机构转型。
另外随着行业出清的加速,恶意逃废债的现象也愈加严重。为应对这一乱象,2019年9月初互金整治办与网贷整治办联合下发《关于加强P2P网贷领域征信体系建设的通知》,通知明确支持在营网贷机构接入央行征信、百行征信等征信机构,表示持续开展对已退出经营的网贷机构相关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要求各地将形成的“失信人名单”转送央行征信中心和百行征信。
行业经营效益持续走低,平台退出或转型呈主旋律
2018年全年P2P网贷行业成交量达到了17948.01亿元,相比2017年全年网贷成交量(28048.49亿元)减少了36.01%。在2018年,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接连突破7万亿和8万亿元两道大关。从2018年单月的成交量走势看,呈现上半年高、下半年低,其中1月最高达到2081.99亿元,10月最低仅为1022.67亿元,2018年第四季度成交量维持低位的走势,这也反映了当前出借人对于P2P网贷行业仍然较为谨慎的态度。
2019年全年网贷行业成交量达到了9645.11亿元,相比2018年全年网贷成交量(17948.01亿元)减少了46.26%,从数据可以发现2019年全年成交量创了近5年的新低。随着成交量逐步下降,网贷行业贷款余额也同步走低。截至2019年底,网贷行业总体贷款余额下降至4915.91亿元,同比2018年下降了37.69%。中小企业贷款余额
成交量逐步走低与部分大平台逐步转型、监管“三降”、出借人对行业谨慎的态度密不可分。同时,由于2019年行业清退力度加大,平台继续按照监管“三降”要求降低贷款余额,此外多家大平台开始业务转型,停止发标导致贷款余额急剧下降,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行业贷款余额在2019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2019年网贷行业总体综合收益率为9.89%,相比2018年网贷行业总体综合收益率上升了8个基点(1个基点=0.01%)。2019年综合收益率继续小幅回升,主要原因在于2019年上半年几家大平台出现爆雷,为避免出借人信心不足资金大幅度流出,不少平台为提高出借人留存率,进行了加息活动。不过,后期随着平台发标数量的大幅度减少,资产端监管加码,借款端利率下降导致出借端利率也出现下滑,行业综合收益率持续下行,因此2019年全年看综合收益率呈现前高后低的局面,但是总体仍然相比2018年略有上升。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P2P网贷评级评的是什么
P2P网贷评级评的是什么
P2P网贷评级评的是什么,P2P网贷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政策,不仅缺乏权威的信息来源,也缺乏有效核实数据真实性的渠道。来看P2P网贷评级评的是什么。
P2P网贷评级评的是什么1
2013年以来,火了互联网金融,火了P2P网贷,也火了P2P网贷评级。除各类网站评级外,日前,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之一的惠誉评级公司亦宣布加入P2P网贷评级。
一般而言,行业评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监管评级,由监管部门对行业进行评级,
如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评级,江苏省金融办对省内小贷公司实施的监管评级。另一类为第三方评级,例如标普、惠誉等第三方机构对国家(地区)、企业的资信评级。
目前,虽然监管部门明确提出了P2P的发展红线,但监管法规仍未出台,行业标准也未统一。
在此背景下,P2P网贷第三方评级能否发挥专业作用,公允的反映被评P2P平台的真实情况,成为P2P行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从客观公正的角度,P2P网贷第三方评级可体现以下内容:
P2P网贷评级评的是什么
一、评级指标要符合监管政策方向
网络借贷不管是信用中介也好还是信息中介也好,是互联网金融领域中金融属性最重的行业,在实质上承担了很多辅助风险管理的功能,P2P网贷评级需要对监管红线有所体现,这是评级公信力的基矗
11月26日,央行潘功胜副行长在2014中国支付清算与互联网金融论坛上强调网络借贷领域不能搞资金池,不非法吸收公众资金,此前银监会创新部王岩岫主任也提出了P2P网贷监管十条原则,
包括明确信息中介地位,不搞资金池、不自融自保,坚持服务小微、不追求高利率、信息披露要充分等等。如有触碰监管红线的P2P平台仍能取得较好的评级结果,则评级的公信力会大打折扣。
二、评级指标分布应具有均衡性
互联网金融融合了互联网和金融两者的元素,不仅强调客户体验,也要强调投资安全等。因此,P2P网贷评级分值不能单纯强调某一方面,而应全局统筹考量。
但对于大多数投资人而言,最先考虑的应是安全类指标设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以及分值的占比,如果涉及安全类的指标较少、模糊或分值占比有限,那么评级对投资人的参考价值就会降低。
同时,P2P网贷的客户包含借贷两方,因此其客户体验不仅包含投资人方面,还应包含借款人方面,比如借款的融资成本、筹集时间、借款期限等。
特别是对于融资成本,不能简单采用挂牌利率,还应充分考虑还款方式、收费标准等“隐性”因素。
三、评级打分应尽量降低主观影响
P2P网贷作为新兴行业,行业标准还未出台,比如不良的界定标准?技术安全如何衡量?信息披露程度如何比较等等。
银行机构的监管评级考虑资产质量、风险控制水平,会用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等指标衡量,并通过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系统监测和日常报送等途径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
作为第三方的P2P网贷评级,在没有监管政策有效辅助的情况下,不仅缺乏权威的信息来源,也缺乏有效核实数据真实性的渠道。
除成交量等公开数据外,核心信息基本依靠P2P机构的主动披露,很难保证其所提供数据的权威可靠,有的如实披露,反而得分低,有的弄虚作假,可能得分反而高。
另一方面,部分指标打分的主观性较大,得分只能依靠“评委”的主观判断。因此,在设计评级指标的时候,应特别注重信息的可获得性和真实性,通过定量化的'数据支撑,尽量减少评级过程中主观判断的空间。
P2P网贷作为一个快速发展过程中的新兴行业,从国际到国内,其业态和模式都在不断推陈出新中,
从之前的“点对点”,到现在的“端对端”,以及票据理财、保单理财等创新,P2P网贷评级需要根据网贷行业的发展不断调整、更新,评级技术也需要持续改进。
P2P网贷评级评的是什么2
P2P网贷行业的误区有哪些
P2P=资金池+期限错配?
什么是资金池?简单说,就是平台将多个投资者期限不同、金额不同的资金汇聚之后再投向不同项目。
一位P2P平台负责人表示,网贷涉嫌资金池就是网贷平台没有将借款人和出借人建立直接对应的借贷关系,在匹配借贷关系之前获取并归集出借资金。
不设立资金池是从事P2P业务正规平台的底线,目前网贷行业不乏宣称不涉及客户资金,只承担信息匹配、工具支持和服务等功能的平台,平台客户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或银行托管。
但记者了解到,目前也有部分宣传已经与第三方支付公司或银行签订类资金托管合作的平台,其实尚停留在签订合作意向协议的层面,远没有到实际落地的一步。
由于目前行业踩雷现象分析中,终极背后原因往往指向上述两大关键词,造成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围观者均带有一定心理暗示,即所有P2P网贷平台都是资金池和期限错配的承载者。
以轻资产为核心特点的P2P网贷的本质并不需要资金池,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借贷双方直接对接,通过第三方支付完成资金转让,且资金流应该是去中心化、直连的关系。资金池往往与期限错配相关。期限错配的实质是时间的拆分,以短养长。
一位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举例称,假如借款人借款期限是一年,部分P2P平台可能将一年期限拆分为先后4个3个月期限的投资项目,前面投资人到期拿到的本金与利息,实际上是后来投资者的资金。
一旦后续资金缺失,平台则无法偿还前期投资者的本金利息,造成平台资金链断裂、提现困难,可见期限错配更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曾称,流动性风险将成为P2P网贷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解决该风险的主要方式是设立P2P“二级市潮,
这一模式源起陆金所,投资者在持有平台项目一定期限后,可以自己通过平台发起“二级市潮转让,另一位投资者“接盘”后,就可获得投资的本金和已得利息。
“债权额度的拆分并不能错配,因为“债”本身就是一种可拆分的资产,这与时间拆分存在根本性区别。债权存有单位的量的概念,从金融的角度出发,分散金额增加离散度有益而非有弊。”有法律人士称。
债务人信息无底线披露?
在P2P领域,对信息透明的理解往往会有一种误解,就是债务人信息不是隐私,应该彻底向社会大众公开,这样才叫“数据透明”。
但事实是在债务人信息披露上存有一定的“底线”。某P2P平台负责人表示,无限度地公布债务人信息,一方面并不能有效地帮助借款人判断风险,另一方面却造成债务人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被泄露。
实际上,纯粹线上披露信息也并非能够完全有效降低风险。由于目前P2P行业借款人欺诈风险较高,因此采用线下对借款人进行审核是现实情形下保护投资者的重要措施。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风控模式仍然是P2P网贷平台的主流。”石鹏峰表示,审核包含一些特定的指代借款人风险程度的维度。
“线下信审的信息应在加工后,以非隐私信息披露给投资者进行判断和选择。”石鹏峰举例指出,
披露的信息应包含但不止于借款人的借款用途、信用资质、收入情况、还款来源、年龄、资产情况、家庭情况等。但同时石鹏峰表示,借款人身份信息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都应该作为隐私信息不得泄露。
由于P2P网络借贷具有强烈的“互联网”印记,因此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定之前,更多面对的是一个带有超链接的屏幕,以及屏幕展示的文字说明。
投资者一旦做出投资决定,其与平台以及债务人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会生成相应的法律效应,因此,在投资前与投资后,投资人与平台、债务人分别处于法律的不同纬度,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此前,计葵生称,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未来几年可能有一部分还是O2O模式,资产端还需要通过线下进行审核,否则欺诈风险会非常高。
从跑路特征反向选择
不可否认,P2P网贷行业对于中国金融市场和民营经济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在上千家网贷平台中如何选择“靠谱”平台却是更为现实的问题。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选择平台的“窍门”上均首先提到“大平台”,而判断大平台的维度不尽相同,例如是否获得风投、是否具有更大机构的信用背书等等。
本报记者曾经就“如果你有10万元会投什么?”这个问题咨询过多位白领,获得的答案出奇地相仿,他们都表示要么选择类似陆金所这类拥有较强背景的平台,要么直接存入余额宝。
“P2P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还是金融,因此能否经营好风险是核心和关键。”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平台风控团队的水平和实力尤为重要。
此外,从目前高危平台跑路的特征分析中可以进行反向选择。
跑路平台的两大共同特征,一是平台利率出奇的高,另一个则是投资者资金去向不明。“低息有靠山成为最容易识别的标志。”上述业内人士说。
你我贷总裁严定贵表示,投资者应该注意平台披露交易的逻辑,例如借款人是通过什么方式被引进平台,平台是以通道模式代理他人资产,还是平台自行开发的独立产品;
客户的借款标的是拥有足值的抵押品还是纯信用贷款。“在良好判断逻辑的基础上尽可能还原一个平台操作的基矗”严定贵称。
此外,一旦投资者进入投资流程,与投资款相关的一切交易记录将成为平台选择的关键点。“投资债权的每个月还款列表、合同文件、还款批次都应公开透明。”
严定贵表示,这些内容除了会成为投资人“试水”期间的选择标准外,还是借款人还不上款、走向司法途径的重要法律证据。
p2p不良贷款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国内p2p网络借贷不良模式有哪些、p2p不良贷款率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