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民间借货什么时期最兴盛?
唐朝时候,抵押放款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民间借贷大概有两种形式:信用放款和抵押放款。信用放款就是放贷求利;抵押放款最常见的就是当铺,唐朝时被称为质库。
到了宋朝,在唐朝得到发展的典当业,进一步深入到了农村地区,更为普遍。而且宋朝高利贷独立经营者也获得了较大发展。
元代时期,高利贷资本更加发达,这一时期借贷利率之高在整个中国古代都很突出。
到明清时期,借贷的形式更加多种多样,担保信用贷款、预抵押贷款等贷款形式相继产生。
王莽是如何毁掉西汉帝国的?
西汉是一个令中国人遐思神往的王朝,这个强大的帝国北逐匈奴、南平百越,疆域辽阔,文明发达。与中国古代的大多数王朝不同,西汉帝国不是在异族战火或者社会动乱中垮掉的,而是被一个叫王莽的人偷走了。王莽自己建立了一个新朝,可是没坚持几天就天下大乱,自己也被农民起义军杀掉。
东汉的历史学家班固非常愤慨地告诉我们,王莽是个乱臣贼子,篡夺了汉王朝的天下,祸国殃民,坏得不能再坏了。事实上这个乱臣贼子其实是个相当好的人,可惜好心办了坏事。
王莽的家族在汉成帝在位时期,曾经以外戚的身份把握西汉政权,权倾朝野。当时王家子弟个个作威作福,盛气凌人。然而因为父亲早亡,王莽和她的母亲几乎被赫赫扬扬的家族遗忘了,过着寒酸的生活。
好强的寡母节衣缩食,把他送到名儒陈参门下学习。王莽不负母望,小小年纪,勤奋钻研儒学。被圣贤之道折服的他立下弘誓大愿,要以古人为榜样,特立独行,做一个错误世界里正确的人。
在伯父王凤的极力推荐下,王莽渐渐步入政坛,并且给官场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王莽对任何人都是和和气气,谦恭有礼。他精通典籍,学问出众,清廉自守,一尘不染。别人处理政务难免掺杂私心,王莽却不偏不倚,处事至公。大家提起王莽,有口皆碑。公元前8年,汉成帝封王莽为大司马,独掌朝纲。
正在王莽打算在政治上一显身手的时候,汉哀帝恰好登上了皇位。这位汉代最不争气的皇帝把自己的祖母傅太后和母亲丁太后两家的亲戚一股脑儿招进朝廷。这两个暴发户式的家族刚刚进入长安就忙着起宅第,买仆人,讲排场,比阔气,迫不及待地钩心斗角,大开贪贿之门。而王莽则遭到排挤,赋闲回家。汉朝的衰败在哀帝手中达到了顶点,混乱的朝政加剧了人民的痛苦。使汉王朝丧失了最后一点人心。
六年之后,汉哀帝死了。王莽众望所归地回到了权力的中心,开始拨乱反正。王莽的政策方针完全遵循儒家理论,他不搞裙带关系,不封王氏子孙,而是尊崇皇族。他平反了一批冤假错案,解放了一批皇族后裔。此举一下子赢得了皇族的拥护。
和此前的一派乱象相比,大汉朝在王莽的治理下,蒸蒸日上。纪纲恢复,社会正统价值观念得以弘扬,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从王公贵族到知识分子再到普通百姓,都觉得“道德楷模”王莽具有超人的品格和能力,是人民信得过的领袖。
人们对刘姓子孙已经失去了信心,于是千方百计表达对王莽的支持,呼吁提高王莽的地位。朝臣们提议为他加封“九锡”。九锡是九种极尊贵的物品,加九锡,就意味着取得了接近皇帝的地位。消息传出不久,朝廷竟然收到48万多人的上书,支持给王莽加九锡。几乎所有有能力上书的普通百姓和高层官员都参加了这个运动。
随后在长安附近一个井里发现一块白石,上面刻有红色文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说王莽应该做皇帝。类似“神迹”接二连三出现。最终在公元204年的一天,王莽顺应天命,更重要的是顺应民意当上了皇帝。持续200多年的西汉王朝结束了。
古代中国所有的读书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那就是上古时候人民在尧、舜、禹、汤等明君的领导下,过着田园牧歌般的生活。那个时候,天下没有黑暗,没有不公,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有福大家享,有难大家当。人们的道德水平都很高,人人遵守秩序。
王莽的确篡夺了西汉帝国的天下,但他攫取权力只是想要能够真正按照“尧舜禹汤”的理想,缔造一个理想的快乐世界。他给自己的王朝取名叫“新朝”,实施了一连串新社会政策。
上古时代之所以人人富足,是因为土地均等。因此,王莽规定,人均土地100亩,多占土地的人家,不管是富豪巨室还是普通百姓,立刻要无条件交出土地,分给贫民,土地不许买卖抵押。
冻结奴隶制度。虽没有马上废止,但禁止所有奴隶婢女继续买卖,以限制奴隶的范围和数目不再扩大,使它最后自然消灭。
实行专卖制度。酒专卖、盐专卖、铁器专卖,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货币(从前任何富豪都可制造银钱,新政府收回这种授权)。山上水中的天然资源,都为国家所有,由政府开采。
建立国家银行。贫苦百姓可以申请国家贷款,年息为十分之一,这样就杜绝了高利贷对百姓的盘剥。
实行计划经济,由政府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以消除贫富不均。食粮布帛之类日用品,在供过于求时,由政府照成本收买。求过于供时,政府即行卖出,以阻止物价上涨。
从皇帝到百官,都实行浮动工资制。如果天下丰收,皇帝就享用全额生活费,如果出现天灾,或者治理不当,就按比例扣减生活费。百官的工资也根据百姓的生活水平浮动。百姓丰衣足食,工资就高;百姓饿肚子,官员也要跟着饿。
从这些措施中我们可发现,王莽所从事的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全面社会改革。
可是这个好人满腔热情的改革却并不受欢迎。人们期望王莽做皇帝,原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没想到王莽却要让大家向自己看齐,消灭私心,一心为公。
让有地者交出土地,无异于痴人说梦。人们宁可交出性命,也不会交出几代人血汗换来的土地和财产。于是王莽挥起了鞭子,谁不执行,就把谁抓起来,不管他是皇亲国戚还是名公巨卿。罪不致死者被罚为官奴,不长时间内,20多万人从上层社会成员沦为官府奴隶。
王莽也缺乏推动经济改革的技术能力,比如说建立国家银行,这涉及复杂的会计,当时恐怕很少有人可以胜任。而王莽仰仗的却只是行政命令,把所有责任都加到行政官员身上,而行政官员大多数又都腐败无耻,借机搜刮,于是善政的蓝图反而变成暴政的行为,民变燎原般爆发。拥护王莽的主要力量全都站到了反面。
王莽这时还犯了不少书呆子错误。比如把全国的官名、地名都改成古书中的名字,造成了很多混乱。蛮夷之国,名字也必须低贱,这样才符合上古礼制,结果惹得西南夷起兵叛变,匈奴单于跟中国断绝关系。南北战事连绵不断,征兵征粮引起骚动与饥馑,遍地陈胜、吴广式的暴动。
他又在很短时间内改革币制5次,另造28种货币,连乌龟壳、贝壳和布也都成了货币,混乱至极。因使用旧钱治罪,老百姓必须按照王莽的命令一次又一次兑换新钱币,结果“农商失业,贸易俱废”。
于是,在各地豪强大户的鼓动下,农民揭竿而起。许多豪族都广蓄宾客,拥有庞大的私家武装。新汉之际起兵反对王莽的义军首领中,普通百姓只占29%,而豪强大户占了71%。
乱世之中,王莽不知道该如何挽救自己的命运。他率领群臣来到长安南郊,举行祭天大典。他痛哭流涕地叙述自己做皇帝的始末,质问道:“苍天!你已将天命授于我,但为什么不替我消灭反贼!如果是我有大错,就请用雷电击死我吧!”
可是苍天这时候也没有帮他。公元23年10月1日,王莽被攻入长安城的起义军杀死。他是一个好人,可是他毁掉了西汉帝国;他想要建立一个理想社会,却连自己的王朝也没有保住。
“鬼城”“鬼”在哪里?
鬼城“鬼”在以下之处:
一是道教之说。在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吸收了不少巫术,成为后来的“鬼教”。公元198年,他的孙子张鲁在丰都设立道教“平都治”,这里遂成为了道教的传教中心。后来,道教又杜撰出一个“罗丰山”,说它是北阴大帝治理的鬼都,这位北阴大帝是道教的第七级中心神,专管地狱。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称丰都居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位。
二是鬼帝(土伯)之说:当人类社会还处在上古时代的时候,由于科学不发达,在遇到一 些大自然现象的时候无法做出正确的解释,认为这一切是由鬼神在主宰。而巴族和蜀族是以氐羌部落为主,两个部落。东周时,丰都曾为巴子别都,随着巴蜀两族的不断交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习俗相互渗透,于是产生了一个共同信仰的宗教神——土伯,这就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这位鬼帝就住在幽都,至今丰都还留有“幽都”遗迹。
三是佛教“阎罗王”之说。“阎罗王”本是梵文的音译,愿为古印度神话里管理阴间之王。佛教沿用此说法,称为管理地狱的魔王。传说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狱。据《一切经音义》称,“阎罗王”即“平等王”,他能平等治罪。
四是阴、王成仙之说,这是丰都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早在公元270年左右,晋人葛洪在其《神仙传》中就有关阴、王成仙的说法。传说在汉朝时候,有两位方士,一位叫阴长生,是刘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们因不满社会现状,双双先后来丰都修炼,于魏青龙初年,成仙而去。后来到了唐朝,他们二人被人讹传成了“阴王”,即阴间之王。
后来加上历代统治阶级的不断刻意渲染,历代文人、官吏通过小说、诗词、游记和碑文的描述,如《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西洋记》等等。因此一个比较全面的鬼城就在丰都形成了。它从虚幻到实物,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将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以及中国鬼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将巴渝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结合起来;将民间神话传说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才形成今天天下闻名的“鬼城文化”。
丰都鬼城的形成,与河南省新野县人有着一段不可分割的轶文趣事。
丰都为什么会成为鬼城?有很多种传闻和猜测。近日,新野县出版的文史资料却道出了原委。书中记载:阴长生,东汉新野人,和刘秀的夫人光烈皇后阴丽华同族同时代。如今在该县五星镇黄营村还有阴氏家宅的遗址。王方平,生卒不详,东汉山东峄县人(今山东枣庄市人),后移居新野,曾举孝廉,官至散大夫,后弃官隐居到重庆丰都。
除了新野文史资料有记载外,重庆市教委1999年主办的《中学语文》杂志第四期,同时发表了丁梅的文章《迷人的丰都鬼城》。文中追溯求源,叙述了丰都鬼城与新野人密不可分的史实。书中记载:东汉时期新野县有阴长生和王方平两位信奉道教的人,在丰都境内风景幽美的平都山隐居修练,因此当地人传说:“平都山中住着阴王(二人)”,时间长了就讹传为“平都山阴间之王”。
旧时人们常说,人死后成为鬼,要去丰都受“十殿阎王”的审判,善有善报升天堂,恶有恶报下地狱。所以在丰都鬼城阴司殿柱上写着一幅:“阳世奸雄伤天害理皆由你,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的对联,以此来警示到丰都鬼城参观的人们自警、自省。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在人们不知道这些详情的时候,认为人死后,其灵魂必须去丰都“鬼城”。丰都人更流传着“白天人上街,夜晚鬼赶集”的谬谈。加上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愚弄百姓和佛道二教借题发挥及文人墨客的渲染描绘,使这座城池显得阴森可怖,而被人们称之为“鬼都”。
说它起源于新野人,是有证有据的。如果没有阴长生和王方平在平都山隐居,这个鬼都就不会形成。换一句话说,如果不是阴长生这个稀有的“阴”姓人,而是换个张长生、李长生与王方平居此山,那人们就不会说这山中住有张王或李王了。可以断言由于新野的阴姓,方为促成此说的关键所在。
其实,丰都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宜人的文化名城,远在东周时就做过巴国的别都。诗人李白、白居易、苏轼、范成大等文人都曾游览过丰都,并作有佳作,留下了千古美谈。如今,当人们在了解丰都鬼城渊源、欣赏丰都鬼城美景、浏览丰都鬼城文化的同时,不禁为河南人作出的贡献油然起敬。
汉朝土地抵押贷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汉代的土地兼并严重吗、汉朝土地抵押贷款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